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1016

  “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他们胆子小呗!”某个大汉嘲笑道。
  “六谷部不行了,咱们得把他们吞了!”
  一时间,哄堂大笑。
  唐佛奴不以为意,反而向着一旁某个年轻的僧侣,尊敬地说道:“大师可曾知晓原因?”
  “只是知晓一二!”僧人穿着与西域僧侣差不多的衣裳,面对问询,他笑着说道:“小僧听说过,东土广阔,民众颇多,如今前唐之宗室又再力起,国势正盛,温末部虽然实力雄厚,但依旧,难以匹敌。”
  “凉州的六谷部,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即使他们将这几千人消灭,但是过不了多久,灵州的数万兵马,将会兵临城下,再之,就是延州,乃至于长安的唐军,络绎不绝,数十万上百万。”
  “有,且只有蠢人,才会得罪唐人。”
  此话一出,台下的众多头人脸色涨红,但他们却不敢有丝毫的冒犯,只能强忍着坐着,低头挨训。
  无他,这个年轻的和尚,乃是安多丹斗寺,郑益西坚赞禅师的座下弟子,受命来传教建立寺庙的。
  话说,自吐蕃赞普朗达玛发动灭佛运动,庞大的帝国自我崩溃,庞大的高原,被军阀们占据,王室只能后藏日喀则一带,建立古格王朝。
  之后,朗达玛灭佛时逃到青海的僧人藏饶色、约格迥、玛释迦牟尼等三人居住在青海化隆的丹斗寺,于894年收了一个当地的弟子拉钦贡巴饶色,在给他授戒时,甚至因为比丘人数不足,还请来了两个汉族比丘参加。
  但,过了困难时期后,河湟地区就形成一个佛教中心。
  由此,约在936年,桑耶寺地方首领派遣十人来此学法,之后去往高原传法,佛教再次复兴,恢复和新建寺庙,形成许多僧团,史称“下路弘法”。
  而丹斗寺,自然就成了整个高原的佛教中心,战乱频繁的高原部落,真正意义上地接受了佛教。
  当然,由于经历了一次灭佛,所以高原佛教,逐渐从崇拜释迦牟尼,佛祖,转而向崇拜起自己家的祖师转变。
  所以,部落头人对于丹斗寺的和尚,不得不尊敬有加。
  “尊敬的比丘,您说的正是!”
  唐佛奴赞叹道:“他们目光短浅,以为眼前的草原,就是天底下的一切,殊不知,这只是佛祖脚下的一根杂草罢了。”
  对于唐佛奴的尊崇,年轻的和尚不以为意,微笑的点点头。
  “自从吐蕃崩溃后,天底下,实力最雄厚的就是唐国,温末部无论如何也不能得罪他们,一些奉承,就足以让他们放心。”
  唐佛奴语重心长地说道:“隔着高山,唐人根本就命令不了我们,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招惹他们?”
  “禅师——”这时,唐佛奴转过头,对着其说道:“不知可否愿意与我一起去灵州看看,领略大唐的风气?”
  “当然可以!”年轻的和尚点点头,果断地应下。
  唐佛奴这才一笑,声音震动了帐篷,贵族头人们也陪着笑,气氛欢快了不少。
  和尚也笑着,眼眸中意味深长。
  高原上,对于佛教越发的遵从,体现在贵族部落头人上,他们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不断地贡献土地和领民与和尚,热衷于修建寺庙。
  和尚刚来温末部,就得到两百户奴隶,自己一千突的土地。
  突,乃是赤松赞普时,以两牛抬杠,耕种一天的面积,每突约莫十亩。
  换句话来说,和尚成了一万亩耕地,两百户奴隶的奴隶主了。
  要知道,他才刚刚来半个月,就俘虏了大半的民心,怎能不让唐佛奴忌惮。
  两日后,唐佛奴领着两千骑兵,长途跋涉近千里,在会州附近,见到了威风凛凛的郭守文。
  “唐佛奴参见节度使!”
  “贫僧见过郭节度!”
  两人称呼不同,一个巴结,一个不卑不亢,郭守文都只是微微颔首,随即却热情地把住唐佛奴的胳膊,迎了进去。
  这让他摸不着头脑。
  和尚则笑了笑,不以为意。
  郭守文与之互相聊了聊,突然对于和尚来了兴趣,不由得问道:“和尚来自于温末部传教?是哪家寺庙出来的?”
  年轻和尚笑了笑,有礼有节地说道:“贫僧从丹斗寺而来,去往温末部建立分寺,毕竟温末部就在东边,距离很近。”
  “丹斗寺?”
