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325

  傅宗龙笑着说:“这才是真正放大炮,炮弹越过城头,落入城内很远,足以震慑敌胆。”
  王从周进来,跪下向皇上禀奏:“杜勋已经来到,等候召见。”
  范青点点头,轻声吩咐:“传他立刻进殿!”
  王从周到门口对侍卫吩咐一句,随即有两个传宣官齐声高呼:“传社勋进殿!”
  过了片刻,杜勋小心翼翼地躬身进殿,在范青的面前跪下,叩了三个头,尖声说道:“奴婢臣杜勋叩见皇上!”
  明朝太监在皇帝面前本来都是自称奴婢,但今天杜勋对范青自称“奴婢臣”,加了一个“臣”字,事前在心中费了一些斟酌。他依恃自己在宣府重镇的监军身份迎降,又写信劝居庸关镇守太监杜之秩出关迎降,对新朝是立了大功之人,将来理应受新朝重用,所以在“奴婢”后加以“臣”字,如果大顺皇上默然同意,以后就会使大太监们在皇上面前的地位提高一步。
  范青对杜勋的这种细微用心完全不懂,但是在一个要紧问题上他并不含糊。他没有叫杜勋平身,也没有叫他坐下,更没有亲切地称他一个“卿”字。他问道:“杜勋,朕刚才听丞相说,你愿意进宫去面劝崇祯让位,可是真的?”
  “是的,皇爷。如若崇祯愿意让位,一则皇爷有揖让而得天下之美名,二则京师臣民可以免遭战火之苦。”
  “你看崇祯愿意让位么?如他情愿让位,朕不惟将保其不死,还将优礼相待,仍然世世富贵。你想他能够让位么?”
  “如今崇祯困守空城,孤立无援,朝野上下无一可用之人,不让位则有亡国灭族之祸,让位则虽然亡国,却能使一家性命保全,安享富贵。奴婢臣原是崇祯皇帝的亲信内臣,只要能够进宫,面见旧主,痛陈利害,流涕苦劝,使崇祯皇爷知陛下神武宽仁,四海归心。他能听劝说很好,如不听从,也不误陛下攻城。而且奴婢臣进城一趟,还可以对守城太监说知情况,动之以祸福,劝他们开门献城,迎接陛下。”
  范青心里想道:“这厮真会说话!”
  随即又望着杜勋问道:“孤听说崇祯平生刚愎自用,性情暴烈,随意诛戮大臣。你去劝他让位,不害怕他会杀你?”
  “奴婢臣有弟弟和侄儿全家在京居住。崇祯皇爷一怒之下,不仅会将奴婢臣杀死,而且会杀奴婢臣全家十口。不过古人有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奴婢臣一心要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成陛下得天下于揖让之美名,甘冒粉身碎骨与全家诛戮之祸,在所不辞。”
  “你打算何时进城?”
  “明日上午巳时进宫,不论劝说结果如何,下午一定回来。倘若明日下午奴婢臣没有消息,必是被崇祯皇爷杀了,请陛下大举攻城。”
  范青点点头道:“此次你去进城劝降崇祯是一,还有第二个重要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杜勋心中一喜,范青如此看重自己,如果自己办的好,就能有拥立之功,在新朝保住地位。
  范青道:“这事情很重要,不知你能不能办好。”
  李岩等人都望向范青,范青没与他们商议过,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心中也有些奇怪,这么重要的事情,范青怎会不与他们商议。
  杜勋立刻叩首道:“奴婢臣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也要把皇上爷的事情办好。”
  范青微微点头,以示嘉许,转头对李岩道:“这都是无关军国大事的事情,所以未与你们商议。”
  随后叫道:“刘体纯!”
  刘体纯立刻上前拱手道:“末将在!”
  范青道:“朕让你在宫中收买联络一些太监、宫女,你可做到了么?”
