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325

  商议完军情之后,高夫人率领诸将走入大厅,大厅中间放置了三个火盆,温暖如春。赴宴的大小将领见高夫人率领一群将领出来,都纷纷起立。高夫人随后入席,她地位最高做了首席主位,左边范青,右边刘宗敏,两侧都是文武大将。
  高夫人端起一杯酒站起来,道:“各位将领,咱们大军今年在河南取得了一些胜利,也站稳了脚跟,但咱们不能骄傲,整体看来形势还是很严峻。河南百姓的饥荒还没结束,遍地饿殍,买儿买女,饥寒交迫。而且官军还派大军来剿灭咱们,傅宗龙只是第一批,以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明军中还有许多厉害将领,如左良玉、孙传庭等人还没出现。河南是明朝的腹心之地,明朝虽然摇摇欲坠,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崇祯必定还要集合全国兵力财力对付我们,以后要有很多的恶仗、大仗要打。这一杯水酒祝愿出征的将士能大功告成,也祝愿在座的各位以后多打几个胜仗,多攻克几个城池,请大家一起干杯。”
  众人站起来一起把酒喝干,高夫人又道:“这次出征,赶上了过年,但无论是出征,还是留守的将士都不能松懈。我再次强调一下军纪,杀人、放火、奸淫、抢掠都要斩首,而且虽在过年期间也不许饮酒、赌博,发现者一律重处,这些规定要晓谕全军将士凛遵,大家听清楚了?”
  全体将士齐声道:“清楚了!”
  高夫人坐下,然后全体将士跟着坐下。随后各桌虽然还有人敬酒,但大家都是浅尝辄止,更多的是谈论这两次打仗的情况。过了一会儿,端上来包谷面的窝窝头,大家狼吞虎咽的吃起来,酒自然就停止了。宴席一完,大家肃立,高夫人领着文武大将先离开,到议事厅继续商议军情,随后众将纷纷散去。
  第二天一早,大军出征,西路军范青为主将,副将是李岩和田见秀,偏将则是刘体纯、赵恩和杨铁柱,都是范青的嫡系将领,或者关系较亲密的将领。
  范青和李岩带领骑兵作为先锋队,行在队伍最前面。两人并辔徐行,不知不觉的把话题转到这次的对手傅宗龙身上,范青问:“这个三边总督傅宗龙,大哥熟悉他么?”
  李岩对明朝的大臣比较熟悉,说道:“傅宗龙在明朝算个人物,他向来有忠直的名声,因为直言进谏而著名。他最高做过兵部尚书,在大明朝兵部尚书可是一个危险的职位。就从崇祯初年到现在,已经换了十几个兵部尚书。因为找不到合适人选,崇祯想起他,把他提拔成兵部尚书。结果第一次召见,他不提军事建议,倒说了一通天下百姓受苦受难,流离失所,无衣无食的惨状。崇祯皇帝十分生气,说他‘你是兵部尚书,管的是军事,管好你分内的事就行了!’,崇祯是容不下这样直言劝谏忠臣在身边的。傅宗龙只做了几个月的兵部尚书,就触怒了崇祯,被下狱关起来了!”
  范青微微一笑道:“这人能力怎样?”
  李岩道:“他是文官,但打仗韬略也可以,天启初年曾主动申请去辽东督战,当时,辽东十分危险,这样的举动算是有点胆量了。后来他去贵州平定土司叛乱,表现的有勇有谋,在当时明朝军事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击败了贵州土司,取得胜利。后来就留在贵州屯守,他提出的‘屯守策’十分有名,治理西南也很有政绩,但因为小事就被崇祯撤职下狱。前几年高闯王纵横湖广、四川、陕西的时候,崇祯就曾拍着大腿说‘假如是傅宗龙掌管川蜀,这些流寇怎能如此猖獗呢!’就把他提拔到兵部尚书,可还是因为他直言劝谏给下狱了,最近咱们在河南如火如荼,崇祯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这才又想起傅宗龙的好处,说‘宗龙朴忠,我把他从监狱中提拔起来,他一定会对我效死力的’,这样,他又被调到陕西当三边总督。”
  范青叹道:“如果崇祯真有眼光,这样的人才加以信任重用,在一个地方掌管权力,治理几年,咱们恐怕都到不了河南。可崇祯急功近利,只想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平时动不动就下狱,遇到急难的时候才放出来统兵,也不给训练治理的时间,只急着催战,傅宗龙如此,洪承畴、孙传庭都是如此,我看,就是诸葛亮复生,也禁不起他这么折腾。”
  李岩点头叹道:“崇祯皇帝做事太过急躁,以至于国家糜烂,千疮百孔,只有推倒重来才能挽救黎民百姓,此外别无他法。”
  范青想了想道:“大哥,你觉得像傅宗龙这样的人物,能不能被咱们义军收服,变成咱们的一员。”
