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505

  据说赞普的命令已经出不了逻些,苏毗、后藏等贵族纷纷叛乱投唐,而象雄、泥婆罗等也都断绝与吐蕃的联盟关系。
  “康洛你什么时候去?”
  “我不回去了。”康洛笑笑,在大战当天,康洛曾经绝望过,认为自己活不过那天。
  可后人被从死人堆里扒出来,又在这河曲城病儿营里休养了几个月后,他的思想却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不想回去了。”
  “矿上说还给你留了运输队的位置呢,连这几个月的钱也一分没少的给你家了。”
  康洛笑笑,曾经的他,对矿上那份运输队赶马的事很用心很喜欢也很感激,那让他能够离开越来越不开心的家,能够看到更外面的广阔世界,能够去松州。
  可对如今经历了这些的他来说,那已经不再吸引他了。
  “我决定了,就留在这,加入静边军。”
  “啊?”
  “我那日也立了些功劳的,如今录功记勋,我也得了勋了。”
  秦琅对于这些羌兵还是不错的,按唐军的标准记功论勋,那一战,十万羌兵对阵二十万吐蕃军,这是以少击众,为上阵。然后杀死和俘虏的敌人超过了敌军四成,这是上获。
  上阵上获,论功五转。
  当然,具体的则还要根据战场上各部的表现、战果等有所增减的,不过当时康洛他们这两万人就是炮灰一样的存在,虽说战果没多大,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几乎全军尽没,但他们在整个战场上作用很大,既有力的消耗了吐蕃的庸奴轻兵,甚至也成功的诱使了吐蕃军采用中军突破战术,最后陷入了唐军的战略陷阱之中。
  故此,最终康洛获得了五转之勋,这也是他运气较好,毕竟那两万人死的都差不多了,能活下来的并不多。
  “五转勋?这是什么官吗,能得多少赏赐?”
  “视从五品的骑都尉,不过这是勋不是官。”
  康洛原本连羌部城傍团结兵都不是,这次是受命临时征召的,但毕竟大战活下来,还论勋五转,所以他提出想加入唐军的要求后,上面仔细考虑过后同意了。
  康洛已经被编入了静边军的羌族城傍军,不算是静边军的正兵,属于辅助蕃兵。
  有编制番号,平时跟府兵一样,轮番到静边军当值,受训、戍卫,还有屯田。遇战事,也征发从征,立了功也有赏。
  平时没有钱粮,但番上当值的时候,有口粮还会有些补贴,军屯所得,除军粮储备、日常训练、镇守的支用外,剩下的则也都能全军分配。
  基本上跟府兵差不多,需自备马匹武器等,但好处也是有不少的,比如说他们以后就是唐人唐兵了,虽说是城傍蕃兵,但无疑就是大唐自己人了。更别提还能享受一些诸如分地分草场,减免些税赋等的事。
  还有就是立功以后能得勋赏,赏钱赏粮授职授勋等,将来甚至也是有准备入仕任职的。
  在康洛看来,如今大唐如此强大,加入大唐成为其中真正的一员,而不仅仅是附庸的蕃民,那无疑更好。
  “康洛你想当唐家的官吗?”伙伴们惊讶的问。
  “我想当将军。”
  “真敢想。”
  “有什么不敢想的呢,你看那日大战,咱们羌族里的那些首领,如今不都当着大唐的将军吗?还有那位突厥的郁孤尼,他不仅是将军,还是剑南九军使之一呢。”
  一人道,“可我听说郁孤尼那是东突厥大汗秦国忠的义子,而秦国忠那是忠武王的义子,所以他还是秦太尉的义兄,郁孤尼因此要喊秦太尉叔父的,人家是自家人,当然就能当军使,就如忠武军使秦存孝一样,你看那么年轻,可人家是秦太尉的义子,所以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忠武军使了。”
  康洛却并没怎么理会伙伴们的话,他觉得只要肯拼肯努力,总会有机会的,经历过了这数十万人大决战的康洛,却是心中已经不甘心再做一个普通的牧民了,更不愿意在马队赶一辈子马。
  这一生不求能活的跟秦太尉那般威风凛凛成为护国战神,但起码也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唐家人。
第1099章
长安
  长安,渭水河畔。
  寒江孤雪,一蓑独钓。
  远出轻骑踏雪而来,打扰了这难得的宁静。
  “三郎,百骑来了。”
  秦琅嗯了一声,收起了钓竿,雪天冰钓,本来是个乐事,却也还是难逃打扰。百骑司到来占据各处要害位置,没一会,李世民来了。
  皇帝今天一件裘衣,骑一匹将马鬃修剪成五瓣的五花马,身后是锦衣少年晋王李治,还有几位老者,却是萧瑀、李靖、宇文士及和杨恭仁这四老。
  “怀良真是好兴致啊。”李世民远远笑道。
  “闲来无事尔。”秦琅上前相迎。
  “免了,在这里用不着大礼,收获如何?”李世民笑问。
