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眼(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259

  第三种法阵便是飞行法咒,这柄飞剑重不过三钱,所以即便乘风而行也能够直上蓝天,而根本用不着化为亚等离子体状态。
  布设好这些法阵和禁制,最后一个环节便是炼制,这需要时间,很多时间,不过工厂空间里面的很多时间,对于言末所处的世界来说只是几个小时,这也正是当初他为什么选择那里作为工厂空间的原因。
  将竹剑从工厂空间里面取了出来,原本只是凡物,但是经过这番炼化,那竹剑之上宝光隐隐,看到这副模样言末微微一皱眉,这可不符合返璞归真的要求。
  想到这里言末随手一指,又是一道禁制加了上去,立刻那碧青的宝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下子竹剑看上去仍旧是一柄普普通通的竹剑。
  言末手握剑柄轻轻挥舞起来,虽然只学过天心门的三路剑法,不过和修罗打了那么多次,言末早已经炼就了一手属于自己的功夫,虽然那剑法之中仍旧还有天心门剑法的影子,不过那决断、狠辣、迅疾无比的招数,远不是天心密录之中的那三路剑法可以比拟。
  言末的剑法根本就没有虚招,也罕有守势,即便是守也多为连削带抹半攻半守,除此之外,更有那不守反攻如同拼命一般,像是要同归于尽的招数,这些绝对都是天心密录之上所没有的,不过在小修罗界历练之后,他发现只有这种狠辣犀利的剑法才能够抢占先机。
  轻轻缓缓地收转剑势,言末剑指朝天,而四周断落的枝叶正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不远处一丛灌木倾斜倒下,倒下处那切口整整齐齐,仿佛是被锋利的剃刀削断一般,那平整的切口还直往外冒着晶莹的汁液。
  言末握住剑柄猛地疾刺而出,只听到“夺”的一声轻响,竹剑已然穿入了一旁的一棵碗口粗的青松之中,竹剑的剑尖从另外一头穿了出来正轻轻地抖动着。
  满意地将剑抽取回来,言末要作最后一件事情,他在剑身之上那吸取灵气的法阵之中轻轻点了一点,及空秘法立刻将一个空间印记布设在其上,这个空间印记正足通往那灵气充沛的空间。
  轻轻将剑往空中一抛,那竹剑如飞天灵蛇转眼间破空而去,言末立刻施展起“传送术”,不过这一次他直接进入了那灵气充沛的空间。
  青竹剑如疾飞的箭矢又如同穿天之灵蛇,在它前方有一道极为狭窄的空气缝隙,这令它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阻力,而那源源不断渗透出来的灵气,则迅速化为驭风术的力量,推动着它前进。
  从云端之中渐渐往下降落,言末的身形突然间从那灵蛇一般的青竹剑中跳了出去,将手一招,青竹剑立刻飞到了他的手里,从万丈高空徐徐飘落,言末注视着下方的景色。
  所有这一切似曾相识,但是却又显得如此陌生,之所以说似曾相识是因为那山那岭,以及山脚下的蜿蜒溪流,仍旧是当初第一次来的时候所看到的样子,只是原本清净孤寂的隐世之所,此刻却成了无数黄墙楼宇轻烟溺绕的道观。
  这道观之盛颇令言末感到吃惊,几乎从山腰直到山脚下全都被扶廊、楼宇所遮没,一道道山门一直蔓延到山脚溪流边上。
  小溪那边甚至已然变成了一座小镇,即便在这座小镇里面居然还建造着道观和其它小庙。
  脚踏着风控制着下落的方向,言末朝着山岭的另一边飞去。
  轻盈地落在一条狭小的山路之上,言末突然间想起,此刻自己的这身装束绝对不能够见人,虽然不知道现在到底是什么年代,不过肯定逃不出清朝前期或者中期,清朝男子全都要剃头结辫,唯一的例外就是僧道。
  现在看来不扮作道士恐怕不行,言末在杂物空间里面翻了翻,随意挑了一件样子看上去最普通的换上,那是一件铁青颜色的道袍,和它相配的还有一个鹤髻。
  言末之所以挑选这件道袍,是因为唯独这件道袍样子朴素,而且上面并没有显著的标记。
  沿着山路下了山坡,底下是一道麻石铺成的小径,小径一旁是竹林,另一旁是一道黄墙,隔着黄墙可以听到鼎沸的人声和潺潺流水的声音。
  曲径通幽,沿着小径而行,两旁的景色确实不错,那竹子全都是一丛一丛的,长到拇指粗细就不再长大,显得异常秀气,竹林中还点缀着不知道从哪里运来的奇石,时不时还有一围石桌石凳。
  看着这些人工制造出来的清幽静雅,言末感到有些奇怪,天心门怎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原来那个天心门虽然道法并不怎么样,不过却是正宗修道之门,特别是独有的天通之术,绝对称得上是上品。
  言末早从困魔四灵那里知道,修道门派之中,专门有那么一种门派,以通天秘法得道。
  所谓通天秘法,就是能够占算出一切凶吉并且能够找寻到破解之法的密术,其它修道之人虽然同样精通占卜算卦,不过一旦和天机相关或者关系到天人之劫,就很难占算清楚。
  沿着石阶而上,眼前是一道长廊,虽然不像颐和园的长廊那样雕梁画栋,不过仍旧能够感觉到一股很不协调的富贵之气,脚下的青砖怎么看怎么像是皇家的贡品,那一根根立柱也全都是红油广漆。
