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325

  见士兵军官还有些迟疑,刘国能大怒喝道:“不点炮,我现在就斩了你们。”
  
第156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些士兵不敢违拗,还是放炮还击,于是城壕边上的义军人马便稍稍后撤。
  义军这边见城中守军不肯投降,也开始轰隆隆的打炮,炮弹击中城墙和箭垛,砸碎的砖石四面乱飞。刘国能见状,便让大家散开,伏身躲避炮弹。义军的炮口有时调的过高,炮弹便飞过城墙落到城中,打破百姓的草房,燃烧起来。
  范青便让炮兵暂时停止打炮,以防止误伤百姓。随后又让士兵从城的四面射箭,把闯营的晓谕用响箭射入城中,晓谕上写明:“限于两日之内献城,对县城百姓乡绅秋毫无犯,保全一城生灵,只诛守城将领刘国能一人。如果负隅顽抗,攻破县城之后,定然会城内乡绅抄家清算,没收城外土地。”
  城中百姓一听见响箭的声音,就知道必有闯王的“晓谕”射进城中。凡是响箭落下的地方,立刻就有许多人跑去拣拾。尽管有刘国能的士兵吆喝着“不许拾响箭!”但在叶县城中,刘国能并无威信,谁也不肯听从,争拾响箭,传阅“晓谕”,还把“晓谕”讲给别人听。
  官绅们都看到了这些“晓谕”,兵丁们也有人看到了,大家私下纷纷议论,无法禁止。因为叶县同襄城是临县,襄城投降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叶县,大家都知道襄城县令曹思正接到闯营的晓谕之后,在县衙门连夜召集士绅会商,纷纷主张投降,换取阖成平安。只有举人张永祺不肯投降,带着家属出城逃走。结果张举人没遇到闯营将士,反在路上被土匪打劫,全家曝尸荒野。
  据说襄城士绅在商议是否投降的时候,有人拿出一本“皇明通记”的书,指出成化年间,刘六、刘七兄弟二人率领人马来到河南,也是晓谕州县,投降者免攻。当时襄城投降之后,只是显出了一些骡马、粮食,果然一城保全,事后朝廷也并没有深责。
  于是襄城选择投降闯营,据说投降之后,闯营对百姓秋毫无犯,只抄没了县衙的金银粮食,对县城的乡绅十分宽大,只惩处了一名素有恶行的劣绅,但也只杀他一人,不涉及他的家人。县令只是免职而已,换了义军自己的县官。除此之外,县城乡绅大户的土地、财产皆如其旧。满城乡绅欢呼雀跃,组织百姓夹道欢迎义军进城。但义军却拒绝了,说是怕士兵进城,对城中百姓会有骚扰。
  叶县乡绅听到这些消息,人人惊讶,以前只知道流寇烧杀抢掠,祸害百姓,虽然听说闯营的军队好些,但也将信将疑,还是把他们看成流寇。知道此刻才知道闯营是真的仁义之师,是吊民伐罪的王师。于是,又有人传言说是闯营的军师范青主事,制定的保护乡绅的这些政策,于是满城的乡绅或是读书人又都开始传诵范青,说他是圣人转世,就为了救苦救难,解民倒悬而来,全城乡绅百姓没有不想投降的。
  城中百姓乡绅的想法,刘国能其实很清楚,他召集了几名亲信商议,大家拿不出什么主意,反而有人说军心不稳,有人吞吞吐吐说他和闯王是结拜兄弟,现在主事的范青也优待投降将领,为什么不与闯营接触一下,看看他们心意。大家说来说去,就差说出“投降”两个字了。刘国能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加郁闷,他让这些亲信退出,一个人留在屋中,反复愁思,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城外又开始打炮了,他不禁顿脚长叹,绕柱彷徨,自言自语道:“唉!没想到我刘国能竟然落到如此地步!”
  将近中午的时候,城中官绅父老到军营中求见,刘国能将大家迎入议事厅。今日厅中景象与半年前,刘国能初到叶县,在厅中接受城中乡绅接风宴时的情景完全不同了,那时,刘国能在厅中十分威风。宴会上城中乡绅轮番给他敬酒,满口谀辞,说叶县的父老乡绅,满城百姓安危全都仰仗将军。
  宴会中,宾主尽欢,大家都认为李自成暂时不会来,即便来了也定然攻不破刘国能守卫的叶县。官绅们纷纷在酒宴上夸赞刘国能的兵马队伍整肃,地方上倚做长城。然而曾几何时,局势已经变了,看看今日大厅中一片愁眉苦脸,气氛沉重,就好像马上破城了一般。
  大家坐下之后,一个为首的士绅先说:“现在一城官绅父老来见大人,不为别事,只是为了请大人设法保全一城百姓官绅的性命。”
  刘国能知道这些乡绅的心意,故意说:“本镇现在竭力防守,准备和流贼死战,就是为了保全一城百姓官绅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乡绅道:“死战决不能取胜,守城断无把握。如果坚守,不但不能保全城官绅百姓性命,反而将遭屠城之祸,将军可曾想过?”
