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眸(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64

  阿鸢被自家姑娘古怪的眼神,看得眨了眨眼睛:“小姐,我说错了什么吗?”
  “难怪追着我问人家的事情。”沈绛嗤笑。
  阿鸢这才明白,她说的意思。
  小丫头立即羞红了脸,连连否认:“我才没有,小姐,你怎么能这么取笑我。”
  沈绛舒服的趴在靠枕上头,突然感觉自己头皮被扯的生疼,她赶紧说:“好好好,你没有,小心些我的头发。”
  阿鸢这才发现自己力气使的大了。
  她赶紧放缓手上动作,又开口说:“我是觉得这天下好男子那么多,小姐你别难过。我看这位公子不管是长相还是气度,都比那位楚公子好。”
  听到这里,沈绛才发现,合着这丫头说了半天,都是为了她。
  突然她有些发笑,自己如今到底是多可怜?
  竟让阿鸢这傻丫头瞧见一个男子,就要欢喜的给她拉郎配。
  这是生怕自己被楚凛刺激了呀。
  当然,程婴这样的男人,确实不管从长相还是气度,都是万里挑一。
  最起码沈绛长这般大,从未见过如此俊逸的人。
  “这位公子再好,那也不是你家小姐我的。”沈绛懒懒散散道。
  *
  沈绛醒来时,外头的光线已有些微微暗。
  她一醒,坐在椅子上正绣花的阿鸢就看了过来。
  “什么时辰了?”沈绛问。
  阿鸢说道:“刚过酉时。”
  沈绛起床后,又简单给自己梳洗了一番,就带着阿鸢出门。
  谁知刚打开房门,对面的房门也开了。
  换了一身月白绣卷云纹长袍的程婴,站在门口,身姿清瘦而挺拔,腰间玉带紧束,细细勾勒出窄紧腰身线条,与昨晚的病弱模样,又有些区别。
  显得格外长身玉立。
  沈绛看见他,长眸微弯,透着晶亮,笑道:“程公子也要去用膳吗?”
  程婴负手而立,温和问道:“不知三姑娘可愿一起?”
  “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两人并肩走在前面,阿鸢和清明二人,跟在身后。
  他们四人进去时,倒还真引起小小的轰动。
  沈绛每次在外露面时,便时常会引起回首相望的,更别说,今日身边还多了一个程婴。
  好在四人在大堂里坐下后,众人就收回了视线。
  好在这些驿站往来的客商,很多人只是在这里歇上一晚就走了。
  所以昨晚沈绛玉佩之事,当时围观的人,如今已离去。
  至于那枚玉佩,阿鸢倒是从那个商人手中买了回来。
  不管如何,这是沈绛母亲的东西。
  既然楚凛不要,就该还回来。
  此时大堂恢复了之前的热闹,中间几桌几位客商正在闲聊。
  其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道:“再过一个多月,便是浴佛节,我听闻今年的浴佛节极盛大,便是连宫里的太后娘娘都会亲自参加前往护国寺参加。
  “到时候肯定热闹的紧,说不定还能多做几笔生意。”
  此时另一桌的客人,却道:“怎么可能,不是说自从那件事后,太后已厌弃了护国寺。”
  “此话怎讲?”
  先前说话的,显然是经常往来京城,消息也比旁人灵通些。
  他故意伸手捏了捏胡子,拿乔道:“此事要真说起来,那可就说来话长。”
  “兄台是见多识广的,不如将其中的内情,说与我们听听。”
  这位美须中年,见有人这么问,笑道:“如今天色尚早,那我便说说。”
  “此事要说起来,还是与那位郢王世子有关系。”
  突然旁边一年轻男子朗声说:“郢王,莫非就是今上那位一母同胞的兄弟?”
  “正是。说起来郢王爷自今上登基后,便深受圣上偏宠,一直未前往自己的封地,而是留在京城中,也正是因为他是今上唯一的同胞弟弟。只不过这位王爷,子嗣不盛,膝下统共只有一位嫡子。”
  “所以这位世子爷,打出生就被太后和圣上疼爱。”
  民间有小儿子大孙子的说法,皇家也不例外。
  太后偏疼小儿子,自然对小儿子唯一的孩子格外偏宠。
  “郢王世子从三岁就被接入宫中,吃穿用度与皇子无异。直到世子爷五岁那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宫里的太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郢王爷亲自请了护国寺当时的主持道远法师出手,才救的世子爷性命。”
  “世子痊愈之后,郢王爷感念法师的救命之恩,便让世子爷拜入法师门下,成了一名俗家弟子。”
  大晋皇室笃信佛教。
  后宫自太后起,带头吃斋念佛,每逢太后生辰,各宫嫔妃抄经献殷勤。
  而前朝的皇帝也不慌多让。
  得空便要与这些佛法精深的大法师们,参禅悟道。
  这位郢王爷让世子拜大和尚为师,倒也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知恩图报,郢王爷倒是一片赤忱之心。”
  以郢王爷的尊贵地位,倒也不必这般,他这么做,倒是让人称赞。
  原本正讲到兴头上的中年男人,听到客人这句话,突然嗤笑了声。
  他说:“可事坏就在坏在这里。”
  坏在这里?
  大家的胃口一下被吊起。
  可对方却端起面前的茶杯,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水。
  等见众人脸上流露的急切神色,他才继续说:“去年是世子爷的加冠生辰,可就在行加冠礼那日,世子爷人却不见了。”
  旁人听到这里,恨不得耳朵都竖起来,他却又停下。
  好在这次,他及时开口说:“世子爷居然在这日离开家中,前往护国寺,竟声言要出家,从此斩破红尘,遁入空门。当时郢王爷带着人赶到时,剃度的大殿外头坐着满地的和尚,世子爷的头发都散开了,而剃度法师的刀子就差那么一寸,就落下了。”
  中年男子用手指间,比了比距离。
  他说的活灵活现,众人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这一幕画面,一身白衣的男子,清冷出尘的端坐在佛像前,身边站着的法师手持剃度戒刀。
  堂堂天潢贵胄,竟要遁入空门。
  还有比这荒唐出格的事吗?
  “据说当日,要不是太子派人及时拦着,郢王爷差点就砸了那百年护国寺的庙门。”
  这位中年男子倒有几分说书的本事。
  这段讲的精彩纷呈,让大堂里议论的越发激烈起来。
  有客人激动一拍桌:“要我说,要不是这些和尚怂恿,世子爷这样的身份,何至于如此。”
  “就是,郢王爷膝下只有一子,这岂不是要让人……”
  虽说这驿站是在荒山野岭,没有什么探子。
  可‘断子绝孙’四个字,还是没人敢说出来。
  不过有此想法的,显然不止在场众人。
  此事后,圣上和太后都震怒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