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1016

  这也并非是大唐不想再更进一步,实际上,征服高原的入口,就是在青海,但,高原地区,实在是太远,也太水土不服了。
  光是一个高原反应,就让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十不存一,去征讨高原,实在是出力不讨好。
  即使是侵略成性的蒙古人,也只是设置宣政院,让藏人治藏,后面的明清一概如此,没有青藏铁路的时代,几乎就是天路。
  他总不可能让几万唐军万里迢迢去送死吧?
  成本大于收益。
  见到皇帝犹豫,格瓦饶萨忍不住直言道:“丹斗寺可以舍弃一切,但求大唐入主高原,复我佛法!”
  瞧着眼前这个倔犟的年轻和尚,李嘉不得不思量起来。
  如果不答应,怕是青海地区,只会是根基不稳,一个不好就容易倒台,但他真的只是想要青海啊!
  不过,如果非要高原的话,一盘散沙军阀,两三万人即可传檄而定。
  “这……”皇帝一脸为难道:“罢了,法师,我答应你了。”
  格瓦饶萨大喜。
  “只是,您也是知晓的,唐人在高原水土不服,须在河湟地区练兵两三年,到时候兵马纯熟,自然是无往不利!”
  皇帝说出了缓征的意见,随即看向了这位和尚。
  “阿弥陀佛,自是这般道理!”
  格瓦饶萨听到这一番话之后,反而觉得这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护卫佛法,不免欣喜道:“佛法多年来被禁锢,不在乎这一两年的功夫。”
  “况且,串联各地的教徒,也需要时间,两年正合适。”
  “如此,就说好了!”
  李嘉大笑,眼眸中满是自信,他随即豪气地说道:“除了这个条件外,之上的条件也全部都应允,丹斗寺,值得这些,陇右府的佛教,也需要一个领袖了。”
  “亦或者说,整个高原的佛教,也需要一个领袖了!”
  即使修习了多年的佛法,心如止水,但听到这些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格瓦饶萨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丹斗寺如果成为了整个雪区的佛教领袖,这是多大的福分啊!
  阿弥陀佛,不对,是佛祖的庇佑,才有丹斗寺如此辉煌的未来。
  格瓦饶萨欢喜地想到。
  一番交谈后,李嘉很满意佛教的识时务,索性直接让内库,花费一万贯,在洛阳城外,修建一座辉煌的寺庙,作为雪区佛教在中原的主庙。
  这个时候,李嘉也明白,为何明清两朝,宁愿不断地花钱建寺庙给那群高原和尚了,与统治相比,钱真的不算啥。
  ……
  而这边,郭守文有丹斗寺和尚引路,一路上不曾迷路,小部落直接归顺,中型部落选择中立,只有大部落,顶多五六千帐,作为最后的威胁。
  而面对这个大部落的联军,郭守文也丝毫不慌。
  在人数上,他有朔方军的万骑,还有温末部前来助阵的五千骑,而对面的两万余骑,优势并不大。
  装备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朔方军当然比不上御营的九成以上,但作为边疆重镇,着甲率也在三成以上。
  箭簇什么的,也是极为充足的,战马相差不大,阵势上紧凑,可以说,气势磅礴。
  即使是温末部,也同样兵强马壮,比这些部落强上一筹。
  这般的打斗,毫无意外,唐军打大获全胜,俘虏数千人,贵族大姓尽皆跪服。
  一时间,唐军高歌猛进,直入鄯州,这座陇右节度使的驻地。
  而鄯州,距离青海不过百里,可以说是精华所在。
  占据此地后,郭守文还不肯把住,兵分两路,一者东进,收复兰州,河州,另一路则南下,渡过黄河,收到廓州。
