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311

  章教授惊讶问:“怎么了,出啥事了?”
  “好事好事!”戴誉哈哈笑道,“我昨天跟夏露领证结婚了!”
  “那你小子一惊一乍地做什么?”章教授笑骂,“大喜事被你弄得紧张兮兮的!”
  “哎,真的需要您江湖救急!”
  苗老师给他倒了杯水:“你喝点水慢慢说。”
  “我下个礼拜天就要办婚礼了,不过,您也知道,我孤身一人在北京,父母亲人都在老家呢,肯定没办法来□□我主持婚礼。”戴誉可怜巴巴道,“夏露在这边的亲戚可多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能把我那小院子塞满。”
  章教授:“你的意思是……”
  “我这边就我一个光杆司令。”戴誉笑眯眯地问,“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能请您来当我的主婚人不?”
第139章
  婚礼前的这几天,
夏露被外婆拘在了家里。
  “您说的那些都是老黄历了,”夏露无奈道,“我还得过去帮他收拾房子呢,
您这样把我拘在家里,
不是耽误事嘛。”
  外婆的鼻梁上架着老花镜,
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被面。
  听了她的话,只无动于衷道:“老话都讲,
婚礼前见面,婚后不相见。我跟你妈,
你二姨小姨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你这就要搞特殊了?”
  夏露给她捋着棉线,
压低声音反驳:“不是我搞特殊!外面都在破四旧呢,您说的这个婚前不让见面的事,就是旧风俗呀!”
  “你不出去说,
谁会知道你们婚礼前见没见面。”外婆撇嘴道,
“再说,
传统有传统的好,
世俗也是有生命力的。虽然那些人嚷嚷得欢,
但是真到了自家办喜事的时候,肯定也是要顾及风俗习惯的!”
  见她似是不信,
外婆有理有据地说:“胡同口的老李家,
上个月娶媳妇的时候,我们也去随了五毛钱的份子钱,
他家办婚礼还摆了酒席呢,家里地方不够都摆到隔壁张家去了!而且他家新媳妇带来的炕柜里面还贴着红喜字呢!”
  夏露笑道:“那您眼睛还挺尖的!”人家媳妇炕柜里贴了啥都看清楚了。
  “我这不是去学习先进经验嘛!”外婆推推眼镜说,“我就猜到你们今年要结婚,所以这半年来,
我跟你外公去参加了好几场婚礼,就是想看看人家是怎么办的!你小姨办婚礼那会儿的流程,放在现在已经没有参考价值了。”
  “那他们都是怎么办的?”夏露好奇问。
  “一部分跟以前一样,像老李家似的办酒席,一部分在单位食堂办的,还有一部分就像你跟小戴这样在家办革命婚礼的。”外婆吐槽道,“这样办婚礼真是不体面。收了人家的份子钱,连顿饭都不管,喝点茶水就把人家打发了!”
  “我们买了不少喜糖呢,到时候再加点水果点心瓜子花生什么的,总不会让大家空着肚子回去。”夏露帮她拿剪刀剪断线头,继续道,“再说,现在讲究艰苦朴素,以后大家都这样办婚礼,等我们去别人婚礼回礼的时候,也是只送礼不吃饭,这样不就扯平了嘛。”
  “真是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外婆不满地咕哝,“连被面花色都要挑挑拣拣的!我之前准备的花草和鸳鸯蝴蝶的被面多应景,结婚不就是图个喜庆嘛!”
  “新买的这个也挺喜庆的!我跟戴誉去百货商店买布的时候,售货员推荐新人用大红或者梅花向阳花的图案。”
  “梅花向阳花不也是花嘛,为啥你这个行,我准备的就不行?”外婆不高兴道。
  “哎呀,您没看我们的结婚证上就有梅花跟葵花嘛。既然结婚证上印着,就说明这两种花是没问题的。鸳鸯蝴蝶被面也算旧风俗,要是婚礼那天被大家见到鸳鸯蝴蝶被面,容易落人口实。”
  “可是这个葵花的不好看呐!”外婆不满意。
  “呵呵,这就不错了!我们在百货商店买布的时候听人家说,南方有的地方把造船厂发明的万吨水压机印在被面子上,那岂不是更丑!”
