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25

  “陈奇瑜是个顶顶白痴的大官,他对咱们的伪降深信不疑,认为是自己的威名震慑,让流寇改邪归正,是招抚成功,大功告成,一面迫不及待的向朝廷请功,一面安排咱们出峡谷回老家。他安排每一百名义军由一名明军的安抚官监督,负责遣返原籍安置。还给咱们颁发通行证,让沿途官军不得骚扰。”
  “于是,咱们整营整营的从峡谷中出来,吃着陈奇瑜给送来的饭食,吃饱喝足之后和安抚官一起出发,这一路上和安抚官一起吃喝,一起乘马,一起聊天说笑,晚上还一起睡觉。从四川到陕西这一路上,众将士都养精蓄锐,把弓箭刀枪都磨得雪亮。等到了陕西,一天夜里,咱们战士忽然一起发难。把这群安抚官或杀,或打,或绑起来扔到路边,众义军整顿兵马,分成数路奔驰而去。这时候,总督陈奇瑜才如梦清醒,知道自己被耍了,捶胸顿足也无用了。最可笑的是,此时皇帝刚刚接到他招抚成功的奏折,还派太监过来颁旨奖赏他呢!”
  旁边一桌的人都是年轻将领,有几人没经过车厢峡之战,一人笑道:“明朝的官可真蠢啊!”
  张献忠笑道:“你们觉得这些龟儿子蠢吗?其实他们很精明的,不过这些精明都被他们用来怎么搜刮钱财,怎么陷害忠良,还有怎么保住自己的一条老命。”
  酒桌上的人听他说的有趣,又都笑了。
  张献忠道:“就拿陈奇瑜这龟儿子来说,他真的有这么蠢么,其实未必。首先他畏惧义军,贪生怕死,不敢跟咱们真刀真枪的打硬仗,所以总幻想能让咱们这些人招安,做顺民,听他摆布,送咱们回到老家去种地。其实他也不想想,到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回去种地也是饿死,义军当中谁能回去?”
  “其次,他特别贪财,腐败透顶,而且他身边左右所有大小官僚都是腐败分子。看到白花花的银子,金光闪闪的金子珠宝,什么国家大义,什么忠君爱国全都抛在脑后了,只想着怎么用这些钱财回家再添几百亩肥田,再娶几房小老婆,做他娘的美梦去吧!”
  众人一起大笑。
  张献忠道:“李哥,我还记得你当年常喜欢唱的一首莲花落:“家家哭皇天,
  人人哭皇天,
  父母妻子相抛闪,
  你也反,
  我也反,
  人马滚滚数不尽,
  投晋入楚闹中原,
  仇报仇,
  冤报冤,
  在劫之人难逃命,
  血债还用血来还,
  到头来,
  达官贵人不如狗,
  干戈扰攘入幽燕。”
  先是张献忠自己唱,后来李自成也跟着他哼唱,两人一起唱完,相对大笑。
  李自成笑道:“难得你还记得我当年教你的莲花落,果然还是好兄弟,就凭这一点,咱俩就得干了这碗。”于是,两人端起酒杯重重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张献忠放下酒碗道:“这两件事李哥干的漂亮,不过我最佩服你的还是崇祯七年,荥阳大会那次,咱们各处的造反大军一十三家七十二营,齐聚荥阳,那个壮观啊!旗帜遮天蔽日,人马无边无际。朝廷知道消息,洪承畴和卢象升,一个五省总督,一个五省总理,率领兵马一南一北过来夹击咱们。其中洪承畴还特意从辽东调来了辽东铁骑。辽东铁骑第一次来内地,被传的神乎其神,各路首领一听就害怕了!”