  看到此情此景言末不禁摇了摇头,他隐隐约约已然知道当年那个老道担忧些什么,看眼前这个架式,当年的老道肯定已然仙去,要不然以他的境界绝对不可能弄出这样繁华盛极的景象,要知道盛极而衰,衰而亡乃是世间之真理。
  远处丝竹钟罄之声隐隐传来,看上去像是在举行某种道场仪式,言末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宽敞的广场之上,一个中年道士正披散头发,手持桃木剑,手画七星诀脚踏禹步,嘴里面念念有词。
  言末甚至用不着张开天眼就知道,这个家伙是个功力不超过三百的白痴,不过这家伙正在做的事情却令他非常感兴趣,言末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神识在这个地方显得灵动许多。
  毕竟学过天心门的功法,虽然其中特意抽去了天通一章,不过天通之术原本就和天心密录息息相关,所以旁观了片刻之后,言末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底。
  这天通之术肯定是将灵识感应提高到极限的秘法,这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他的魔感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应到各种生灵的气息。
  在人群之中转悠了半天,围拢在广场上的全部是道门子弟,不过言末试图和人打招呼,却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万般无奈之下,言末转过人群朝着大殿走去,那边站着两个值日道士,一个十七、八岁模样长得清秀机伶,另外一个二十岁左右样貌颇为忠厚。
  那没有等到言末靠近那个十七、八岁的小道士问道:“你是哪位教尊门下?”
  “无门无派。”言末微微有些尴尬地说道。
  “这位道友有什么需要?”旁边的那个二十多岁的道士和气地问道。
  “我是来找一个人,除此之外有一事相求。”言末立刻说道。
  “这位道友,各位教尊正在里面商议要事,你若是想要拜师或者询问道法,可以在黄昏时分前来,你若是想要寻友,可到西偏殿让值日道童帮你寻找,那里有所有前来的道友的名录。”
  那个二十多岁的道士显然有些误解了言末的意思,以为言末也是趁机前来拜师求艺的人。
  言末发出一丝苦笑,他对这个道士有些好感,所以直接说道:“我所要寻找的那个人当年的法号叫一秋,不过现在应该也能够算是前辈高人之中的一位。”
  那个二十多岁的道士微微一愣,他感觉到面前这个样貌普通到极点的小道士,口气显得太大了一些,他感到有些迷糊了。
  “好大的口气,你不要是来捣乱的吧?看你的样子就不像是好人,这鹤髻是你能够结的吗?”那个年轻的小道士口气不善地喝问道。
  被小道士莫名其妙一顿训斥,言末愣愣地摸了摸头顶上的鹤髻,平心而论他确实不知道,什么样的家伙够资格戴这个。
  看到师弟言语不善,那个年长的道士里面上来打圆场:“这位道友,不如这样,我带你四处问问,或许有谁听说过一秋这个人也不一定。”
  在这个道士的想法之中,言末无疑是慕名前来求道的普通人,甚至有可能对道门的情况都一无所知,要不然也不会戴着只有真人才能够戴的鹤髻。
  不过他倒是颇愿意帮这个小忙,这个道士原本打算带着言末到处转一圈,找几位热心和善的长辈推荐一下,或许运气好就可以被他们收下作为弟子。
  正转着就看到步廊口一行人走了过来,那是六个和尚,两个年轻的,两个中年,还有两个老和尚。
  那个道士连忙殷勤迎接了上去,并且说道:“吉善、吉云两位大师,师祖恭候你们两位多时了,两位稍候我立刻前去禀报,师祖肯定亲自出来迎接两位。”
  “不必、不必,我们与你师祖都是旧交,用不着这样客气。”左面那个微胖的和尚笑着说道。
  一边说着那两个和尚一边上上下下地打量言末,显然言末的装束同样令他们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对了,吉云大师,您是否知道一秋是谁?”那个道士顺势问道,他原本并不认为两位大师能够给予他明确的回答。
  “一秋?呵呵,那不就是你们的师祖吗?不过有好几十年没有听人提起过这个名字了,一秋是你们师父还没有起道号之前的法名,幸亏你问我,如今这个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了。”那微胖的和尚笑道。
  听到这番话那个道士立刻一愣,这样的答案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料之外。
  带着一丝疑虑,不过那个道士隐隐约约觉得言末来头不小,偏偏这件事情又不好说破,正因为如此,那个值日道士借着要将六位高僧引领进去的名义,邀着言末一起前往。
  一走进大殿,言末立刻感到一丝异样,毫无疑问这里被施展了缩尺成寸的法术,所以里面的空间看上去有外表的五、六倍那么大,大殿之中还用法术将外面的阳光引进来,所以显得格外明亮。
  一张张紫檀靠背太公椅围成一个个环形圆圈,整整齐齐排列着,上面坐着的或僧或道,偶尔有一、两个俗家打扮的人,能够到这种场合抛头露面,大多都是所谓的前辈高人。
