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8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6/1016

  吴青点点头。
  “等等!”
  皇帝又扫了一圈,心中又有了计划。
  思量再三,他不由得目光深沉道:“从这些人中,抽签挑出一些,给几个上书房的皇子们送去当伴当。”
  “每人就两个吧,其余的就按照我刚才说的去做!”
  最后看了一眼这些少年,皇帝随即离去。
  他的时间宝贵,能抽出一些来,着实算是厉害了。
  吴青则留下来,对于皇帝的吩咐,颇为头疼。
  如果送给皇子们当伴当的话,这些少年年岁就大了,在宫廷里真的容易出事。
  所以,必然不能留夜,晚上得安排个近处,让他们住下,这可真的是烦人。
  白多羊,就见到一个穿着白袍的年轻,目光犀利,霸气侧漏,浑身散发着一股强势的气息,仅仅数眼,就压迫着他们喘不过气来。吴青当然明白,这批少年都进京了杨廷璋那里的消息,自然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而皇帝之所以再次问询他,就是想再次确认一下,以及获得一些其他的漏洞新消息。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心中思虑着,吴青越发地谨慎起来,一五一十地诉说起来。
  皇帝不时地颔首,表示知道,谁也看不清他的心思。
  走了近一刻钟,皇帝也终于见到了这批少年。
  一个个穿着别扭的汉衣,头上梳着小辫子,或者直接剃成了光头,在这夏日,凉快的很。
  少年们的目光,极其朴实,或者说实诚,真实,李嘉一眼望去,颇为高兴。
  “这些都是好苗子啊,你看他们身体强健,又擅长骑马,愣愣的,最适合当猛将先锋了。”
  李嘉对着吴青说道:“这些小家伙们,你先找人给他们识文断字,学习时,弓马也得娴熟,不能耽误了他们。”
  “喏!”
  吴青点点头。
  “等等!”
  皇帝又扫了一圈,心中又有了计划。
  思量再三,他不由得目光深沉道:“从这些人中,抽签挑出一些,给几个上书房的皇子们送去当伴当。”
  “每人就两个吧,其余的就按照我刚才说的去做!”
  最后看了一眼这些少年,皇帝随即离去。
  他的时间宝贵,能抽出一些来,着实算是厉害了。
  吴青则留下来,对于皇帝的吩咐,颇为头疼。
  如果送给皇子们当伴当的话,这些少年年岁就大了,在宫廷里真的容易出事。
  所以,必然不能留夜,晚上得安排个近处,让他们住下,这可真的是烦人。
  白多羊,就见到一个穿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木轨
  十值五月。
  淅沥沥的小雨,已经从南南北,从东到西,马不停蹄地下了起来,梅雨季节的到来,正式宣告着夏季的来临。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就动员整个皇宫,开始南下避暑。
  避暑的地方,自然是老君山所在,那里已经修好了避暑山庄。
  一大早,李复慕,就从学堂归来,一路上蹦跳着,显得格外的欢喜。
  刚伴读没几日,白多羊奇怪道:“上学堂那么舒服,七皇子怎么不喜欢呢?”
  “学堂有什么舒服的?”李复慕转过头,说道:“放学了才舒服,从洛阳到老君山,起码的走两三天,到时候就有两三天的假了。”
  “主人,上学堂,饭管饱,而且,就只坐着,不用干活,舒服着呢!”白多羊忍不住说道。
  “哈哈哈!”李复慕笑了笑,格外的欢腾:“这就算舒服啊,那也的确舒服。”
  “不过,离开了洛阳,到底是好的,没那么热了,山林里还有凉泉,泡澡舒服着呢!”
  听到皇子这样说,身后的数位伴当,一个个地开心起来。
  五月的洛阳,就像是个蒸笼,那是相当的热,所有的人都懒洋洋的,街头巷尾的狗,也吐着舌头,在阴凉下趴着。
  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则赤着上半身,不时地欢闹着,三五成群,碰到街头卖冰沙的,就忍不住凑过去,眼巴巴地看着。
  小贩也不赶着,直言语:“三个铜子就一碗,舒服酸甜着呢!”
  往往那么孩子们,就忍不住诱惑,跑回家吵闹起来,大部分的人鼻青脸肿,捂着屁股大哭,只有那些受宠的,才乐乎乎地拿起铜子,买了一碗。
  就在这个时候,也是硝石取冰最赚钱的时候,这种普通又便捷的方式,受到广大勋贵之家的欢迎。
  也是在这个时候,皇帝迎着太阳,与自己的一众后宫,伴随大量的高官,整体搬迁去往南方的老君山避暑。
  随从人员,达到了一千余人。
  崎岖不平的小路,让诸人极不舒服,来到老君山后,才喘了口气。
  见此,皇帝不由的说道:“道路这般的曲折,朝廷正巧可以扩建一番,好行军运粮才是。”
  “陛下所言甚是!”孙钊也不由得苟同,他低着头,额头上带着汗水,轻声道:“南阳地区,自古就是重要的产粮要地,两者通畅,正好可以了让南方只粮,直往洛阳。”
  即使是为了皇帝与贵族们的方便,孙钊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提出来,而是找了个理由,顺理成章地办起来。
  而岂不知,李嘉就是借用这个借口,想要办起这条要道的梳理,减轻压力。
  皇帝闻言,点点头,神色中带着一些兴奋,他望着眼前的道路,不由道:“朕早就有所打算!”
  说着,他还比划了起来:“唐、邓二州,位于汉水以北,可有汉水而通长江,襄阳,江陵,长沙府等地的粮食正好可以转运。”
  “如果从邓州,修一条木轨马车,就能直接通往洛阳,两个昼夜,就能达到。”
  “木轨马车?两个昼夜?”
  孙钊感觉皇帝怕不是中暑了,说的这是什么胡话,他根本就完全没听说过,也没印象。
  “朕也是突发奇想的。”
  皇帝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马车行进,速度就是受限于道路不平,如果在地面上,平行地弄两条长木轨,让马车从上面奔驰,没有阻碍,没有干扰,马匹也省力。”
  “如果换马不换车,甚至,一个昼夜,就可达到洛阳城外。”
  孙钊对于什么器械,是完全不懂的,也听着迷糊,但是他就明白,这样的耗费肯定会很大。
  他保守地说道:“若是果真有这般的厉害,老臣以为也应当慎重,其比之运河,也更为狭隘!”
  “哦?怎么说?”皇帝疑惑道。
  “从邓州到洛阳,数百里,伏牛山等,山路颇多,暂且不论其难度,就言语,这木轨不比运河,属实容易被破坏。”
  孙钊颇有些怀疑道:“无论是人为,或者山石,稍微些许,就能破坏其轨道,一经修复,得不偿失啊!”
  他这样一说,李嘉反而有些动摇了,确实,耗费很大。
  不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孙钊他是了解的,抠门的很,这是从当财相时养成的毛病,治不好了。
  紧接着,就在下午,皇帝就召见了河南知府黄德彰。
  黄德彰在一众知府中,比较特殊,他是很少见的器械人才,他一开始就是从军械司起来的。
  相较于治理百姓,他更喜欢去钻研器械。
  不过,天才都是一通百通的。
  有了管理军械司的经验,他治理起河南府,也是手到擒来。
  尤其是治理黄河,在他精妙器械的帮助下,黄河这两年安稳的很,大量的淤泥被挖出,黄河水患,得到的极大的治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