  “第一个怂的就是老回回这个龟儿子,他非要撤回陕西,想往塞外逃跑,我当时冷笑问他‘奶奶的,咱几十万人到塞外吃什么?又不是牛羊,能啃地上的青草,不得都饿死啊!’更可气的是一众将领都畏畏缩缩,话里话外居然都同意老回回的做法,那时候连高闯王都有点动摇,一言不发。”
  “这时候,还是看李哥,只见李哥站起来,振臂一呼道‘咱们干嘛要逃走,哼,就是一个普通汉子,面对危险时候,也要振臂一呼,拼命干一场。何况咱们有三十万战士,干什么要闻风而逃?辽东铁骑不也是人吗?刀枪戳到身上不流血,不呼痛么?他们有三头六臂么?不也是和咱们一样一对肩膀抗一个脑袋吗?咱们这么多将士,只要齐心协力,再想好对策,我就不信不能和官军周旋一番!’大家伙听了李哥的话,都感到鼓舞,也镇定下来。李哥接着道‘我的计策是,分兵定所向,利钝听之天。官军势大,武器军备都比咱们强,硬拼不是办法。咱们义军的强项是流动作战,可以分兵多路,联合作战。先分兵,一路北上山西,一路西进陕西,一路南下湖广,还有一路留在河南跟他们周旋。这样官军势必也要分兵,他们越分越弱,咱们则越分越强。咱们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把他们拖的疲惫不堪之时,咱们再联合起来,跟他们大干一场,到时候胜负生死就看天老爷的意思了!’”
  张献忠向李自成一竖大拇指道:‘要不是你当时振臂一呼,只怕咱们都到塞外饿死了!哪有后来破凤阳,挖皇陵的壮举。“说完端起酒碗笑道:“我张献忠平生很少佩服别人,但你李自成绝对是个例外,来!就为你这振臂一呼,我再敬你一碗。”
  李自成一口干了,叹道:“你不说我还不知晓呢!原来这些年每逢大事,都是咱哥俩并肩作战的,唉!潼关南原要是你在,也许……”
  李自成没说完的话,张献忠也明白,他们二人就是从崇祯九年攻破凤阳翻脸之后,分道扬镳,此后,造反的义军就走了下坡路,张献忠、曹操、王光恩等人先后投降,李自成不投降,结果被官军围堵,遭遇了潼关南原的惨败。
  张献忠想起以前并肩作战的一幕幕,十分感慨,长叹一声,道:“李哥,你今天有困难能来找我,弟弟心中十分感动,这证明你看的起我。范队长说了你们山中有困难,好!弟弟只要能做到的,定然全力相助。你们需要的一千斤精铁,我必须奉送,此外,我还赠送你们一些铠甲和马匹,你需要多少?”
  李自成道:“那就劳烦老弟给我一百副盔甲,二百马匹吧!”
  张献忠哎了一声,道:“太少了,够干什么的,我赠你二百铠甲,五百匹马,另外知道你们山里苦,我再给你们十车粮食,一些猪羊。”
  李自成也不推托,笑道:“那就多谢老弟了!”
  张献忠笑道:“你说谢字,可就生分了,咱们是过命的交情。哥哥只要有困难,尽管开口,老弟开心着呢!来!来!喝酒。”
  徐以显听张献忠一次送了李自成这么多礼物,眉头微微一皱,他放下酒碗,微笑道:“听张将军讲闯王以前的事迹,我才知道原来二位曾是并肩作战的好战友,只是不知为何,在攻破凤阳之后,却分兵作战,此后几年都不曾联合呢?”
  张献忠脸上现出尴尬神色,唉!唉!两声道:“别提了!咱们喝酒!”
  徐以显微笑向李自成道:“听说闯王在潼关战败之后,一直蛰伏在商洛山中,穷乡僻壤,加上官军不停围剿,恐怕很艰难吧?”
  李自成微笑道:“日子是苦了一点,但将士们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还能过得去。”
  徐以显微笑道:“听说,闯王从潼关冲出来,只有十八骑,其他将士要么牺牲,要么失散了,现在商洛山中人马也不多吧!”
  李自成道:“人马本来不多,陆续收拾残兵只有一千人,不过多亏了夫人和范先生,这半年他们在河南发展的很好,带回来两千河南兵,还有一批物资,解了我们燃眉之急。”
  听李自成现在已经有了三千兵马,这很出人意料,徐以显和张献忠不禁同时哦了一声。
  徐以显笑道:“闯王果然不凡,这么快就有了三千兵马,何不趁机冲出商洛山,找一个更好的地方落脚?”