  李岩笑着摇头,“不可能的,傅宗龙在明朝大臣中以忠直著称,我很了解这些愚忠的文臣,他们一般都被儒家思想熏陶,一脑子忠君报国的思想,什么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想法根深蒂固。你即便擒获他,也不可能让他当叛徒,不是绝食,就是自杀,投降是不可能的。”
  
第146章
傅宗龙的苦衷
  范青微微点头,这一战他是有十分把握取胜的。但仅仅取胜还不能让他满足,如果能让明朝一名有名望的朝臣屈服,那将会对以后招抚明朝官军大大有利,利用他声望,设官理民、治理地方,招揽人才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这时,又有探马来报,说傅宗龙的大军没走潼关,而是走的商州、内乡、邓州,沿着豫南和湖广交界的地方迅速东进。
  范青和李岩微笑着对视一眼,这和他们二人预料的一样,傅宗龙从潼关出来,直接便可东进豫中到伏牛山与闯营决战,可他没这个胆子,只从南边走,应该是到新蔡、汝宁一代与保定总督杨文岳会师。二人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步棋,所以从伏牛山出来就没向西走,而是直接向南,准备到西平、遂平一代与傅宗龙、杨文岳决战。
  “走吧!大哥!”范青脚蹬一夹,胯下马儿嘶鸣一声,跑了起来,冬日的暖阳照耀在雄健的马匹和战士身上,隐约有白气蒸腾,充满了生机活力。
  新任的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是在崇祯皇帝的一再催逼下,不得已离开陕西,向河南进军。当他离开陕西的时候,新任陕西巡抚汪乔年给他送行,汪乔年也是一个多少懂得一点军事的文臣,知道傅宗龙此去河南凶多吉少,是不得已被逼出关。傅宗龙自己更是清楚,将领跋扈、粮草、军饷匮乏,最主要的是这些士兵都是草草招收的,根本没经过几次阵战磨炼,大战的经验根本没有。如果好好训练个两三年或许有点用处,可这些新兵刚刚招收上来,就要参加大战,简直是送死一样。
  他不知道李自成昏迷,但他知道李自成现在今非昔比了,不仅在河南人马众多,号称三十万,且河南百姓望风归顺,十分的得民心,自己现在去挑战闯营,无异于以卵击石,以肉喂虎。但他也是身不由己,崇祯皇帝是那么的急于“剿贼”,性情暴躁,不断的有上谕和兵部的催战檄文飞来,根本不考虑各镇军官的情况,也不给他整顿兵马的机会。他明知出关是凶多吉少,但却不敢违抗圣旨。当他和汪乔年在灞上相别的时候,俩人手拉手,都滚出眼泪。
  傅宗龙垂泪道:“我这次奉旨剿贼,仓促出关,好比以肉喂虎。”
  汪乔年叹息道:“大人只管放心前去,万一大人作战不利,乔年也跟着出关。”
  俩人都明白这话中的意思,没有别的话说。
  傅宗龙不敢从潼关出来,而选择商州沿着湖广和豫南的边界急速行军,他和杨文岳密书约定在新蔡境内会师,再作计较。虽然这两个总督是奉命专力剿闯,皇帝的手诏和兵部的催战檄文,急如星火,但他们都不敢贸然同李自成作战。他们得到的情报是李自成要二次进攻开封,但他们不敢去开封方向,就约定会师后,先到项城,避开李自成大军的军锋,美名“牵制”。
  傅宗龙和杨文岳会师这天,初冬天气,气温寒凉。在豫南的一条大路上,数千骑兵从西北奔来,马身上流着汗,水气蒸腾,好像在表面漂浮一层白色雾气。这队骑兵队伍整齐,规规矩矩的沿着大路而行,没有一个骑兵敢踏入播种完冬小麦的田地。因为听说到有军队到来,而四处躲藏的百姓,看到队伍大大的一个“闯”字旗帜,纷纷从隐蔽处跑出来,跪在大路旁叩拜,还有人拿出来水给这些骑士喝。
  这些年,河南百姓听惯了“流贼”的说法,认为李自成的军队纵然军纪好些,也终归是贼,烧杀抢夺这类事情是少不了的。但闯营纵横河南以来,这些百姓是真正见识了这支部队的纪律严明,他们还常常的宣讲口号“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但不骚扰百姓,看到百姓饥饿的,还会拿出缴获的粮食放赈,这在官军中是从来没有的。官军只有抢夺祸害百姓的份,哪管百姓死活,所以闯营的仁义之名是真正的传扬开了。
  大路两旁数百百姓夹道欢迎这支闯王的队伍,但这支队伍并没有停下来,他们只是善意的向百姓微笑,然后骑着马疾驰而过,队伍中间有一位年轻的将军,精干剽悍中带着一丝文雅,骑在马上疾驰而过。一些百姓悄悄打听,这人是谁?这就是李闯王本人么?可年纪不像啊!有接触过闯营的人嘲笑道:“这人你都不认得?这是闯王身边的重要人物,叫做范青,和刘宗敏将军齐名,是闯王身边的左膀右臂。”
  然后又补充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从闯营战士中传言出来的。”
  有人喃喃道:“可他看起来很年轻,只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这可真是年轻有为啊!”
