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1016

  李怀恩苦口婆心地说道:“自从洛阳建都以来,虽然扩建了新城,但却仿佛一个漩涡,不断的吸收着附近州县的百姓。”
  “其不仅带来巨大的管理难度,更是让附近的州县,人力不足,家中的劳力不足,耕种都成了麻烦。”
  商业的发展,就是这般。
  在人口较少时,它会吸收本来就金贵的农业人口,开垦荒地,种田,劳役,军队,都需要人,青壮的大汉。
  而目前,据李嘉的统计,全国人口只有三千多万,接近四千万。
  看上去倒是不少,但实际上,六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点人是完全不够的。
  “附近州县本就残破,人力不足,这也就罢了,甚至许多百姓,田地都不在种粮,反而种一些瓜果蔬菜,满山遍野都是,就是为了供给洛阳。”
  “这很好啊!水果蔬菜可以满足洛阳百姓的生活,还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两全其美!”
  李嘉想了想,种粮的收入肯定是比不上种菜种水果,更搞钱的经济作物,让百姓们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不是很好吗?
  “陛下,您所言不差,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李怀恩这时候,却顾不得皇帝的身份了,似乎是压抑了许久,一下子就倾诉而出:
  “据微臣所知,洛阳的人口,神武八年,不过三十万,九年,四十万,去年五十万,再加上走动的,差不多近七十万。”
  “每月耗费的粮食,约莫一百五十万石。”
  “河南府这些年,输送的粮草越来越少,几乎都是靠漕运补给洛阳的口粮,其超过了五成。”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暂住证
  “咚咚咚——”
  积善坊,文华客栈中,时值傍晚时分,烟火开始缭绕,正处于饭时,突然,后院就响起了敲门声。
  “来了,来了——”
  后院收拾柴火垛的小二,忙不迭的由来,开门道:“吃饭去前门,后院只是看骡子的马厩——”
  “张小三,瞎了你的狗眼,里正来了,还不让你们的掌柜过来?”
  当头一个大汉,挥舞着蒲扇大小的巴掌,拍得后门啪啪响,小二一见这个人高马大,就知晓是坊里的捕快,武侯捕,后面那严肃脸的,正是管理附近百户的里正。
  按照大唐的制度,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里,设里正,五百户为一甲,设甲正,从九品,正式入流。
  而一坊,约莫一千至两千户,设置坊正,正九品。
  洛阳城,原本只有河南县,洛阳县,如今扩大,人口增多,又添置了一个洛东县。
  别看里正不入流,只是管理着百户,但这百户之中,徭役,赋税,以及户籍等,都是由他进行管理,可以说,位卑而权重。
  店小二忙不迭地迎了上去,像他这样的客栈,基本上也是里正协助转运使衙门收税的。
  很快,掌柜的也连忙赶来,又是沏茶,又是上菜,荤菜搭配,十来个,一番酒席,没有个两三百钱,是下不来的。
  里正和捕快二人,吃喝着痛快,吃饱喝足之后,里正这才剔着牙,一边说道:
  “前两天,甲长他老人家,带来坊正,以及县令老爷的话,自此,客栈里的客人住店,除了户帖外,还得登记起来,咱发放暂住证,一次顶半年,如果在洛阳城超过了半年,就得离开。”
  “里正,您是说,外地人在洛阳,只能待半年?”
  掌柜的大惊,突兀地站立起来。
  那么多年以来,他还真没有听说过,限制入京的,那些外地佬来到京城,可不得吃喝玩乐,花费多少钱财,岂能让他们走咯?
  “也不尽然——”
  里正笑了笑,说道:“拥有秀才,举人功名的,自然可长住,其他外地人,只能在洛阳住半年。”
  “半年后,就得遣返——”
  “这……”
  掌柜的大惊,他就是外地人啊!
  虽然在洛阳住了三四年,但户籍上,却是河南府,也就是说他这个掌柜的,竟然还得离开洛阳。
  偌大的产业,岂不是白忙活了?
  “里正,怎么会有这般的乱来?”
