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1/1016

  上衣下裳,即使在夏日,也得穿上,显得极为麻烦,但没办法,来到这个世界了,就得学会融入。
  或者说,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他甚至心甘情愿做这些繁琐的事,无伤大雅就行。
  符八妹生的娇俏,与符三姐,只有两三分像,同父异母,其浑身洋溢的青春的色彩,大腿修长有力,一看就是经常骑马的,皮肤紧致,只是小屁股有些扁平,这是骑马缺点。
  不过,李嘉双手有力,再扁平,也能圆润起来。
  一阵忙活后,李嘉摸了摸肚子,汴梁别的不提,美食倒是挺多的,南来北往,一条运河,汇聚了不知多少人,自然饮食杂多。
  “什么时辰了?”
  “巳时三刻了——”
  李嘉自动脑补,九点四十五,快十点了。
  “妇瓮几时出发?”
  听到皇帝询问,符三姐无奈道:“原本是辰时的,不过时辰不吉,所以改到了未时四刻。”
  什么不吉,只是他没起来,符彦卿也不敢私自离开,只能等到下午再出发了。
  李嘉不以为意,他是皇帝,礼让他是应该的,即使出发的主角是符彦卿。
  符彦卿这次受到朝廷的任命,将去往关中,任陕西府知府,统管民政军事,其实就是约束那些藩镇的,也只有他能镇得住。
  至于河北,不可能放其在河北府担任要职。
  而在京兆府知府李郜还未就任前,实际上符彦卿就是管着两府事宜。
  也算是委以重任吧!
  不然,你以为两个女儿就能收买我?
  做梦,最低得三个。
  及至申时(下午一点),太阳正烈,官道两旁的垂柳,已经奄奄一息。大地被烤地热腾,马匹长久地待在黄土上,似乎都烫疼,不住地跳动换脚。
  符彦卿强忍着热意,与欢送而来的同僚,将校们一一道别。
  符彦卿三朝嫁女,已经成了传奇,巴结之人不计其数,就连刚入政事堂不久的王溥、魏仁浦二人,以及新任而未就任的淮扬府知府赵普,也同来送别。
  “呼——”坐上马车,他这才喘了口气,扑面而来的冰块,让他舒服了太多:“老夫这般年岁,还得去关中,安歇不得啊!”
  行至下个驿站,皇帝提前而来,带着两个符妃前来会面。
  “老臣参见陛下——”符彦卿连忙拜下。
  “符卿请起!”李嘉连忙搀扶道,看着其头发花白,但又颇为健硕的身躯,他不由得感慨道:“时至今日,还得麻烦妇翁了。”
  “这是老臣应该做的。”符彦卿诚恳地说道:“微臣年迈,能尽最后的余烬为陛下效力,实乃天大的荣幸。”
  瞧着他这一副言不由衷的样子,李嘉差点就笑了,又是老臣,老迈,又是余烬,啧啧啧。
  “朕明白您的意思。”
  李嘉摇摇头,说道:“一旦关中稳定下来,自然不再拦你回大名的,到时候由着你快活,逗鹰养鸟,都随你。”
  “老臣不愿回大名!”符彦卿立马摇头道,双目有神地说道:“还望陛下在洛阳赐予个宅院与我,早就听闻洛阳富足,大名哪里比得上京城?”
