大唐再起(校对)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1016

  沉默了些许时间后,李嘉这才轻声道:“多谢卿家指点了,朕受益匪浅。”
  李继勋这才退下,皇帝思虑的太深,他还是弄不清到底是何种意思。
  回到家中,他颇有忧虑,妻子儿女皆因其归来而欢喜,只有当亲兵的儿子问道:“父亲因何事而面带愁绪?”
  “唉!”李继勋叹了口气,说道:“皇帝赏赐我一些金银珠宝,想必并非对我不利,又谈话许多,问起了河东之事。”
  “想来,如今朝廷新立,皇帝就已经开始思量如何应付边疆的军将了,我们沾亲带故的,一损俱损,何不忧愁?”
  “想来父亲还不知晓,符王之女,准备嫁入皇宫了,而且还是三女和八女。”儿子轻声说道。
  “这又如何,他符家就女儿多,天天联姻,等等,符三姐儿?那不是晋、赵光义的继室吗?二十多岁的老女人了,皇帝也能下的去口?”
  李继勋诧异不已。
  “只要是符氏女,皇帝是不挑的,而符王也正好洗脱与赵氏的关系,可以说一举两得。”
  “这又与我们有何关系?”李继勋感叹一声,说道:“其符家世代繁荣,由他去吧。”
  “大人,符氏与皇帝联姻,整个河北道的藩镇,哪里敢妄动?”
  “你是说,皇帝现在有恃无恐,怕是对河东不利?”李继勋大惊。
  “未尝不可。”儿子思量道:“河东诸将,皆前朝赵氏之部将,又居高临下窥伺汴梁,洛阳,怕是皇帝睡的都不安宁。”
  “而且,儿子听说,皇帝准备定都洛阳,以河东的地势,局势,怎能安生?”
  如果说汴梁还有黄河天险,以及卫州等隔绝,那洛阳盆地,就与绛州直接相邻,危险大增。
  “看来,河东的局势的确要变了。”
  李继勋恍然,难怪皇帝再三追问,思虑万千,原来还是洛阳为都这个原因在。
  “如今这个境况,咱们什么都不要去做,也莫要多言。”
  李继勋一下子就回到了昔日改朝换代的思维,他沉声吩咐道:“若是有人请客,相访,就言语我不见客,不对,直接闭门谢客,等待朝廷的旨意吧!”
  河东诸将盘根结错,自然不可能一举拿下,只能动一两个,杀鸡儆猴,顺便再按照惯例易镇,这恐怕就是皇帝的打算。
  而,关系这般深,人家求上门了,自然抹不开脸,还不如闭门谢客,熬过这段时间再说道。
  随即,他看着自己的几个孙儿,不由得感慨道:“老子就是羡慕符彦卿,女儿各个俊俏多姿,年龄大小都有适合的,而我女儿皆嫁,只有孙女,又太小,天意,天意啊!”
  李嘉点点头,然后问道:“若是诸将不服呢?”
  李继勋露出讶异的表情,随即吐露道:“诸将家眷皆在汴梁——”
  大家的家小都在汴梁,你若是。违背军令,就得家小尽灭了,又不是夺权,不就是换个地方待着,为这点事,不值得。
  李嘉恍然。
  赵匡胤把诸将放去地方边疆,又允许他们掌控榷场之利,而且还让他们家的商队免税,除了赎回军权外,看押家小,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
  不过,边疆的关税,以及贸易免税,这让李嘉接受不得。
  沉默了些许时间后,李嘉这才轻声道:“多谢卿家指点了,朕受益匪浅。”
  李继勋这才退下,皇帝思虑的太深,他还是弄不清到底是何种意思。
  回到家中,他颇有忧虑,妻子儿女皆因其归来而欢喜,只有当亲兵的儿子问道:“父亲因何事而面带愁绪?”
  “唉!”李继勋叹了口气,说道:“皇帝赏赐我一些金银珠宝,想必并非对我不利,又谈话许多,问起了河东之事。”
  “想来,如今朝廷新立,皇帝就已经开始思量如何应付边疆的军将了,我们沾亲带故的,一损俱损,何不忧愁?”
  “想来父亲还不知晓,符王之女,准备嫁入皇宫了,而且还是三女和八女。”儿子轻声说道。
  “这又如何,他符家就女儿多,天天联姻,等等,符三姐儿?那不是晋、赵光义的继室吗?二十多岁的老女人了,皇帝也能下的去口?”
