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311

  “不齐全也行,你先帮我找找最新的资料,让我心里有个底。”
  夏长川并没去翻阅资料,信息张口就来:“老美那边十多年前就研发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应该是目前国际上在强度、刚性和韧性方面,综合性能最好的航空材料了。前几年用在了一架大型运输机上,从得到的情报看,确实挺厉害。”
  戴誉试探着问:“不会是300M钢吧?”
  “你这不是知道嘛?”
  戴誉:“……”
  他知道是知道,但是没想到300M钢居然这么早就面世了。
  如此算来,300M钢被研发出来以后,居然使用了大半个世纪?
  真让人嫉妒啊!
  “那咱们现在使用的是啥钢材啊?你觉得有可能用在新型水上飞机的起落架上不?”戴誉满心期待地问。
  “300M钢的抗拉强度是1900-2100MPa,咱们现在用的30铬钢的抗拉强度只有它的一半。”夏长川没说这种钢材能不能用到水上飞机上,但戴誉已经明白了。
  “是否还有别的更先进的钢材,我也不太清楚,你不是去参加研讨会嘛,可以在会上留意一下。”
  戴誉听了自家二舅哥的话,在当天上午的研讨会上,一面做会议记录,一面分神在场中寻找航空材料研究所的人。
  设计飞机的事,当然不是一两家单位就能搞起来的,这次会议基本集齐了目前国内航空领域的各个大佬单位。
  除了他们空气动力研究所和负责生产的滨江二机厂,还有造船厂、水动力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
  原本他还觉得这次来参加研讨会就是出个苦力,主要是为了亲眼看看别-6的真机。
  不过,昨晚仔细琢磨了夏露的话后,他又换了思路。
  水上飞机的起落架也许是他在气动研究所打开局面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只有先确定钢材的选型,才能对起落架进行具体的力学设计。
  是否有合适的钢材,就成了起落架方案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他虽然在埋头奋笔疾书,但是耳朵却一直支棱着,听到主办方安排航空材料研究所的代表发言以后,更是打起了精神,将对方所说的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
  中场休息的时候,他跟秦部长打了声招呼,就尾随刚刚那位发言的代表走出了会议室。
  眼见对方在门口的一片树荫里停下,又伸手去掏裤兜,戴誉紧走几步凑上去,掏出自己兜里的“大前门”让了让:“柳工,您抽抽我这个!”
  “呦,过年了啊!”被称作柳工的男人没客气,稀罕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你是哪个所的?我对你还有点印象。”
  戴誉也不知对方啥时候对自己有点印象的,点烟时还不忘自我介绍:“我是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叫戴誉。”
  柳工叼着烟点点头,表示记住了,又说:“你们所这次的工作可不好做,压力挺大吧?”
  “哈哈,还行,我们课题组成员都铆足干劲争取提前完成任务呢!”戴誉瞄了一眼手表,下半场会议快开始了,“不过,难度确实挺大的,比如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就是我们纠结的一个难点。”
  柳工一愣:“不是直接仿制别-6的可拆卸起落架吗?”
  “还没确定,但是大概率会使用固定起落架了。”戴誉将原委简单解释一遍,又说,“想搞固定起落架的前提,是有足够强度的钢材来制造受力件,不知国内目前是否有适合制成水上飞机起落架的钢材?”
  柳工拧着眉抽了一口烟。
  如果起落架被换成固定的,那么他们所的工作相应的也要做调整。
  起落架的钢材一直是个难点,国际上的技术封锁让他们只能使用本国自主研发的钢材,但是国内的水平也确实还有欠缺。
  “如果用可拆卸的起落架,使用30铬钢就够用了。”柳工想了想说,“但是它的强度是无法支撑飞机进行陆上起降的。”
  “那除了30铬钢,咱们还有其他的可用材料吗?”
  柳工抽着烟停顿了很长时间,就在戴誉以为他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时,去倏地出声:“倒是还有一种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抗拉强度能达到1900MPa。”
  戴誉面上一喜:“那岂不是与老美的300M钢差不多了?”
  “理论上是的,但是由于冶金质量的原因,它的综合性能并不十分出色。”
  “如果只是用于别-6改型机的话,可以不?”
