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311

  芦根生倒酒的手顿了顿,瞥一眼坐在对面的秦学艺,而后若无其事地顺着他的话说:“我们队里有好几个北京来的,那些人具体是干什么的我也记不清了,你要是说名字,我没准能知道。”
  秦学艺赶忙接话:“姓潘,好像是叫潘宗信。”
  “是有这么个人。”芦根生点点头,“不过,老潘到底是干嘛的,我记不太清了,明天可以帮你查查。”
  “不用查不用查!”秦学艺乐呵道,“只要名字能对得上,就一准儿没错了!”
  “你们找他干什么?”芦根生摆出严肃面孔问。
  “我们厂里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遇到了一点问题,我想向潘教授请教一下。”
  芦根生装模作样地说:“如果你要找的是别人,我是不能轻易让你们见的,不过老潘的情况比较特殊,你要是想见他,就赶在明天上工之前过去吧,不要耽搁大家上工。”
  秦学艺连忙点头。
  *
  当天晚上安排秦学艺在空房间睡下以后,戴誉独自去院子里与小舅汇合。
  两人拿着手电筒,一前一后地出了门。
  “咱们芦家坳这里三面环山,住在外围很容易被野兽骚扰。那几位年纪都不小了,我没敢在靠近山麓的地方给他们盖房子,村里又没有合适的空地,就只能选在河岸上了。”
  小舅将人领到院外的一处空地站定,小声介绍几位教授的情况。
  “那几位教授身体都还行,只有一个老徐,刚来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太好,加上在路上染了风寒,一直病恹恹的。不过,最近几个月想开了,身体也就恢复得七七八八了。”
  戴誉“嗯”了声,“只要能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就行,其他方面不用太过照顾,该安排工作还是得安排工作。我下午碰到了几个咱们队里的知青,既然来了外人,凡事就得小心了,不要给您和芦家坳惹麻烦。”
  “哎,公社里突然塞进来的这几个知青,还真有点棘手。”芦根生叹道,“他们没来之前,老潘几个还能轮班去学校给队里的孩子讲讲课。如今可到好,全得去地里干活了!”
  “这一波来了多少个知青啊?”
  “目前是七个人。”芦根生的语气不太痛快,“有两个小子不太安生,整天搞事情。要不是因为这两个小子,也不至于让几个教授去地里侍弄庄稼。”
  戴誉挑眉问:“他们找麻烦了?”
  “没直接找,但也差不多了。刚来的时候嘴上说得好好的,要来农村大有作为,结果来了以后啥啥不会不说,稍微多给安排点工作,就要跟几个老头老太比。没意思得很!”芦根生提起这件事就直撇嘴。
  “他们一直这样?”那这事就有点麻烦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弄这么两个人整天盯着潘教授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事。
  “呵呵,前两个月我把他们调到民兵连去了,跟着咱队里的小伙子到山里巡逻。要是在巡逻的时候打到了大型猎物就归队里,打到小的可以归他们个人。”
  “这活儿他们应该是乐意干的。”戴誉笑问,“他们会打猎嘛?”
  “好像是不会的,”芦根生摸摸鼻子说,“没见他们打到什么正经猎物,倒是有一个小子,笨手笨脚地掉进了抓大型野兽的陷阱里,把腿摔断了,这会儿正躺在床上养伤呢。”
  戴誉:“……”
  “队里还得出口粮养着他们。”芦根生不太高兴。
  因为外人的加入,他们队里已经暂停在山上种粮食了,现在就全指着队里明面上的那点地过活。
  戴誉也不知道说啥,安慰地拍拍小舅厚实的肩膀,反正他们没精力找几个教授的麻烦,他就放心了。
  俩人在外面喂了半天蚊子,叽叽咕咕了小半宿,才回屋去睡了。
  次日清晨,秦学艺起了一个大早,将睡得迷迷瞪瞪的戴誉从床上拉起来,连早饭都没吃就跟着芦根生去了潘教授夫妻所在的小屋。
  队里给几个来芦家坳劳动的教授统一在距离河沿一百多米的位置盖了一排小木屋。
  名副其实的河景房。
  虽然看着简陋了一点,但是遮风挡雨是没问题的,而且每个家庭有一间独立的屋子。比很多地方十几人挤在一个窝棚里的情况强太多了。
  他们走到潘教授家门口的时候,潘教授的小孙子正在生炉子,打算熬点米汤。
  见到芦根生就恭敬地叫了一声“队长”,然后看了眼他身后跟着的两个年轻人,疑惑问:“队长,您这么早过来有事吗?”
