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1016

  李嘉赞叹道:“这般,度田检户,河北可以直接进行了,也能更容易一些。”
  不过,陶谷的上书,让李嘉看到了另一个重要的忧患——因为战乱,大量被抛弃的土地一再荒芜。
  也就是说,本来是良田变成了荒地,那些流民没有成本进行开垦开荒,就只能依附豪强,成为佃户,农奴。
  所以,必须进行开荒减免,五年为期。
  按照道理来说,这对于百姓是一项良政,毕竟是免税,减轻负担。
  但就像之前所说的。
  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本,亦或者人力,物力,来进行开荒的,本来一年忙到头,只是勉强果腹,怎么能还有余力来开荒扩充呢?
  所以,李嘉多年来的执政生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埋伏:
  “陶谷这是在为豪强们进行补偿啊!”
  作为缴税的代价,也是为了安抚豪强,陶谷开出五年免税的条件,让豪强们进行开垦,让他们扩充实力家产。
  在李嘉眼里,豪强势力的扩张,就代表着朝廷势力的压缩,以及普通百姓生存的压迫,这很不好。
  但在陶谷等人眼中,或者是说朝堂上的大部分人眼里,豪强才是朝廷的根基。
  也就是数千年来强调的,百姓并不是平民,百姓只是豪强地主。
  对于陶谷的手段,李嘉闻之,颇为欢喜,一时间感慨万千。对于陶谷的手段,李嘉闻之,颇为欢喜,一时间感慨万千。
  看看人家,虽然是剿匪,但只是调集了万人,就让太行山匪不战而降,更是募集了数万石粮草,充实了府库。
  最后,经过恐吓,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一下子,就让转运使司打开了局面,豪强家底,泄露泰半,赋税倍增。
  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没有一定的手腕,绝对是达不成这般效果的。
  至于最后,为何目的只是让转运使司衙门登录土地,在李嘉看来,更是一笔妙招。
  别的不提,那些在乱世中被吞没的土地,早就没有了地契证据,而且历史久远,人口混乱,根本就拿不回来。
  均田什么的,更不可取,也是陶谷做不到的,他的出身,就让他难以做到,而且只会激起更大的混乱。
  所以,舍大拿小,让豪强们缴税,既不伤筋动骨,又能让豪强们肉疼。
  其实,只要豪强们缴税,朝廷赋税充足,土地在谁手里都无所谓,关键是这些有钱有势的豪强,有大把的土地,却不想着纳税,这才是封建社会财政奔溃的主要原因。
  “如此,河北度田,也算是走了泰半了!”
  李嘉赞叹道:“这般,度田检户,河北可以直接进行了,也能更容易一些。”
  不过,陶谷的上书,让李嘉看到了另一个重要的忧患——因为战乱,大量被抛弃的土地一再荒芜。
  也就是说,本来是良田变成了荒地,那些流民没有成本进行开垦开荒,就只能依附豪强,成为佃户,农奴。
  所以,必须进行开荒减免,五年为期。
  按照道理来说,这对于百姓是一项良政,毕竟是免税,减轻负担。
  但就像之前所说的。
  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本,亦或者人力,物力,来进行开荒的,本来一年忙到头,只是勉强果腹,怎么能还有余力来开荒扩充呢?
  所以,李嘉多年来的执政生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埋伏:
  “陶谷这是在为豪强们进行补偿啊!”
  作为缴税的代价,也是为了安抚豪强,陶谷开出五年免税的条件,让豪强们进行开垦,让他们扩充实力家产。
  在李嘉眼里,豪强势力的扩张,就代表着朝廷势力的压缩,以及普通百姓生存的压迫,这很不好。
  但在陶谷等人眼中,或者是说朝堂上的大部分人眼里,豪强才是朝廷的根基。
  也就是数千年来强调的,百姓并不是平民,百姓只是豪强地主。
  不过,陶谷的上书,让李嘉看到了另一个重要的忧患——因为战乱,大量被抛弃的土地一再荒芜。
  也就是说,本来是良田变成了荒地,那些流民没有成本进行开垦开荒,就只能依附豪强,成为佃户,农奴。
  所以,必须进行开荒减免,五年为期。
  按照道理来说,这对于百姓是一项良政,毕竟是免税,减轻负担。
  但就像之前所说的。
  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本,亦或者人力,物力,来进行开荒的,本来一年忙到头,只是勉强果腹,怎么能还有余力来开荒扩充呢?
