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0/1016

  总结来说,李复沐的出彩,还是在于其拥有一颗仁心,体恤百姓,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举措中规中矩,但这个心思,就非常值得赞叹。
  李复歆呢,则比想象中的还要出彩。
  他根据嵩县的钱粮充沛之故,要求其购买了大量的牛羊,然后借贷给归顺,知根知底的山民,让其蓄养。
  嵩县耕地少而丘陵多,不适合耕地,却适合蓄养牛羊,毕竟草料多,爬坡什么的很容易。
  这举措一出,虽然嵩县的府库一空,却获得近五百户山民,平白增添两三千百姓。
  而且,有了牛羊之后,就可以纳税,从而真正的把山民,化为了良民。
  这着实把李嘉给惊到了。
  因地制宜啊!
  虽然说,借贷很可能造就衙门剥削山民,或者山民带着牛羊逃窜。
  但是瑕不掩瑜。
  能够获得那么多的户口,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值得的。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当然,借贷给百姓牛羊,自古到林,都属于正常的朝廷行为。
  比如,朱温,这家伙贫寒出身,对于百姓的情况再了解不过。
  所以,他不断地安抚百姓,甚至在缴获大量的牛马后,并没有照例归为国有,或者是宰杀,赏赐。
  而,他将数万头牛,借贷给贫穷的百姓,每年交出一点利息就好了,负担完全不重,这跟后世的房贷异曲同工。
  这本来是一件善政。
  中原地区的百姓,因此恢复了不少的元气。
  可以这样说,五代中,除了后周时期,就属朱温时期百姓日子最好了。
  可惜,本是善政,这样的牛贷,哪怕是后唐,后汉,后晋,依旧照收不误。
  哪怕牛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百姓们依旧要缴纳牛贷,连本带利数十倍。
  这种,借贷,朝廷总是占据最大的优势。
  李嘉见此,笑了笑,在其批注上:此贷者,息利不得超过一成,年不得过五。
  如此算是堵上了纰漏。
  到了五月,洛阳府的县,基本上都出色的完成了春耕任务,徭役也很顺利。
  可以这样说,皇子们虽然没有干成什么事,但是他们的出现,却是督促了地方官吏的行为。
  光是身份,就足以让人畏惧了。
  皇子们回来复命,李嘉一一嘉许,每个人都增添了一千户食邑。
  就是说,平均每个人都是4000户食邑了。
  堪堪比拟侯爵。
  李复歆大为失望。
  他本以为,自己干的那么出色,朝野皆知,应该突出自己才是,谁知竟然与几个弟弟一模一样。
  当然,李嘉也知晓如此,不由得亲自见面,谈话了一番。
  “你在嵩县的表现,我是看在眼里的!”
  说着,他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不由得勉励道:“虽然有些青涩,但你的举措很好,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比那些循规蹈矩的,强太多。”
  “孩儿惭愧!”李复歆低头,道:“这多亏了嵩县令的配合,以及府库的宽裕,若是换了一个地界,怕是难为了!”
  “你说的不错!”
  皇帝点头道:“按照道理来说,嵩县,这样的贫瘠之地,为何钱粮这般多?”
  面对皇帝的提问,李复歆想了想,这才说道:“或许是转运使司的功劳。”
  “没错,你说到了重点!”
  皇帝笑道:“地方官吏无法随意征税,征税职权集中于朝廷,然后再分配下去,自然而然,商业大兴,即使是无有多少耕地,但嵩县的铜钱,却是不缺的。”
  “转运使司,就是做这般事的。”
  “我每年耗费上百万贯,养着转运使司衙门,许多的官吏都说不值得,都想按照以往的那般节省。”
  说到这里,皇帝不由得气恼道:“若是按照以往,赋税由下,朝廷得一,地方起码得十,贪官污吏,苛政猛于虎啊!”
  李复歆不由得连忙点头,配合着。
  李嘉感觉自己说的有些多了,不由的调转话题:“你这次干的不错,继续努力学习,学以致用。”
  李复歆感觉到父亲的鼓励,顿时又精神百倍起来。
  而随即,李复沐,也接受到了皇帝的接见。
  而李嘉,态度则更加的和煦。
  “八哥儿,这次去往偃师县,感觉如何?”当然,借贷给百姓牛羊,自古到林,都属于正常的朝廷行为。
  比如,朱温,这家伙贫寒出身,对于百姓的情况再了解不过。
  所以,他不断地安抚百姓,甚至在缴获大量的牛马后,并没有照例归为国有,或者是宰杀,赏赐。
  而,他将数万头牛,借贷给贫穷的百姓,每年交出一点利息就好了,负担完全不重,这跟后世的房贷异曲同工。
  这本来是一件善政。
  中原地区的百姓,因此恢复了不少的元气。
  可以这样说,五代中,除了后周时期,就属朱温时期百姓日子最好了。
  可惜,本是善政,这样的牛贷,哪怕是后唐,后汉,后晋,依旧照收不误。
  哪怕牛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百姓们依旧要缴纳牛贷,连本带利数十倍。
  这种,借贷,朝廷总是占据最大的优势。
  李嘉见此,笑了笑,在其批注上:此贷者,息利不得超过一成,年不得过五。
  如此算是堵上了纰漏。
  到了五月,洛阳府的县,基本上都出色的完成了春耕任务,徭役也很顺利。
  可以这样说,皇子们虽然没有干成什么事,但是他们的出现,却是督促了地方官吏的行为。
  光是身份,就足以让人畏惧了。
  皇子们回来复命,李嘉一一嘉许,每个人都增添了一千户食邑。
  就是说,平均每个人都是4000户食邑了。
  堪堪比拟侯爵。
  李复歆大为失望。
  他本以为,自己干的那么出色,朝野皆知,应该突出自己才是,谁知竟然与几个弟弟一模一样。
  当然,李嘉也知晓如此,不由得亲自见面,谈话了一番。
  “你在嵩县的表现,我是看在眼里的!”
  说着,他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不由得勉励道:“虽然有些青涩,但你的举措很好,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比那些循规蹈矩的,强太多。”
  “孩儿惭愧!”李复歆低头,道:“这多亏了嵩县令的配合,以及府库的宽裕,若是换了一个地界,怕是难为了!”
  “你说的不错!”
  皇帝点头道:“按照道理来说,嵩县,这样的贫瘠之地,为何钱粮这般多?”
  面对皇帝的提问,李复歆想了想,这才说道:“或许是转运使司的功劳。”
  “没错,你说到了重点!”
  皇帝笑道:“地方官吏无法随意征税,征税职权集中于朝廷,然后再分配下去,自然而然,商业大兴,即使是无有多少耕地,但嵩县的铜钱,却是不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