  芦根生点头:“找你爷爷有点事。”
  “那您直接进去吧,我奶刚出门挖野菜去了,只有爷爷在屋里。”
  芦根生带着二人进门。
  潘教授正坐在床上整理一份手稿,草稿纸已经将土炕铺满了。
  “老潘,这两位是从滨江第二机械厂过来的同志,想找你问点事。”芦根生没说废话,开门见山地介绍。
  潘教授的注意力勉强从那些零散的纸张上转移到三人身上。
  与他对视以后,秦学艺迫不及待地说:“潘教授,我是滨江二机厂金属材料实验室的副主任,我们厂正在研制一种能对标300M钢的新型钢材,这次来想……”
  不待他说完,潘教授就挥手打断道:“我一个老头子,整天猫在山沟沟里,已经很久没碰学术问题了,外面发展成什么样也不清楚。你跟我说这些也没用,我无法帮你解决问题。”
  戴誉按住还要劝说的秦学艺,对潘教授抱歉笑道:“我这位同事见到您本人以后实在太激动了,都忘了做自我介绍了。”
  “我叫戴誉,这位是秦学艺,他也是研究材料学的,是华大秦茹教授的研究生,我们目前都在滨江二机厂工作。”
  听说他叫戴誉,潘教授认真看了他一眼,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看来这位就是他的那位笔友,老章的学生了。
  将炕上的纸张整理做一堆,潘教授指着炕沿说:“请坐吧。屋子比较简陋,你们多担待。”
  秦学艺赶忙说:“没事没事,这就已经很好了。”
  这边的环境确实出乎他意料的好。
  虽然三个人睡一个房间,整间屋子看下来除了一张大炕,其余家具一件也无,连张能正经写字的桌子都没有。
  但是与去其他地方劳动的人相比,这边简直是天堂了,最起码他还可以坐在炕头上整理手稿。
  戴誉拉上小舅,对潘教授说:“我不太懂材料学的内容,这次也只是陪着秦师兄过来的,我就不打扰你们了,让秦师兄跟您聊聊吧。”
  给对方使了个眼色,戴誉就拉着小舅出门了。
  他倒是不怕秦学艺独自面对科学院的教授会将事情弄砸了,毕竟这位当年可是能随时帮导师准备汽酒的牛人,潘教授是他老师的老师,他那一套用在潘教授身上,应该也是管用的。
  心知小舅这个生产队长还得组织社员上工,戴誉挥挥手让小舅先去忙,他自己在这边等着秦学艺的消息。
  小舅走了以后没多久,戴誉看到昨天跟他们坐同一辆骡车的侯栋梁,正双手插兜目标明确地向他走来。
  侯栋梁今天格外客气地与戴誉打了招呼,站在河边与他东拉西扯闲聊了半天。
  两人本就不怎么熟,没几个来回就无话可说了。
  戴誉不动声色地等着对方道明来意。
  侯栋梁尴尬地干笑两声,挠了挠后脑勺问:“戴同志,听说你是省城的?”
  戴誉点头,他昨天在骡车上跟芦奇山聊天的时候透露过。
  “那什么,我家里也是省城的。”侯栋梁厚着脸皮问,“戴同志,你回城的时候能不能帮我给家里捎带点东西?”
  像是怕戴誉拒绝,他又赶紧补充说:“我的东西不怕放,你抽空帮我送一趟,或者打电话让我家里人自己去取都可以!”
  戴誉觉得这不算什么难事,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我明天回省城,你提前把东西准备好,再将地址和电话抄给我就行。”
  侯栋梁连声道谢,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叠成小方块的稿纸。
  “这是我家的地址。东西我今晚给你送到队长家去。”
  戴誉点点头,先展开稿纸扫一眼地址。
  不过,怎么感觉这个地址有点眼熟呢?
第167章
  戴誉对着地址反复确认了两遍,
才将稿纸折起来放进了裤兜。
  侯栋梁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没话找话地说:“我的东西不重,但是有点占地方。是一些木耳和几块硝好的兔皮。兔皮拿回去可以给我奶奶和父母做几副护膝,
留着冬天用。”
  “呵呵,
那你还挺孝顺的。”像是闲话家常似的,
戴誉随口问,“听说有位知青同志在上工的时候把腿摔断了?现在怎么样了?”
  “就那样呗,
他自己走路不小心,在山里巡逻的时候掉进了坑里才摔断了腿。”侯栋梁双手插在裤兜里,
像是有多动症似的,左脚尖一直在刨脚下的沙土。
  “哦,
民兵连的巡山任务挺重吧,你自己能应付过来嘛?”
  侯栋梁眼珠一转,联想前后的几句对话,
一拍大腿说:“你可别误会啊,
我那些皮子是跟老乡换的!不是自己进山打的,
我哪有那个本事啊!我们知青里确实有两个人被选进民兵连了,
不过没有我!我才不想去呢!”
  “大家都争着进民兵连,
你咋不想去呢?”进了民兵连就不用下地干活,别说知青了,
连芦家坳本地的年轻社员都抢着当民兵

  “虽然我农活干的不怎么样,
但打猎我也不会。我可不想厚脸皮地进入民兵连给人拖后腿。再说山里有狼,我们在村子里经常能听到狼叫,
我可不敢去!”侯栋梁认怂认的毫无心理负担,“哪怕没遇到野兽,山里也不是那么好进的,你看那个掉进坑里的知青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3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