  所以,李嘉多年来的执政生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埋伏:
  “陶谷这是在为豪强们进行补偿啊!”
  作为缴税的代价,也是为了安抚豪强,陶谷开出五年免税的条件,让豪强们进行开垦,让他们扩充实力家产。
  在李嘉眼里,豪强势力的扩张,就代表着朝廷势力的压缩,以及普通百姓生存的压迫,这很不好。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柔情
  制定政策,地方执行,派人监督。
  作为皇帝,劳心而不费力,要是做不好,自然会有弹劾。
  这也是封建时代官僚系统的通病,只要做事,必然会得罪人,得罪人必然会有弹劾,一个不好就连累前途。
  当然了,皇帝管不了那些,也改变不了,只要能够完成下达的任务,过程什么的就不重要了。
  去了一趟北汉,正处于夏热时分,李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照了镜子才发觉,自己竟然黑了许多。
  骑马毕竟比不了坐马车,风吹日晒,细腻的皮肤粗糙了许多。
  摸了摸脸色的胡须,李嘉恍然:“已经竟然快三十了!”
  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过了半辈子。
  “陛下年轻着呢!”花蕊夫人身着薄衫,趴在他的肩头,抚摸着俊俏的脸颊,不由得嫣然一笑:“你要是算老,奴家才真是老太婆了!”
  感受着背后的厚重与凹凸,李嘉不由道:“你说的没错,年轻,年轻啊!”
  说着,他扭过身,将后者拦腰抱住,亲吻着脸颊,感受着清香与诱惑,不由得笑道:“夏日这般酷热,你身子倒是冰凉的很,还喷香喷香呢,让人忍不住想要吃掉!”
  “嗯~”花蕊夫人扭捏着身躯,翘臀果冻般弹起,然后娇笑道:“这可是白天哩,您可不要想什么坏事!”
  “坏事?我正人君子,能有什么坏心思!”
  李嘉随即摆正了脸,盯着那诱人的身姿,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只不过想要进行一番祖宗传下来的动作罢了,老牛,观音什么的,熟能生巧!”
  “你恐怕没有听过,正确的姿势,可是能生个聪慧的小子哦!”
  “您休想骗我!”花蕊夫人薄唇轻咬,白皙的两腮泛起红晕,气恼地说道:“上次就是这般,奴家的腰酸背痛的,好几天没缓过来,您就知道变着花样糟蹋人。”
  闻言,李嘉心有愧疚,但旋即,他又理直气壮地说道:“这可是你说任我处置的,况且,为了生个儿子,有什么可丢脸的。”
  “哼!”娇哼一声,花蕊夫人羞怯难忍,然后无奈道:“奴家一把年纪了,怕是生不了了,陛下还是令寻她人吧!”
  说着,她一脸的哀愁,找个位置,兀自坐了下来,自怨自艾起来,宛若雨打的芭蕉,没了精气神。
  自孟昶去后,花蕊夫人就被李嘉金屋藏娇,从长沙到洛阳,虽然没有住在皇宫中,但却在后宫名录上,有着其名字。
  无他,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花蕊夫人的情绪,李嘉就让其住在城外,自由而快活。
  毕竟对于散漫的花蕊夫人来说,秩序森严的皇宫的确不适合她这种少妇,如同盛开的芙蓉花,养在深宫后院就易枯萎了。
  如今花蕊夫人三十有四,她还不甘心,正在积极的备孕,李嘉也乐意配合,主动权在他,想要什么姿势,就有什么姿势。
  如今一个多月了,花蕊夫人还不见迹象,显然,她心中郁积了许多。
  “这种事情急不得!”李嘉走过来,双手扶着其肩膀,不经意间瞥见那硕大肥美的山峦,不由得安慰道:“越急,越就难心成,只要咱们多多尝试,也许在某个不经意间,就得偿所愿了吗?”
  “是吗?”花蕊夫人惊喜地抬起头,然后娇小道:“奴家年龄大了,还能生?”
  “这般年岁正好,安全,年岁太小了,生孩子就跟过鬼门关似的,你正好合适,不迟!”
  皇帝的话,让花蕊夫人宽慰了不少,她这才笑道:“陛下您可真会哄人,坐着吧,我为你煮个汤,补补身子!”
  “补?”李嘉故作惊诧道:“我这身子,还用着补?忒小瞧人了,信不信我让你几天下不来床?”
  “信,我信——”花蕊夫人笑得花枝乱颤,两个白兔子不断地跳动着,让李嘉看的口干舌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