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311

  礼拜天下午,技术工人们齐聚工人文化宫大舞厅,舞厅门口的立牌上写着,“职工技术经验交流会”,主办方是市总工会技委会。
  与戴誉相熟的几个工人,在门口见到他便纷纷打趣:“小戴,你这是找到组织了啊,居然攀上市总工会了!”
  “哈哈,确实是找到组织了!”戴誉玩笑道,“虽然我还是干白工的,但是给大家找了一个可以长期免费使用的场地,咋样?”
  “挺好挺好,这个场地比原来的大不少,真不赖!”
  三系工厂的铸造车间主任不赞同地说:“你忙活了这么久,就这么把好处拱手让给工会了?那岂不是白忙了嘛!”
  “呵呵,之前组织这个活动也是纯粹为人民服务,没得过啥好处啊。”戴誉拍拍他的手臂安抚道,“现在转给工会的人出面正合适,不然要么我自己掏腰包出场地费,要么咱们的交流会因为场地问题被取消。”
  听说是因为场地问题,车间主任就泄气了,一面往舞厅里走,一面嘀咕着场地费可以均摊云云。
  有了市总工会的出面,这次交流会的规模更大,四十多个工厂的四百来个工人齐聚一堂。
  根据工种,整个舞厅里被划分出十几个区域,每个工种的工人聚在一起探讨技术问题。
  过道间,不时还有工会的工作人员给焊工刘师傅和铸工金师傅这类上了年纪的老师傅们倒热水。
  现场交流技术的气氛十分活跃。
  *
  戴誉帮忙组织这次技术交流会,虽然是做白工,但是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的。
  从交流会回到学校以后,他便一头扎进实验室,又没黑没白地忙碌了三四天,在第四天晚上,敲响了章教授家的院门。
  “你怎么这个时间摸过来了?”章教授看一眼手表,都快七点了,嘟哝道,“黑眼圈都快赶上大熊猫了,不回宿舍休息,跑来折腾什么!”
  “您是不是偷偷去北京动物园看大熊猫了?”戴誉嘿嘿笑,“半年前,有个大熊猫产仔了,听说还是世界首例人工繁殖成功的大熊猫。好多人都去看过呢,我对象也想去看,不过我一直没时间陪她去。”
  苗老师听见后,对他竖个大拇指,哈哈笑道:“我上个礼拜天拉着他去动物园看过那只熊猫,回来以后这老头没事就要提一嘴。”
  戴誉在心里偷笑,看来章教授也对毛茸茸的滚滚没啥抵抗力。
  “小戴,你没吃饭吧?我给你下碗面去。”苗老师见他不像是吃过饭的样子,起身就往厨房走。
  摸摸肚子,他还真没吃晚饭。没怎么多客气,戴誉道过谢就主动去院子里帮她铲了半桶煤饼送进厨房。
  直到苗老师开口赶人,他才在章教授旁边的沙发上坐下。
  “这么晚过来到底什么事?”章教授瞟他一眼,“不会是食堂没饭了特意来蹭饭的吧?”
  从包里翻出刚定稿的论文递过去,戴誉笑道:“着急送这个过来,顺便找苗老师蹭个饭。”
  章教授接过来刚扫了一眼标题,就蹙着眉问:“你想用模型机代替靶机?”
  “不算是代替靶机,而是让靶机和无人侦察机各司其职,各做各的。”
  章教授将那篇论文放在一边:“你先跟我讲讲思路。”要是思路都不对,这论文也没必要看了。
  “相比无人侦察机,国家目前更亟需的是靶机对吧?”
  章教授点头。
  “军方目前习惯使用的靶机体积要比火蜂小,比咱们前些天研究的火蜂的改型也小得多,是吧?”
  “嗯。”
  “那就说明,如果我们按照火蜂来仿制靶机,其实是有些浪费的。不但在研发投入方面浪费,在生产方面也会有原料的浪费。”戴誉缓声道,“我们完全可以按照目前所使用的苏联靶机进行仿制,或者对火蜂进行等比例缩小,制作火蜂的模型机。这样的话,对于真正的无人侦察机的仿制,时间上就没有那么紧迫了,好多可以改进的部分,也可以酌情进行提升。”
  “仿制哪一款机型是上级的安排。”章教授无语道,“再说,你这篇论文的数据支持是哪里来的?”
  “我最近刚刚成为市总工会的技委会委员,协助组织职工技术交流会。”戴誉有些小得意地问,“您猜我在那交流会上认识了谁?”
  章教授:“……”
  戴誉根本不用他回答,自问自答道:“滑翔机厂的一个工程师!他们厂最近生产了两款无线电遥控飞机。机型相同,但是尺寸不同,大小正好相差一倍。”
  “动力方面呢?”