  范青是听不到这些议论的,他驻军西平和遂平之间,探得傅宗龙和杨文岳要在新蔡会师。他和李岩分析,认为傅、杨会师之后,不外有两个趋势,一个是趋守汝宁,汝宁是一个城府,是明朝宗室崇王分封所在,所以傅宗龙和杨文岳固守汝宁似乎是理所当然。可是范青估计,他们可能害怕驻扎在汝宁,会和汝宁守军一起被包了饺子,所以驻扎在项城的可能性更大,这样可以互为犄角,也方便逃跑。
  范青怕明军逃走,自己亲率八千骑兵疾趋汝宁和项城之间,其余大队人马在后。当晚范青驻军射桥,下令部队不许进入民宅,虽然是冬天,但也只能露营,或找空无一人的宅子才可以进入。深夜,在镇外的空地上搭了许多军帐,旷野间,星星点点,一望无边。
  镇子里的人开始好一阵儿担心,怕这些兵会进入镇子骚扰百姓,但见他们只在镇外露营,不由得十分感佩,于是当地十几名父老抬来牛酒犒军。范青笑着对他们说,闯营的队伍是义军,宗旨是剿兵安民,将残害百姓的官军斩尽杀绝,将踩在百姓头上的乡宦土豪除掉。所以牛酒我们收下,但一定要给银子补偿。
  这些父老推托不过,只能收下银子。在回去的路上,议论感叹,早就听说过闯营的队伍在豫中杀富济贫,对百姓放赈。百姓一旦看到闯营的人到处焚香祷告祝愿,巴不得闯王前去解救苦难。这种事情听得多了,但也半信半疑,此刻真见识到闯营的作风,没有不佩服的。
  当晚,范青再次强调军纪,有骚扰百姓,奸淫掳掠的,一概杀无赦,全军凛遵,无人敢违抗。
  此时,傅宗龙和杨文岳刚刚在新蔡境内会师,他们本想进入新蔡城中休息。但新蔡的乡绅共同商议,紧闭城门,不许他们进入。所以他们只好在城外会师,驻扎在岳城镇,还有镇子周围的村落。
  因为粮草不足,所以派出一部分人马去新蔡收缴粮食,新蔡县令站在城头上大声回禀:“两位大人,新蔡接连遭受兵灾饥荒,城中十分困难,自救不暇,实在没有多余的粮草供应大军,万请原谅。”
  城下将领厉声道:“两位总督大人有尚方宝剑,斩你个小小县令易如反掌,你快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胆敢违抗的,踏平你们县城,鸡犬不留。”
  知县心中害怕,但也知道如果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那才是真正的“鸡犬不留”,所以拱手道:“大人稍安勿躁,容我同地方上的绅士商议一下,尽力而为。”说完,他下城回衙,再不露面。
  晚上,二位总督约定商议军情,傅宗龙在去杨文岳大帐的路上,只见数里外的几个村子火光冲天,隐隐约约传来哭喊声,他皱眉道:“为何村庄起火?”