  刘体纯负责大顺国的情报工作,这一两年一直在京师当中收买安插各种内线,也包括宫中的太监。
  “是,末将做了一些工作,这是宫中作为咱们大顺军内线的太监名单。”刘体纯把一张纸单高举过头顶。
  范青点点头,并不让他呈上,而是道:“把这名单给杜勋,让他进宫之后联络这些人。”
  杜勋从刘体纯手中接过纸单,粗略一看,心中暗暗吃惊,这名单上足有一百多人,其中还有几个是自己的亲信呢!他不明白范青给他这份名单的用意,心中忐忑,暗想,“莫不是皇上爷想要自己去活捉崇祯,如果那样,可就麻烦了。崇祯虽然临近末日,走投无路,但身边还是会有一些忠心的侍卫和太监,自己率领这些人可不是对手。”
  只听范青道:“杜勋,朕要你进宫除了劝降崇祯之外,还要做三件事。第一,崇祯十分刚烈,不见得会投降,他临死之前也许会自焚,也许会上吊,朕担心他会放火焚烧宫殿。这紫禁城以后也是朕的宅子,可不能容许他烧个乱七八糟。”
  说到这里,范青笑了笑。杜勋赶快陪笑道:“奴婢臣知道,一定尽量阻止他放火烧宫。”
  范青接着道:“这第二件事,朕担心崇祯临死前会狂性大发,诛杀自己的身边的女人,主要是妃嫔和女儿,你要尽量阻止,保全她们性命,嗯!尤其要保护他的大女儿——长平公主。”
  听了这句话,李岩等人都向范青望了一眼,他们连崇祯这个女儿的名字都不曾听说过,范青却着重的指出,显然是打听过了。那么这长平公主一定很美了,皇上年纪轻轻,血气方刚,喜欢美女也是很正常的。
  杜勋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原来新主子好色,自己以后要投其所好了。他心中这样想,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一点,只是恭敬的叩头,说了一声“是!”然后又补充道:“周皇后肯定要殉国的,也要阻止吗?”
  范青想了想,点头道:“尽量阻止吧!”
  “是,奴婢臣知道了!”
  范青又道:“这第三条就是,紫禁城破之时,皇城中宫女近万人,她们担心大顺军进城后会侮辱她们,所以她们会大规模的投河自尽,就是紫禁城中金水河。你要尽量阻止她们,尤其是各个重要宫殿中的头目宫女,不要让她们自尽,朕可以保证大顺军不是她们想象的那般样子。”
  杜勋听了这条,感觉一头雾水,还没破城呢,皇上爷怎能知道宫女要大规模的投河,还知道投的是金水河?但他不敢多问一句,只是恭恭敬敬的叩首道:“是,奴婢臣一定会尽量阻止她们自尽。”
  心中却想,这新皇上真是好色啊,既惦记崇祯的妃嫔、女儿,还惦记宫女,连皇后都不放过。
  范青问道:“这三条你记住了么?”
  杜勋赶快叩首道:“奴婢臣记住了,奴婢臣想尽一切法子也要为皇上爷做好这三件事。”
  范青微微点头,道:“这三件事不算大,但很麻烦,刘体纯给你的人手可能少了些,你尽量做好吧!”
  杜勋为了显示忠心连忙道:“皇上爷,您放心,奴婢臣在宫中也有一些亲信太监,如今都知道大明朝和崇祯要完了,谁不想给皇上爷立功,只要奴婢臣进宫后一联络,就会有大批人手,保证完成任务。”
  “好吧,你进城去吧。明日下午,朕等候你的回话。”
  杜勋叩头退出以后,范青看李岩等人目光有些怪异,便微微一笑也不解释。他是先知,自然知道正常历史上城破之后的情况,崇祯上吊之前,疯狂砍杀自己的女儿,逼迫妃嫔自尽,这在金大侠的小说中已经看过了。还有史书上记载,城破之时,紫禁城内宫女大规模的投金水河自尽,有两千人之多,真是人间惨剧啊。范青这些安排,真不是好色,而是为了挽救无辜女子的性命。
  但范青并不对李岩等人解释,转变话题向李、傅等人问道:
  “明日杜勋进宫去劝说崇祯让位,有几分成功希望?”
  傅宗龙回答说:“以微臣看来,崇祯不是个软弱之人,倘不能逃出京师,便无路恢复江山,他必会以自尽身殉社稷,断无怕死让位之理。”
  范青又问:“崇祯的秉性脾气,杜勋完全知道。他献出冒死入宫劝降之计,用意何在?”
