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1016

  如此,富庶的淮海地区,一分为二,差不多横切,把淮河南边附近,沿着合肥的那条线,切了一刀。
  终于,谁都有入海口了。
  不过这样一来,带来了麻烦也不少。
  因为,这样不是沿着山川来分的,治理困难。
  比如,徐州管辖着庐州,濠州,光州,还得跨越淮河,那是相当的费劲,容易造成地方离心力,不容易收税治理。
  而淮盐之利,又都汇聚到了扬州,反而造就所谓的淮扬府更加膨胀富庶,而其,其西达安,黄二州,东达扬、泰,长度跨域两千多里,怎么治?
  况且,李嘉从后世来,已经看惯了安徽与江苏的地图这般横切,是极为不痛快的。
  思量再三,李嘉直接让人把地图拿出来,按照记忆中的地界,直接用手指道:
  “把浙江府的苏州,湖州,秀州,划归与江宁府。”
  众人抬目一瞧,这是在削弱吴越国的影响力,很好。
  “又将徐州,海州,泗州,与扬州,泰州,楚州,通州,涟水军,共八地,组成淮扬府,治在扬州。”
  “随即,又以宿州,亳州,颖州,光州,舒州,濠州,庐州,无为军,滁州,组成淮江府,治在合肥。”
  安徽与江苏的雏形出来了,李嘉松了一口气,强迫症终于好了。
  至于后来的南京,镇江,常州,苏州等江南,就组成江宁府。
  安徽没了皖南,江苏没了苏北,苏南与皖南凑成了一对,组成了淮扬府。
  看起来淮扬府很强大,但在徽商没有起来的时代,皖南山地多,属于穷地方,一穷一富,搭配起来很合适。
  “至于汉阳军,鄂州,蕲州,光州,黄州,安州,郢州,复州,全部划归到荆南府,不对,荆南得改名,叫湖北府,意为洞庭湖之北。”
  湖北的襄阳以北地区,则属于河南府,京畿之地。
  “呼——”李嘉松了口气,他么的,终于恢复了熟悉的面目了,真是太痛快了。
  一旁的中书舍人,则马不停蹄地记录着,这是皇帝御口亲言,不出意料的话,就会成为事实上的府。
  几位宰相目瞪口呆,皇帝如此草率的划分,让他们格外的怀疑。
  如果赵诚是横切,那皇帝就是竖切,一样的令人怀疑人生。
  “这——”赵诚结巴了几句,说道:“陛下,这是否有些草率了?”
  “不草率!”李嘉摇摇头,说道:“淮海地区淮盐之地太盛,不宜一体,分为东西江半最为合适,山川为隔,在这里并不适合。”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适合的,就这样办吧!”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无题
  如此一来,偌大的北方,就被划分为河北府,山东府,山西府,京兆府,陕西府,陇右府,河南府,淮海府,淮扬府,共九府,如果包括还没收复的幽州府,那就是十府。
  在南方,则是巴东府,兴元府,西川府,湖北府,长沙府,湘西府,江西府,江宁府,浙江府,闽南府,岭东府,广州府,岭西府,十三府之地。
  共约二十三府。
  如果加上黑水都护府,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如此就形成了二十六个一级行政区。
  换句话来说就是需要二十六套班子。
  以府来算,最顶级的五人,以知府为核心,掌管民政,军都司指挥使掌管驻军,转运使掌管钱粮转运,通判掌管督察诉讼审案,以及巡检司掌管巡检兵卒维护治安。
  知府为正四品,其余的四人为从四品,平日里各管一摊,紧急情况下,知府统管一切。
  但,军都司的受到五军都督的管辖,转运使受到中央的总转运的监督管理,巡检司上头没人,属于知府直接管控的武力。
  话说,一府之长,有个巡检来维护权威,也算是树立威名的必要了。
  通判,则也是民政之次,在知府无法署理事务时,他可以暂署,又因为作为副手,他享有监督之责。
  除此之外,罢黜使巡查地方,一年一换,维护中央权威,防止地方沆瀣一气。
  在中央,以政事堂统管民政,但转运使司衙门独立其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果政事堂不识相,皇帝甚至自己都不用出手,直接让转运史司不再送粮,政事堂不得不屈服。
  另外,军机处负责统筹军机要务,中高级将领的名单由他们负责草拟推荐,但却没有领兵权。
  而兵部归属于政事堂,掌控钱粮,后勤,统管辎重营,拥有调兵权,但却无法统兵,没有政事堂和皇帝的批准,兵部甚至调不动一兵一卒。
  监督军都司的五军都督府,虽然各管一摊,但却只有监督,弹劾,军籍,更戌,招兵,练兵等权,但中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命,还得由军机处进行推荐。
  御营方面,则是另一套机构——御营使司,没有皇帝的命令,以及全体宰相的副署,以及军机处的副署,一兵一卒都不可调动。
  因为御营保护国都,乃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兵马,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闪失,所以要层层加码。