  朝着四周扫了一眼,在座的数百位“前辈高人”里面修炼成金丹的,竟然不超过半数,真正能够令言末看上眼的只有七、八个人而已。
  此刻大殿里面显得颇为浚乱,宾客似乎没有到齐,所以大多数人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因为布设有宁静结界的缘故,虽然这里的人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却并不显得太过嘈杂。
  那个将言末带进大殿的值日道士径直朝着主座走去,主座之上正端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白须长髯的老道,从他的身上,言末隐约还可以看到当年那个顽劣轻佻的小道士的身影。
  值日道士在他的师祖,天心门当今掌敦的耳边,轻声低语了片刻,那老道微微有些惊诧地抬起头来,他朝着言末看了一眼,突然间他的心头猛然一跳。
  “这位?”道恒真人试探着用传音入密之法将声音逼成一条细线,径直传入言末耳中问道。
  傅音入密只是极为粗浅的小把戏,对于言末来说自然不难,他用同样的方法回答道:“我和你师父有一面之缘。一百多年前,我曾经为一个朋友,向你师父讨要天心门的修炼秘籍。
  “你师父给了我除了天通之法和离火剑谱之外的天心密录,用这交换了在将来某一个时刻,我替你解脱一劫。不知道这件事情,你师父有没有对你说过?”
  道恒真人微微一愣,他终于想起确实有这样一件事情,这百年来他一直想要卜算出将来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劫难,但是很可惜,他仅仅只练成了天通大法的第三层,远不如师父当年的境界。
  想到这里,道恒真人一阵惊心,他倒并不担心对面来的这个神秘之客作伪撒谎,这件事情除了他、他师父和当年那个受托之人,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
  凝神定睛细看,虽然天心门道法不强,不过修炼天通之术后,眼里自然没有什么说的,再说道恒真人也不是泛泛之辈,自然看得出言末的与众不同。
  “前辈此来难道是因为我的劫数将至?”道恒真人连忙再一次用传音入密之法问道。
  “劫数将至的不是你,我要再麻烦你一次,我的那位朋友即将应劫,所以我这一次来原本打算取一些用来应劫的丹药。”言末用同样手段回答道。
  道恒真人的心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不过转念间一股茫然之情从心底升起,他轻轻叹息了一声,喃喃自语道:“修行百年便能够飞升,可敬可佩。”
  “今日盛会,你不方便招待我,我也不想抛头露面,你管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在意我。”言末传音道。
  大殿的角落之中又加了一张椅子,有些与众不同的是旁边还多了一张窄几,上面放置着娥眉酥、绿豆糕、茯苓饼、凤梨酿西色糕点,那个叫清原的值日道士也被安置在一旁伺候着。
  言末随意问道:“今天怎么如此热闹,好像中原佛、道两门能够排得上号的人物,全都聚拢在这里?”
  清原毕恭毕敬地说道:“前辈,您有所不知,今日恰好是那五年一度的演法大会,各门各派都聚拢在此交流道法,不过更加重要的是,各门派都要派出门人子弟切磋道法,从中挑选出的佼佼者,可以得到各种灵丹的奖励。”
  言末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比武大会,不过修道之人争强斗胜,难道不会影响修陈?更何况比武错手伤了和气怎么办?再说那些奖励又由谁拿出来?难道是主持大会的门派?”
  清原连忙回答道:“前辈,您有所不知。这演法大会乃是为了挽救道门渐衰的局势而产生,这五百年一回的道门兴衰,并非人力所难以挽回。
  “我曾听师祖说起,在百年前道门极盛之时,炼成金丹的高人数不胜数,炼成元婴的也不在少数,那时候只要拜入名门正派而且修道得法,很快便能够驾驭飞剑,身剑合”。
  “但是现在各门各派的神功绝技一点点淹没消失,年轻一代难觅金丹高手,即便老一辈中修到元婴的也是凤毛麟角,之所以会这样并非是功法不存,而是根本没有人练成。
  “所以二十年前五台山普济寺元空大师提议,每五年举行一次演法大会交流功法,顺便提携后进,各门各派之中多多少少有一些迅速提升功力的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灵丹,元空大师提议,拥有灵方的门派都拿出一些灵方,交给擅长炼制灵药的门派炼成丹药,那些不擅炼药的门派可以设法采集药材,这些灵丹除了一部分给出力的门派,另外一部分便作为奖励。
  “听说这一次炼成的是含源丹和合固丹,含源丹对于凝聚丹气非常有用,合固丹对于养丹有着绝佳的补益作用,各门各派志在必得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2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