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1016

  钱粮方面,北方十府,南方十三府,二十三府之地,共上缴中央,约莫粮食三千万石,钱八百万贯,富余的很,洛阳的仓库,可谓是满满当当。
  虽然洛阳城依旧在完善,但对于府库却修缮的很早,如洛口仓等,加一起,约莫能存到两千万石的粮食。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稻米的储存,顶多三五年,而像粟米,也就是俗称的小米,能存储十年左右,这也是北方的百姓的主食,唯一的缺点就是产量太少,正在逐步的被小麦代替。
  所以,孙钊意气风发,脸上带笑道:“如今北汉既下,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府库之钱粮,足以支用两年,地方各府,除却湘西、山东外,皆以自足,百姓安居,盗匪皆无,此乃盛世也!”
  “盛世啊!”
  李嘉感叹了一句,见到众人一脸喜色,不由得说道:“虽然列国皆亡,但只能算作是太平罢了,北方契丹,虎踞东北,一直伺机待发,咱们虽然说可以庆贺,但却莫要忘却了危险。”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话一出,端是霸气。
  众人纷纷被镇住,也明白了皇帝生命不止,战争不止的心态,一时间纷纷心思百转千回,口中言语尽皆吞没。
  显然,皇帝已经明白,多年的战争,已经消磨了百姓们最后一点心血,文人们也对其深恨之,虽然武人们依旧猖獗,但文人也不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的。
  所以,眼见着天下都快差不多了,文人们就有些偃旗息鼓的意思。
  皇帝也霸气一句,直接噎死他们下面的话,不给其机会。
  见到场面有些尴尬,赵诚依托着首相的身份,笑着说道:“陛下所言甚是,燕云未复,宛若有屋无门,岂不是坐等盗贼乱入?”
  “只是,燕云之事,事关契丹,须得仔细谨慎才行,不急于一时,而在微臣看来,大唐内无忧患,只有外敌,须以治国为要!”
  “此话有理!”李嘉点点头,治国为主,打仗为辅,这是正理,断不可逆之。
  说白了,只要中原恢复了元气,打契丹岂不是手到擒来?
  要知道,当初赵光义北伐时,动用了四十万人,契丹人大为惊恐,进行了全国征调,才堪堪为用。
  而如今,说来尴尬,李嘉如今根本就拿不出四十万人,三十万都够呛,治国才能扩军,扩军才能打仗。
  众人眼见赵诚圆过来了,不由得感慨万千。
  果然,首相就是首相。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唐欧阳询有言,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赵诚挺身而出,满脸诚恳之色道:“前唐距今,已过六十载,沧海桑田,民风数变,大唐疏律已经不堪为用,周世宗几经而定刑统律,朝野为之大定,大唐如今坐拥天下,岂不再修之?”
  所谓的律法,其实就铸钱,年号,修史一样,主要是宣告正统地位,告诉天下百姓,已经改朝换代了,须按照新法从事。
  而像五代的刑法体系,实际上是唐朝刑法体系的延承,五代各朝都非常重视刑法体系的建设,比如后梁有有《大梁新定格式律令》,后唐有《同光刑律统类》等。
  像后汉,法律最为严苛,比秦汉还要酷烈,四年而亡不冤。
  比如,刘知远痛恨盗贼,“盗贼毋问赃多少皆抵死。”
  偷盗一文钱,也是死刑。
  甚至,宰相苏逢吉自己草诏法律文书,下达到各州县,规定:凡是贼盗,家人连同四邻,皆全族处斩。
  后来族诛太惨烈,被众人抵制,就把族去掉,规定凡是贼盗,家人连同四邻,皆处斩。
  这样严酷的法律,已经远远超出乱世重典的范畴,因而带来了惨烈的后果。
  山东郓州,捕贼使者张令柔“尽杀平阴县十七村民数百人”。
  卫州刺史叶仁鲁,率兵捕盗贼。当时有十几个村民一起帮忙逐盗,到了山中盗贼逃散了,叶刺史则不分青红皂白,抓住这些村民,“断其脚筋,暴之山麓,宛转号呼,累日而死。”
  叶仁鲁滥杀无辜,却被苏逢吉认为是个能干的人才!
