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眸(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364

  打算废掉太子,册立他为太子。
  霍远思轻笑:“现在这么说,倒是还有些为时尚早。不过经过刺杀之事之后,皇上明显是更信任你,而非太子。”
  太子手中有他的把柄又如何,太子让人在京城生事造谣又如何。
  只要父皇不信,他就是赢了太子。
  与此同时,东宫则是一片低沉,哪怕是最乐观的谋士,都瞧不出太子的未来何在。
  皇上似乎为了证实,自己确实是病了,一连罢朝五日。
  转眼就要到了太后的千秋,皇上的身体这才康复。
  因为今年乃是太后的七十整寿,因此从年后宫里就一直在准备,光是各地的珍奇异宝就源源不断的送到京里。
  沈府这次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特别是皇上曾许诺过郢王,会在太后的寿宴上给谢珣与沈绛指婚。
  沈绛早早就开始做衣裳、准备首饰,参加宫中盛宴。
  太后的千秋宴也让朝堂中紧张的气氛,略缓和了几分,毕竟谁闹事,都不至于趁着这个档口。
  待到了五月十六日,这日正好乃是一月之中,最为月圆之时。
  皇亲贵胄、文武百官,内外命妇皆入宫,替太后娘娘庆生祝寿。
  从一大清早开始,命妇和贵女们,便要入宫给太后磕头拜寿。
  沈绛照常跟在沈殊音身后,到了太后宫中,发现今日来的人可真够多的,熟悉的面孔还不少,不仅太子妃在,连端王妃都在。
  只是太子妃神色淡然,只面上勉强带着几分喜气。
  反倒是端王妃,逢人便笑,颇有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模样。
  不知道的还以为端王府前段时间是有什么大喜事,而不是端王遇刺了。
  沈绛很快瞧见郢王妃,她陪在太后身边,坐的比霍贵妃还近。
  待她上前给太后磕头祝寿时,郢王妃立即在太后耳边轻笑:“母后,这位便是沈家的三姑娘。”
  太后眯着眼,仔细打量了沈绛几眼后,夸赞说:“这模样,果然长得好,难怪呢。”
  这一句难怪呢,引得人无限遐想。
  不远处的霍竹韵听到此话,脸色刷一下白了。
  反倒是其他人若有所思的望着沈绛。
第138章
  太后千秋庆贺从早上便开始,
下午还有杂耍、唱戏的,据说晚上还有烟花,这烟花乃是火器处的工匠,为了太后的千秋特别准备的。
  耗时一年才研制的新型烟花。
  哪怕白日里这些规矩礼仪,
磕头请安累了些,
大家还是兴致勃勃的等到了晚宴。
  待至夜幕降临,
整座宫殿都升起了宫灯,几步一个,将偌大的皇宫点缀的星辰密布般,白日里恢宏华丽的宫殿,
金砖铺地,
雕梁画栋,尽显美轮美奂,在夜色和灯火的交相辉映下,犹如天上的九重宫阙。
  哪怕进惯了皇宫的人,
此刻都舍不得眨眼。
  太后入内时,皇上亲自起身,将太后扶至上首坐下。
  永隆帝一向以至孝自居,
在对待太后的礼仪上,确实叫人挑不出错。
  这也是沈绛头一回参加如此大的宫宴。
  先前虽在东宫参加小郡主的百日宴,
可那到底只是东宫宴会,而且也只是一个小郡主的百日宴,
如何能比得上皇太后的千秋宴。
  沈绛的位置在后面,
周围坐着的是京城的贵女们,衣香鬓影,
珠光宝气,
看得人眼花。
  今夜不仅有文武百官,
还有周边列国也派出使臣,前来给大晋皇朝太后恭贺千秋,西域诸国、西南边陲小国,甚至还有横跨海域而来的海岛小国。
  除了正在与大晋交战的北戎,未曾派遣使臣之外,其他诸国,几乎都派人来送礼。
  这些使臣一一上殿,进献本国的奇珍异宝。
  也算是让殿内的人都大大长了见识。
  毕竟鸡蛋大小的夜明珠,还有一丈高的火红珊瑚,碗口大的奇花散发着幽幽香气,凡是能被抬上殿的贡品,皆是当世罕见奇珍。
  殿内歌舞升平,好一派盛世繁华之景。
  沈绛轻轻抬起头,望向远处的谢珣,他是皇室宗亲,又是太后嫡孙,坐的位置便是最好的,紧靠在郢王之下。