  一直坐在藤椅里看书的外公不禁插话道:“你就听露露的吧!咱俩整天在家,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哪有他们听得多见得多!”
  “我不是正在缝新被面嘛!”外婆嘀咕,“鸳鸯蝴蝶的就不拆了,放在里面算是加厚一层,冬天暖和点。”
  三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夏露的大舅妈、二姨和小姨便携手进门了,明显是提前约好的。
  何娟将雨伞立在门边,嚷嚷道:“连着下了三天大雨了,也不知露露结婚的时候这雨能不能停。”
  “下雨也没事,两边离得这么近,走几步就到了,不耽误接亲。”
  大舅妈坐到床沿上,自然地接过婆婆手里的针线,笑着说:“妈,您歇会儿,我们接着缝。”
  几个女人围在一起,给夏露赶制陪嫁的喜被,二姨何妍一面跟手里的针线较劲,一面向父母汇报:“您交代的事,我们都办成了,还有啥指示不?”
  外婆呵呵笑:“我没什么指示,你把嫁妆的准备情况跟露露说说。”
  “那行。”何妍清了清嗓子,对外甥女交代道,“按照现在的婚嫁习俗,结婚时男方家里是要出三十六条腿或者七十二条腿的。不过,小戴那边的房子我之前去看过了,家具还算齐全。”
  这会儿哪怕是在农村,为了娶媳妇也得东拼西凑出三十六条腿。
  一般农村的三十六条腿是双人床,大衣柜,写字台,碗橱,方桌和四把椅子,根据各家情况不同,也可以跟女方家里商量着调换成别的。
  而在城里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除了大衣柜、写字台和四把椅子,还要有五斗橱、书橱、梳妆台,而且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在木料花纹上有讲究。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男方确实有那个条件,没条件的筒子楼里一张床一副桌椅也照样能结婚。
  夏露赞同道:“他那边桌椅柜子什么的都挺齐全的。”
  “不过,衣柜五斗橱什么的还行,但是炕柜之类的没有,他那边的火炕可是挺大的。咱家直接给你陪嫁两个嫁妆箱子,到时候当炕柜用。”
  夏露点点头,嫁妆箱子算是出嫁必备的,哪怕做成炕柜,也不会太贵重。
  小姨接话道:“小戴那边确实东西挺全的了,所以咱家尽量陪嫁那边没有的东西。昨天我们凑了点票,给你买了台缝纫机,也算是陪嫁一个大件了。”
  听说外公家居然要给自己陪嫁缝纫机,夏露忙摆手拒绝:“缝纫机我不能要,太贵重了!”
  这和爷爷那边给的自行车是两码事。她是姓夏的,外公家给她陪嫁这么多东西不合适。给了她这么多,那表弟表妹结婚时是不是也得按照这个标准来?
  “我们就是负责跑腿,外加凑了点票,钱是你爸妈出的。”小姨咯咯笑着揶揄,“估计我大姐跟姐夫这笔买缝纫机的钱算是白花了。我看露露不像是能踩缝纫机的,哈哈。”
  外婆瞪她一眼:“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等她以后有需要了,自然就主动学了。”
  “也对,我最近正学着给肚子里这个做衣服,最开始只想着随便缝一个得了。不过,现在自我要求越来越高了,我打算学一学踩缝纫机。”
  “小姨,要不你先拿我这台去用吧。”夏露倒是挺大方,她平时都买成衣,缝纫机拿回去也用不上。
  “不用,你小姨夫给我买了。”何娟抚了抚肚子,有些艰难地下地走了两步,而后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你啊,结了婚就赶紧生孩子。等到我这个岁数生,身体真是吃不消。”
  “谁让你一直挑三拣四的,整天想找长得俊的,遇到周强还不是照样嫁了!”何妍对她的黑历史耿耿于怀。
  大舅妈拦住想要回嘴的何娟:“你们的事,之后再说,先讨论露露结婚的事。”
  转而对夏露建议道:“你的自行车和缝纫机最好先放在家里。”
  何娟撇撇嘴:“放在家里还怎么晒嫁妆啊?”
