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泡影(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9

  少年头也不回,像赶苍蝇一样轻拍一下,铁链立刻被拍得调转方向,转了一个圈,落在那人的两腿之间。
  这一下绝对够狠,百步之外的人都能够听到啪的一声闷响,还夹杂着宛如鸡蛋破碎的声音。
  “要不要送他去兔子窝?”少年问那个兵卒。
  “不用。他常去兔子窝,认得路,知道怎么走。”兵卒幸灾乐祸地说道。
  少年没急着离开,而是弯下腰在那个痛昏过去的家伙身上搜找着。他先扒光那个家伙的衣服,随手扔给旁边的一个摊贩:“帮我换一套衣服,要我能穿的。”
  摊贩不敢怠慢。这片土地是狠人的天下,心狠手辣、实力高强就可以横着走,直到碰到一个更心狠手辣、实力更强的人。
  他很快就挑了一套最好的衣服,恭恭敬敬奉上。
  少年毫不忸怩,当场脱掉身上的囚衣,换上这身新衣服。
  衣服稍微长了一些,其他都还不错。那是一件青色的长衫,用锦带束腰。他还讨了一根紫色绸带,把头发系好,束在脑后。
  这样一打扮,他看上去不再是长发披散的囚徒,到像是一个出外游学的士子。
  天宝州矿藏丰富,金子银子都便宜。那个昏过去的家伙脖颈上戴着金闪闪的项链,双手也都戴满金戒指。
  少年当然不会放过。他先把这些首饰摘了下来,然后撬开那个家伙的嘴巴。刚才那个家伙嘴巴一咧,里面金光闪亮,果然镶着六颗金牙。
  少年像摘豆子一样,把六颗金牙全都拔了下来,上面还带着血。虽然没那条染血的锁链可怕,却也让人毛骨悚然。
  用力一捏,项链、戒指、金牙全都捏成一团,变成一块金饼。
  “这里的人真热情,我刚下船,就有人赶着送钱给我。”少年赞道。他一脸笑容,看上去一派天真。
  不过,周围的人全都目不斜视,不敢和他目光相对,那表情就和那些与少年同船半年的囚犯们没什么区别。
  少年负着手,漫步而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一个摊子都没有错过。
  行空巨舟起降点显然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不只广场上热闹非凡,周围的那些街道也一样繁华,道路两边都是摊贩。
  少年漫无目的地沿着一条街走了下去,仍旧一路走一路看,不时停下来在摊子上翻翻找找。
  就在他蹲在地上翻看一串手链时,背后突然传来瓮声瓮气的声音:“俺爹说过,这里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最好别买。”
  少年转头看去,只见背后站着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人,平头、烧饼脸,一身粗布衣服,脸孔粗糙黝黑。
  “你敢说我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想找死?”摆摊的贩子恼了,猛地一下站了起来,挥手就一巴掌甩过去。
  “不好意思,小孩子不懂事,多有得罪。”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连忙横身进来。
  这位大叔说话和气,双手却劈里啪啦闪烁着火花,手指之间更牵连着丝丝缕缕的电芒。
  “坏了规矩,就想拿一句话搪塞过去?有这么便宜的吗?”摆摊的贩子寸步不让。他咬定对方刚来,不知道这里的底细,也没什么靠山,说话时,他还朝着周围那几个摊主使了个眼色。
  在这个地方摆摊的人未必互相认识,但是私底下有默契,都靠骗刚来的人捞钱,所以立刻心领神会,纷纷从摊子底下抽出了长剑、砍刀之类的兵刃。
  “别给脸不要脸。”大叔双手交叉胸前,然后举过头顶,嘴里念道:“忠义仁孝,万众一心。”
  顿时,那些贩子全都被镇住了。他们当然知道这代表什么,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不能继续纠缠下去。
  “以后不要乱说话。”那个摊贩指着烧饼脸的小伙子警告一句,也就偃旗息鼓,重新坐了下去。
  一场纷争平息,大叔低头对少年说道:“小兄弟,你也是刚来这里吧?就你一个人?”