  家丁卢三低声道:“是咱们的部队在打粮,放火烧了村民的房子。”
  傅宗龙大怒喝道:“咱们是剿匪的官军,怎能行止如匪徒一般,祸害百姓,还有没有军纪王法了?去把他们的将军叫来,我要杀一儆百。”
  卢三不动地方,半晌才低低的声音道:“大人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这些兵怒气冲天的,天天要饷、要粮,说自己饿着肚子打仗。如果对他们用军法处置,只怕会有不测。”
  傅宗龙呆立片刻,长叹一声,他自幼学习儒家仁义之道,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带兵出来,却不仁不义,简直是禽兽不如,可没有粮草军饷是现实,要禁止官军烧杀淫掠,怎么可能?如此军队,如此境遇,又如何与敌人作战,他看了一会儿,无计可施,只得摇摇头,进入了中军帐中。
  中军帐中除了杨文岳之外,还有双方军队的重要将领,一共七八名。会议还没正式开始,这些将领先抱怨了一通,说什么粮草不足,士气不高,天寒地冻,棉衣也没有之类的话。
  傅宗龙和杨文岳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只能干听着。等众将抱怨完了,二人才宣布基本方略,还是以稳重为上策。正在商议中,又有通信兵送来崇祯皇帝最新手诏,催促他们速战速决,不可贻误迁延,否则军法从事之类的话。
  两位总督登时手足无措,崇祯皇帝只知道催战,不管后果。他对中原形势根本不了解,还以为是从前那样的小股流寇,只要天兵一至,立刻作鸟兽散。却不曾想李自成的队伍已经壮大,比官军人数、装备、士气都占了优势。崇祯皇帝对如何作战茫然不知,只是在宫中随便一想,就下手诏,就令兵部催战。
  此时两位总督十分为难,如果尊旨主动进攻,是必败无疑的,如果不遵旨,那就是抗旨不尊,也要获罪,两位总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两位总督又商议一会儿,没什么好法子,只能还按着以前牵制的策略实行。他们害怕到了汝宁,被敌人包围,打算进驻项城。
  对这个决策,傅宗龙是不满意的,但也无可奈何。近两年来他被崇祯关在监狱中,对外面形势的变化也不如何清楚,此刻才知道,流寇已经如此强大,不可战胜。但他向来忠直,虽然皇帝屡次惩罚他,他还想着忠君报国,想着皇帝既然把他释放出狱,又提拔他当上总督。他也该尽自己力量,那怕丢掉性命,也要尽力报答皇恩。
  于是,他对杨文岳叹道:“杨大人,贼在西北,我军反向东北进军,这种躲贼的行为,倘若被圣上发现,责备我们,该将如何?”
  杨文岳心中在嘲笑傅宗龙的迂腐,脸上却陪笑道:“我们是欲取之,姑予之,先退一步,看清敌人的部署,然后再找到敌人弱点进攻。不能一上来就与敌人决战,到时候万一把朝廷好不容易训练的数万人马都搭进去,岂不是更糟。”
  傅宗龙无话可说,心中认为杨文岳的话,很有道理,但觉得自己不能粉身碎骨,报答皇恩,算是贪生怕死了,所以又深深的叹了口气。
  由于附近百姓逃避一空,所以官军消息不明,连范青的骑兵驻扎在距离不远的射桥都不知道。当晚,傅宗龙给崇祯皇帝奏表,说自己已经与保定总督杨文岳会师新蔡,即日将遵旨合力进剿,必将纾缓朝廷心腹之忧。尽管这么说,傅宗龙却也知道,这不过是骗骗皇帝开心罢了。进剿是不可能的,这次来河南剿贼成功的希望渺茫,心中彷徨,不知所措。
  此刻,范青与李岩也在商议对战的策略,据探子报告,傅宗龙和杨文岳会师后,兵力达到六万,人数虽多,但士气不高。士兵们在新蔡附近,到处抢劫,百姓苦不堪言。
  范青问李岩,“兄有可对策?”
  李岩沉吟道:“敌人人数众多,咱们现在的前锋只有八千骑兵,正面对战似乎兵力不足。比较稳妥的法子是等中军到来,到时候人数对等,拉开阵势,在野外大战一场,咱们能占八成胜机。”
  范青摇头笑道:“看现在官军的士气,他们有胆子和咱们野外正面对战么!再等一天,敌人只怕已经逃到项城了。本来在野战中能轻易取胜的战斗,却要拖到攻城战,那可就难上十倍了!”
  李岩吃惊道:“难道你要用八千骑兵攻击五六万敌军?那可太冒险了!”