  刘国能慷慨激昂的说:“我什么都想过,我身为王臣,又为大将,决无投降之理,我所想的只是如何坚守,如何死战,其他的概不过问。”
  一位士绅年纪较大,原本是县中有名的一位举人,也做过外县教谕的官,如今回家住在城中,听了刘国能的话,很不以为然,问道:“将军独自为了自己的一个‘忠’字着想,可曾为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着想?”
  刘国能长叹一声道:“我身为武将,只有三个字在心中。”
  举人问:“哪三个字?”
  刘国能说:“不怕死!”
  另一位士绅愤慨不平的说:“单有‘不怕死’三个字不够,应该还有三个字‘爱百姓’才行。”
  刘国能道:“我因为爱百姓所以才来到这里。驻守叶县之后,士兵们从来不敢骚扰百姓,这是各位都看得到的。”
  有位乡绅缓缓道:“将军来到县城之后的军记,大家都看得到,确实是不骚扰县城中的百姓,比一般官军好多了。但今日不同于往日了,今日或降或战,必须决定。降则一城保全,战则满城屠戮,将军到底何去何从,还请慎重斟酌?”
  刘国能道:“我看叶县可以久守,闯贼决不会逗留此地太久。”
  知县张我翼已经接到了傅宗龙的书信,他虽然不说话,其实暗中串联城中乡绅投降,就是他的主意,见刘国能一直不投降,不得不开口道:“请将军三思,目前城中人心已经散了,没人有固守的打算,叶县四周县城都已经投降,成了孤城,而且朝廷短期没有援军可派,闯营如果攻城,没有不破的道理。刘将军,我也是朝廷命官,也有守土保民的职责。将军对朝廷忠心,难道我就没有忠心么!我进士出身,自幼读圣贤之书,受孔孟之教,忠君爱国的道理我是懂得的。然而,一城百姓的性命就在眼前,等待着我们决定他们的命运。如果将军和我从挽救百姓的角度考虑一下,暂时投降,救了满城百姓,这将是莫大功德,请将军不要固执己见。”
  刘国能冷笑道:“县父母既然也有投降的念头,我不敢奉劝你不投降,可是你也应该想到,你是深蒙国恩,食皇上俸禄的人,日后你如何面对皇上?纵然百姓体谅你,国法岂能宽容?”
  张我翼道:“前些日子襄城已经投降了。襄城知县曹思正顺从民意,向闯营投降,献出骡马粮食,遂得一城保全。我想此时应当通权达变,不能死守一个‘忠’字。日后闯王人马退走,天兵降临,咱们仍然回归朝廷,为朝廷保全一个完整的县城,岂不是两全其美?”
  刘国能冷笑:“到那个时候,只怕你后悔都晚了!”
  正在争论不休,忽然又有人送来了闯王的二次“晓谕”,有一个坚决主张投降的刘姓乡绅,不顾刘国能和县令在场,首先把“晓谕”抢到手,看了一变,脸色大变,道:“不好了,这次‘晓谕’比上一次更加严厉了!”
  众乡绅十分焦急,纷纷道:“快念,快念!”
  只听这位刘姓乡绅手指微微打颤,捧着闯营的晓谕念道:“本军师范青吊民伐罪,解民倒悬,再次晓谕尔等,提前明早攻城。”
  大家不等他念完晓谕,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哎呀!明天就要攻城了,不是说限定两天投降么!怎么提前了!”
  还有人急切的摊开手叫道:“怎么办!怎么办?”
