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1016

  地方的军都司,归属知府与五军都督府双重领导,如今北方各府的权责不曾划分,这会让地方有拥兵自重的可能。
  作为一心奉公,迫切上进的宰相,赵普感觉自己需要单独面圣,让皇帝认识但自己的才能。
  区区一个兵部,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权望。
  “老爷,到了——”过了皇城,马夫行驶了些许路程,就停了下来。
  “恩!”赵普点头,走下马车,天空微微发亮,太阳刚露出半边脸,呼吸着新鲜空气,赵普行了几步,就来到了政事堂所在。
  这里,早就灯火通明。
  政事堂片刻离不开人,军国要事,有时候需要通宵达旦,所以政事堂如今五个人,则各自值班三五日,以备皇帝咨询。
  政事堂的宰相只是其中的领头羊,除了宰相外,还有中书舍人院,有知制诰,负责撰拟诏旨,普通的轮班,起码也有一二十人。
  除此外,堂后官,也越发的受到瞩目。
  在之前,堂后官都是由胥吏充任,处理文书,递交奏章,端茶递水,但皇帝却将其弄成了培养人才的基地。
  如年轻的翰林,经常充任堂后官,加了一份钱饷,更是能够参与军国大事,增长见识,远高于六部观政,一经外放,就是州通判,两三年就可为州刺史。
  前途之远大,让赵普都为之动容。
  “相公——”刚至大门,就有年轻的堂后官掀起门帘,恭敬地迎来。
  “嗯!”微微颔首,赵普进了政事堂,中书舍人,知制诰,忙得一塌糊涂,堂后官们则不断地运转奏本,偌大的帝国,数百州,上千县,岂能随意。
  进了一侧的通堂,只见孙钊眼眶通红,思量着下笔,见到赵普前来,微微点头示意,就自顾自地处理。
  赵普不以为意,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处理各部的奏章。
  政事堂的无论早朝与否,宰相们都得早早起来,坐上马车,进入宫城,一番搜检后,这才到达政事堂。
  为了皇帝处置政务方便,政事堂直接设大殿附近,皇帝走了几百步,就可到达。
  赵普对于这般早出晚归的境况,早就已经熟悉,他不仅没有感到辛劳,反而乐在其中。
  这几个月来,政事堂各有分工,首相赵诚统筹兼顾,重大的人事任命,以及拨款,都须他的认可,才能呈交给皇帝。
  至于次相孙钊,则一直以财相著称,统筹户部,工部,洛阳的修建,各地官道,都须他审查,监督。
  至于邓斌,王溥,一个忙着盐业,担任巡盐御史,一个督促山东府官田,以及吏治境况,没有一年半载不见效果。
  如此一来,孙光宪年老体衰,掌控着礼部事宜,光是秀才举人试,就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魏仁浦则老而益壮,做事老道,刑部的案件,让他处理的井井有条。
  赵普自己,则归属于熟悉的兵部,对于各地兵马的兵册,进行梳理,整合,养马,训练,辎重营的监督,都需要他进行处置。
  毕竟,军队的拨款,兵部是直接划归与辎重营的,审核不可马虎。
  对于那些兵油子,以及军队的花招,他绝对的门清,没有什么可以糊弄到他,兵部上下对此心服口服,就连辎重营,也不得不叹服。
  “各地驻军,还得核实,五军都督府的范围,也得扩张,北方各地,岂能疏忽?”
  赵普心中对于五军都督府对兵部的制衡,自然一清二楚,他不仅没有不满,反而对五军都督府的权责不清进行督促。
  地方的军都司,归属知府与五军都督府双重领导,如今北方各府的权责不曾划分,这会让地方有拥兵自重的可能。
  作为一心奉公,迫切上进的宰相,赵普感觉自己需要单独面圣,让皇帝认识但自己的才能。
  区区一个兵部,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权望。
  “老爷,到了——”过了皇城,马夫行驶了些许路程,就停了下来。
  “恩!”赵普点头,走下马车,天空微微发亮,太阳刚露出半边脸,呼吸着新鲜空气,赵普行了几步,就来到了政事堂所在。
  这里,早就灯火通明。
  政事堂片刻离不开人,军国要事,有时候需要通宵达旦,所以政事堂如今五个人,则各自值班三五日,以备皇帝咨询。
  政事堂的宰相只是其中的领头羊,除了宰相外,还有中书舍人院,有知制诰,负责撰拟诏旨,普通的轮班,起码也有一二十人。
  除此外,堂后官,也越发的受到瞩目。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开府
  汴梁的热闹,从市井,又传到了后宫,随即,自然也传到了立政殿。
  作为皇后所居的宫殿,一直是后宫最热闹的地方。
  皇后的地位非同一般,不再论述。
  总而言之,李嘉恩泽后宫,按照规矩,得必须给皇后留两天,所以周颖儿一女一子,地位稳固。
  偏偏其个性安逸,绵中带刚,后宫比较安定,李嘉也保持着宠爱。
  “汴梁的夏日,反倒是不及长沙,热就热罢,汗倒是出了少了!”