  “哈哈哈哈!”李嘉瞬间就明白他的心思,好笑道:“堂堂陕西知府,竟然求一宅院,好,朕满足你。”
  随即,在符彦卿与两个女儿的告别后,这个数百人的队伍,也离开了汴梁,去往了陕西。
  “希望长安能恢复以往三四分的元气吧!”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府州折氏
  随着符彦卿的离开,汴梁城内的军将们也纷纷离去,带着新朝的赏赐,心思复杂。
  而就在这时,北汉国主刘钧,终于获知了真相,不断地拉拢河东军将,但收效甚微。
  而且,就算是这群将校们离开南下,刘钧甚至不敢偷袭占据,他生怕大唐知晓后会进行报复,如今统一大半天下的大唐,实在是太强壮了。
  郭无为穿着道袍,再也不敢宣扬南下救宋,甚至,他畏惧太甚,一个劲地劝说刘钧向契丹求援,保存大汉。
  这在众人看来,殊为可笑,尤其是在刘继业的眼中,其就是为了自保罢了。
  不过,这种恐唐潮,终究还是影响了许多人,有些人认为如今天下一统之势已成,北汉苟延残喘已经没了必要,天天看契丹人眼色过日子实在憋屈。
  不如投降大唐,到时候国主也混个王位,要是日后打到城下在投降,就只能公侯之位,宜早不宜迟。
  显然,北汉上下已经知晓了大唐的俘虏政策,一个个跃跃欲试,想要在新朝占据一席之地。
  一个注定要灭亡的小国,实在没有前途可言。
  而对于刘继业来说,他更是倾向于归降唐国。
  除了契丹人的威压,大势所趋外,他更想要做的,就是保存自己一家人。
  虽然是武将,但他反而是最渴望和平的。
  这天,就在他在院落中练习毽球时,一个客人突然来访。
  “继业的箭术,越发的精进了。”
  刘继业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汉走了过来,孔武有力,脸上带着笑意。
  “叔父,您怎么来了?”刘继业为之一喜,连忙问道。
  “我来太原有事,顺便来你家看看!”折德愿笑道。
  折德愿,乃是刘继业之妻,折氏之叔父,府州前代折德扆的弟弟,如今府州永安军留后,折家家主折御勋的叔叔。
  所以,刘继业也只能随妻而称呼。
  “与叔父多年不曾联系,今日还得痛饮才对。”
  刘继业大笑,簇拥着折德愿而入,对于几个儿子照顾着,堂厅中满是欢快的气氛。
  酒过三巡,孩童侍女都撤离了,刘继业才从酒醉中醒来,问道:“叔父此行,应该有要事吧!”
  “没错!”折德愿点头,对于刘继业很满意地说道:“府州远离中原,西有党项,东有刘汉,可谓是夹缝中存生,如今听闻中原已经一统,我在府州消息嘈杂,不如你消息明白灵通。”
  “所以,我特来太原,想要打探个明白。”
  “中原的确一统了。”
  刘继业点点头,语气严肃道:“据我所知,唐军在洛阳大败宋军,已经全据中原,大汉周边的军镇,无人抵抗,皆亲自去往汴梁朝贺归顺,想来,其军威浩荡,难以匹敌。”
  “所以,朝廷的拉拢招抚,这些军将丝毫不放在眼里。”
  刘继业不由得苦笑道。
  “这般——”折德愿意味深长地说道:“连我这府州都奈何不得,大汉还有甚的厉害?”
  调侃了一句,折德愿这才继续问道:“唐国皇帝如何?可能坐稳天下?”
  “据探子来报,其名唤李嘉,自称前唐睿宗长子薛王李业之后,其祖乃李知柔,唐末任清海军节度使,居岭南而繁衍开了,应该不假……”
  刘继业认真道。
  “其真假,并不重要!”折德愿摇头说道:“只要能坐稳天下,假的都能真,天下谁敢否之?”
  “府州左右皆敌,北面又有契丹人,实在是不得疏忽,只望这唐国,能再持久些许吧,御勋(折御勋)来回奔波,实在危险的紧。”
  “府州又得归附吗?”刘继业感觉自己问了一句蠢话。
  “当然!”折德愿理所当然地点头道:“我折氏四面皆敌,若不事大,怕是转圜不得。”
  府州折氏本来出自党项人,与夏州的李氏分开,本来一起防御契丹,但党项人只能有一支领导,李氏感到威胁,就不允许其通过领地去中原,矛盾就诞生了。
  契丹也一样,想要把折氏迁徙到辽东,折氏誓死不从,成为世仇,所以一直与契丹人厮杀。
  北汉不必提,谁想旁边有一个中原的钉子。
  就这样,困守府州的折氏,就如同一座孤岛,没有中原施加压力,恐怕早就不存了。
  “我自然明白!”刘继业叹了口气,说道:“折氏困境,我大汉何尝不是如此?”
  随即,他将朝堂的争端说了出来,折德愿眼前一亮:
  “唐国如此仁厚,周、宋既灭,何不如归降中原?”
  “河东数年来受宋国袭扰,我来时,觉察太原附近,村落荒芜,十不存一,昔日的王基之业,已经破败如斯,还不如早些归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