  
第147章
戏耍傅宗龙
  范青笑道:“也没什么危险,咱们是骑兵,打不过可以逃走。而官军大部分都是步兵,一旦溃散,就是彻底败了。这种士气不高的步兵,最怕疲惫,一旦疲惫不堪,稍稍攻击就能自己溃散。看我略设小计,让他们团团转。”
  次日黎明,傅、杨两位总督率领两军饱餐一顿,离开汝宁向北面的项城进军。从汝宁到项城有一条大河,叫汝河。上午,两位总督立马汝河南岸,督促众将在汝河上搭建浮桥。这本是昨夜下的命令,但官军做事拖沓,寒冬之中,谁也不愿意深夜干活,磨磨蹭蹭,一夜连木料都没收集够。早上搭建浮桥,也是很慢,直到日上三竿,才把浮桥搭好。等到大军度过汝河,已经是下午了。
  人马过河后,继续北进,当晚宿在距离新蔡城五十里的龙口镇。当晚,龙口镇火光冲天,处处都有哭声,官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就如家常便饭一般。傅宗龙坐卧不宁,很想去管一下这些乱兵,但又不敢。
  他又把亲随卢三和两位亲信将领叫来,说了他的意思,两名亲信将领一听,立刻摆手道:“大人千万不要做傻事啊!现在下级步兵都很疲惫,颇有怨言。有的骂欠饷,有的说行军辛苦。有的说白白替朝廷卖命,没有意思,哪个龟孙愿意跟敌人作战。还骂军官平日喝兵血,吃兵饷,作战的时候倒让士兵卖命。我们将官听到这样的抱怨都不敢多问,怕问了之后,招致部下怨恨,造成哗变。大人,我说句心里话,我们这些将领也不愿意打仗,听到往项城去,能避开敌军,我们心里都很高兴,巴不得离开敌人远远的呢!”
  傅宗龙听到这番话,哑口无言,有这样的兵,这样的将,还能称之为军队么!
  这时,卢三拱手道:“大人,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了,你看杨大人,他都习惯这种情形的,早早就入睡了!”
  傅宗龙长叹一声,不说什么了。第二天清晨,刚刚起床,忽然汝宁送来急报,说流寇已经把汝宁围困了,要攻打州府,请火速增援。
  傅宗龙和杨文岳接到急报,连忙派人去汝宁府查看,果然在汝宁府城下有许多闯军士兵,正在制作云梯,似乎要大举攻城的样子。这时候汝宁府的第二封告急信也到了,州官泣血求助,务必要让他们赶回,解救州府危急。
  傅宗龙和杨文岳把军中诸将都召集到帐中商议对策,傅宗龙十分忧虑,如果汝宁被破,崇王被害,他的部队近在咫尺却坐视不救,一旦皇帝知道实情,只怕不是下狱了,而是要砍了他的脑袋。
  陕西诸将以贺人龙为首,上次在汉水边他被义军打的大败,元气大伤,现在重新组建的部队早就没了以前的锐气。陕西这几名将领都没什么斗志,他们都看贺人龙,这些将领中,贺人龙资历最老,名气最高,所以希望他能说几句话。贺人龙知道傅宗龙耿直的脾气,不愿触这个霉头,于是不停的向杨文岳手下大将虎大威使眼色。
  虎大威是杨文岳的爱将,他知道自己属下兵将情况,还不如陕西兵呢,更不敢出战,也知道自己绝对不是义军对手,于是,他向杨文岳使了眼色,希望杨文岳提出持重的主张,不要贸然决战。
  杨文岳明白虎大威的意思,他知道眼下兵将情况,绝对不能作战。但如果持重的话由他说出口,傅宗龙就会在奏折中攻击他,说他“临战怯敌,贻误战机”。皇上脾气暴躁且又多疑,一怒之下,就把罪责都压在他的头上,等于替傅宗龙顶罪了。另外他和傅宗龙都是总督,他比傅宗龙还早一年升任总督,但皇上在诏书中却让他和傅宗龙会师之后,一切听傅宗龙指挥,这让他心中很不服气。由于不服气,他更想让这担子由傅宗龙承担起来,万一败了,傅宗龙也是罪责难逃。
  所以他不说出心中主张,只是拱手道:“此事十分急迫,救与不救,请傅大人说出主张,众将再议。”
  傅宗龙心中也十分为难,但他不能不拿出主张来。由于紧张,他花白的胡须在胸前索索乱抖,连手指都颤抖起来了,激动的道:“本督师在狱中两年,蒙皇上特赦,委以封疆重任。如今奉命剿贼,惟有一死上报皇恩。宗龙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一生没当过逃帅,今日宁死也不当逃帅。我的主意已定,明早进兵决战,希望诸君努力!”
  大家一听这样的话,心中都十分失望,但又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垂着头在心中怀着鬼胎。杨文岳见傅宗龙这么说了,他也是奉命剿贼,当然不敢说出不同意见,但又想:“明日,十有八九是要败的,只希望败的不惨,那时就可以劝傅宗龙保存兵力,他没说别的话,只是起身告辞道:“既然傅大人已经做了决定,咱们就回营准备。”说完带着保定将领走了。
  贺人龙等陕西将领也要走,傅宗龙伸出颤抖的手指挽留贺人龙和李国奇道:“贺将军、李将军稍留一步,本督还有话嘱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