  听到这里名字,郭守文瞳孔放大,随即大笑:“禅师来自于丹斗寺啊!失敬失敬!”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早就对青海河湟地区感兴趣的郭守文,哪里不知道丹斗寺。
  丹斗寺作为吐蕃佛教的最后烟火,不断的从河西,以及西域地区,汲取佛教养分,从而不断的壮大。
  最后,河湟地区,几乎是家家佛徒,部部崇教,可以说,其影响力,已经超过了间接统治河湟地区的六谷部。
  没错,河湟地区势力分散,六谷部名义上是老大,收取供奉。
  甚至,佛教在此不断地向高原传法,建立了一系列的寺庙,丹斗寺的名声,如日中天。
  对此,郭守文当然知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佛教,以及丹斗寺,就是整个河湟地区的人心。
  于是,到了这个时候,原本比较热情待遇的唐佛奴,彻底地被忽略了,男人和尚聊的极为顺畅。
  要知道,郭守文可是文武双全,读了不少的书,乱世中的佛经也看了不少,引经据典,有来有回。
  甚至,郭守文还谈到了二十年前中原的限法措施,又言语如今大唐已复,佛教大盛。
  说白了,就是进行一番对比,显示出大唐对于佛教的亲近,直接把道教就给撇在一边了,佛教仿佛成了国教一般。
  对此,和尚微微点头,拨弄着佛珠,不由得说道:“缘起缘灭,佛就在心中,只有百姓们在,就不会灭,罔顾人心,是得不偿失的。”
  和尚汉话说的不错,郭守文也喜欢他这种博文多识的人,不由得邀请道:“大师虽然年岁少,但本事着实了的,当得起大师的称号,您不如去往洛阳,那里的寺庙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讲经论道,岂不快活?”
  这样一说,年轻的和尚动心了,随即,他又摇头道:“没有师尊的同意,我是不敢轻易应下。”
  “能教下您这般的徒弟,您师父不一般吧!”
  步入正题了,郭守文颇有些激动,故意轻声问道。
  “吾师博文多才,那是丹斗寺的主持,郑益西坚赞禅师!”
  “果然!”郭守文心中欢喜,暗叹一声,然后又慢慢问道:“瞧我,还没有问禅师的称谓。”
  “您就喊我的法名“格瓦饶萨”吧!”
  年轻的和尚轻声道:“郭节度若是想与我师尊见面的话,贫僧自然会带话回去。”
  格瓦饶萨嘴角含笑,依旧是那么的淡然之色,不远不近,让人格外的舒服。
  郭守文彻底是喜欢上了这位机智聪明的和尚,感叹道:“法师,虽然今日才与你见面,但已经感觉你是不同凡响,将来一定会名声大噪,成为整个河湟地区,乃至于蕃地,大唐,数一数二的禅师!”
  “阿弥陀佛!”格瓦饶萨笑了笑,说道:“多谢节度的赞赏,贫僧没有这般的志向,只是想弘扬佛法,解救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
  郭守文笑了笑,又畅聊起来,随即让其带话与其师尊,邀请他来灵州一见。
  “郑益西坚赞禅师要来这里吗?”
  这时,一直担任透明人的唐佛奴,再也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忍不住的问道。
  “若是师尊有意,自然不可!”
  格瓦饶萨轻声道。
  “这真是太好了!”唐佛奴止不住地笑道,随即脸上露出十分虔诚地表情:“如果能够见到禅师,并得到他的祝福,我这一生,也是没有什么遗憾了!”
  郭守文,格瓦饶萨互相看了看,微微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整个河湟地区,想要得到郑益西坚赞禅师祝福的太多,几乎就是相当于得到其肯定,其人威望定然大增。
  这是每一个部落首领,以及贵族们想要得到的,唐佛奴这般表现,并不奇怪。
  只是,为了平衡势力,郑益西坚赞禅师已经多年不曾祝福夸赞,而如今最大的可能,还是这位朔方节度使。
  郭守文与格瓦饶萨聊的很开心,临走之前,还赠予他数百本珍藏的佛经,让后者好生感动。
  吐蕃帝国崩溃后,连纸张这样的物品,都只能进口,佛经这样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礼物。
  当然,对于郭守文来说,这些铂金价值数百贯,无论是意义还是价格,都是挺珍贵的。
  而这位格瓦饶萨,在青海,乃至于西藏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尊称为喇钦·贡巴饶萨,乃是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初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