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1

  然后在闹哄哄的气氛中,将大呲花和窜天猴摆成一排,一口气点完,窜天猴一个个窜上天,嗖嗖的声音响彻半个家属院。
  夏洵自动化身成鼓掌机器,每有一个鞭炮被点燃,他都要哇哇叫着拍手叫好,与另两个安静捂耳的女孩子相比,这小子简直是全场最佳捧场王!
  最后一个呲花是由戴誉抱着夏洵,把着他的手点燃火线的。夏洵看着自己点燃的呲花,兴奋得嗷嗷直叫,搂着戴誉的脖子问:“姐夫,你明年过年还能带我玩这个不?”
  戴誉被这小子逗得扬高唇角,干脆地点头道:“行啊,你回去帮我跟你妈说说好话,我以后每年都带着你放鞭炮!”
  夏洵捂着漏风的嘴只一径咯咯笑,并不答话。
  戴誉让这小子在他家玩到十点钟就将人送回去了。
  来开门的是夏厂长,戴誉先拜了年,才语带歉意地交代了夏洵掉了一颗牙的事。
  夏启航浑不在意地摆摆手,将儿子接过来,谢过戴誉的招待就让他回去了。
  夏洵手里攥着一根冰糖葫芦,脚一落地就噔噔噔地跑去夏露的房间,把从戴家带回来的糖葫芦、烤花生和糖果分给他姐一半,才跑回父母的屋里。
  何婕看着他漏风的门牙就有些上火,没想到儿子会在大年下里掉一颗牙。
  直到听这小子大着舌头将戴奶奶那番“辞旧迎新”的说辞学了一遍,神色才稍稍好转。
  看父母都已经到齐了,不待他们再说什么,夏洵便往二人面前一站,恭恭敬敬地作个揖,一本正经地说:“爸爸同志过年好!妈妈同志过年好!”
  何婕捂着肚子咯咯笑个不停,问:“你从哪儿学来的怪话?”
  “在戴誉哥家里学的,他家的孩子拜年都是这么拜的,然后就能拿到压岁钱啦!”
  夏洵从兜里摸出两张五块钱的纸币来,跟父母显摆:“这是戴誉哥和他妈妈给我的压岁钱。”
  又从另一边的衣兜里掏出五毛钱来,继续显摆:“这是戴誉哥的大嫂给的压岁钱。”
  何婕与夏启航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复杂。
  这年月,给孩子一块钱就是大额压岁钱了,戴家人居然舍得给出这么多钱来。
  肯定所图甚大呀……
  显摆完了压岁钱还不算完,夏洵又从裤兜里摸索出一个五分钱和两个一分钱的硬币,得意地说:“这些是吃饺子的时候,我自己吃出来的!戴家大娘说了,这是好兆头!”
  何婕将他那十块零五毛的压岁钱收缴了。
  看他可怜兮兮瞅着自己,才格外开恩地将七分钱的硬币留给了他。
  夏洵苦巴巴地收回三个硬币。他明明已经按照在戴家的流程给父母拜过年了,然而,不但没能得到一分的压岁钱,居然还把原有的那些弄没了……
  “他们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嘛?”何婕打听。
  “戴誉哥只对他家人说我是他领导家的孩子。他还叫我小洵呢!”夏洵蔫蔫摇头,然后语气夸张地形容了自己在戴家的见闻,以及那一大桌让他流口水的年夜饭,神色很是向往。
  “咱们家以前也是那么过年的,只不过你那时候太小了,没有印象。”何婕干巴巴地解释。
  夏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从兜兜里掏出三张电影票递给妈妈,口齿伶俐地说:“这是戴誉哥让我拿回来的。据说是他们单位发的电影票,但是他过年还要陪着领导参加团拜会,所以没时间去看了。让你带着我和姐姐看电影去。”
  夏洵走后,何婕攥着那几张电影票叹气:“这个戴誉可真是厉害……”
  他家里那么多人,把电影票给谁不行,非得让夏洵带回来。
  这是在跟她表态啊……
  他们两口子已经在今晚将因为戴誉产生的那点误会说开了。
  夏启航安慰道:“他再厉害也不能怎么样,只看他能否将这番能耐用到实处吧。”
  戴誉的春节假期只有三天。
  初一这天他忙得脚不沾地,不但要给领导亲朋们拜年,还抽空去给厂高中的刘校长拜了年,毕竟高考的时候,还需要厂高中的学籍。
  初二初三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回门的日子。
  戴家的四个姑姑是初二回来的,戴母和戴大嫂为了招待她们,便将自己的回门时间定在了正月初三。
  四个姑姑带着姑爷和孩子上门,十几二十人将戴家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戴母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丰盛菜肴款待这些姑姐们。
  姑姑们正热闹的时候,戴家又迎来了一位意外来客。
  戴英的对象刘宁,带着丰厚的年礼来拜年了。不过,这小子显然是没有跟戴英打过招呼擅自行动的,戴英被他的突然出现弄得措手不及。
  四个姑姑听说这是老戴家的新姑爷,纷纷围着刘宁问长道短。尤其是四姑,从家庭到学历,从学历到工作,问得事无巨细,恨不得将人家的底裤都扒出来研究研究。
  刘宁虽然为人腼腆,还有些慢热,但是硬件条件还是很能拿得出手的。他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详细一说,惹得除了四姑之外的所有女性亲属都表示满意。
  四姑酸溜溜道:“你家里那么多兄弟,还只是高中生呀,那还不如我们厂刘主任的儿子呢,人家可是要考大学的,又是家里的独子,以后刘主任两口子的房子票子肯定都是归他的!”