  周颖儿一边给皇帝舀了一勺银耳莲子羹,一边给三岁多的儿子添加饭食,夫妻两人仿佛是民间的夫妇一般。
  “北方不及南方热,南方是闷热,怪不爽利。”
  李嘉摇摇头,看了一眼拿着汤勺的儿子吃饭,不由得说道:“往日在长沙,还有岳麓山可以避暑,这汴梁一马平川,端不得劲!”
  “不过,这淮南的稻米,反而味甜一些,比岭南的好吃。”
  “妾身吃不得粟米,还是稻米罢了。”周颖儿轻声说道。
  李嘉闻言,也不由点头道:“北方人食粟,南人食稻,运河多运稻,也算是没有耽误咱们。”
  “父皇,昨日大哥弟弟们去了宫外,我何时也能出去?”
  一旁,吃着饭菜的李燕奴,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皇帝,一脸的渴望之色。
  “那是上书房王教习病倒,他们尊师,所以才出宫,你去作甚?”
  李嘉脾气很好,对于女儿的突兀言语,不以为意地说道:“你还小,待过两年,我带你去玩。”
  “嗯!”李燕奴点点头,开心地笑了起来:“父皇说话算数哦!”
  “我也要出宫,我也要出宫——”正被嬷嬷侍候吃饭的皇七子,也吵闹起来。
  “吃饭——”周颖儿看都不看,吃着饭,轻轻一语,他立马就安静下来,撅起小嘴,滴溜溜的小眼睛中,满是委屈。
  李嘉哑然失笑,摸了摸儿子的小头,放下碗筷:“我吃饱了,你们继续吧!”
  随即,漱口,擦手,换衣,一套功夫下来,李嘉离开了立政殿。
  午膳过后,宝嫔这才缓缓而来,辅助皇后管理后宫,她反而瘦了些许,腰肢更细了,胸前的峰峦越发的凸显,走路颤巍巍的。
  宫中也无有女子,她倒是不以为意,只是穿了微黄色的刺绣抹胸,外面披了件薄衫,轻轻而来。
  “娘娘——”
  “坐吧!”周颖儿笑了笑,说道:“今个儿天气越发的不爽利,也是让你操劳了。”
  “这是臣妾应该做的。”宝嫔笑着说道,然后挥挥手,让宫娥宦官退去,她这才轻声道:
  “昨个满汴梁都传开了,赞颂的声音到处都是,我都听了好几回了。”
  “由着它去!”周颖儿自然听出其中的意思,但她摇摇头,慵懒地说道:“这是陛下安排的,我能作甚?毕竟是嫡母,还是要些风范的。”
  “这般,你就送些玩意与几个哥儿,再捡几样好书,去给王教习,说是我感谢他教导皇子之恩。”
  “嗯!”宝嫔微微点头,眉头一皱,又随即舒缓下来,皇后这般行事,一个贤后的名声肯定落下了,反而冲淡了昨个的言论。
  “只是——”
  只是几个皇子,尤其是大皇子的名声传来,这让她心中颇为不爽利。
  “没什么只是!”周颖儿打断了她的话语,细细说道:“陛下春秋鼎盛,厌恶这等争斗,生怕继了前唐的事,所以论及这些还是太早。”
  “况且,一个嫡长子的名声,就让他占尽了优势,若这般都争不过,还不如当个闲散王爷来的舒适。”
  “还是您考虑的周到。”宝嫔微微点头,表示叹服。
  “不争是争,争又不争,历朝历代,书中早就记得清楚明白,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周颖儿捧起手中的书,笑吟吟地说道。
  这几日,除了皇子们集体拜师外,最为热闹的,还得是皇弟、卫王、李宾,皇养子、中山王、李复沣,这二人出宫开府的日子。
  原本李嘉还想拖一拖,毕竟明年就能搬到洛阳去了,到时候赏赐府邸,好歹也能省汴梁这一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