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1016

  只要契丹的援军,能够及时到达,那么太原就有救。
  而若是援军迟迟未到,或者未守到那一刻,那就只能投降了。
  北汉的命运,在它建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如今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迟缓罢了。
  就连刘钧心中,也只是对于宗庙社稷的关怀,长久以来,契丹人的侮辱,以及儿皇帝的郁结,让他憋屈至极。
  甚至,他听闻南唐,吴越等国降君过的还不错时,心中甚至还有些期望。
  刘继业自然也是心情复杂。
  他走出来了皇宫,望着身后的太原皇宫,如今显得越发的破旧,普通的修缮,已经拯救不了它了,北汉的国势,又何不是如此?
  这些年来,来自中原的消息,源源不断,唐国的强大,富庶,以及唐军的厉害,让他心有余悸
  在大舅子折御勋的书信中,甚至这般描述:“其军好整以暇,甲胄俱全,一眼望去,无人不有,面目坚决,但有号令,莫不听从,又有宪兵队,四处巡游,违背军规者,毫不包容,即使营正、厢指挥,也不敢劝阻……”
  “又有高头大马,强于河曲之马,体格健壮,身躯甚好,若是着甲冲刺,无人可当……”
  在各种消息的拼凑下,刘继业对于唐军,未战而心有谨慎,十分忌惮。
  回到家中,折氏一看他的模样,就止住了笑容,脸色颇为无奈:“你怕是又要出征吧!”
  “还是夫人了解我——”
  刘继业摇摇头,苦笑道:“军令不可违,如今的大汉,也只有我等几人了。”
  折氏只能皱起眉头,说道:“大汉也不能老是使唤你呀!”
  虽然这般说着,但她还是使唤仆人,将其铠甲,长矛,等衣食准备好,然后又让几个儿子与其见面,在孩子们的泪眼朦胧中,折氏看着自己的丈夫,直言道:
  “继业,你要知晓,你不但是皇帝的臣子,也是整个咱们家的当家人,上战场莫要逞匹夫之勇!”
  “恩!”刘继业坚定地点头,笑了笑,说道:“我心中自有分寸,好好看着家,等我回来——”
  说罢,他转身而去,府邸的牙兵们,也已经召集完毕,上百人浩浩荡荡,直出太原城。
  自唐末以来,牙兵,也就是明末时期的家丁,成为了将领的最爱,虽然免不了许多桀骜不驯的,但用起来着实不错。
  对于刘继业来说,也是这般,厚养牙兵,让其在战争,成为一把利刃,护卫安全,再好不过。
  出来城门,他亲自去侍卫司筛选了万人精锐。
  其实,北汉最精锐的部队,乃是数千骑兵组成的吐浑军,一直深受皇帝信赖,厚养之,但他却调动不得。
  这些骑兵部队,最适合就是出战,而不是养在太原城中,但刘继业却不敢提出来,容易引起皇帝的忌惮。
  冯进坷一进来,就见到刘继业一脸的严肃,他大刀阔斧地坐下,直言道:“刘节度,团柏谷虽然易守难攻,但唐军定然不笨,若是强攻,咱们实在是守不住。”
  “守不住也得守——”
  刘继业与他相识,自然毫不避讳地说道:“唐军虽然厉害,但总归是人,是人就能对付,就算打不过,到时候再退守太原就是!”
  “也只能如此了!”冯进坷摇摇头,苦笑道:“这般的境况,每隔几年都来,团柏谷守了一次又一次,终归还是得依靠契丹人来解救,真是他么的憋屈。”
  “国势如此,不得不做!”
  刘继业看了一眼冯进坷,总感觉,这位话里有话,似乎有些不好的念头。
  见此,他不动声色地说道:“听闻唐人的射声司特别厉害,咱们得好好防备,斥候要多派一些——”
  “这是当然!”冯进坷连忙说道。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越往北走,土地越发的荒凉,遍地是杂草,土地荒芜,干涸的河流有许多,但更多的,则是被抛弃的茅草屋。
  李嘉望着这一切,知晓自己选择沿着汾河走是正确的。
  从沁水而出,上百里的地界,荒芜干旱,只有到了汾水,才好许多,如果走直径的话,一路上竟然是没有那么多的水源提供了。
  五万大军,并运送粮草的降兵,对于水源极为渴求。
  而放眼望去,一路上竟然荒无人烟,要知道,河东之地,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开荒了,到了隋唐,更是前唐的北都,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孕育了后唐,后晋,后汉。
  也就是所谓的代北军事集团,沙陀人与汉人结合的军事集团,缩小版的关陇集团。
  对于皇帝的感慨,一旁的曹彬,不由得解释道:“自周世宗后,历年来,昭义军,以及河北诸州,就定下了劫掠百姓的策略,在宋时,更是形成定制,河东百姓年年遭受掳掠。”
  “数年前,宋国北伐,就一次性掳掠了万户百姓南下,听闻李继勋言语,其数年来,也掳掠数千户,丁口缺乏,北汉无兵可用,无粮可征,太原以南,百姓几乎十不存一!”