  李继勋诧异不已。
  “只要是符氏女,皇帝是不挑的,而符王也正好洗脱与赵氏的关系,可以说一举两得。”
  “这又与我们有何关系?”李继勋感叹一声,说道:“其符家世代繁荣,由他去吧。”
  “大人,符氏与皇帝联姻,整个河北道的藩镇,哪里敢妄动?”
  “你是说,皇帝现在有恃无恐,怕是对河东不利?”李继勋大惊。
  “未尝不可。”儿子思量道:“河东诸将,皆前朝赵氏之部将,又居高临下窥伺汴梁,洛阳,怕是皇帝睡的都不安宁。”
  “而且,儿子听说,皇帝准备定都洛阳,以河东的地势,局势,怎能安生?”
  如果说汴梁还有黄河天险,以及卫州等隔绝,那洛阳盆地,就与绛州直接相邻,危险大增。
  “看来,河东的局势的确要变了。”
  李继勋恍然,难怪皇帝再三追问,思虑万千,原来还是洛阳为都这个原因在。
  “如今这个境况,咱们什么都不要去做,也莫要多言。”
  李继勋一下子就回到了昔日改朝换代的思维,他沉声吩咐道:“若是有人请客,相访,就言语我不见客,不对,直接闭门谢客,等待朝廷的旨意吧!”
  河东诸将盘根结错,自然不可能一举拿下,只能动一两个,杀鸡儆猴,顺便再按照惯例易镇,这恐怕就是皇帝的打算。
  而,关系这般深,人家求上门了,自然抹不开脸,还不如闭门谢客,熬过这段时间再说道。
  随即,他看着自己的几个孙儿,不由得感慨道:“老子就是羡慕符彦卿,女儿各个俊俏多姿,年龄大小都有适合的,而我女儿皆嫁,只有孙女,又太小,天意,天意啊!”
第一千零二十章
关中藩镇
  “不过,如今最关键的在于,大唐复立,可让这些军将们回京叙职,再重新移镇。”
  王溥沉声道。
  “若是有不愿者,亦或者拖延,皆可起兵平之,震慑诸将。”
  李嘉默然,他眯着眼睛说道:“此法子倒是循规蹈矩,但却有效,就这般做吧。”
  “汴梁十万大军,岂有畏惧之理?”
  李嘉这般说,还是有底气的。
  归根结底,还是淮南,源源不断的粮草到来,让汴梁钱粮渐渐富足,要知道,在浙江府,江宁府,江西府,夏粮足有上千万石,如今全部输送至汴梁,耗费低廉。
  有兵有粮,李嘉胆气格外的壮实。
  在这乱世,不就是钱粮兵马吗?
  一声令下,河东,河北,关中各大藩镇,都接到了来自朝廷的旨意。
  毋庸置疑,各藩镇对于这项圣旨,可以说莫名的迟疑。
  焉知其不是清算吗?
  迟疑者有之。
  如,彰武军节度使,镇守延州的赵赞。
  他在延州多年,已经是土霸王一般的存在,蛮夷咸服,垄断赋税,虽然贫瘠了些,但日子舒服快活啊
  这要是被召集到了京城,弄个闲散的职位,怕是不愿意了。
  “节度,西北藩镇,首推凤翔,再次为朔方,如今凤翔已倒,只得看冯继业了。”
  幕僚看出了他的犹豫,不由得说道。
  “冯家子不提也罢。”赵赞挥挥手,说道:“其家两代承袭,已经固若金汤,朝廷一时半会肯定不会动他,唯独我,以及姚内斌,董遵诲,张铎,四人。”
  “对咱们如今正该沆瀣一气,同发一声才对。”
  赵赞恍然连忙吩咐道:“快写信,我要与这四位,沟通一下关系。”
  而在汴梁,李嘉处理关中藩镇,独自接见了曾经的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询问其关中藩镇事务。
  后宋年间,关中藩镇,有通远军的董遵诲,朔方军(灵州)冯继业,静难军的杨廷璋,彰义军的张铎,通远军的董遵诲,庆州的姚内斌,以及保大军的李洪义,同州的匡国军张美,再加上凤翔军的王彦超。(作者找资料太辛苦了)
  散州的防御使无算。
  换句话来说,大的藩镇,拢共约有九位。
  每个藩镇两三州之地,将关中分割的明明白白,除了长安,基本上就没啥地了。
  面对皇帝的疑惑,王彦超沉声道:“如今凤翔军,静难军,保大军,皆入朝廷,剩余六镇,只有张铎,赵赞二人值得注意,其余诸将不足为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