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7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9/1016

  随即,他又想起来平衡。
  四万军队,一口气交给一人人,面对契丹还略显不足,还得添加点兵马才是。
  目光一转,李嘉想到了武定镇,也就是幽云十六州的武州,如果对这地名不熟,那张家口就一定熟了。
  如此重要的位置,也是幽云伸出额一只手,进军草原的桥头堡,而其后,就是居庸关,幽州之关钥。
  所以,武定镇,也就是武州一定是要留人的。
  “复武定镇为武州,扩建其城,设榷场,以杨廷璋为北都副留守,武、新防御使,驻兵一万。”
  杨廷璋大喜,连忙应下。
  可怜他这个节度使,一经归降后,只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被高高挂起,如今一朝为防御使,领兵一万,可谓是极大的喜事。
  这意味着朝廷并没有放弃他,皇帝依旧想要重用他。
  其他人则一脸的羡慕嫉妒。
  得,幽云两块最重要的地区被拿下来,他们还真的干不了啥。
  不过,御营的将领倒是欢喜,外任求不到,那么升爵发财不再话下了。
  刘光义,曹彬,杨师璠,呼延赞等四人,面露喜色。
  杨师璠是伯爵,如今能晋升侯爵,其他的三人还是子爵,这次怕是要升伯爵了。
  升官发财,人生最大的欢喜了。
  李嘉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杨师璠晋升营州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刘光义为新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曹彬为滦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呼延赞为顺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
  可以说,除了这几位侯伯之外,子男两等爵位的,也有数十,至于骁勇校尉、骁毅校尉,则超过两百余人。
  绝大部分的功勋都被骑兵捞去,惹得步兵格外的羡慕嫉妒,没办法,这些时期,大部分的硬仗都是骑兵来打的,步兵的贡献着实太低。
  至于金钱,李嘉着实大方,直接撒下百万贯,普通的兵卒两三贯还是有的,这可是功勋外的所得,自然是一片欢呼雀跃。
  留着郭进在榆关忙活,李嘉则率领着大军,来到了幽州。
  而时间,则来到了六月中旬。
  也就是说,这一次北伐,消耗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着实算是比较少了。
  “别高兴得太早!”
  李嘉见之,不由得笑骂道:“真没出息,除此之外,我还封你为涿州侯,食邑三千五百户,升任正四品忠武大将军。”
  “记住,榆关防线失守,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不必陛下来取,末将自己就先得割了。”
  郭进大喜过望,不由得拜下,整个人喜气洋洋的,与平常的性格大为不同。
  显然,一个侯爵,让他太过于高兴了。
  当然,这也是皇帝太过于吝啬,爵位太稀少的缘故。
  眼见于此,其他的将领在眼巴巴的看着,等候皇帝接下来的安排。
  而对于李嘉来说,北都留守这个职位也很重要,负担军队的后勤,还得压制住军队,一般人还真对付不了。
  这般的位置,武夫是别考虑了,只能是文人。
  有了,王宁可以。
  北都留守一职,在知府之上,宰相之下,这位老臣又臭又硬,还不如扔到幽州,眼不见心不烦。
  随即,他又想起来平衡。
  四万军队,一口气交给一人人,面对契丹还略显不足,还得添加点兵马才是。
  目光一转,李嘉想到了武定镇,也就是幽云十六州的武州,如果对这地名不熟,那张家口就一定熟了。
  如此重要的位置,也是幽云伸出额一只手,进军草原的桥头堡,而其后,就是居庸关,幽州之关钥。
  所以,武定镇,也就是武州一定是要留人的。
  “复武定镇为武州,扩建其城,设榷场,以杨廷璋为北都副留守,武、新防御使,驻兵一万。”
  杨廷璋大喜,连忙应下。
  可怜他这个节度使,一经归降后,只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被高高挂起,如今一朝为防御使,领兵一万,可谓是极大的喜事。
  这意味着朝廷并没有放弃他,皇帝依旧想要重用他。
  其他人则一脸的羡慕嫉妒。
  得,幽云两块最重要的地区被拿下来,他们还真的干不了啥。
  不过,御营的将领倒是欢喜,外任求不到,那么升爵发财不再话下了。
  刘光义,曹彬,杨师璠,呼延赞等四人,面露喜色。
  杨师璠是伯爵,如今能晋升侯爵,其他的三人还是子爵,这次怕是要升伯爵了。
  升官发财,人生最大的欢喜了。
  李嘉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杨师璠晋升营州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刘光义为新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曹彬为滦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呼延赞为顺州伯,食邑两千五百户。
  可以说,除了这几位侯伯之外,子男两等爵位的,也有数十,至于骁勇校尉、骁毅校尉,则超过两百余人。
  绝大部分的功勋都被骑兵捞去,惹得步兵格外的羡慕嫉妒,没办法,这些时期,大部分的硬仗都是骑兵来打的,步兵的贡献着实太低。
  至于金钱,李嘉着实大方,直接撒下百万贯,普通的兵卒两三贯还是有的,这可是功勋外的所得,自然是一片欢呼雀跃。
  留着郭进在榆关忙活,李嘉则率领着大军,来到了幽州。
  而时间,则来到了六月中旬。
  也就是说,这一次北伐,消耗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着实算是比较少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忽悠
  听到这番话,高丽使臣这才松了口气,有钱就行了。
  如今的高丽,与中原一样,也缺钱花。
  来自于中原的瓷器,书籍,屏风,丝绸,源源不断而来,将高丽的钱财几乎掳掠一空。
  而高丽呢,只能出售粮食,高丽参,铜器,金银铁等原材料,来获取贸易。
  如此一来,自然就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铜钱稀缺,以致于物价腾涨。
  所以,其经济的脆弱,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不过,高丽自古就有学习的精神,尤其是在大唐大败高丽后,高丽国在双冀等汉臣的鼓舞,以及高丽王的带动下,形成了巨大的向唐思潮。
  比如,如今的高丽,把道变成了府,也设置了知府,巡检,通判,军都司,转运使司等五官并立的情况。
  至于科举什么的,只是不用再提,也照葫芦画瓢,学个大概。
  不过,高丽的科举,依旧是两班贵族的天下,顶多是小贵族多了许多机会罢了,不过就算是如此,也是飞跃性的进步,极大地稳固了高丽王的统治。
  对于这种情况,李嘉是乐见其成的。
  只要儒家思想传开,对于他这个大唐皇帝来说,就是巨大的优势,也是有助于他的朝贡体系的发展。
  毕竟高丽国乃是外属国,如果李嘉没有记错的话,在达成的开京之盟中,高丽每年须得上供五万石粮食,以及五万贯钱财。
  虽然对于大唐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高丽这种西周式封建国家来说,可是极大的负担。
  李嘉自然没有想减免的道理。
  这样巨大的负担,反而会不断地促进高丽进行汉化改革,等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就是他收取果实的时机。
  众所周知,改革肯定会激发矛盾,而大唐,就是来解决矛盾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