  “小型的那个是使用的20cc发动机,大的使用的40cc发动机。而且居然还装备了陀螺仪和自稳装置。我用它们的数据进行了模拟,等比例缩小的模型机完全可以代替靶机!”
  “你不会以为只外形相似,就可以用模型机代替靶机了吧?”章教授觉得他有点天真,“除了外形,还得考虑动力学相似原理,这些你都推算过吗?”
  戴誉点头,急道:“哎呀,您看看我的论文正文嘛,我那上面分析得很全面了,就是根据动力学相似原理,得出的模型机和靶机间各个物理量的相似比例。”
  章教授带上眼镜开始看论文,戴誉则被苗老师叫去饭桌上吃面。
  一边吃一边往沙发上偷瞄,见他还拽过稿纸演算上面的数据,戴誉心里放心了一些。
  看来这是认可他的思路了。
  章教授这次看的格外认真,戴誉都吃完那一大海碗的热汤面了,他还没放下论文。
  与之前对于水锤泵水轮泵项目的态度,截然不同。
  墙上挂钟的时间,将将指向九点时,章教授才从沙发上站起来活动筋骨。
  “您觉得怎么样?”戴誉有些紧张地跟在他身后说,“您真应该考虑一下先仿制小型靶机再攻克无人侦察机的问题,不但能让靶机尽快投产,到时候没准还能对火蜂进行最大程度的改型。”
  “你兜这么大的圈子,就是想进我的课题组吧?”章教授摘下眼镜,没什么表情地问。
  “这就是我的投名状,敲门砖呀!”戴誉坦率承认,又眼巴巴地问,“您觉得我这个方案可以不?”
  章教授颔首:“先不说上级会不会采纳这个意见,只看你这个设想以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你如果想加入我的课题组,我是欢迎的。”
  在戴誉的嘴角即将咧到耳根之前,章教授又话锋一转道:“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戴誉兴冲冲地问:“啥条件?”
  抄过桌上的稿纸,章教授弯腰在上面刷刷写了一段话,签上名递过去:“你拿着我的条子,先去找你们数力系这学期的任课教授,把各科的期末考试考了。如果平均分能达到90分,你再来。”
  “进课题组咋还得看考试成绩呐?我郭师兄也得考试啊?”戴誉傻眼。
  “郭振东已经快研究生毕业了,他的成绩都是我给的。”
  “那,那……”那咋到他这就得搞特殊呢?
  章教授还算耐心地解释:“这个项目直到最终交付,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你的基础课怎么办,出勤率不够让教授怎么给你期末成绩?”
  “我都进您的组了……”戴誉嘀嘀咕咕。
  “你进了组的事不会写进明面上的档案里。也就是说,如果有教授非要卡着你的成绩,你该毕不了业还是毕不了业。”
  戴誉:“……”
  谁能想到,进组经历居然会这么艰难,怎么到处都是拦路虎!
  *
  一只脚已经迈进无人机课题组的戴誉,次日上午就去了数力系教授们的办公室。
  等他说明来意,又递上有教务长签名的条子,几位教授倒也没问他为什么要提前考试,似是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回去看看书,复习复习,下周一来考试就行。”
  基础课加上习题课一共七门,几位教授商量着安排了一下时间,两天内就能考完。
  而留给他临时抱佛脚的时间只有三天。
  周六下午,戴誉拎着一兜子书,准备回自己的小院安安静静地发愤图强。
  跟在夏露身后,走到外婆家门口的时候,夏露已经迈进门槛的一只脚又缩了回来。
  转身对他小声说:“里面闹闹哄哄的,估计是来客人了。你现在复习时间紧,还是别进去了,不然又得寒暄半天浪费时间。”
  戴誉现在一门心思在考试上,也不想跟人瞎掺和,点点头同意了。
  “你先回小院去,到了饭点我给你送饭。”夏露也知道他为进入章教授课题组而做的努力,这会儿这是关键时刻,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哎,感觉期末考试刚考完没多久,居然又要考试了。”戴誉无奈叹气。
  “早考完早利索,你就这么想,考完这一次,下次考试就是明年的事了。”夏露劝完,站在台阶上安抚地摸摸他的白脸蛋,就转身进了热闹的四合院。
  戴誉拎着书回家,快走到家门口了,才回过味儿来,再下一次的考试的时间本就在明年好吧!
  全神贯注地从下午一直看书到晚上,等他回过神时,天已经擦黑了。
  声称会来给他送饭的小夏同学却一直没有出现。
  他这院子里没有能吃的东西,抚着咕咕叫的肚子,他自己晃悠去了外婆家。
  不过,外婆家此时大门紧闭,他敲了半天的门也没人应,只有熊大熊二精气神十足的犬吠声。
  啥情况?全家出去遛弯了?
  无处可去的戴誉干脆去了后海附近的国营饭店,吃饱喝足后,拎上两个大馒头回家继续苦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