  “她和小戴年纪轻轻就有自己的院子,而同龄的同学和同事还苦哈哈地挤在集体宿舍和筒子楼里。婚礼当天人多嘴杂,保不齐有人心生嫉妒。”大舅妈提议道,“陪嫁这么多东西太扎眼了。先把大件留在家里,等婚礼办完了,再悄悄搬过去。”
  何妍附和道:“大嫂说的对,你们既然办的是革命婚礼,就尽量低调一点。好在小戴的那个院子破破糟糟的,并不打眼。”
  外婆被她们说得直紧张,对夏露劝道:“就按照你舅妈说的,先把棉被,床单,脸盆和两件新衣裳带过去,其他的暂时留在这边。”
  *
  正式举办婚礼这天,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空气里还有经过大雨洗涤后,泥土和草木的芬芳。
  天还没亮时,戴誉就爬起来洗洗涮涮了,将夏露大舅妈送来的绿军装换上,又将党徽别在胸前。
  他们虽然都不是军人,但是这时候结婚,有门路的都会弄一身绿军装赶时髦撑门面,他这样穿也算入乡随俗了。
  烧了壶热水,又将昨晚从国营饭店买的三十个大馒头加热了一下。
  戴誉就开始等待客人上门了。
  最早的一批客人,不到七点就敲开了院门。
  “支书,新婚大喜啊!”陈显手里捧着四卷《主席选集》,进了门就乐呵呵地恭喜戴誉。
  陈显身后还跟着一串七八个人,都是数力(6)班的同学,他们211宿舍的人也全都到了。
  丁玲玲带着两个女生进来,笑道:“咱班其他同学怕你这边地方小,招待不了太多人,让我们代表大家对你送上新婚祝福。”
  又指了指陈显怀里的书册解释:“这是大家一起凑份子,送你的新婚贺礼!你还是咱们班第一个结婚的呢,大家都替你开心!”
  戴誉将同学们引进院子里:“哈哈,谢谢大家,这份礼物选得太好了!我这里只有前两卷选集,后两卷一直没凑上,大家送的这份礼,真是送到我心坎上了!”
  上前在他肩膀上锤了一拳,佟志刚玩笑道:“倒是让你走在了我们前面,不但提前毕业了,工作了,连媳妇都娶上了!”
  戴誉打着哈哈:“你想娶媳妇不是分分钟的事嘛,再说,我们丁支书既漂亮又能干,你这是好饭不怕晚啊!”
  他昨天去附近邻里家借了一些椅子板凳,这会儿招待大家在院子里坐了,又去厨房拣了几个馒头出来,招呼道:“我不会做饭,平时不开火,家里只有馒头,大家凑合着垫垫肚子。”
  这些人大清早就从京大赶过来,确实还没吃饭呢,此时也不跟他客气,每人拿了一个馒头就开吃。
  丁玲玲边吃边安排道:“咱们这些人就是来给你帮忙的。一会儿我们分成几组,有人负责在灶房烧热水,有人负责帮客人们上茶水和吃食的,再有帮你招待同校校友的。这些事我们在路上就已经分工过了,你就不用操心了!亲戚同事啥的,我们都不认识,只能由你自己招待。”
  戴誉对大家呵呵笑着作了一圈揖,感动道:“大家可真是我的亲同学了!不是亲的哪会这么替我着想!这边就我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幸亏有你们呀!”
  “一会儿我帮你念念婚礼程序咋样?”丁玲玲毛遂自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