  傅宗龙没有回答,李岩也没有做声。高一功恭敬地起身说道:“杜勋为何甘冒杀身之祸,臣亦不得其解。然我军一二日内必克京师,杜勋入宫不成,无碍大计,我们明日只准备好进城诸事可矣。”
  范青又对刘芳亮说:“磁侯,京师无人肯替崇祯守城,众心已散,破城后应行诸事,你可准备好了?如何先破外城,再破内城,进城后各营分驻何处,都得事先决定,免得临时纷扰。”
  刘芳亮还不习惯在范青面前每次说话都赶快起立,躬身垂手。他坐在椅子上大声说道:“请皇上放心。臣已经与丞相准备好啦,明日是八月初八,先破外城,八月九日再破内城。几个月前我军已有许多细作进入外城,扮做各色江湖中人,小商小贩,小手艺的,钉盘子钉碗的,补锅的……是不是,二虎?”
  这些内线都是刘体纯安排的,于是他赶快站起来垂手恭敬道:“回皇上,他们同城内的穷苦百姓多有暗中接头,同住在广宁门内的回回也有串连,原来已经说就只等大军围城,住在广宁门内的穷人们就打开城门,放我们大军入城。先破外城,内城人人胆寒,守城的太监们也会献出城门。”
  刘芳亮哈哈一笑道:“杜勋愿意去劝说崇祯让位,让他去吧,其实,这好比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范青听他说的有趣,不禁微笑起来,几位大臣也陪着他绽开笑颜,但是除刘芳亮外,大臣们都没有敢笑出声来。
  范青随即命群臣各回驻地休息。当大家行礼退出以后,范青走到院里,向城上望了一阵,但见城头上灯光稀疏,不打一炮,也没有守城人们的吆喝声,只从几处传来孤孤单单的梆子声。
  第二日,八月初八。
  虽然连日来范青十分劳累,但今日很早就起来了。五更以前,他已经醒来,将王从周叫到榻前,询问昨夜刘芳亮到广宁门外察看后商定了什么计谋,夜间如何准备。双喜将昨夜的事情详细奏明。范青明白之后,点头微笑,轻声说:“此计可行!”
  等他在奴仆们服侍下梳洗之后,傅宗龙进宫来了。他详细向他奏明一夜的准备工作,今日上午请皇上驾临彰义门外,坐在御帐前,晓谕守城军民速降。范青问道:“不是广宁门?怎么又成了彰义门了?”
  
第366章
晓喻守城军民
  傅宗龙说:“虽然京师外城的西门名叫广宁门,可京师人习惯上叫它彰义门,往往在公私文件中也是如此。臣往年在京师为官,住在宣武门外,距广宁门较近,所以也叫惯彰义门了。”
  “御帐距城多远?”
  “远了城上人看不清楚,所以御帐距城门只有一里多路,好使守城军民得瞻皇上风采与御营军容。”
  “离城门只有一里远,不担心城上打炮?”
  “昨夜毫侯在彰义门看了地势,说出这一建议时,臣与丞相也担心城上打炮。但我们仔细研究,连夜作了部署,认为守城军民瞻望圣驾,必将更加夺气,决不敢向御营开放一炮。昨日下午,圣驾过西直门南来,离城不过二里,仪仗黄伞前导,百官扈从,御营部伍整齐,按辔雍容徐行。有一次陛下中途驻马,东望京师城头,西望西山王气,扬鞭指点,何其从容!此时城上军民,偷偷观望,寂然无声,竟无人敢放一炮,也无人敢高声叫骂,足证人心离散,不敢与我为敌。昨日情况已经如此,何况从昨夜以来,内外城完全合围,攻城准备就绪,守城军民更加解体,但求各保性命,谁肯惹事生非?再说,经过臣等连夜部署,使守城军民更加胆战心惊。所以毫侯出的这个主意,乍然看好似一着险棋,实际毫无险情,只是借陛下神威,但使城上城内百姓从速开门投降耳。”
  范青笑着问道:“孤将几时前去?”
