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1016

  对于李嘉来说,早在宴会开始之前,他就得知了具体的名单了。
  他的交谈对象,乃至于话语,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当然,作为皇帝,这些规划只是参考罢了,想说什么不还是由他自己做主吗。
  在看顾这群民间人物之前,李嘉就做出了安排,几百号人,自然不可能一一聊天,还是得选出标志性的人物。
  比如,他来到了一个魁梧的大汉身边,名叫李英武,此人乃是武将出身,但却激流勇退,回到家中,当了一个大地主。
  好巧不巧,其正好是在皇帝的北伐的邓州,不仅献上许多粮草,而且还打包把女儿送到皇帝身份服侍。
  虽然只是普通的贴身宫女,日常暖床什么的,但这份忠心,李嘉还是认可的,虽然他查看名单后才发觉。
  “朝廷也正需要你这般的乡贤,才能保民安乐啊!”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
  后者一脸的激动,黑脸止不住的涨红:“草民,草民能够报效陛下,三生修来的福气。”
  “好!”李嘉点点头,扭头说道:“赏赐十匹蜀锦,再加十匹苏绣吧!”
  “叩谢陛下隆恩!”李英武立马跪下,激动莫名。
  然后又接见了一个读书人,秀才出身,面圣很是激动,但却很有分寸,问答得体,李嘉也很欣赏,就赏赐了些御用许笔墨纸砚,以及书籍罢了,劝勉其努力读书,报效朝廷。
  最后,他见到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听闻来自于长安,不用说也是豪富之家,普通百姓可活不到那么久。
  李嘉颇为恼怒道:“简直是胡闹,老人家这般年岁,千里迢迢而来,长途跋涉,一旦有所不好,又该如何?”
  “陛下息怒!”孙太公闻言,拄着拐杖,连忙说道:“他们本不想举荐我,但是草民要求而来的,我已经是快进土的人了,如今能够面见圣颜,就算是死无憾了。”
  李嘉颇为感动地点点头,说道:“老太公能来,朕心甚慰啊!”
  “老夫幼年时居住长安,大唐仍在,长成时,大唐而亡人,如今七十有四,终于见大唐复兴,真是死而无憾,死而无憾啊!”
  此话一出,宫殿众人心思莫名的沉重,又被这种氛围影响,感同身受。
  李嘉心中颇为欢喜,他沉吟道:“老太公之心,感天动地,大唐历经数十载乱世,终于再复,这对于朕,以及天下万民来说,真可谓是大喜事啊!”
  这番话一出,瞬间气氛就活跃起来,人人脸上露出笑容。
  李嘉也轻声与这位大唐“死忠”畅聊了几句,问一下其家庭状况,笑容满脸,可谓是君民其乐。
  最后,皇帝安排其一名曾孙,入国字监学习,甚至,还赏赐了其一根拐杖,让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一时间,参与这场晚宴的地方豪强乡贤们,欢声雷动,对于皇帝赞叹不已,皇帝的亲民形象以及尊老爱幼的行为,广为传唱。
  第二天,邸报就刊发文章:《皇帝之爱民》,随即副刊,又刊登《何谓尊老?陛下有言》…
  等等一系列的文章,秉承着教化万民的宗旨,邸报深刻贯彻皇帝的方针,一律使用大白话,而不用写文章的文言。
  如此一来,虽然让部分的官吏读书人不喜,但却让百姓更加的欢喜,能够听清楚,讲明白,从而了解国家大事,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业余生活最好的消遣。
  洛阳城自然也不例外,酒肆茶楼,街头巷尾,许多茶博士都在讲说邸报上的故事,吸引了大批的普通人。
  喝着两钱一碗的苦茶,听着茶博士的讲读,与附近短衣褐服的客人一起畅聊,在这一两年间,已经成为了洛阳人的新习俗。
  在这做政治首都,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政治,洛阳几经苦难,终于又回到了他的高光时刻——国都。
  国都的所在,让洛阳百姓享受到了许多好处,自然而然,他们是对朝廷最为拥护的,夺了长沙的位置。
  “嘿,各位,陛下昨夜,对长安的某个老头,聊了许多,还安排他的曾孙去了国子监呢!”
