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捉妖司(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381

  如此语气,能够感知到,此刻二皇子有多么愤怒。
  毕竟这个翰林大学士白少卿,跟他亦师亦友。
  多年以来托着病痛的身子,一起编纂大唐全书,如若没有此人,更是不会有这本书,越是想,二皇子越是痛心,最后已然掩面而泣。
  老皇帝看着二儿子,叹息一声,这个儿子虽然桀骜不驯,可是有真本事,编纂书籍这些,他是用心在做。
  瞥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太子,更是觉得气愤。
  这个嫡长子,各方面没有突出的地方,现在最为值得夸赞的就是宽厚,可偏偏对老臣如此出言不逊。
  “你可说过这番话?”
  太子哆嗦了一下,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想着贺真人的叮嘱,一个头磕在地上,说道:
  “儿臣蠢笨,不会弯弯绕绕的东西,学识上比不过二弟,带兵不及三弟,可即便如此愚钝,也只是总想着能亲力亲为做些事,能替父皇分忧。
  凡是父皇交代的事项,都尽力去做好,只是没想到好心办坏事,也不知翰林大学士如此脾气,是儿臣的不是。
  可儿臣不明白,无论是哪个臣子,都是父皇的臣子,朝中皇子监理这些事项,想要过问一下,难道不可以?
  一句话被如此刁难,难道这就是臣子该有的忠心?儿臣愚钝,儿臣想不明白!”
  太子说到这里,已经有些哽咽,垂下目光,盯着地面努力控制着情绪,再度抬头已经收起眼中的水气。
  “儿臣记得母后在世时,时常跟儿臣说,父皇是仁德治天下,儿臣没有父皇的那份能力,只能尽力去效仿,看来还是儿子资质平庸,请父皇重罚,即便是夺去东宫之位也毫无怨言,儿臣领罚!”
  说着,直接跪在地上不说话,身子还微微带着颤抖,似乎背上委屈至极,无法给自己辩解一般。
  老皇帝看向太子,这个儿子有诸多不好,甚至可以说平庸至极。
  可想到已经故去的柳皇后,老皇帝心软了。
  他能如此延年益寿,如若没有柳皇后的推荐,恐怕也不会结识贺真人,更不会让他稳坐皇帝之位,毕竟之前多年无子,一直被朝臣诟病。
  老皇帝叹息一声,看向二皇子,二皇子此时也抬眼看向老皇帝。
  二皇子有些急了,因为他在老皇帝眼中,看到了心软。
  如若心软,白少卿岂不是白死了,在东宫撞柱而亡,这是多么大的事儿,岂是一句替父皇过问,就可以圆过去的?
  “父皇,此事不可......”
  老皇帝抬手,打断了二皇子李禹的话。
  “此事就这样吧,太子言语不当着禁足一月,所掌事务暂交禹儿掌管,好好闭门思过,将四书抄写一遍,朕亲自过目。
  白卿家已经不在了,你的大唐全书还是要编纂,尽快找人来接续一下,至于白卿家以朕之名,给白卿家按照一品侯爵之礼厚葬,白家长子封为汉阳伯。”
  李禹抬起头,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样的安排,岂不是高高举起手,其实压根什么都没有落下,一个禁足和罚写,这算什么惩罚,而他掌控太子的事儿,那都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儿?
  可给白家的一切,让他一下子也没法多说,毕竟白少卿清苦一生,甚至像样的府邸都没有,一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院落里面,半个院子还租了出去,用来填补家用。
  这个安排,正是李禹最纠结的地方。
  看着地上趴着的太子,不断谢恩,李禹一句话都说不出,不过突然想到一件事,他眼前一亮。
  “儿臣替白师傅叩谢父皇圣恩,这就去一趟白家,进行安抚。”
  老皇帝满意地笑了,朝着旁边的陆久一伸手,陆久赶紧将老皇帝扶起来,老皇帝走到李禹面前,拍拍李禹的手背。
  “禹儿知道替朕分忧了,朕很是欣慰。”
  李禹微微躬身,脸上带着关切。
  “身为父皇的儿子,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本分,对了今日进宫前,听儿臣府中的下人说起,好像月牙谷那边有什么变故,去往南境送货的车辆都无法通过,有庆家军堵了山谷的道路。
  儿臣担心三弟了,也不知皇兄送去的军饷和粮草,是否已经抵达南境,算算时日可是不短了,恐怕有二十多天了吧?”