  刘姓乡绅继续念下去,“尔等速速开门投降,报尔等平安,归顺义军,一切官员将士宽大处理。如果明晨之前不开城门,大军攻城。破城后,必将屠城,鸡犬不留,以儆效尤。”
  一听道“屠城”两个字,在座的乡绅都脸色大变,仿佛眼前已经出现了破城后的凄惨景象,满城街道上都是伏尸,血流成河,他们这些乡绅官员的家眷都被杀死,财物都被抢走,而他们的头颅则挂在县城的城门上方示众。
  大家一起看着刘国能,脸上都是企盼神情,不言而喻,大家都想投降,不想被屠杀。
  但刘国能还抱着侥幸心理缓缓道:“闯营的人是在恫吓咱们,他们上次攻打叶县吃了大亏,这次也未必敢真的攻打。而且左良玉将军据说已经到了湖广、河南边界,只要我们能坚守几天定能等来援军。”
  张我翼道:“将军此言差矣,上次义军攻城,城中军民一心,同心协力,自然能守住此城。而现在则不同了,民心已散,军心也不稳,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法坚守,只怕闯营一旦攻城,咱们自己就先乱了。而左良玉的兵马根本不可靠,他远在湖广,上次傅宗龙总督那般危境,他都不来相救,现在会来救咱们一个区区的县城么?此外我还有一个消息,傅宗龙总督已经投降闯营了,现在被闯营重用,成了闯营的大学士。如果咱们投降,县城的一切民事都由他来安排。”
  一听此时,厅中乡绅一片议论声音,傅宗龙的名声无人不知,而且是朝廷中有名忠心耿直的大臣,这样的人物都能选择投降,他们这些小官吏,小乡绅又有什么可坚持的呢!
  刚才那名刘姓乡绅又站起来道:“我才不信这是闯营的虚言恫吓呢!他们定然是已经察觉咱们城中军心民心不稳,所以决定提前攻城,我们必须速速决定,赶快投降吧!否则闯营再提前攻城,咱们连投降都来不及了!”
  听了这句话,大家齐声赞同,刘国能见自己处境十分孤立,沉默一阵,长叹一声,说:“晚上再议吧!我刘某绝对不会连累一城百姓。”
  散会以后,刘国能已经知道叶县不可能守住了,如果闯营攻城,县城中的乡绅一定会想法子打开城门,做内应的,他深知民心不附的城池是不可能坚守的,敌人用的是攻心战,已经取得效果。
  他带着几名亲信将领,登上东面城墙,想从东面突围,向开封撤退。可他见到城外全是闯营人马,三条壕沟将叶县包围,人马密密层层,此刻是傍晚,正是晚饭时间,四面八方都有炊烟升起,向东面卧羊山去的小路有不少旗帜,还有骑兵游弋,估计包围叶县的战士在两万以上,东面更是设下重兵,想要从此处突围是不可能的。
  刘国能只好怏怏不乐的下了城墙回到自己的营帐,刚入营帐,知县张我翼和一群士绅父老又来见他,请他投降,免得一城生灵涂炭。还一再说,如果今晚不投降,明天早上一切都晚了。
  刘国能听了之后,在大厅中不停走动,连声叹气,尽管他已经毫无办法,但依然不想投降。这时候,忽然义军又开始向城墙打炮,这次炮轰特别猛烈,而且有不少炮弹落入城中,吓得城中居民四散奔逃。其中一颗炮弹落到了刘国能的军营当中,发出轰然巨响。刘国能连忙随着众乡绅一起过去观看,只见炮弹落地之后向前滚动,将地面犁出半尺多深,十多米长的深坑,然后击毁了一面砖墙。大家面面相觑,有人摇头,有人吐舌,有人啧啧连声。
  一名乡绅道:“听说闯营有数百门这样大大炮,如果他们不停歇的向县城打炮,就算他们不攻城,城中也被打成一片废墟了!”
  
第157章
攻克叶县
  刘国能同众人再次回到大厅,大家又纷纷催促他速做决断,他对一名亲将道:“你到南门城头,向外叫喊,说我刘将军明日辰时出城,亲自与这个叫范青的见面,请他明早不要攻城,以免一城无辜百姓遭殃。”
  亲将道:“说大人已经准备投降么?”
  刘国能眼睛一瞪道:“你照我的话去说,何必多问,我只是去亲见这个范青,谁说要投降了?”