  第二天,邸报就刊发文章:《皇帝之爱民》,随即副刊,又刊登《何谓尊老?陛下有言》…
  等等一系列的文章,秉承着教化万民的宗旨,邸报深刻贯彻皇帝的方针,一律使用大白话,而不用写文章的文言。
  如此一来,虽然让部分的官吏读书人不喜,但却让百姓更加的欢喜,能够听清楚,讲明白,从而了解国家大事,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业余生活最好的消遣。
  洛阳城自然也不例外,酒肆茶楼,街头巷尾,许多茶博士都在讲说邸报上的故事,吸引了大批的普通人。
  喝着两钱一碗的苦茶,听着茶博士的讲读,与附近短衣褐服的客人一起畅聊,在这一两年间,已经成为了洛阳人的新习俗。
  在这做政治首都,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政治,洛阳几经苦难,终于又回到了他的高光时刻——国都。
  国都的所在,让洛阳百姓享受到了许多好处,自然而然,他们是对朝廷最为拥护的,夺了长沙的位置。
  “嘿,各位,陛下昨夜,对长安的某个老头,聊了许多,还安排他的曾孙去了国子监呢!”在这做政治首都,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政治,洛阳几经苦难,终于又回到了他的高光时刻——国都。
  国都的所在,让洛阳百姓享受到了许多好处,自然而然,他们是对朝廷最为拥护的,夺了长沙的位置。
  “嘿,各位,陛下昨夜,对长安的某个老头,聊了许多,还安排他的曾孙去了国子监呢!”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北行
  陶谷几乎是孤身一人北上,这在整个洛阳,掀不起一丝的波澜。
  有人说知府只有正四品,位品低阶,但从唐朝开始,官位就名不副实了。
  比如,唐朝从来没有真正宰相这个称呼,所谓的政事堂宰相,只是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正三品),理论上来讲只是正三品。
  而一品,二品等,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还有天策上将,是虚衔。
  举个栗子,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也是正三品,其实与狄仁杰所任的内史(同中书令)官阶相同。
  所以,品阶对于唐宋之际的官吏来说,完全无所谓,关键是差遣到位就行了。
  朝廷上,官位排序,第一等的就是正三品的宰相,其次就是从三品的转运使司,以及军机处,再次则是六部尚书。
  理论上来说,六部尚书与转运使司平级的,但实际上,六部只是政事堂下辖的执行机构,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
  而转运使司的胡宾王,早就可以参与御前会议,与宰相们一起讨论大事,其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闲话少说,陶谷几人离开了洛阳,中原平定两年已经匪盗消散,行走在官道上,很是安全。
  这次北上就职,他只是随身带着告身,也就是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
  任命官员,经考查合格后,需得尚书仆射同意,报告门下省,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皇帝,吏部执行。
  而在他任命的那一刻,吏部就已经将他的任命情况,下发行文与河北州县,邸报上也进行刊载,河北已经是人尽皆知。
  从孟津渡北上,直至孟、怀二州。
  陶谷一路上而望,只见乡野清净,村落炊烟袅袅而起,不时地可见顽童嬉戏,虽然面带贫色,但却不再忍住战乱之苦,这不禁让为之宽慰,
  “战乱多年,北方太平了近十年,元气也恢复了三四成了。”
  官道上,他不时地见到扩展修缮的民夫,以及宛若野草一般,不断生长的驿站。
  而许多地方,官道还没有修好,驿站反而早早的修建完毕,规模各样,但皆规模宏大。
  前唐时,驿站其最大特点便是规模宏大,有驿楼、驿厩、驿厅、驿库等,比乱世以后驿舍的狭小简陋、“殆于隶人之垣”,实不可同日而语。
  “早就听闻,前唐时,驿厅一般有好几个,驿库也有许多,以储存鱼肉酒食,驿舍内通常有池沼,有林木,如今一瞧,果真不假!”
  陶谷捋了捋胡须,心生感慨道,规模宏大的驿站,想必住起来定然舒适,不曾想今日能见到,真是好啊!
  进了驿站,陶谷感觉,四面八方都是嘈杂之声,买卖叫喊,说书笑闹,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几所花枝招展的勾栏娼院,明目张胆的招引生意。
  突兀地,陶谷感觉自己来错了地方,这是驿站?
  而仆人拿着他的驿卷,去往一呼喊,立马就有驿卒过来,宛若店小二一般,亲近地服侍着。
  前唐开始,驿卷是由门下省发放的驿站凭证,上书其出差旅程,行径,官位,等级,路过一程,就得盖章,还得备份,然后用完后,还得回收对照。
  古代人烟稀少,官吏往来多有不便,驿站除了传递书信外,接待官吏也是应该的。
  驿卒一看驿卷,立马就堆起了笑容,然后带着陶谷几人,来到了这个大驿站的后方,一处狭窄的别院,两三间房,一个马厩,就是个茅草屋。
  与前面那些酒楼客栈相比,可谓是极为简陋,甚至不堪入目。
  陶谷看了看,气得胡子老高,他沉声道:“老夫好歹是执掌一府,怎能住如此地方?”
  “知府息怒!”这时,驿长听闻大官到来,连忙赶过来,赔笑道:“您有所不知,如今天下各州县驿站,并非隶属朝廷,而且少府寺下辖,来往官吏的吃食住宿,户部不给分毫,地方也无一钱,所以也只能这般粗鄙了。”
  “那,刚才那些酒楼客栈,如此热闹,我何住这?”陶谷平息下来愤怒,他知晓,如今的大唐,与宋、周都不同,久在京城,还是须弄清楚才是。
  “您误会了!”驿长苦笑道:“这些酒楼客栈,并非是驿站的,而是私人所营,我等也只收个租赁钱,您若是想去住那,自可去往,只是耗费真金白银罢了。”
  “罢了!”陶谷苦笑地摇摇头,无奈道:“快上些吃食吧,能住就行了。”
  很快,驿站就上了五道菜,青菜豆腐,红烧鱼,蒸饼,豆豉,以及清水煮白菜。
  “这——”陶谷无语了,一旁的仆人立马就扔下筷子,语气不善地说道:“我家老爷可是堂堂知府,就拿这个上?尔等不要命了?”
  驿长闻言,嘴唇轻撇,随意地说道:“这也怪不得我们,您是不晓得,这官道修好了,日常的维护可是由我们驿站来弄,朝廷不拔一毛,今日这五个菜,已经是最好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