  于是,天下地方官竞相效仿,因盗杀人泛滥成灾。
  后汉其他的法律非常严苛,比如贩卖私盐、酒曲者一律处死。私自贩卖牛皮一寸即判死刑……
  后周进行删减,制成《大周刑统》,民心大悦。
  历史上北宋,就是沿用其法,只是进行改换头面罢了。
  唐律其实弊端迭出,如,其对犯罪的人,施行身份有别制。
  “唐律疏议”中规定有贵族、官吏犯罪可以通过议请、减、免、赎、官当等各种渠道免除减轻,只要有官身,根本就没有死刑这一说。
  而对于犯罪的贱民,则让其“畏危而寡罪”,“以刑止刑”,严惩不贷。
  说白了,其存留的等级差,让人不忍直视,法律被践踏,何以治国?
  安史之乱,其实是必然的。
  所以说唐朝,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门阀时代。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怎么能容忍这样一个不公平的法律存在?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人口
  另外,像李嘉之前废黜了杂户,也就是贱户制度,某种意义来说,也是撕开了唐律的藩篱,户籍的三六九等,就是为了法律更好的分门别类的行法。
  所以,唐律,的确是难以施行了。
  “就以王溥为首,胡宾王,薛居正,吕余庆,以及翰林院一起,重新编订大唐律法吧!”
  李嘉随口说道:“宋刑统,与周刑统都不错,可以参考一下嘛!”
  这时,魏仁浦等几人连忙出列,欢喜地应下,这是增加资历的好渠道。
  实际上,这也是李嘉一贯的酬功罢了。
  无论是山东府的盐政,还是河中解池,以及各府官田的检点,薛居正与魏仁浦都是功劳显著,对于这样的能臣干吏,自然是要嘉奖的。
  其他人的羡慕嫉妒,让这几人满怀欣喜,不经过一番对比,怎么能看出不同呢?
  “某只要一点,宽严并济,公平公正。”
  皇帝随口吩咐一声,就不再言语。
  山东府的检地,施行的困难重重,但又算是通快,战乱让这个地界一片狼藉,固有的秩序被大乱,军队成为了主导。
  如此,不消三个月,山东府就检出官田一百五十万顷,趁着这个功夫,其甚至与萧俨进行配合,对山东府十四州,进行全面的检地判户。
  要知道,整个北方,都没有施行检户度田政策,山东府可谓是立下第一。
  薛居正则也是成绩斐然,盐业的改革,等于是动了盐商的蛋糕,即使有皇帝撑腰,但也是千难万难,但其终究是坚持下来,甚至严于律己,使得北方的盐业,已经开始焕发生机。
  别的不提,盐价已经降到了每斤二十余钱,质量反而上升,私盐的市场却在不断地压缩。
  见到其成绩很好,李嘉已经将其作为预备财相,进转运使私,然后进入政事堂。
  这种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赵诚,魏仁浦年岁都大了,更关键在于,孙钊,赵诚这些老人已经担任了近七八年的宰相,太久了还是不好。
  比如年岁大的赵诚必然是要退的,快六十了,精力都跟不上了。
  淮盐问题,李嘉也动了心思。
  “刑统律有了安排,但淮盐,也不能疏忽。”
  偌大的淮盐,销往江南,淮南,数百万人,近千万人,都在吃淮盐。
  皇帝话语一转,众人纷纷心头一动,其中的权力还在其次,关键是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
  政事堂的名次并不是不变的,关键在于简在帝心。
  可惜,这次皇帝并没有给其他人机会,而是选择了老马识途:“薛居正,刑统律后,你再兼任淮盐巡检使,去一趟扬州吧!”
  “喏——”拖着略微修长的尾音,薛居正面无表情地应下,心中颇为无奈,再来一次这样的盐务,别人看来大权在握,其实面临的诱惑何其难受,只能看,不能动,猫爪挠似的。
  一个字,煎熬。
  “很好!”李嘉点点头,随即颇为开心地说道:“南方十三府,皆已经完成了检地度田,唯独北方,一直忙于收拾狼藉,也就没有动手,如今北汉已亡,除了契丹,再也没人能阻止了。”
  北汉的存在,就让李嘉束手束脚,必须安抚百姓,所以检地就未展开,如今大权在握,没了顾忌,自然就得大展手脚了。
  皇帝的话那么明确,众人哪里不懂,皆附言赞同,检地加强的是中央的话语权,与他们休戚与共。
  “微臣以为,须从关中开始!”
  孙钊第一出来发言,理由也很正当:“如今迁徙百姓入关中,土地不明,何以安置?”
  “关中富足,才可以制西北,西北一定,北方即定。”
  “陕西府及长安府,确实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