  如此一来,偌大的北方,就被划分为河北府,山东府,山西府,京兆府,陕西府,陇右府,河南府,淮海府,淮扬府,共九府,如果包括还没收复的幽州府,那就是十府。
  在南方,则是巴东府,兴元府,西川府,湖北府,长沙府,湘西府,江西府,江宁府,浙江府,闽南府,岭东府,广州府,岭西府,十三府之地。
  共约二十三府。
  如果加上黑水都护府,占城都护府,交州都护府,如此就形成了二十六个一级行政区。
  换句话来说就是需要二十六套班子。
  以府来算,最顶级的五人,以知府为核心,掌管民政,军都司指挥使掌管驻军,转运使掌管钱粮转运,通判掌管督察诉讼审案,以及巡检司掌管巡检兵卒维护治安。
  知府为正四品,其余的四人为从四品,平日里各管一摊,紧急情况下,知府统管一切。
  但,军都司的受到五军都督的管辖,转运使受到中央的总转运的监督管理,巡检司上头没人,属于知府直接管控的武力。
  话说,一府之长,有个巡检来维护权威,也算是树立威名的必要了。
  通判,则也是民政之次,在知府无法署理事务时,他可以暂署,又因为作为副手,他享有监督之责。
  除此之外,罢黜使巡查地方,一年一换,维护中央权威,防止地方沆瀣一气。
  在中央,以政事堂统管民政,但转运使司衙门独立其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果政事堂不识相,皇帝甚至自己都不用出手,直接让转运史司不再送粮,政事堂不得不屈服。
  另外,军机处负责统筹军机要务,中高级将领的名单由他们负责草拟推荐,但却没有领兵权。
  而兵部归属于政事堂,掌控钱粮,后勤,统管辎重营,拥有调兵权,但却无法统兵,没有政事堂和皇帝的批准,兵部甚至调不动一兵一卒。
  监督军都司的五军都督府,虽然各管一摊,但却只有监督,弹劾,军籍,更戌,招兵,练兵等权,但中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命,还得由军机处进行推荐。
  御营方面,则是另一套机构——御营使司,没有皇帝的命令,以及全体宰相的副署,以及军机处的副署,一兵一卒都不可调动。
  因为御营保护国都,乃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兵马,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闪失,所以要层层加码。
  在中央,以政事堂统管民政,但转运使司衙门独立其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如果政事堂不识相,皇帝甚至自己都不用出手,直接让转运史司不再送粮,政事堂不得不屈服。
  另外,军机处负责统筹军机要务,中高级将领的名单由他们负责草拟推荐,但却没有领兵权。
  而兵部归属于政事堂,掌控钱粮,后勤,统管辎重营,拥有调兵权,但却无法统兵,没有政事堂和皇帝的批准,兵部甚至调不动一兵一卒。
  监督军都司的五军都督府,虽然各管一摊,但却只有监督,弹劾,军籍,更戌,招兵,练兵等权,但中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命,还得由军机处进行推荐。
  御营方面,则是另一套机构——御营使司,没有皇帝的命令,以及全体宰相的副署,以及军机处的副署,一兵一卒都不可调动。
  因为御营保护国都,乃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兵马,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闪失,所以要层层加码。
  御营方面,则是另一套机构——御营使司,没有皇帝的命令,以及全体宰相的副署,以及军机处的副署,一兵一卒都不可调动。
  因为御营保护国都,乃是最为至关重要的兵马,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闪失,所以要层层加码。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公侯贵戚
  设立机构行政,就相当于为搭建房子架梁子,而所谓的地基,就是那些渴望太平的自耕农,以及地主豪右。
  没错,地主豪右真的是根基,不要因为人家土地多,偶尔偷税漏税,仗势欺人,就怀疑人家。
  比如,一个豪右万亩良田,普通百姓十来亩地,解决一个豪右纳税问题,等于解决了上千户百姓征税,地方州县进行政治尊重,也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某种层度来说,驯服地方豪右,基本上就摆平了地方。
  骨骼框架弄好,就解决了大半问题,而接下来就是犒赏了。
  建功立业,不就是为了这时吗?
  不过,李嘉一开始并不是直接奖赏武将,而是对负责后勤征税的政事堂宰相们,进行赐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