  此四州之地,乃是陇右的精华所在,至于其余的渭、临、武、洮、岷、叠、宕等十二州。
  渭,秦已经被收复,加上新收复的四州,陇右泰半的州县,已经被收复。
  郭守文忙不迭地向洛阳报喜,而他在驻扎在鄯州后,迫不及待地施行放奴令。
  无他,几乎每个部落,都有大量的唐奴。
  自安史之乱之后,吐蕃侵占河湟地区,强行推广吐蕃化政策。
  强迫汉人改穿吐蕃服饰,留吐蕃发型,这引起广大的汉人的反抗,吐蕃大开杀戒。
  唐朝无力真正收复这些失地,近百万的唐人子孙皆为吐蕃奴隶,即使是张议潮,也无法在这里进行兴复。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裁撤边镇
  青海地区的唐奴,虽然不及河西,西域多,但依旧有数万人之巨。
  当年,陇右节度麾下,光是正兵,就有七万五千人,汇聚他们的家属,以及其他的开垦迁徙的唐民,止不住的十万。
  只是,到了如今,却没多少记得自己是唐人了,许多成为了纯粹的番人。
  吐蕃帝国崩溃后,也被西番,丑番,长毛番,可谓是地位越发的不如。
  放奴令,乃是郭守文借由丹斗寺,以佛法众生平等为借口,要求各大部落,必须放弃所有的奴隶。
  这样一来,众部落自然不可,党项人,羌人,吐蕃人,都不愿意,贵族头人们就是依靠着奴隶才能保持生活的。
  就连普通的牧民,也会有一两个奴隶存在。
  到了这个地步,郭守文哪里不晓得妥协的道理,或者说,他早就知道放奴令的不可行。
  于是,就缩减一番,要求所有能说唐语的奴隶,必须得到释放。
  这下,诸多部落才松了口气。
  郭守文直接派遣手下,前去勘察,只要会说唐话,哪怕一两个字,极其家属,一并脱离,成为自由民。
  顺便,经过这般的勘察,他真切的得知了各部落的实力,奴隶与牧民的多少,决定一个部落的实力。
  奴隶,代表着生产力,一个奴隶,大概可以放一百只羊,种植土地五十亩;而普通的牧民,则代表着兵力,一户一兵的原则,很容易推导出来。
  而借此,郭守文甚至弄清楚了鄯州、廓州,兰州,河州,几乎大部分落部落的数目,了然于心。
  当然,最实际的收获,还是数万唐奴被解救,从而成为治下之民。
  幕府一番的计算,解救唐奴一万三千户,男两万五千人,女,一万九千人,孩童,两万八千人,共计七万两千口人。
  老弱病残,几乎过不到四十岁,也就不存在老人了。
  除了人口外,陇右府,还规定各部落每年需要缴纳的赋税。
  百帐以下的部落,无须缴纳。
  百帐至五百帐,每年需要缴纳一百只羊,十匹战马。
  五百至一千,缴纳五百只羊,以及五十匹战马。
  一千至三千,千只羊,一百匹战马,另外,还得加上一百头牛。
  三千至五千,三千只羊,三百匹战马,以及三百头牛。
  五千以上,最低五百匹战马和牛,羊则是五千。
  基本上,羊是按照每帐一比一来算,牛马是十比一。
  看上去很多,其实每帐牧民,没有上百头牛羊,基本上是生存不了,因为他们的食物是羊奶,牛奶,数量太少,真的不够吃。
  除此之外,无论帐数,在战时,每两户,就得出一兵,比如五百帐的部落,就得出两百五十个战士。
  郭守文统计了一下,四州的部落,包括党项,羌人,吐蕃,吐谷浑在内的各部落,总帐户,超过了四万。
  换句话来说,他可以随时征召两万人随同出战,只是战斗力无法保证罢了。
  对于七万唐奴,郭守文一次性安置在鄯州,这里距离青海湖,也被称为之西海,非常近,土地肥沃,极为适合放牧,种地。
  所以,早就残破的鄯州城,被迎来了一次大修。
  至于钱粮从哪里来?
  当然是战败的部落征来的赋税,一次性就有三万多头羊,两万牛马,被送到了鄯州城来。
  这些虽然不足以支撑下去,但好歹是管上两个月的,放牧,吃羊奶的话,也能够支持三四个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