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0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0/1505

  “凉州大都督府长史程咬金快到了吧?”
  贺兰楚石回道,“暂时还没收到宿国公的回复,估计接到殿下的信后,正领河西兵前来。”
  凉州,后世甘肃武威,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为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之故也。隋朝大业时,武威统县四,户一万一千七百五。
  一直以来,凉州都是河西地区的中心,大唐贞观在州上再划设道治,河西从与陇右分离,凉州都督甘、肃、瓜、沙等州。
  武德初,平李轨,置凉州,李世民就曾兼任过凉州大总管。
  凉州地处河西走廊的东部,是天梯山山麓所展开的扇状地区,河流密布,地势平坦,是一个天然的绿洲,且周边山脉环绕,水流充足,土地肥沃,地理位置险要。
  曾是羌戎的必经之路,也是绝险的防御之地。
  汉代开河西之地,隔断诸羌与匈奴。
  从此以后,中原历代王朝都极重视河西走廊,牢牢将这片地区控制在手,吐谷浑立国数百年来,也一直想要争夺河西,但不论中原哪个王朝控制着关陇地区,都不曾放弃半分。
  到如今贞观十年,因为突厥吐谷浑等都臣服于唐,大唐重新进入了西域,重开丝绸之路,贸易大兴,凉州也因此稳定下来,成为西部地区最繁华富庶的地区。
  凉州与吐谷浑虽隔着祁连山脉,但是依然还是有通道相连。
  唐初,李渊便送还吐谷浑太子,以此结盟吐谷浑,共同夹击河西李轨。在秦琅出兵灭吐谷浑前,唐吐关系越来越坏,吐谷浑不仅频频入侵陇右地区,而且不止一次的前去袭扰凉州。
  凉州至青海有几条路线,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好走的路线,是从凉州沿庄浪河往东南直抵兰州,再沿湟河河谷往西北而行,从鄯州一路抵达青海湖畔。
  另外两条路则更险一些。
  一条是从凉州往南翻越祁连山余脉姑藏山,越过大通河,直接就进入了鄯州北面,另一路则是凉州南下,从西南翻越大雪山,进入大通河河谷。
  这两条路,一东一西,西线,就是从后世的武威康宁到门源,在门源盆地还能沿大通河河谷往西北到峨堡镇,翻越祁连山进入张掖的民乐县,往西北一直到重镇张掖。
  而东线,则是从古浪到天视再到永登。
  凉州是唐代西北第一重镇,仅次于长安,不仅丝路繁华,工商兴盛,各族聚居贸易往来,而且也是大唐屯兵重地。
  凉州设大都督府,亲王遥领大都督之职,而猛将程咬金也正是此前随秦琅大破吐谷浑的前鄯州都督,后任兰州都督,再升凉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刺史,他的手里,握有一支精锐重兵。
  是大唐河西陇右第一的战略力量。
  侯君集奉旨送诺曷钵回青海伏俟城继汗位,并让他率兵讨伐慕容承,名义上侯君集是整个河陇战区的大总管,河西、陇右、青海、西域甚至是剑南,五道皆要听他节制。
  不过程咬金跟侯君集向来不和,老程一向鄙视侯君集,甚至在上次的陇右破吐谷浑大战中,老程还跟侯君集动过手。
  所以侯君集征召河西之兵时也没什么底气,特别请太子承乾发太子令征召老程的河西军,就怕他不来。
  至于剑南道,那里由秦琼这位晋封为三师之一太保的门神镇守,担任宣抚经略使兼松州都督,侯君集也只是象征性的发了个文,让那边配合征讨,派点兵马过来,根本就没敢说让秦琼亲自带兵前来。
  陇右河西曾经是一体,这就好比关中与陇右曾经是一体一样。
  青海路也是河西路的辅助路线,凉州大都督府的兵马数量、实力都是整个河陇地区最强的。
  侯君集也想单独灭掉吐谷浑,但又有些不太自信,所以还得依靠河西程咬金的兵马。
  “其实根本用不着调程咬金的河西军,我们这里数万人马,还怕灭不掉慕容承?”承乾不以为然,程咬金以前做过东宫左卫率,跟他的关系倒还好,不过承乾知道程咬金跟秦琅的关系更好。
  他很迫切的想要拿一场大捷,不依靠程咬金或者是秦琼这些人。
  “我们这数万大军,每一个都是彪悍的战士,而慕容承的叛军,估计还没从当年的兵败中恢复过来呢,一见到我们,估计就会畏惧的手发抖。”
  承乾笑道,“我相信当慕容承看到我带着这千军万马杀到,阳光照在将士们明亮的铠甲上,发出耀眼的明光,能够把他们吓傻,到时只需要一冲便能击溃他们!”
  “殿下,你千金之躯,可不能亲冒矢石,你只需要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便可,至于冲锋陷阵这样的事情,交给席君买这些将军们就行了。”贺兰楚石还真怕这位太子爷到时一兴奋,非要披着这套显眼无比的金甲去冲锋。
第985章
谢氏
  “你在想什么?”
