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311

  “所以,上级才着急研制水上大飞机啊。载重够大,可以搭载火箭筒和深水炸弹。”戴誉摩挲着下巴想了想,非常大胆的说,“没准儿还能搭载反舰导弹。”
  显然郑玉婵也觉得这个想法十分大胆,结巴道:“不能吧?那这个项目的指标是不是太高了!只凭咱们所的这些人研究十年也弄不出来……”
  “哈哈,我胡乱说的,只是觉得凭着别-6的载重不搭个导弹有点可惜了。”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秦部长就拎着包踱了进来,然后站在门口说:“咱们水上飞机课题组的同志,今天都搬去第一实验室办公。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一下,一会儿就过去吧。”
  戴誉还是第一次听说第一实验室,正好看见黄轩拿上办公用品就要出门,不禁出言问:“黄工,第一实验室在哪啊?”
  “就综合楼旁边的平房,以前的老实验室,破旧得很,去了你就知道了……”黄轩边走边嘟囔。
  戴誉跟随大家捧着办公用品抵达第一实验室的时候,终于理解了黄轩所说的破得很是啥意思。
  这种破败程度已经跟他家那个小院儿不相上下了。
  “虽然破点,但是实验器材齐全,而且空间够大。”黄轩为戴誉解惑,“平房盖得大,这里一个办公室的面积都快赶上咱们三部占用的那半层楼了。”
  戴誉点点头,跟着大家一起进门。
  气动二部和风洞实验室的人已经早早地到了。按照部门划分,大家各自找好座位坐好。
  冯峰也在风洞实验室的那一堆人里挤着,见到戴誉进来,还远远地冲他招招手。
  “你们认识啊?”郑玉婵好奇问。
  “他是我师兄,我俩上大学的时候在一个实验室呆了三年。”
  郑玉婵感叹道:“你们今年进所的这一批新人真是太幸运了!”
  “怎么说?”
  “我来所里两年,跟过的最大的项目就是给某个机型的低速三角形机翼做特性试验研究,其他时间也是做类似这种打下手的工作。”郑玉婵摇头叹道,“哪像你们刚一进单位就直接加入自主研发水上飞机的课题组了。这种课题通常一干就是好几年,比我那种零零散散的工作强了不知道多少!”
  戴誉心道,怪不得她进单位两年多了一直被压在助理研究员的位子上不动。
  研究人员的晋升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论资排辈,没有平台能展示自己的话,就只能熬资历了。
  戴誉虽然也觉得自己挺幸运,但是这会儿他不能这么聊天呐,只笑着安慰道:“你这种就属于厚积薄发呀,之前做的那么多项目总不会白做,这次不就进入大型项目组了嘛!这说明部长还是把你的工作成绩看在眼里的!”
  郑玉婵挺高兴地点点头。
  他们这个项目组的人数其实不算多,三个部门总共才抽调了十七人。
  秦部长进门先点了名,然后没有过多寒暄就直接开始了第一次组会。
  “水上飞机的一些基本信息,想必大家这些天已经有过了解了,我就不多赘述了。”秦部长将课题要求做了详细介绍,“关于水上飞机,我们要拿出两套飞机方案,其一是对别-6进行仿制改型,其二是自主研发新型水上飞机。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新型水上飞机不但要执行常规的巡逻反潜任务,还要可以发射反舰导弹,并且要求水陆两栖。”
  郑玉婵:“!”
  诧异地看向戴誉,居然还真被他说中了!发射反舰导弹?
  秦部长继续安排道:“课题组需要在20个月内完成总体设计,24个月内发出生产图纸。”
  苏大姐举手发问:“秦工,这两个方案是同时进行的吗?”
  “对,先对别-6进行改型,争取尽快投产。20个月内完成新型水上飞机的总体设计。我们所的任务只是总体设计中的一环,所以对于飞机的气动特性以及外形设计要更早拿出方案。”秦部长顿了顿,见大家都支棱着耳朵等待下文,才道,“所长跟上级立下了军令状,14个月内完成我们的设计任务。”
  “啊——”
  办公室里不少人发出惊叹声。
  “秦工,我们之前都没有涉足过水动力的领域,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不是太赶了?”苏大姐皱着眉问,“造船厂的工程师都有可能比我们得力。”
  有人在底下窃笑。
  “你说的对,与我们合作的单位里确实有水动力研究所和船厂,之后的课题研讨会上,大家会见面的。”
  众人:“……”
  秦部长激励道,“水上飞机对于咱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零开始,组里没有留苏人员,没有教授专家,咱们在坐的各位清一色都是所里自己培养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研制水上飞机,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这支队伍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我已经跟所长拍胸脯了,12个月之内拿出方案!”
  众人:“……”
  这是要放卫星啊?
  “组长,现在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核心问题不解决,无论是14个月还是一年,都只是说说而已。”冯峰着急地问,“到目前为止,咱们这些人连别-6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总不能凭空想象着仿制吧?哪怕有张图片也行啊!”
  “情报科已经收集到了别-6的大量图片,下午就能送来。另外,”秦部长笑道,“海军那边会将一架退役的别-6运过来,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见到真机。”
  “因为是从零开始,我们对于水上飞机的设计都是两眼一抹黑,今天是课题组的第一次组会,关于水上飞机,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戴誉早就想发言了,听说可以自由讨论了,赶紧第一个举手。
  见到他举手,冯峰就忍不住扶额,在心里腹诽,又来了!