  这是还不死心,想撮合戴英和刘建元呢。
  戴誉和戴英齐齐蹙眉,刚想说些什么,便听老好人刘宁慢吞吞道:“四姑说的是量具厂厂办刘主任的儿子吧?我与这位刘同志也曾在联谊会上有过一面之缘。这位同志的方方面面都是极好的,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您是忘了提的。之前听说戴英与他相过亲,我还特意去打听过他的情况,这位刘同志小时候得过一场肺炎,所以身体不大康健呀!”
  四姑鲠住,吞吞吐吐道:“不可能吧,刘主任没跟我提过这件事啊!”
  刘宁呵呵笑:“人家肯定不会直接告诉咱们嘛,我也是侧面打听的。”
  戴奶奶沉着脸训斥小闺女:“早就让你别掺和戴英的婚事,你非得瞎搅和。行了,这里没你的事,到厨房帮你嫂子做饭去吧。”
  哪有让回门的姑娘干活的,戴奶奶也是被她气急了。
  刘宁趁机说:“伯父伯母,我已经跟戴英相处快半年了,不过她一直担心家里不同意。我就是想来征求一下您二老的意见。若是您二老同意,我也想带着戴英回我们家坐坐,然后找个日子让我父母哥嫂亲自来您家谈谈聘礼的事。”
  戴誉没想到刘宁在娶媳妇这件事上这么利索,深觉自己被比下去了,郁闷了好半天。
  戴英虽然还在气他不打招呼就贸然登门,但是事已如此,她也只能被推着往前走。
  大闺女的婚事是戴家父母的一块心病,二十一二岁的姑娘在这时候已经算是老姑娘了。
  这个小伙子条件着实不错,又是儿子的同事,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确实是一门难得的好亲事!
  不过,稳妥起见,在刘宁临走前,他们只保守地答应了双方家长见面的提议,却对商量聘礼的事只字不提。
  春节过后,厂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啤酒厂开办的养猪场已经在去年底建成,小猪仔们都吃上了用啤酒糟拌的饲料。罐头厂的厂房建设也有了进展,开始进入正式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今年的生产指标已经下来了,所以戴誉这些天一直在陪着许厂长解决第一季度的生产原料供应问题。
  罐头厂筹备领导小组那边,从啤酒厂的厂办里挑了两名干事作为机动组员,平时帮着冯副厂长跑跑腿,总算是将一个人恨不得被劈成八瓣用的戴誉解脱了出来。
  这天戴誉正埋头帮许厂长写汇报材料呢,办公室的门又被人敲响了。
  戴誉抬头一看,来人正是上次在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上认识的,青少年基建队长鲁木林。
  起身热情地将人让了进来,戴誉给他倒了热水,问:“前两次跟冯副厂长聊得怎么样?你这次过来是不是就要定下由你们基建队施工了?”
  鲁木林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来,干笑道:“挺好的,挺好的!”
  笑得比哭还难看,戴誉哪能看不出来他是有事要说。
  若是换成别人的事,他才懒得搭理呢,爱说不说呗,咋还等着我主动问呢?
  但是,这个青少年基建队的事迹特别打动他。
  他们那个队伍里的少年们,有一半都是单亲家庭或者无父无母的孤儿,其中还有两个烈士子女。为了不给队里增加抚养负担,也是为了养家,他们才组建了这样一支由半大小子组成的青少年基建队。
  虽然干的都是与成年人一样强度的体力劳动,但是因为年纪太小,好多工程任务还是将他们排除在外的。
  罐头厂建厂房的技术要求不高,所以当时有那样一个机会,他就直接向冯厂长推荐了他们。
  “你是在冯厂长那边碰壁了?还是遇到啥困难了?”戴誉直接了当地问。
  鲁木林直摇头:“冯厂长挺好的,对我们很亲切。第一次见面时,与我们聊了两个小时,还说要找机会去我们曾经施工过的单位看看建设成果。”
  戴誉点头,“那不是挺好嘛,你们带他去看看就好了。”
  鲁木林吭哧半天才赧然道:“可是我再想见冯厂长就见不到了……”
  也许是年纪小从没做过这种事,鲁木林的脸上红得能滴出血来,他犹犹豫豫地从裤兜里翻出一把粮票和两块钱,一把塞进戴誉的手里。
  戴誉蹭地从座位上站起身,阴沉着脸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对方神色不善,但鲁木林还是鼓足勇气道:“戴大哥,我知道你能帮我们介绍这个活,完全是出于好心。我们也没什么能报答你的,这是我们的一点……”
  戴誉将东西还给他,有些不耐烦地皱眉说:“有事你就说事,弄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做什么?”
  像是怕戴誉多想,鲁木林赶紧解释:“我们也不是不懂规矩的人。上次来找冯厂长的时候,我已经跟许秘书意思过了。不过他说冯厂长有事出去了,让我们回家等通知。我当时没有多想,回家等了一个月,可是干等没有消息,实在等不及了,今天才又跑了过来。”
  戴誉已经基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却又怕自己想多了,只等待他的下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