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1016

  首相府,可以说在洛阳,是仅次于皇宫的瞩目地,孙钊的突然行动,一下就惊动了洛阳城。
  李嘉一见此,顿时鼻子都气歪了。
  好小子,你这是嫌弃我家?
  不过,他倒是知道勉强不得,索性直接私人口谕,警告那些高官勋贵,悠着点,别弄这些的骚操作了。
  随即,从亲王,到普通的男爵,从宰相到七品县令,洛阳城中适宜的少年,基本上都被记录在册。
  皇城司足足耗费五天时间,甚至画了像。
  剔除先天残疾,身体太弱,以及丑陋的,还剩余近百人。
  皇帝亲自把关,又剔除一些高官,如宰相尚书等四品以上官吏,勋贵中掐头去尾,这样一来,就剩下不到二十个。
  这十八个少年,模样周正,性格温和,家世背景极为合适。
  而比较令人瞩目的是,潘崇彻的养子,十六岁的潘文,也位列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李薇儿无奈了,只能慢慢地挑选,甚至皇帝创造机会让他们见面,毕竟眼见为实。
  而此时,交州传来消息,交州都护张苗,在二月初病逝,年仅三十七岁。
  “烟瘴之地,果然寿命不得长久啊!”
  李嘉感叹了一声,颇有些惆怅。
  张苗坐镇交州十载,可以说交州一直安稳如山。
  交人治交,这是李嘉秉承的原则。
  军事上,则是由朝廷把控,如此交州百姓排斥渐少,才能年年向朝廷运输粮食。
  只是,张苗一走,交州怕是不安稳了。
  就在他思虑万千之际,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得到了消息,飞速赶来求见。
  显然,以他们的政治敏感性,自当知晓,交州的重要性。
  别的不提,当年皇帝可是凭借收复交州,而被封薛王的,政治意义重大。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罢都护、设新府
  政事堂中,如今又添了一名新成员。
  年若七十的浙江前任知府,元德昭,终于赶到了洛阳,就任他的宰相职位。
  不过,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也明白,以他的年岁来说,宰相职务只是挂名罢了。
  所以,即使是小气的赵普,也忙不迭地提现尊老爱幼的风气,搀扶着他来到了甘露殿。
  这座皇帝的书房,已经成了宰相与皇帝议政的惯常地界。
  “赵相公,你不用管我!”元德昭笑道:“我慢点没关系。”
  “您老德高望重,我可不敢大意了,这要是被知晓,指不定被骂呢!”
  赵普轻笑道,搀扶其人,一起来到了甘露殿。
  而元德昭一路上,目睹着辉煌的宫殿,心如止水,这些带给他的震撼,远不及那运河上,连绵数十里的漕船。
  也就是运河,让洛阳可以轻易地吸取江南的民脂民膏,从而运用到北边,西边的军事,同样造就了,这座规模庞大的洛阳城。
  来到甘露殿后,皇帝还未到,几个宰相面无表情,就这般站立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元德昭也不管这些,同样站着,不说不动,宛若雕像。
  “陛下到——”
  “臣等参见陛下——”宰相们抖动着宽大的衣袖,拱手、弯腰、低头,一气呵成。
  “免礼,赐坐——”
  皇帝高坐在上,虽然高度不及举行朝会的含元殿那般高高在上,但依旧是高出不上,居高临下,宰相们的一举一动,皆入目。
  即使是万人之上的宰相,在皇帝跟前,也是胆颤心惊,谨小慎微,这让皇帝有种特殊的满足感。
  “交州都护张苗病逝,政事堂可有什么主意?”
  皇帝坐着,轻声问道。
  “启禀陛下,按照惯例,是需要追赠官衔,并且赐予谥号的!”
  次相邓斌站起身,言语道。
  “其劳苦功高,坐镇交州十载而不乱,交州都护为从四品,那么,追赠其为吏部尚书衔,赠予其福长男爵,食邑两百户。”
  前唐时期,都护之间的官阶不同,如安西都护府等六大都护府,属于大都护府范畴,属于从二品衔,其下辖,又有许多小都护府,三品,四品,极其麻烦。
  所以,李嘉做出改革,避免尾大甩不掉,所以地方都护,次于知府,为从四品。
  一般而言,追赠是增一级,也就是正四品,但张苗不一样,所以增两级,为从三品的尚书衔。
  爵位上,则赐予福长男爵位,其子嗣继承,则为骁勇校尉,再传一代为骁毅校尉,就直接泯然众人。
  这就是世袭减替的爵位继承制。
  而这要是在宋,周等六代乱世时期,爵位一代即除,爸爸哪怕是亲王,儿子只能是平民。
  当然,北宋也知晓不得人心,所以就扩大门荫制度,儿子,门客,亲友,都能当官,鸡犬升天。
  这种弊端就会产生大量的冗官,李嘉宁愿让贵族减替继承。
  而像之前说的,减等世袭,某种意义来说,对于那些开国功臣是十分不公平的。
  那些纳土归降的亡国之君,就可以享受高爵厚禄,他们这些出生入死的,爵位低也就罢了,爵位也得同样减替。
  对此,李嘉已经决定采用减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减等,直接世袭。
  如,潘崇彻,鲁国公,食邑八千户。
  从国公、郡公、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骁勇校尉、骁毅校尉,只能传七代,如果中间遇到短命的,基本上一百来年就没了。
  所以,对于这种马背上的功臣,一般减替到子爵,或者男爵,就不再减替,当然,食邑也在减,减到子爵的限制高点。
  子爵食邑千户以下。
  这边重复介绍一下,大唐的食邑,并没有百姓赋税,只是一户食邑,等若一石粮食。
  回到正题,李嘉赐予张苗两代人富贵,已经算是厚待了。
  “另外,朝廷再赐予五百贯,作为丧葬费与其家,荫其一子去国子监!”
  皇帝叹了口气,身后再荣光,人死也不能复活:“另外,谥号的话,由你们拟定几个吧!”
  “喏!”
  宰相们纷纷应下。
  众人心中感慨,皇帝真的是仁厚之至啊,如此待遇,在之前的几十年,怎么也出现不了的。
  国朝养士甚厚!
  大家心里提起了一股劲,目光越发的热切起来。
  “交州都护缺人,谁可以任之?”
  皇帝颇有些索然无味,人死了,终究还是影响心情。
  “陛下,老臣以为,交州,可废都护而设之为府。”
  这时,赵普突然起身,说了一句非常突然的话。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就连皇帝,也转回注意力,诧异道:“赵卿家,尔之言语,真可谓石破天惊啊!”
  李嘉恢复了心情,目视与他那单薄的身躯,端坐道:“你就与我们说说,废都护而置府,究竟是何等缘由?”
  面对在宰相们目光中的不信任,皇帝的疑惑,赵普拍了拍衣袖,挺起胸膛,自信道:“启禀陛下,臣之所言,乃是具陈事实。”
  说着,赵普也知道,这是他表现的重大机会,压抑住心中的紧张,他沉着冷静道:“具交州都护所报,交州都护府,十三州之地,汉民约四十万,蛮人三十万,汉已压蛮,七十万百姓,州县齐备,作为一府,已然是极为合适的。”
  “就连陇右府,也不过七州,数十万人,交州已然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