  “遵令!”亲将迅速转身,退出了大厅。
  刘国能随后对众人说道:“你们各位都走吧,传谕阖成百姓放心,贼兵不会再攻城了,我刘某不能为皇上守城尽忠,当以一身救百姓免遭屠戮。”
  大家默默退出,有人心中暗赞他毕竟是一个慷慨忠义的好汉。有的想他终究是贼,表面说的忠义,其实心中早就有投降的打算,只不过是跟闯营自高身价罢了。还有人相信他杀了那么多贼寇,即便投降,也会被范青杀掉。
  知县张我翼正想同大家一起退走,刘国能又把他叫住,嘱咐道:“明日贼兵进城,望前辈忍辱负重,不可辜负了百姓。”
  张我翼揣摩他话中意思,料想他有自尽的意思,便劝他说:“听说现在闯营主事范青,心胸开阔,招揽人才。将军与闯营中的宿将都有交情,如果投靠闯营必将以礼相待,只要将军忠心不泯,日后还有报效朝廷的机会。”
  刘国能冷笑一声:“我刘国能虽然不才,却也不是那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之人。”说完拱拱手,转身走入了内宅当中。
  第二天清晨,早春三月,略带寒意。早饭以后,范青安排攻城的事情。因为刘宗敏、袁宗第、郝摇旗三员猛将与范青不和,所以这次攻城依然用的是自己的亲信,赵恩、杨铁柱、白旺,丁国宝四名偏将,四面围城,田见秀做副将,具体指挥攻城。此时,各处云梯都已经准备妥当,大炮架设在城外高处,随时准备发射。
  范青立马高处,他已经知道城内人心已散,所以对攻克叶县很有信心。他最后等待刘国能一会儿,如果不出来投降,就下令开始攻城。
  辰时刚过,城头上出现一面白旗,连连挥动。随即刘国能让将士把他用绳索缒下城墙,越过干的壕沟。走到闯营驻扎人马的地方。田见秀在前面指挥,他与刘国能是老相识了。刘国能远远的向田见秀一拱手,叫了一声“田哥”。
  田见秀略展微笑,拱手还礼,随即跳下马来,说:“国能,你好啊!这次闯营主事的是军师范青,请随我去见他吧!”
  刘国能点点头,他已经知道闯王受伤昏迷,现在一直在主事的是一个叫范青的年轻人。
  范青在一阜高岗处的营帐当中,他在大帐中一面等候刘国能过来投降,一面与李岩和傅宗龙谈论下一步计划攻打开封的事情。他料到刘国能不会食言,必将前来,但也防备他耍花招,缓兵之计,所以已经吩咐田见秀,如果到时候,刘国能不出城,就先用大炮猛轰。如果还没见他出城,就正式攻城。同时他也知道叶县城中百姓乡绅是很愿意投降的,只是刘国能十分顽固,所以也让田见秀传谕全军,入城之后,只杀刘国能一人,不许妄杀百姓。对刘国能手下将士,凡是愿意投降的,一概不杀,妥为安置。并不会像传谕上写的那样屠城,所谓的鸡犬不留,只是用来吓唬城中守军的。
  一个亲兵进来禀报,说:“刘国能已经投降,现在已经走到了账外。”
  范青点点头对身边亲兵道:“请他进来。”登时账外一声吆喝:“请!”
  刘国能随着田见秀走入大帐,范青、李岩、傅宗龙都站起身相迎。
  刘国能与众人施礼,傅宗龙他是见过的,拱手叫了一声傅先生。他上下打量范青,只见他年纪轻轻,二十出头的样子,居然是一军主帅,连田见秀这样的老将,傅宗龙这样的朝廷大员都成了他的属下,不由得暗自惊讶。
  范青让人搬来椅子,请刘国能坐下,说道:“刘将军当年纵横中原,与闯王齐名,乃是十三家首领之一,名声远扬,无人不知,人人都晓得将军是一名悍将,在下也十分敬仰。现在闯营招揽贤才,求贤如渴,十分希望将军能入伙,一同开创伟业。如果能如此,将军以前为朝廷所做之事一笔勾销,我不记在心上,只愿得到将军的首肯。”
  刘国能道:“范先生,我虽不认得你,但也知道你优待朝廷将官。但我此次前来见你,并非为了投降,而是见一见老朋友和先生风采之后,便延颈受死,并没有投降的想法。”
  范青皱眉道:“将军何出此言。我招揽贤才,希望你能加入是出于真心,绝无恶意。”
  刘国能摇头道:“先生,我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请你不要劝我了,大丈夫敢作敢为,既然投降朝廷,就不能再做回流贼。一切话都白搭,这次走入宝帐,只求速死,并不希望,活着回去。”
  田见秀道:“国能,你也是受苦人,被县里官吏欺压,不得不选择起义,即便被朝廷招安,也随时可以回头。又不是崇祯的孝子贤孙,犯不上为他去死。”
  刘国能十分固执道:“田哥,你不要冒犯皇上,皇上是我的君,我是他的臣,为臣尽忠,义所不辞。”
  听了这话,傅宗龙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他是文臣又是总督,是自幼读书,受过三纲五常教育的儒生,却选择投降。这个不识几个字的武将却把忠义忠君,为君尽节挂在嘴边,且要亲身实践。”
  李岩轻蔑的微微一笑,很想讥讽刘国能几句,但见范青向他使了一个眼色,便闭嘴不说。
  范青起了爱才之心,他觉得刘国能算是一个将才,虽然闯营中将领人才最多,不缺将领,但最好还是能让刘国能投降,于是笑道:“将军这么说就是愚忠了,就算你愿意为明朝尽忠,但明朝气数已尽,快要灭亡了,你为何不能另寻出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