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1016

  一旁的阿妈,则默默地准备行囊,然后从铁锅中,拿出两块肉的面饼:“你留着路上吃!”
  “嘿,我吃什么!”
  大帖木耳摇摇头,直接说道:“千户叫我,定然有事,肯定是管吃的,你留着给帖木耳几个吃吧!”
  说着,他直接穿戴起铠甲,骑马离去。
  帖木耳忙不迭地走出家门,目送着父亲的离开。
  他知晓,面饼本来叫唐饼,这是近几年才吃的好东西,能有些许甜味。
  每头羊,只能换十斤面粉,也就是一斗,而听说,一头羊在中原能换几石。
  就算是如此的昂贵,草原牧民们也毫不嫌弃地兑换,生怕换不到。
  无他,面粉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半年到一年,可以度过艰难的冬天。
  而牛羊,一到了冬天则必须宰杀,存留不了多少时期,还不如直接入冬前卖去。
  也正是这样想,草原上的秋末,则是羊价牛价,最低贱的时候。
  “吃吧!”
  阿妈端上肉汤,有些肉疼地撒了撒盐,然后又两块面饼撕开,均匀的撒在几个兄弟的碗中。
  包括帖木耳在内,兄弟几人狼吞虎咽,大口的吃食着,这样舒服的日子,在他们的记忆中,也只有在近两年了。
  吃完饭后,帖木耳自觉的去地窖,微微打开,小心地钻进去,拿了一些青料,参杂在干料之间,让牛羊吃的快些。
  地窖青贮,这是去年建成的。
  帖木耳随着唐人,以及千户,百户一起做成,每家每户都有。
  储存的青料,听说能用两三年,根本就不怕牛羊饿肚子了,牛羊不饿肚子,他们自然也不会饿肚子。
  所以,帖木耳跑得格外的勤,青贮也是格外的卖力,小小的脑袋之中,已经知晓了因果关系。
  大帖木耳骑马来到了千户家中,这片牧场,已经陆陆续续来了数百人,一个个的轻声问候,笑谈着。
  “青贮真是个好东西,今年不会死那么多羊了!”
  “我忙活了半年,存的草料,就算是闹白灾,也不怕。”
  大帖木耳听着耳旁的议论,不知不觉,众人的话题,就议论到了定居上。
  “青贮法子能搞草料,那不就是说不用四处跑了?”
  “那咱们也能跟唐人一样,住在城池里?”
  众人议论纷纷,观点一分为二,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
  帖木耳这时忍不住说道:“咱们住在唐人那样的砖瓦房里,那些狼群再也偷不了咱们的羊了,更不能叼走孩子!”
  “这倒是!”
  一旦涉及到孩子家人,许多人不得不选择违背传统。
  “千户到——”
  很快,相貌堂堂,胡须满脸,虎背熊腰的千户,来到了众人面前,一同而来的,还有断事官,以及税务官。
  三人站成一排,千户则扯着嗓子说道:“老子不玩,你们现在在干嘛,记住了,王庭有令,每千户召集三百丁,参加讨伐契丹人的战争中。”
  “凡我点上名字的,都给我站在右边!”
  随即,千户也不啰嗦,直接拿出花名册,读出确认好的名字:“帖木耳——”
  帖木耳大惊,只能惶恐地应下。
  千户牧民,几乎是三男一兵,抽调的数目是有些狠了。
  不过,由于青贮的存在,让这些牧民们,不再担心自己走后家人被饿死,而是颇为振奋地想要掳掠奴隶,牛羊。
  “要是我家多个奴隶,今天的牛粪就不会被湿透了!”
  帖木耳不由得想到,脸庞兴奋到涨红。
  其他的牧民们也闻战而喜,有人想添个铁锅,有的想抢牛羊,皮袄,甚至女儿。
  虽然说是草原霸主契丹人,但自从幽州一战,正面打败契丹人后,连带着普通的牧民,都不怎么害怕契丹人了。
  这几年来,甚至因为对奚人的屡战屡胜,让王庭部落,积累了不少的信心。
  “诸位,这是王庭首次募集如此大规模的战事,所以,每人奖励面粉一石,带回家去吧!”
  千户一声令下,牧民们万分欢喜,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下,那些没人参与的牧民们,可算是嫉妒坏了。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数个千户,百户,不断地用名册,直接点兵,几乎是王庭三成的男丁。
  而,牧民们自备战马,铠甲,武器,朝廷仅仅只是耗费了一石面粉。
  虽然面粉的价格较高,但在洛阳市面上,也仅仅五六百钱罢了。
  而御营中,如果要培养出这样骑术了得的轻骑兵,百贯打不住。
  如此低成本的兵源,自然也是草原为何屡次兴兵的缘故。
  甚至,死伤的士兵,还能给其他人空出资源,如女人,草场等。
  依据着早就准备好的名册,王庭招募兵马极为迅速,不用五天,已经全部点齐。
  杨廷璋看着花名册,不由得嘀咕道:“王庭的兵马,竟然超过了八千人?”
  这还只是三成,如果全部抽调,那起码两万余人吧!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
  作为王庭的长史,杨庭璋保持着强烈的好奇。
  时间过去,不过三四年,王庭的人数,几乎是爆发式的增长了一倍,简直不要太可怕。
  “长史,这里面,有许多的蒙兀人!”
  一旁的几个千户,笑着说道:“这两年,咱们王庭一直北上,捕获了不少的小部落,光是奴隶,就有三四千户,吞并了不少的牛羊,牧场。”
  “这还是咱们去年的名册,若是今年重造,起码能拉住三万人!”
  “三万人?”
  杨廷璋摇摇头,说道:“如此一来,你们这些千户长,继续下去岂不是变成了万户长了?”
  想到这里,杨廷璋心中不安,对于此次征召王庭,更是下定了主意:“这八千人,定然要好好的利用一番。”
  “朝廷有意东去,征讨辽东契丹人,王庭的将士自然不能落伍,尔等听令,各千户带领麾下的兵马,集合去往幽州。”
  “是!”
  千户们纷纷应下。
  杨庭璋叹了口气,说道:“王庭日趋壮大,这对于幽州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人愈多,地愈紧!”
  一旁的幕僚闻言,不由得说道:“幽州府,乃朝廷之北京,岂能让胡虏盘踞。”
  “此战若是得胜,伯爷可以让朝廷上书,迁徙王庭北上,使得临近的草场变成肥沃的耕地,岂不美哉?”
  “你说的不错!”
  杨廷璋点点头,双手靠后,不由得踱步道:“不过,朝廷的意思,是想让牧民定居,从而能够经常利用这股骑兵,镇压叛乱。”
  “青贮的产生,则是如此!”
  “只有定居下来,青贮才能完成,而定居起来的牧民,有了巢穴,自然就容易治理的多。”
  杨廷璋阐述着皇帝,甚至朝廷的想法,但他依旧难以理解:“胡人是养不熟的,无论是党项人,还是沙陀人,朝廷难道还没有吸取教训吗?”
  不过,虽然他不理解,但却难以违背朝廷的命令。
  王庭人口增长如此之快,青贮出了极大的力,不然怎能养活那么多的蒙兀人呢?
  “不行,再继续下去,后果难料,我必须上书陛下,言语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