  “可以。”柳工肯定地答。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戴誉又与对方咨询了几个航空材料的问题,便一起回到会议室参加下半场的会议。
  两天以后,来参加研讨会的各单位才各自离开。
  从研讨会回来后,戴誉没急着上交会议记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闷头写了一份报告。
  第三天时,他带着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以及这份长达十页的报告,再次敲开了秦部长办公室的门。
  戴誉先将会议记录交给他,见他翻了几页便没什么兴趣地放在了一边,就将自己的那份关于水上飞机起落架的设计方案递了过去。
  秦部长:“交个会议记录,怎么还夹带私货呢!”
  “我这不算夹带私货,这属于参加研讨会以后,延伸出来的‘观后感’。”戴誉嘿嘿笑道,“还是研讨会的内容。”
  用钢笔点点他,秦部长没再与他废话,对着这份报告仔细翻阅了起来。
  戴誉与他隔着一个办公桌,安静地坐着,并不急切。
  过了将近半小时,秦部长才重新直起身子:“你给我这个的用意是……”
  指了指那份报告,戴誉一脸正色地问:“部长,我能毛遂自荐,跟您要个官当当不?”
  秦部长:“……”
  这还是他头一次被人当面要官!
  像是没看到对方脸上的古怪表情,戴誉径自说:“咱们课题组里目前只有气动布局方案小组,载荷结构设计小组,动力选型小组,但是对于一直存在争议的起落架的研究却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秦部长没有否认他的话,只没什么表情地等待后续内容。
  “参加研讨会的这几天,我跟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同志了解了一下目前我国航空材料的情况,也跟滨江二机厂的谭总工咨询了他们厂研发新型钢材的进度。”
  戴誉再次指指那个报告说:“我在报告里已经写清楚了,别-6改型可以暂时使用GC-4钢,它的抗拉强度已经接近300M钢了,但是综合性能并不能十分满足新型水上飞机的使用。”
  “所以,我们给新型水上飞机的起落架预留出两套设计方案,一是继续使用GC-4钢,另一个就是等待二机厂和航空材料研究所研发的新型钢材。”
  “您看我这报告写得咋样?”戴誉跃跃欲试地问,“够格当个起落架设计组的组长不?”
  秦部长:“……”
  职位都给自己安排好了?
  他对起落架的部分确实有自己的考量,之所以一直没开始起落架的设计,是因为这件工作不是他们气动所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经常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配合。
  起落架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的,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戴誉这小子,敢想敢干,又有着大多数研究人员没有的外向性格,十分善交际,让他负责这件事,最起码与兄弟单位对接的部分是不用操心的。
  “我可是跟所长立过军令状的,一年内完成对水上飞机的设计。”
  戴誉秒懂,也立马立个军令状:“您要是让我负责起落架部分的设计,八个月内肯定交稿!”
  立军令状嘛,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回头他也可以让自己的组员立个军令状啥的。
  “让你当组长倒是行,但是你刚来所里不久,恐怕不太好招兵买马……”
  这是说那些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不乐意在他这样一个助理研究员手底下干活吧?
  “没事,我也不跟您多要,您把冯峰和郑玉婵给我就行!”这俩都是助理研究员。
  于是,当天下午,秦部长就在组里宣布了,任命戴誉同志为起落架设计组组长。
  而他的师兄冯峰,以及比他早两年入职的郑玉婵,则莫名其妙地成了他的组员。
  好在这个任命下达时正是礼拜六,大家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好好消化一下。
  *
  戴誉虽然对秦部长拍着胸脯立了军令状,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
  主要是对钢材的事不托底,万一二机厂和航空材料研究所的新型钢材没生出来,那就彻底拉胯了。
  其实,他们的新型钢材能正常研制出来,是小概率事件。
  我国正经能与300M钢相抗衡的航空钢材,基本都是在八十年代以后被研制出来的。
  秉着遇事不决找老师的原则,他在礼拜天的上午,又跑去章教授家里了。
  “您在材料学界有没有认识的大拿?”戴誉坐在章教授对面,解释道,“我现在当官啦!正在负责设计一款起落架,不过对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跟老美钢材的性能看齐的那种。”
  “你单位里的问题,找你单位领导解决去,不要来找我!”章教授靠在椅子里滋溜了一口茶。
  茶杯里的水位刚降下去一点点,戴誉就殷勤地拎起茶壶给人家添水。
  “我们领导要是能解决,哪还会轮得到我来当这个官啊!就是因为一直没人接手设计起落架,这个设计组长的帽子才能落到我头上呐!”戴誉叹道,“要是那么好解决,早就有一堆人抢着做了!哪能凸显出我的厉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