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016

  毕竟这太颠覆三观了。
  不过,契丹人随后说出的条件,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丝信任。
  割让辽阳以东的所有土地,以辽河为界。
  契丹俯首称臣,不再攻击大唐军队。
  愿意献上数百万贯钱财,以及其他搜集中原的珍贵首饰。
  说白了,只要大唐同意,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打发了使臣后,李信缓缓坐下,他吐出了一口浊气:“看来,契丹人只要辽东,其余的地界,都可以抛弃。”
  “若是咱们再追求些,怕是辽东都可以舍弃吧!”
  “很有可能!”
  张维卿点头道,一时间感慨万千:“契丹大有魄力!”
  “如今的辽东之地,渤海人大乱,光是乱军就上十万,对于契丹人已经成了鸡肋。”
  “无粮救济,如今又无法下手镇压。”
  “还不如舍弃给咱们呢!”
  “这事,咱们做不了主!”
  李信叹了口气,说道:“还是得让朝廷来决定!”
  此战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辽东,如今不用去打,就可以直接拿下,这对于朝廷,乃至于军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诱惑。
  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咱们停止攻势?”
  “不!”李信沉声道:“继续打,乾州拿下后,威逼辽阳,七日后的汇合,可不能缺席。”
  “谈归谈,打归打,两者互不耽误!”
  一众将领闻之大喜。
  有仗打,就有足够的功勋,钱粮来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喜欢的。
  谈判,等于停战,他们怎么会欣喜?
  这可能是建国后最后一仗了。
  ……
  而耶律贤在辽阳,也等来了使臣的回话。
  “该死,如此丰厚的条件,唐人竟然置下,而且依旧在攻城!”
  耶律贤无奈道:“我都这般低声下气,还要如何?”
  “大汗!”
  耶律贤适无奈地摇头道:“何谈已经走到了尽头,那别无他法了。”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以救契丹?”
  耶律贤苦笑道耶律贤无奈道:“我都这般低声下气,还要如何?”
  “大汗!”
  耶律贤适无奈地摇头道:“何谈已经走到了尽头,那别无他法了。”
  “事到如今,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谋划高丽
  对于契丹人的处置,李信并没有这权力。
  但是对于辽东地区,他还是有处置权的。
  “以粮济工!”
  坐镇辽阳城,面对混乱缺粮的局面,李信大刀阔斧道:“幽州,济州岛,还有大量的粮食,除了提供军粮外,其余的都用做救济粮。”
  “修渠铺路,让他们一个个都得有事做。”
  一声令下,辽东瞬间震动。
  十万唐兵,沿着官道顺延,不断地镇压路边的乡镇,村庄,城池。
  数十万渤海人迫于无奈,粮食与军队的双重压力,只能接受这种赈灾模式。
  亦或者说,在契丹人与唐人之间,渤海人宁愿接受唐人的领导。
  说白了,还是契丹人对辽东的剥削太厉害,赋税七成有余,几十年来的造反不计其数。
  在辽圣宗还没有大规模的汉化之前,这些地方绝对是不稳定的。
  除此之外,文化上的认同,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被契丹人统治,那是以野蛮统御礼仪之邦,渤海人虽然被打服了,但心理上的优势,却怎么也去除不了。
  比如,辽东地区,与幽州一样,都是南面官制度,施行州县制,直接默然渤海人等同汉人。
  也不怪契丹人如此。
  渤海人农耕为主,说汉话,穿唐衣,读四书五经,又融合了安史之乱后的辽东汉人,自然相似度极高。
  所以,李信一边恢复地方州县的统治,将原来的官吏复位,又尊崇三老,仿若中原一般,恢复了地方秩序。
  再之后,就是以工代赈。
  似乎以工代赈,成为了穿越者的法宝,古人脑子都是浆糊。
  但实际上,古人早就晓得以工代赈的好处,但受制于种种,难以施行。
  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的消耗。
  一斗粮食熬成粥,可以让一家三口糊弄一个月。
  但让人出工出力,一个人每月就得半石粮食,其中的损耗十几倍。
  另外,灾难就意味着秩序的混乱,一旦让灾民们吃饱,干事也就罢了,趁乱起事,也是不少。
  不过,如今李信掌握二十万人,以工代赈的种种缺陷,完全在掌握中,各地也在有条不紊地恢复秩序。
  “部署!”
  这时,张维卿突然回来,他忙着各地调配人手,这时候归来,让李信有些诧异。
  “你不是在督促粮草分发吗?怎地回到了辽阳?”
  “高丽那里传来了消息!”
  张维卿饮了一口酒水,说道:“他们似乎知道了咱们大胜了,我得了消息,高丽人一来,准备要回剩余的七万高丽兵马。”
  “二来,希望咱们兑现承诺,将鸭绿江以南的地界,交与他们。”
  “事实上,他们已经偷偷摸摸派遣人手占地了,只是没有咱们的允许,没有光明正大罢了。”
  “鸭绿江女真人告诉我的。”
  “高丽人想的美!”
  李信冷笑道:“咱们累死累活打下的土地,凭什么交给他?”
  “我也是这般想的!”
  张维卿附和道:“所以,我让鸭绿江女真,去袭击高丽人,不让其得逞!”
  “只是这般也不是个办法,毕竟几万高丽兵,也并非咱们统属的。”
  “高丽兵经受了几场战事,已经今非昔比了!”
  李信也不愿意放人归去,他站起身,神色冷峻道:“若是放回,不亚于纵虎归山,辽东之地,日后怕是难稳了。”
  “你的意思?”
  张维卿也不由得起身,若有所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