  “以臣推算,定于辰时二刻自行宫启驾最吉,过桥后绕白云观大门前向东,已时一刻圣驾至彰义门外,在御帐升入御座,明朝秦晋二王坐于左右地上,扈驾大臣侍立御座两侧。随后派一名声音洪亮武将,对城上军民宣示皇上钦谕,晓以大义,促其从速开门投降,迎接大军进城,秋毫无犯。陛下只在彰义门外停留两刻,启驾返回行宫。”
  范青问道:“杜勋何时进宫去劝说崇祯让出江山?”
  “皇上驾幸彰义门时,杜勋恃立一侧,使守城军民看见。俟陛下启驾返回行宫,杜勋就可以从彰义门缒进城去。”
  范青对傅宗龙的陈奏点头同意,随即命军师回驻地休息,又命传宣官分头传谕刘芳亮、李岩和中央各衙门大臣,以及投降太监杜勋等,务于卯时三刻前来行宫早朝,扈驾去彰义门外。
  早朝以后,按照傅宗龙推算的吉利时刻,范青由双喜率领的两百名御营亲军严密保护,从钓鱼台行宫启驾,黄伞前导,一部分文武大臣扈从。王从周指挥众多御营亲军除在彰义门外保卫御帐之外,还有一部分沿路警跸,严禁闲杂人闯入御道。
  范青一队人马在人声肃静中出钓鱼台向南行走大约两里,在旷野的大路上转向东行,又走了两里之遥,从一座石桥上过了小河,向南走一阵又转向东行,不久便进入一片茂盛的松柏林,走到一座道观的山门前边。白须垂胸的方丈事先得到通知,率领全体两百多老少道众,面带惊恐之色,跪在山门外边迎接,伏地叩头,然后抬起头来说道:“白云观全体道众,恭迎永昌皇爷圣驾!”
  范青向方丈轻轻点头,随即将眼光转向山门,看见山门上边有一青石匾额,上刻“敕建白云观”五个大字,不觉面露微笑,在心中说道:“听说这是京师有名的一座道观,从前邱处机在此修炼!”
  一过白云观,便看见了彰义门和离城濠一里多远、连夜搭好的一座很大的黄色毡帐,上有黄铜宝顶,闪着金光。这一在开封为他特别制作的军帐,称为行军御帐,也称帐殿。御帐东南角树一根三丈高的旗杆,上悬绣龙蓝旗,中有用红绒缝上的“大顺”二字;御帐前,面向城门,设有御座,上有绣龙黄缎椅披。御帐左右,各筑成两座炮台,各炮台相距十丈,共是四尊红衣大炮。另外,还有四尊普通攻城大炮,也是相隔十丈一尊,架设在红衣大炮左右,每一尊大炮的红绸炮衣都已卸掉,并且有掌炮军官在每一尊大炮前焚了香表,每一尊大炮的后边站立十名炮手,穿着崭新的皮甲,外面罩着号衣,前后心上各缝有一块圆形白布,上写一个“炮”字。
  城头上的守城军民,以为大顺军马上要开炮攻城,一个个惊慌得心头狂跳,两腿瘫软,脸无血色,向天叩头。有的人准备滚下城去逃命……
  当范青尚未走到白云观山门前时,有一位年轻将领,骑着一匹白马,疾驰而来,正是罗虎。他背后跟随着十几个骑马的随从,他们一直到城濠岸边勒马,向城头上放一响箭,然后用自然合韵的语言向城头高声晓谕:
  “守城的军民人等听清!我大顺军兵将如云,大炮千尊,已经将京城团团围定,水泄不通。进城之后,只杀贪官,不伤百姓,平买平卖,四民安生。我永昌万岁爷马上驾到,观看外城。明朝的秦晋二王,已经投降,左右陪从。尔等不许放箭,不许打炮,不许出声。倘若放箭打炮,惊动圣驾,我城下众炮齐鸣,必将尔等严惩,决不宽容!”
  当罗虎立马于城濠边向城上高声晓谕的时候,守城的太监和百姓纷纷地从城垛间站起来,向城下观看。他们的恐慌心情略微好了一点,相诫千万不要向城下放箭打炮。当城下的大顺将领向城头高声晓谕之后,守城的太监和百姓们的眼光被白云观山门前的景象吸引去了。人们纷纷地向白云观的山门外指着,惊奇地小声说:“看!看!那是干什么的?”
  “看!有两个道士在山门前摆了香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