  “小戴,你说说吧。”
  “组长,据我所知咱们那六台别-6是在十几年前采购的,而苏联已经在五年前成功研制了别-12。别-12对别-6的一些不足做了弥补,而且还有性能上的优化。”戴誉建议道,“别-6已经是十年前的技术了,如果按照对方淘汰的机型进行仿制,我们只会越来越落后,我建议在仿制时,对别-6的设计缺陷进行改进。”
  气动二部的研究员魏巍反驳道:“我们的时间本就很紧张,如果再对别-6进行改进,势必要耽误时间,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上。”
  戴誉并没有因为对方是研究员就退缩,反而寸步不让道:“可是自主研发的水上飞机从设计完成到提交生产图纸,生产原型机,再到陆上试飞、水上试飞,以及正式投产,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没有五六年时间是不可能顺利服役的。而在此期间别-6的改型机才是主要服役机型。”
  在他的印象里,上一世我国第一架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过程十分曲折,经历了十七年才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魏巍再次反驳:“我们连真机都没见过,更拿不到别-12的设计参数,你怎么知道别-6有哪些设计缺陷?寻找缺陷的过程,也是要浪费时间的。”
  “虽然拿不到别-12的设计参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海军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足,酌情改进。”戴誉从他带来的一堆资料中翻出一份,“这是我前两天从情报科借阅的资料。其中对于别-6起落架的描述,让我觉得有很大问题!”
  秦部长将他那份资料拿过来看了看:“你详细说说。”
  “我发现别-6用的起落架是可拆卸的。”
  黄轩笑道:“可拆卸起落架正是别-6设计上的优点之一。本身起落架对于飞行中的飞机来说就是多余的,设计师将它设计成可拆卸的,正好可以在它下水后拆掉起落架,上岸以后再装上,可以减少飞行中的损耗。”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一拆一装上啊!”戴誉露出无法理解的表情,“这种设计真的合理吗?每次起落都要浪费好长时间在拆装起落架上不说,而且这种拆装都是在水里完成的,也就是说地勤人员要跑到水里去给飞机拆装起落架……”
  这真的是正常人能想到的起落方式吗?
  而且这款飞机在苏联也是大规模使用过的,苏联的纬度那么高,一年里有半年都是冬天,岂不是说,地勤人员有大半时间要跑到冰水里给飞机拆装起落架的……
  只是想想那个画面,他就打哆嗦了。
  冯峰也举手帮腔道:“我赞成戴誉的说法!如果起落架是在水里完成拆装的,那就说明别-6只能在水上完成起落。没有起落架它根本不能在陆地上降落,这样看的话,其实别-6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栖飞机。”
  秦部长颔首:“小戴提的这一点很好,上级的要求是对别-6进行改型而不是单纯的仿制,对于别-6身上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改进的。”
  “我会跟上级要求,让海军的别-6驾驶员们总结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咱们针对那些典型又容易更改的缺陷进行改进。”
  之后大家对于设计方案集思广益,课题组的第一次组会开了整整一天,直到快下班了才结束。
  戴誉光是做会议记录就密密麻麻地记了半本稿纸。
  接下来的两天,组员们根据情报科提供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戴誉则想办法为组会上提出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忙碌了一个礼拜,周末的时候,戴誉总算松了口气。
  睡到日上三竿才自然醒,又抱着媳妇在床上腻歪了半天,都快中午了才爬起来。
  “你是不是得去章教授那里道个谢啊?”夏露端了一盘炒鸡蛋和几个馒头进来。
  戴誉赶紧接过来放到桌子上:“嗯,下午去一趟,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我自己去的时候,苗老师总问你的情况。”
  “下次吧。我得去甄教授那边看看,婚礼的时候她没露面,但是让人帮忙捎带了贺礼。”
  “那我跟你一起去甄教授家看看呗。”
  “还是别了。”夏露摇摇头,“你的工作性质比较敏感,尽量不要跟她碰面。免得以后给你惹麻烦。”
  她夹了一筷子炒鸡蛋问,“是不是有点咸了?我好久没下厨,都不知道该放多少盐了!”
  她在滨江家里的时候还能下厨做点家常菜,来到北京以后要么吃食堂,要么去外婆那里吃,她基本没有下厨的机会。
  “不咸啊。就着馒头吃咸淡正好!”能吃现成的就行,他从来不挑剔。“晚饭我做吧,我也会炒鸡蛋。”
  “我就是想练练厨艺才做饭的,不然就去外婆那边吃了。”
  两人在家吃了饭就一起坐车去了京大的筒子楼。
  一个往章教授家去,一个去了甄教授那里。
  戴誉拎着水果和点心上门的时候,章教授老两口正要出门去颐和园溜达。
  “你怎么又带东西过来?”章教授瞅着他手里拎的东西不太高兴。
  这小子每次来都带东西,也太能造钱了。
  “我这个是新婚回礼,哈哈。”戴誉将东西递给苗老师,然后笑道,“您给我的新婚贺礼也太贵重了,我一时找不到同等价值的东西做回礼,先买点水果凑合凑合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