  索性是老相识了,掌柜的气恼道:“实不相瞒,我就是河南府人,这般规矩,咱可就得离开洛阳,这客栈不就白乎了吗?”
  掌柜的越说越难受,最后索性直接瘫坐,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不到半年了,只能卖了客栈,回家养老去——”
  “别啊——”
  听到这话,里正瞬间就着急了,他的辖区里,就那么一个客栈,这要是搬走了,不就没法蹭吃蹭喝了吗?
  说着,里正立马劝说道:“县里说的清楚,这个暂住证,就是怕那群泥腿子入京,挤占了户口!”
  说着,里正悄悄地低头说道:“听说,圣人认为,洛阳人口太多,消耗太多,索性就管控起来,不然,漕粮都不够吃呢!”
  “要我说,那些公卿贵族,把洛阳周边的土地都圈走了,不然粮食怎么不够!”
  说到这里,里正抬起头,轻声道:“掌柜的你也不是外人,洛阳前两年才勘查户籍,如今等春试后,还得再查,只要掌柜的,你在这之前,在洛阳买个院子,不就是成了洛阳人?”
  “中——”
  听到这话,掌柜的拍了拍大腿,吼道:“咱就为了洛阳的户籍,成为咱都城人,买个院子算甚——”
  说着,他起身,对着一旁的小二说道:“账记到我头上,另外再给两位客官上两坛好酒,带回去喝!”
  其急匆匆而去,颇为兴奋。
  其他的州县,李嘉并不怎么清楚其执行能力,但对于京城洛阳,那可是比蜘蛛网还要密集的行动能力。
  首先,洛阳府尹获知情况,立马发文各县,然后到各坊,甲,里,保,负责登门统计,提前打好埋伏。
  而负责京城重大刑事案件的金吾卫,也开始巡察起来,一是为了让春试顺利进行,二是为了巡察坊市,是否登记造册。
  紧接着,巡捕司也行动起来,他们与各坊的巡捕一起,里外结合,对于一切严密监视,防止有意外发生,如火灾,偷窃等案件,当然,下水道堵塞也是他们负责疏通。
  偌大的洛阳,三县,上百坊,光是巡捕司的捕快,就超过了两千人,这点人够吗?
  不够,八十万人,平均四百人才有一名捕快,而且还是消防,警察,城管等综合而成的。
  当然了,为了准备考试的举人们,并不知晓这番动作,只是感觉街面上更加干净,小偷小摸的事情少了,就连那种小贩们,也和蔼可亲了许多。
  而这一切,不过是皇帝的一份口谕,洛阳府尹为之上报的人口问题。
  当然,除了人口问题之后,洛阳府尹李怀恩,背地里又私自上了一份奏疏,其意思就是,控制洛阳人口,治标又得治本。
  证据,就是洛阳城外,也就是洛阳府辖下洛阳、河南、洛东,三县外,其余的偃师、缑氏、巩、阳城、嵩阳、陆浑、伊阙等七县土地变化。
  触目惊心的是,数十万顷,几乎一半,被勋贵们包圆了。
  也就是说,洛阳两三百家勋贵,几乎家家都有个几千、上万亩地。
  这没啥,那么多次的战争赏赐,外加战利品,买土地很正常,他们大肆购买的时候,正值赵宋崩溃时期,土地价格大降。
  拥有大量财富的军官,勋贵,高官,毫不吝啬的挥舞钱财,购买了大量的土地。
  土地买卖,朝廷管不了。
  但,自耕农与豪贵的区别在于,自耕农粮食收获后,会变卖掉大部分粮食,换取钱财。
  而这些高官勋贵们,交完税,就直接把剩余的粮食囤积起来。
  如此,洛阳周边的粮食形成空缺,输入洛阳的本地粮减少,更加依赖与漕运。
  人口是标,粮食是本啊!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想法
  这些贵族们囤积那么多粮食做什么?
  囤积居奇?
  这是傻子的行为。
  洛阳城,作为一国之都,粮食是绝对不会缺少的,附近的十几个仓储,还存着近2,000万石的粮食,足以打压一切的奸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