  李自成叹道:“不瞒军师,我们闯营现在不是不能出山,只是我想这些年我们一直流动作战,没有机会好好站下来,练兵、整顿军纪,所以不论军队壮大成什么样子,始终是流寇,是一盘散沙,跟古代那些名将的军队,什么岳家军、戚家军都差远了。从高闯王时代一直到现在,军队始终是那个样子。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训练一下队伍,争取让队伍升华,脱胎换骨,也变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第38章
起了杀心
  “好!”张献忠竖起大拇指,“李哥,我果然没看错你,你是一个打不到的铁汉子。”
  徐以显微微点头,“不管怎样,三千人在荒山当中,粮食始终是个大问题啊!”
  李自成又道:“我们现在一面屯田,一面练兵,粮食也够吃,但一支队伍想要壮大,没有当地百姓的支持是不行的,既要养兵,也要养民。我向献忠要精铁,就是要制造大炮,攻打山寨,给百姓放赈。”
  “制造大炮!”张献忠和徐以显十分惊讶,他们在谷城也日夜练兵,不过还以冷兵器为主,火器很少,更没想要铸造大炮。
  李自成笑着把范青懂得造炮,以及实弹炮威力如何强大等情况都说了!
  张献忠十分羡慕,一拍范青肩膀,笑道:“老弟真是个人才啊!”
  徐以显却越听眉头皱的越紧,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
  片刻之后,张献忠起来去外面解手,徐以显也连忙告罪,一同跟了出去。
  目送二人出去,范青靠近闯王轻声道:“闯王不必再跟他们说咱们商洛山中情况。”
  李自成一愣,道:“为什么?”
  范青看看周围有一些张献忠的属下,不便说话,就用手沾着酒水,在桌上写下“徐起杀心!”
  李自成一惊,伸手用袖子抹掉字迹。
  徐以显在厕所外面等待张献忠出来,立刻拱手上前道:“将军打算怎样处置李自成呢?”
  张献忠愕然,“处置什么?给他安排住处么?”
  徐以显看看左右无人,伸出手掌做了一个砍头的动作,轻声道:“属下以为绝不可以放走李自成,应该趁此机会,把他杀了!”
  张献忠一惊,“胡说,他现在有难来求我帮忙,这是瞧得起我八大王张献忠,我若趁此机会,落井下石,戕害朋友,岂不是让天下义士寒心?”
  徐以显微微叹息,“大人以为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献忠道:“是一个有勇有谋,有胸怀有器量,且坚韧不拔的英雄好汉。”
  徐以显道:“大人以为,你和李自成谁更厉害些?”
  张献忠拈着胡须,微微沉吟道:“我不如他,李自成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我做不到他那样子。”随即又微笑道:“老徐,你也不如他身边的那个小谋士,咱哥俩都让人家给比下去了!”
  徐以显陪笑,又道:“大人只说他性格能力,却没见他的远大志向么?他不贪财,不好色,与士卒同甘共苦,善于治兵,比起以前的高闯王已经是青出于蓝。这两年听说他还喜欢读书,而且留意收买人心。你看他身边那个范青本来是秀才,我记得原来李自成和他属下都瞧不起读书人的,现在却也重用秀才了。还有他不但自己屯田,还计划给百姓放赈,这明显就是在笼络民心,我觉得大人在这些地方不如他。”
  看张献忠微微点头,徐以显又道:“就拿他今天亲自来见大人之事,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如果是别人经历了潼关南原这样的惨败,只怕早就一蹶不振了,即便不投降朝廷,也必定苟延性命于一时,躲在深山老林当中,坐待时机。你看他冒着生命危险,奔波数百里,前来游说大人,即便是惨败之余,苟延残喘,却还想着鼓动风浪,兴云作雨,大人如果身处此境,能够做到么?”
