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9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9/1016

  吕端不由得苦笑道。
  “哪里的话,洛阳不比汴梁,苦一些也是正常的!”妻子笑了笑,无所谓道。
  吕端本来就官宦世家,其父就是后晋时期的兵部侍郎吕琦,其兄吕馀庆在北宋初年,也是户部侍郎。
  只是,吕馀庆乃是赵匡胤的掌书记,亲信中的亲信,宋亡后,虽然没有追究,但却免官了。
  这也就罢了,即使如此,吕端在汴梁依旧活的过活,几代的余荫,享受无穷。
  可,他作为家中唯一出仕的男丁,必须承担起扛起顶梁柱的重任。
  所以,来到洛阳,租赁房屋,就是当他的司门员外郎,勉强度日。
  只是,多年来,他发觉,这唐朝的官,着实难当。
  官场上的科举进士,越来越多,而他这样的门荫入仕之官,几乎没有什么升任的余地。
  年已四十,再这样下去,他岂不是浑浑噩噩下去吗?
  思量再三,他觉察,必须要离开洛阳。
  妻子李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娘子,贤惠淑德,他将自己的想法如盘托出:“我非进士出身,若是在洛阳中勘磨资历,到老也是个员外郎,”
  “如今,朝廷扩土有方,不吝任用良材,我若出为地方,短则两三载,长则八九年,必然升任高官——”
  对于自己丈夫如此的自信,李氏并没有打断,反而细细思量起来:“良人这般想法,妾身觉得甚好!”
  “洛阳乃是富贵荣华之地,乃是清贵的进士翰林养望所在,良人门荫入仕,须有政绩,才能有所出头,陛下都曾言语,宰相必起于州县,由此可见,地方不见得没有机会。”
  “只是,良人可想去何地?我可不想陪你去西北吃沙子。”
  “家有贤妻,夫复何求啊!”
  “西北离京太远,军队比文官管用,我可不能去!”
  吕端摇头晃脑,轻声道:“如今契丹被逐,上京都已攻克,成了落荒之前,辽东之地,反而安稳起来。”
  “我愿去往辽东,贤妻可愿往?”
  “辽东虽远,但终究是可以种地的地界,我愿陪良人往之!”
  李氏咬着牙,认真地点头道。
  吕端大喜过望。
  翌日,他带着自己的请求,去往了衙门。
  对于宁愿发往地方为官的手下,司门司主事不由道:“你如今为从六品,按照惯例,出京须提拔一级,为正六品。”
  “你是我的人,自然不能委屈你,我会言语,拔你为从五品。”官场上的科举进士,越来越多,而他这样的门荫入仕之官,几乎没有什么升任的余地。
  年已四十,再这样下去,他岂不是浑浑噩噩下去吗?
  思量再三,他觉察,必须要离开洛阳。
  妻子李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娘子,贤惠淑德,他将自己的想法如盘托出:“我非进士出身,若是在洛阳中勘磨资历,到老也是个员外郎,”
  “如今,朝廷扩土有方,不吝任用良材,我若出为地方,短则两三载,长则八九年,必然升任高官——”
  对于自己丈夫如此的自信,李氏并没有打断,反而细细思量起来:“良人这般想法,妾身觉得甚好!”
  “洛阳乃是富贵荣华之地,乃是清贵的进士翰林养望所在,良人门荫入仕,须有政绩,才能有所出头,陛下都曾言语,宰相必起于州县,由此可见,地方不见得没有机会。”
  “只是,良人可想去何地?我可不想陪你去西北吃沙子。”
  “家有贤妻,夫复何求啊!”
  “西北离京太远,军队比文官管用,我可不能去!”
  吕端摇头晃脑,轻声道:“如今契丹被逐,上京都已攻克,成了落荒之前,辽东之地,反而安稳起来。”
  “我愿去往辽东,贤妻可愿往?”
  “辽东虽远,但终究是可以种地的地界,我愿陪良人往之!”
  李氏咬着牙,认真地点头道。
  吕端大喜过望。
  翌日,他带着自己的请求,去往了衙门。
  对于宁愿发往地方为官的
  “这个品级,去往辽东,也不过是担任一州判官罢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才是。”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分以四国
  两年的修养生息,截止到神武十七年春,辽东府已然恢复了秩序,到达了战乱之前的水平。
  如今,张维卿从辽东发来消息,想要发动对契丹的第三次大战,彻底的消灭这个宿敌。
  如果从前唐算起,契丹人的确算是宿敌了。
  如今乌古部契丹人打的热闹,朝廷觉察,光凭借着辽东与幽州的兵马,钱粮,就足以支持战争,同意的很痛快。
  而更大的好消息,则来自于高丽。
  早在神武十五年,也就是在神武十五年,七万高丽兵马南下,一顿骚乱,直接让高丽大乱,甚至让病重的高丽国主王昭,惊惧而亡。
  因为是在甲戌年,所有称之为“甲戌兵乱”。
  由此,太子王伷继位,虽然平反了不少的冤案,但沉溺于美色之中,朝政一应由唐人把控。
  事实上的高丽,在兵变后,整个高丽的朝政,都被亲唐的官吏掌控,兵马则被呼延赞、杨万胜二人控制。
  而射声司主事高峻则探查高丽内外的消息,与二人联合,将不服从的贵族一一铲除,从而让高丽恢复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经过了两年安排,高丽这才上表献土称臣,版图户籍也一应送来。
  由此,皇帝颇有些振奋道:“高丽新归,朕决议封高丽王为松岳郡王,食邑八千户,加从三品归德大将军,平卢节度使衔。”
  所谓的松岳,就是开京的曾用名,高丽王的领地所在。
  一连封了三四个头衔,由此可见皇帝的高兴,
  “陛下圣明!”
  以首相王宁为首的宰相们齐声赞颂。
  经过多年的磨砺,王宁终于不再倔犟,进退有度,符合宰相的气度,皇帝颇为满意。
  与孙钊纠结于钱粮不同,王宁由于多年来都在地方,更加看重地方州府的情况,官场管束颇紧,引起不少的反弹。
  但在皇帝的支持下,吏部的清察倒是做的如火如荼。
  “高丽处置如何?”
  皇帝明知故问道。
  宰相们哑然失笑。
  这是众所皆知的问题,还用言语吗?
  “陛下!”王宁目光炯炯,开口道:“自神武十二年始,分封诸王,众建藩国已成国策,相继有卫国、中山国、安国建立。”
  “而,十三年,册封诸王至如今,已国五载,计有十五位皇子授封为亲王,年长者十八(齐王李复歆),幼者也有十三。”
  “也该是时候就任藩国了!”
  “没错!”王溥则心领神会,直言道:“十五位藩王,多者五千户,少者三千户,朝廷年出数万石,这可是数州之两税,长此以往也不算个事吧!”
  “你们的意思,乃是将高丽,分封下去?”
  李嘉笑了,这正合他的心意。
  如今,皇长子、齐王,李复歆,已经十八岁,十七成婚,儿子都快满月了。
  如果把中山王李复文除外,这是他的第一个亲孙子。
  李嘉一时间感慨万千。
  其他陆陆续续订婚结婚的也有四五人,日后有的忙了。
  那么多儿子,一齐待在洛阳,而且又没有十王府的束缚,真的让人头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