  “是啊。”少年点头应道。他对这家人挺有好感。
  他们在同一条船上待了半年,少年虽然在囚室里,却也能够看到外面。这家人很有意思。那位大叔并没什么特别,也不引人注目,但是他带的人却很有趣,说起话来皆令人发噱。船上经常有人捉弄他们,他们也不生气。
  “我怎么没见过你?”小伙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我喜欢清静,所以一个人缩在角落里,我旁边是一个很邋遢的大块头。”少年不想提自己流放犯的身分。
  大叔和他儿子似乎有些印象。他们都不喜欢那个又丑又脏的家伙,所以从来不靠近。
  “大家一起来的,坐了半年的船,以后都要在这里讨生活,也算有缘分,你跟我们一起来吧。我不敢保证你能发财,但是吃口饱饭还是可以的。”大叔好意邀请。
  少年也不矫情,立刻答应下来。他原本就没想好下一步怎么走,而对方看上去挺熟悉这里,跟他们一段时间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我姓谢,叫小玉,大禹州人。”少年自我介绍。
  “我姓李,叫光宗。这是我儿子福禄。我们是从北海州过来的。”大叔说道:“我们一群有二十几人,都是乡亲。”
  “你以前来过这里?”谢小玉问道。
  “我十二岁就跟着大伯来这里了,在这里发了财,十五年前回到中土。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来,没想到年景不好,老家连年遭灾,实在过不下去,只好带着一家人再过来。”
  李光宗说到遭灾,脸上隐隐带着一丝杀意,显然不只天灾那么简单,应该还有人祸。
  李福禄就有些没心眼了,好像回到这里是什么好事,笑嘻嘻地说道:“俺和俺姐姐都是在这里出生,那时候我们都还小。”
  “那时候你才几个月大,你姐姐也才一岁多点。”李光宗回忆着过去的日子。
  三个人说着话,已经穿过街道。
  街道另一头,大叔那群同乡全都在那里等候,中间围拢着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焦虑的妇人。
  “二子已经不在埠头上干了。”李光宗知道老婆等急了,连忙解释:“我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他现在在西城的仁和堂做事。”
  “西城?”李婶一脸为难。
  “叫一辆两轮车吧。西城很远的,娘走不动。”李福禄孝顺娘亲。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还小,不记得什么事,但是以前常听爹娘说起在这里的日子,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有些印象。
  “叫什么两轮车?在这里讨生活不容易,能省就省。”李婶忙道。她站起身,拎起屁股下的那个大包袱。
  “我来吧。”李光宗伸手接过,转头对儿子说:“福禄,扶着你娘和你姐姐,从这里过去可不近。”
  李福禄应了一声。
  李光宗转头又道:“你们大家都小心包袱,别背在后面,全都抱在前面。这个地方不太平,到处有人抢东西。”
  那些同一村子出来的人立刻照着做,他们手里的包袱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一群人抱着包袱、捧着行李,跟在李光宗后面。
  谢小玉走在最后面。他最轻松,什么东西都没带,一路上还东瞧瞧、西望望。
  临海城是人们最初在天宝州的落脚处。三百多年的时光,让这里从最初的一个小小村落变成现在的规模。
  这里的街道很宽,两旁都是楼房,一般是五层到七层,最矮的也有三层。一楼临街的那边肯定是店铺,什么样的货色都有,同样的东西在这些店铺里,价钱远比码头周围那些摊子便宜得多。
  不只店铺多,人也多。大多数人衣衫褴褛,而且行色匆匆,像是被一根无形的鞭子驱赶着。有钱人也有,他们坐在一种由人拉着的两轮车上,悠哉地招摇过市。和中土不同,这里还有很多女人站在路边搔首弄姿。
  五色迷人眼,五欲撩人心,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不愧有大魔都之称。
  他们一路上走得很慢。倒不是因为这群人脚力不够,而是因为一路上总是有人拉拉扯扯,有拉他们买东西的,也有妓女直接缠上来。刚到这里的外乡人在本地人眼里就是肥羊和凯子,打发这些人花的时间比赶路更多。
  临近傍晚,他们才找到仁和堂。
  那是一座很大的药铺,大青墙上写着很大一个“药”字。招牌倒是不大,就镶在门头上。
  李光宗一个人走了进去,朝着柜台上一个打瞌睡的伙计喊了一声。那个伙计睁开眼睛看了半天,然后惊喜地跳了起来。
  “大哥,你怎么回来了?嫂子还好吗?”那个伙计问道。此人不过四十多岁,头发却已经花白,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像一个干瘪老头。
  “你嫂子就在外面。”李光宗很想好好叙叙旧,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中年伙计快步走到门口,朝着李婶打了个招呼,然后转回身对李光宗说道:“这里走不开,你先领嫂子去我家。我现在住的地方就是以前的黄泥岗,过了街口,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大牌楼。”
  李光宗应了一声,带着众人走了。
  “黄泥岗?当年不是乱葬岗吗?”李婶嘟囔了一声。
  “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李光宗叱道,随即又叹了一声:“我们离开了十五年,这座城又变大许多。”
  “爹,你带俺好好看看。俺是在这里生的,却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李福禄在一旁嚷嚷着。
  “明日就把你送到矿山去,所有的人都要去矿山。你们血气旺盛,绝对不能待在这个地方,否则很容易学坏。”李光宗斩钉截铁地说道。他是过来人,当年看到太多人被这片迷离光彩吞没,最后嚼得连渣都不剩。
  李福禄心里不愿意,脸上却不敢显露,否则他爹就不是用嘴巴教训他,肯定改用巴掌。
  黄泥岗离仁和堂不远,所以这次路程没那么长。
  一过街口,果然看到一座很大的牌楼。
  那座牌楼上下三层,廊檐飞翘,上面贴红描金,看上去颇为气派。牌楼后面是天井,天井两侧和后面是一圈主楼,上下六层。
  李光宗领着人走进去。二子让他直接过来,肯定没什么问题。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喧闹的声音。
  不大的天井里挤满了人,大多是女人。她们凑在一起,一边摘菜一边说话,说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八卦。一旁有口水井,井边不停有人过来打水,旁边一圈人在那里洗衣服。
  天井上横着一排排竹竿,竹竿上晾晒着衣裳。天井里也有男人,几个做小买卖的人正收拾自己的摊子,一个满脸白粉的戏子在那里吊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