  张献忠拈着胡须,微微摇头,道:“我做不到。”
  徐以显道:“大人平常也常常夸赞李自成,说天下英雄中能与你比肩的只有李自成,现在他遭遇大败,孤身求助大人,正是将他除去的好机会啊!将来能与大人争夺天下的唯有此人,杀了他,免留后患,从今以后天下义军惟大帅大旗所指,谁敢不服,失此良机,悔之晚矣!”
  张献忠皱眉,拈着胡子,喃喃道:“争夺天下,现在说太早了!而且咱们现在正准备起事,正是要招揽人才的时候,如果戕害义士,别人会怎么看我,而且别的义军首领,如曹操等人又会怎么看我。而且平心而论,以前李自成对我不错,虽然我们闹翻了脸,但以前的情份还在,我下不去手的。”
  “哎呀呀!大人啊!你本是一代豪杰,天不怕,地不怕之人,怎么现在还在乎这点虚名,有了‘妇人之仁’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当年刘备兵败下邱,关,张失散,妻子不保,只身寄食许昌。曹操一世英雄,多谋善断,明知刘备非池中之物,曾当面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惜他不曾下狠心除掉刘备,以至于后来有了三分鼎立的局面。”
  “还有啊!当日鸿门宴上,项羽除掉刘邦不过举手之劳耳,范增几次向项羽示意,让他杀掉刘邦,可项羽始终沉默不肯下手,最终致使刘邦成了气候,得了天下,焉知他当年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莫及,恨自己妇人之仁,没能痛下杀手。”
  “大人千万不要犹豫,俗话说,无毒不丈夫,自古争天下者,兄弟父子之间尚且互相残杀,何况朋友,唐太宗杀其兄弟,仍为千古英雄,光耀史册。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忍心杀害刘邦,终至被逼死乌江。大人起义至今,杀人无数,怎么偏偏在李自成身上却有了妇人之仁,将来要重蹈项羽覆辙啊!
  听了徐以显的一番话,张献忠心中颇为意动,他仰望星空,想起以前与李自成相关的一幕幕事情,正如徐以显所说,自己的能力、见识、心性都是不如李自成,后来高闯王更看重李自成,诸路义军首领也都拥戴李自成当新闯王,而不是他张献忠,这就是证明。其实这些年他对李自成一直是心怀忌妒的,崇祯八年,攻破凤阳,李自成向他讨要小太监,他勃然大怒,和李自成撕破脸皮,差点兵戎相见,其实仅仅是因为那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太监么?是他心中这些年对李自成妒忌的总爆发。这次看到李自成来求他,他为何如此开心,这也是虚荣心在作怪。
  但在刚才宴会上听到李自成已经东山再起,居然还要铸造大炮,已经让他心中不舒服,此时再受徐以显的蛊惑,登时起了一丝杀心。
  “杀还是不杀呢!”他心中两个念头在不停交战。
  徐以显见张献忠已经意动,连忙又道:“古人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李自成这次来到大帅身旁,是上天赐给大帅除掉他的机会啊!大帅倘若担心传出于外,有损你的名声,此事甚易,只要你动动嘴唇,今夜我就派人将李自成一伙人全部杀死,然后装入麻袋,绑上石头,沉入汉水之中,从此以后,李自成的下落就是一个谜团,即便外人怀疑,也拿不出什么证据,其奈我何!”
  张献忠听这徐以显的话,眼前浮现出来李自成被乱刀砍死,满身满脸都是血污,然后被塞入麻袋,扔到了汉水之中的样子,可那样做真的正确吗?抛开他和李自成私人个感情和恩怨,纵观天下形势,朝廷无疑还是很强的,有洪承畴这样老谋深算的官军,又孙传庭、左良玉这样的名将,而且辽东边军也很强大,自己呢,现在只龟缩在谷城这一小块地方,人力财力都很有限,李自成又是刚刚遭到重大打击,而曹操、王光恩等人都是弱鸡,完全指望不上。如果现在就开始自相残杀,那么得到渔翁之利的会是谁呢?朝廷还是曹操?总之得利最大的不会是自己。而且即便杀了李自成,闯营就没了么?还有刘宗敏等干将,还有高夫人,还有许多老八队的老兵,这些人将深恨自己,从此与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此一来,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夺取天下就更困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