  太子此时已经站起来,垂首而立,听到月牙谷三个字,脚下一软,差点儿瘫倒,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不过这样的动作,已经引起老皇帝的注意。
  “太子,老二问你,你怎么不回答,难道不知吗?”
第309章
拥兵自重
  太子啊了一声,抬起头。
  李禹笑笑,贴心地将自己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
  “户部的事儿一直是皇兄把持着,既然要交接,自然要知晓各项事物进展的程度,这饷银送出多久了,皇兄不会不知吧?”
  太子用力掐着自己的手臂,如此才能控制住不自觉的抖动,因为白少卿的死,军饷的事儿,压根没敢让庆家军报上去。
  如若这会儿说出来,老皇帝刚刚压下去的火气,这会儿那可不是发泄一下的问题,两罪并罚,这是要他死的节奏啊!
  可户部就是在他的掌控中,这也是兵部以及各军中不对他多有微词的地方,管钱就是得罪人,而且压根没有一碗水端平这一说,肯定有远近亲疏。
  太子努力回忆了一番贺真人的交代,微微摇头,叹息一声说道:
  “父皇明鉴,儿臣自然知晓日子,二弟眼中看到的是大唐富足,可连年打仗,国库早就空了,户部发出的银两,父皇最为清楚,今年东夷多地遭灾,颗粒无收。
  筹措了那边的赈灾银两,给镇南军的就已晚几天发出,说是出发一个多月,实则也就二十天,此事跟父皇报备过,而且军饷并没有全部发放,需要下个月月底才能筹措出来剩下的。”
  太子说完,老皇帝微微颔首。
  他知道亏空,但是并没有过多在意,之前内帑没有被盗的时候,他还能贴补一二,今年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做了,毕竟内帑也没剩下什么。
  “晚几天不要紧,行了你们两个去忙吧。”
  二皇子见老皇帝要撵人,这可不行,就这么让太子回去逍遥自在的禁足,算什么惩罚,白少卿尸骨未寒,这时候不让他伤筋动骨,也要脱层皮。
  上前一步,二皇子朝着老皇帝拱手说道。
  “父皇,儿臣听闻,这军饷粮草,还有这些押送的兵马全都没了,不知这个皇兄要如何解释?”
  果然,老皇帝震惊了。
  眨眨眼,不断琢磨李禹所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个什么含义。
  军饷、粮草、兵马,这三样东西消失,意味这押送,还有安排上全都是问题,老皇帝转头看看向太子。
  “你不知情?”
  太子一脸疑惑,微微歪着头看向李禹。
  “二弟你这是哪儿听说的消息,这军饷粮草兵马消失是什么意思?户部和禁军统领都不知晓的消息,你是如何知晓的?”
  太子瞬间调转枪口,直接将注意力引到这个上面。
  老皇帝快速瞥了一眼太子,毕竟平日这个儿子有多么蠢笨,他最为清楚。
  李禹赶紧躬身,脸上没有惊慌,反而笑了起来。
  “之前儿臣就说了,儿臣府中一个管事,他的堂弟做药材生意,跟南境荆州的一个什么商号有所联络,每隔十天就发送一批货去南境。
  三日前路过月牙谷,药材的车队被拦截,说前方无法通行,押车的着急走,派人从两侧的山岭,爬到前面去看过。
  说是地上一片焦黑,看着就是车马和尸身烧焦的形态,绵延数里,如此的数量,粗略一看,就至少数百人,尤其在谷口的位置,还有官兵把手。
  此人一看,这不像一两天能通行的样子,这才赶紧撤离,绕到去广元,快马让人回来传信,让他们后续的人,直接去广元走水路。
  今早我这才知晓此事,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并没有人知道,不过联系到去南境运送饷银和粮草,这才担心是禁军队伍出了问题。
  儿臣常年编纂书籍,对于这些并不擅长,还请父皇着人看看,没事更好,如若有事,总不至于后知后觉,或者被人......蒙蔽。”
  老皇帝听明白了,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虽然李禹说得很隐晦,不过去南境运送饷银粮草的队伍,一定是出事儿了,恐怕是全军覆没。
  “陆伴伴,这个差事是谁负责押送?”
  陆久稍微想了一下,这才躬身说道:
  “禁军龚统领负责调配的,圣人当时说,押送的事儿,今后都让禁军担着。”
  “将人叫来!”
  陆久退后,朝着外面扯嗓子通传道:
  “传禁军副统领龚志祥!”
  片刻,随着哗啦哗啦的甲胄声音,龚志祥走了进来,朝着老皇帝施礼后垂着头立在一侧。
  “押运南境军饷粮草的事儿,是你安排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3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