  “原来如此!”
  李嘉点点头,说道:“办法倒是不错,可谓是釜底抽薪,日积月累,北汉不攻自破。”
  难怪历史上记载,北汉末年,十二州之地,只有三万户人,原来是北宋施行所谓的减丁政策,果断直接。
  很快,飞沙走石,数万骑兵,并步兵,几乎是骡马化部队,速度一旦不限,立马就加速了,日进五十里。
  到了六月十五,李嘉就已经攻下了沁州,来到了太原府的边界,南关镇,鹿台上。
  至此,距离太原,只有不到两百里的距离。
  而这一路上的州县,根本算不上打仗,只能算作是急行军罢了。
  州县衙们,连忙开门投降,百姓们箪食壶浆,连忙迎接。
  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他们都愿意全力提供,唯一请求,大军莫要劫掠百姓。
  借用一位老人的哭诉:“赋税月月征收,夏粮刚晒干,就被朝廷征收而去,如今只剩下种粮,天气又比较干燥,根本就是一无所有。”
  还有李嘉颇为难过,他直言道:“此行本来就是为了收复北汉,一统天下,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若是有人不遵军规,妄自掳掠,必杀之——”
  越往北走,土地越发的荒凉,遍地是杂草,土地荒芜,干涸的河流有许多,但更多的,则是被抛弃的茅草屋。
  李嘉望着这一切,知晓自己选择沿着汾河走是正确的。
  从沁水而出,上百里的地界,荒芜干旱,只有到了汾水,才好许多,如果走直径的话,一路上竟然是没有那么多的水源提供了。
  五万大军,并运送粮草的降兵,对于水源极为渴求。
  而放眼望去,一路上竟然荒无人烟,要知道,河东之地,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开荒了,到了隋唐,更是前唐的北都,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孕育了后唐,后晋,后汉。
  也就是所谓的代北军事集团,沙陀人与汉人结合的军事集团,缩小版的关陇集团。
  对于皇帝的感慨,一旁的曹彬,不由得解释道:“自周世宗后,历年来,昭义军,以及河北诸州,就定下了劫掠百姓的策略,在宋时,更是形成定制,河东百姓年年遭受掳掠。”
  “数年前,宋国北伐,就一次性掳掠了万户百姓南下,听闻李继勋言语,其数年来,也掳掠数千户,丁口缺乏,北汉无兵可用,无粮可征,太原以南,百姓几乎十不存一!”
  “原来如此!”
  李嘉点点头,说道:“办法倒是不错,可谓是釜底抽薪,日积月累,北汉不攻自破。”
  难怪历史上记载,北汉末年,十二州之地,只有三万户人,原来是北宋施行所谓的减丁政策,果断直接。
  很快,飞沙走石,数万骑兵,并步兵,几乎是骡马化部队,速度一旦不限,立马就加速了,日进五十里。
  到了六月十五,李嘉就已经攻下了沁州,来到了太原府的边界,南关镇,鹿台上。
  至此,距离太原,只有不到两百里的距离。
  而这一路上的州县,根本算不上打仗,只能算作是急行军罢了。
  州县衙们,连忙开门投降,百姓们箪食壶浆,连忙迎接。
  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他们都愿意全力提供,唯一请求,大军莫要劫掠百姓。
  借用一位老人的哭诉:“赋税月月征收,夏粮刚晒干,就被朝廷征收而去,如今只剩下种粮,天气又比较干燥,根本就是一无所有。”
  还有李嘉颇为难过,他直言道:“此行本来就是为了收复北汉,一统天下,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若是有人不遵军规,妄自掳掠,必杀之——”
  越往北走,土地越发的荒凉,遍地是杂草,土地荒芜,干涸的河流有许多,但更多的,则是被抛弃的茅草屋。
  李嘉望着这一切,知晓自己选择沿着汾河走是正确的。
  从沁水而出,上百里的地界,荒芜干旱,只有到了汾水,才好许多,如果走直径的话,一路上竟然是没有那么多的水源提供了。
  五万大军,并运送粮草的降兵,对于水源极为渴求。
  而放眼望去,一路上竟然荒无人烟,要知道,河东之地,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开荒了,到了隋唐,更是前唐的北都,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孕育了后唐,后晋,后汉。
  也就是所谓的代北军事集团,沙陀人与汉人结合的军事集团,缩小版的关陇集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