  阿姹问他。
  “青海湖应当已经起霜了。”秦琅说。
  阿姹听了只是哼了一声,这个女人是刚从广州赶来的,最开始秦琅问她要不要去南中,她说不去。还说,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去了,不仅是滇池边的昆州爨家,还是乌蒙山里的乌蒙部落娘家寨子。
  可是当秦琅沿着龙江进入到了黔中道,阿姹却随着补给的队伍来了,在黔中的应州赶上了秦琅。
  应州是贞观三年,东谢首领谢元深入长安朝觐天子,敕旨以其地置应州,下辖五县。
  最初是羁縻州,而如今改为朝廷正州,但仍以谢元深为刺史,只是不再是世袭。
  谢元深已经随张士贵领兵攻入云南东爨之地。
  其子弟见大名鼎鼎的卫国公领兵西来,先是惊惧万分,后来见了秦琅派去的使者听明来意,只是卫公西巡经过,这才半信半疑的松了口气。
  应州治都尚县,位于后世都匀的坝固,说是州城县城一体,其实就是一座建在剑江西岸的寨子。
  当地人也称剑江为龙头江,支流绕河从西南汇入。
  东面是剑河,西面是山,面江背山,沿坡而建。
  剑江一路向东北方向流去,下游称为清水江,再往下游便是沅江,沅江与辰水汇聚,继续向东流,最终汇入长江。
  正因为剑江这条可直通长江的水道,使的东谢控制的这片应州还算不错,并不是十分的闭塞落后,虽然对于头一次来此的许多岭南兵将们来说,这里依然交通不便,偏僻落后无比。
  而西江上游黔江的支流柳江的源头之一,都柳江,其源头距离应州都尚也十分近。
  都柳江是明代后才开始的名字,在此时应州人称之为合江,因烂土河、打见河、马场河三条河汇合而得名。
  在独山县境叫独山河,流入三都县境叫烂土河,打见河汇入后称大河,流至阁脚与马场河汇合后,合称都柳江,一路东流,进入广西称为融江,进入了柳州称为柳州……
  一直往东,汇合郁江便是西江,直入广州湾东入大海。
  发源独山,折往北面三都。
  而从三都到坝固,不过八十里路。
  一山隔两江。
  剑江向东北,最终汇入长江,而独山河向东南,汇入西江入海。
  “你在画什么?”
  阿姹见秦琅提着支炭笔在白纸上勾勒,好奇的问。
  “我在画驿路图。”
  阿姹靠过来,很好奇。
  秦琅拿着削尖的炭笔在图纸上已经勾勒出了一些山川河流,笔划简单,但他一讲,阿姹却也马上明白过来。
  “这是合江,这是剑江,这是打狗河?”
  “嗯,没错。”
  东谢的应州这里,不仅有通往长江的剑江,也有汇入珠江的都柳江,除此外,南面一点还有一条打狗河,也正是秦琅他们这次过来的龙江的上游支流。
  三条江在应州这里往三个方向流,剑江一路向北,都柳江则一路向东,打狗河则往南奔流。
  打狗江往南奔流经过峨州、劳州,进入广西境内,称为龙江,经宜州入柳州。而都柳江发源于应州的婆览县(独山),往东经过应江(榕江)进入广西,汇合东北而来的寻江,直转南下,合称融江,或融溪水,经过融州,称为潭江,一路南至柳州,在此与东面来的龙江汇合,合称柳江,再汇入桂林来的白石江后合称阳水,在严州来宾与都泥江汇合后,称为黔江……
  秦琅一边勾勒一边解说,不时的那蜿蜒的江边写上几个地名,又不时的勾勒出一片连绵的山脉。
  “这黔中山多路窄,道路难行,交通不便,但是你看这剑江,静如处子,平静而优雅,多情却又纯洁,青山、绿树、村寨倒映其间,多像是一首流动的歌?”
  阿姹出生在乌蒙大山里,那边跟这里其实都差不多,入目所及皆是山,一山翻过还有一山高。
  很小的时候,她总是在吊脚楼上望着远处的山顶,想象着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后来终于翻过了那座山,但山后还是山。
  她断的翻山越岭,从乌蒙山到滇池,却始终走不出那连绵大山,直到她后一着秦琅坐船离开南中,一直到了大海边,到了红河口、珠江口,才看到了那一望无际的平原,甚至再看不到一座大山。
  对于山,她曾经很讨厌,虽然她是山的女儿。
  没想到,秦琅却会用这样的词语来描绘这山与河,那么诗意。
  “黔滇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修一条路成本很高,所以千百年来,造就了这边无数的部落林立,各自为王,因为封闭。我想,可心尝试利用这里的江河。”
  山多,也河多。
  沟谷纵横,河流交错。
  虽然这些河蜿蜒曲折,经过许多狭弯窄段时,会有激流险滩,但想象一下,自古巴蜀也非常偏僻,交通不便,出川的三峡,更是险恶无比,但三峡的水运却十分发达。
  甚至川峡的纤夫,也十分有名。
  虽说许多河段要用纤夫拉纤,但再怎么说,也比靠骡驮人背要强的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