  两人似是心有灵犀般,沈绛刚抬眸望过去,他也看了过来。
  两人对视,眼中尽是笑意。
  谢珣伸手举起面前酒盏,轻抬起,送至嘴边抿了一口气,悠然冲她一笑,似乎在安抚她莫急。
  现在是各国使臣向皇上和太后,进献宝物,待进献结束之后,皇上便该为他们指婚。
  哪怕皇上不提,郢王妃早已有防备,与太后通过气。
  太后到时候会率先提起话头,让皇帝避无可避。
  待半个时辰后,各国使臣终于将珍宝进献完,接下来便是舞乐,只是底下的人还在准备,正好有个空档时间。
  太后侧头,望向永隆帝:“皇帝,今日着实是太过热闹了些。”
  “母后可还喜欢?”永隆帝轻笑道。
  太后说:“自然是喜欢至极,只是我有一事想与皇帝商议。”
  “母后有事只管吩咐便是,儿子只有听令的份儿,岂用得着商议二字。”永隆帝知道太后的性子,从不过问朝政,所以绝不会提出让他无法拒绝的事情,话说的也是格外大。
  太后欢畅笑了起来:“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便是程婴的婚事,你也知他如今已二十有二,早该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谁知竟一直被耽搁。好在我今个正好瞧着一个合适的人选……”
  太后与皇帝坐在上首,说话声音虽不大,可是附近的席位上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是要给三公子指婚呢。
  所有人都含笑望着,包括重伤刚愈的端王,似乎神色都看起来格外轻松。
  就在太后打算将这个合适人选的名字,说出来的时候,只听外面一声砰的巨响,震天彻底,惊得殿内众人,纷纷回头,往外面看去。
  永隆帝当即道:“立即派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日当值的锦衣卫,立即转身出去查看。
  谁知刚走出去,还没有几步,突然出现一行兵卫,锦衣卫见状,高声呵斥:“你们是什么人?”
  可是他刚问完,对面居然话也不说,直接拔刀。
  这两名锦衣卫拔刀反抗,可是他们两人,岂能抵得过这么多人。
  外面忽然又安静了下来,整座大殿显得尤为紧张,所有人目光都往坐下的几位皇子望过去,是太子还是端王?
  直到太子拂了拂衣袍,恭恭敬敬站了起来,行礼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事到如今,永隆帝居然脸色如常:“太子,今日乃是你皇祖母的千秋寿宴,有事等明日朝会再议也不迟。”
  “皇祖母请恕孙儿唐突,只是父皇先前一直病重,不曾上朝,儿臣的折子递到御前,也不得回复。所以孙儿也是无法,才不得不借着今日的机会,直接进谏。”
  大殿上除了永隆帝和太子两人,其余皆是,噤若寒蝉。
  看似平静的对话,却只透露了一个消息。
  太子要反了。
  两相对峙,永隆帝终于开口说:“你要启奏何事?”
  皇帝这是在拖延时间,锦衣卫负责皇上的安危,指挥使尹晋就在近处,不管外面如何,只要尹晋及时赶到,就能带着自己及时避到密道。
  皇宫之中有专门的密道,只要躲在此处,等到进宫勤王的军队一到,太子造反便是败了。
  太子冷声说:“先前有一扬州士子在登闻鼓下递了状纸,我想他的状纸,父皇一定没看过。所以今日我便要举荐一名扬州士子,亲自揭露我大晋朝最大的蛀虫。”
  说完,从殿外走进一个书生,只见他头发凌乱,衣袍脏破。
  可是他一入殿,却丝毫不惧怕,朗声高喊:“皇上,请您为扬州枉死的伸冤。端王指使扬州知府张俭,征用流民私开铁矿,枉顾那些流民的性命,致使无数人死在铁矿山中。端王还私底下打造兵器,扬州铁匠尽数被他征集,如有不服者,动辄便是丢了性命,家破人亡。他们在扬州买官售官,大肆敛财,弄得扬州民不聊生。”
  殿内哗然,虽然早已经有所听闻,可是如今亲耳听到,却还是十分震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