  从一个冰洞提起一个网兜,里面鱼获不少,肥胖带须的鲤鱼,巴掌大的鲫鱼,还有体型修长的白鱼也叫混子鱼,另外还有没鳞的刀鳅鱼,甚至还有虾。
  “这都你钓的?”李世民喜欢射猎,喜欢骑马追逐猎物,对于钓鱼倒不是很喜欢,但偶尔也会钓钓,甚至自觉水平还不错。可一看秦琅这收获,也不由的惊讶。
  “嗯,这冬日渭河冰封后,其实鱼倒更好钓了。”秦琅倒说的实话,钓鱼这东西千百年来都是一种雅好,可不管用什么竿什么饵,其实钓鱼也都是有一些决窍的,掌握了这些决窍,甚至古今通用。
  不同的水域,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鱼,用不同的竿和饵,再加上耐心,便足够了。
  秦琅选择的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不错的回湾,水挺深却缓,这种回湾里鱼多,冬天打冰洞冰钓下饵,很容易收获。
  李世民便干脆也直接坐在一个冰洞前的小马札上,提起一支鱼竿开钓。
  “你们也来试试。”
  李靖等于是也都笑着坐下,各挑了个冰洞下竿。
  这里秦琅可是提前选的好位置,事先都打了好几次窝了,所以鱼口子很好,李世民虽然并不是真心来钓鱼的,三心二意边钓边聊,却也接连上鱼,这让皇帝非常高兴。
  尤其是还钓起来一条赤鲤。
  皇帝提着这条赤鲤非常高兴,甚至还捉到胸前比划,让跟随的一众史官、侍者随从中擅画的散骑常侍、将作大匠阎立德把这画下来。
  “这赤鲤长的可真好。”李世民抱着鱼左瞧右瞧好半天,最后才笑呵呵的将鱼放回了渭河之中,说话自从李家得天下之后,对祖宗也是一直追溯到了老子那去。
  只是由于武德、贞观两朝都对佛道采取抑制政策,所以贞观朝如今倒也没太过于尊道,甚至相比起武德朝时还更冷淡了些,可毕竟老子那都是李家的老祖宗了,所以近些年也有那些爱拍马屁的,向朝廷进言,说因当禁断捕鲤食鲤。
  一来鲤李同音嘛,二来这鲤鱼在道家那称为赤鲤公的,而且民间也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说这鲤说跃过龙门是能够化龙的,皇帝则是真龙天子,所以提出应当禁止天下百姓捕捉、食用鲤鱼。
  这事一出,朝野议论纷纷。
  秦琅甚至还特意上了一本,斥责那官员谄媚胡说。
  在这个年代,鲤鱼不仅仅是最大的自然野心淡水鱼种类,而且也是大唐百姓人工饲养鱼类里的第一名,特别是在北方,食鲤那不仅是历史悠久,而且也确实是主要的食用鱼类了,你一句禁断采捕食用鲤鱼,这可是对民生影响巨大,百姓餐桌要少了一样重要的食物,还要让无数人的一项谋生产业丢失,这不是造孽吗?
  这年头,可还没有四大家鱼当道。
  放着这么丰富的自然淡水鱼类资源,这就是乱来。
  反正李渊以前没干过这种混帐事,李世民当皇帝十多年也没干过,李世民甚至都早有诏令,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用就不用避讳的,百姓们世啊民啊,你用了也没关系,并不直接禁止的,你取名叫万岁,叫龙啊彪也没事。
  不得不说李世民在皇后病逝后就回到长安,一呆就是一年,但对于这种事关民生的事情,也还挺重视的。
  最后是李世民亲自下了诏令,只禁捕禁食赤鲤,其余的不禁。
  也就是红色的鲤鱼被视为是一个特别,这种遇到了要放生不能吃,吃赤鲤发现了要被打板子等,但其余的鲤鱼仍然任由采捕食用等,不得不说,这条诏令还是很接地气很体贴百姓的。
  当然,也不排除将来他的子孙们会不会乱来,反正历史上唐朝真正开始禁捕禁食鲤鱼的,也确实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开始,而这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李家建立唐朝,李渊虽尊老子为祖先,也对道教比较尊崇,但武德时的整个环境是佛教势大,所以李渊是崇道来平衡佛家,后来控制不住,才干脆下沙汰佛道令,释道两家一起打压。
  而李世民宫变上台后,为了稳定时局,争取人心,所以是罢撤了李渊的沙汰佛道令的,他对于佛家和道家都没有特别的偏向。
  到了武则天之时,她为了建立武周,于是就各种大造祥瑞,甚至宣扬借势佛家,在武则天时代,朝野和民间崇佛都到达了一个顶点,然后李玄基兵变称帝后,为清除当时武家等的势力,于是又采取崇道抑佛的态度,甚至还弄了许多事情,比如封老子为皇帝啊,弄出老子托梦,指示挖出了碑文等等,禁鲤也正是在当时的这种政治大环境下出现的。
  崇佛崇道或是禁鲤、灭佛,这种事情其实都是有着深层次的政治因素的。
  就如现在,皇帝坐在这里与秦琅冰钓,肯定不是闲的没事。
  “吐蕃的使团已经抵达洛阳了。”
  皇帝又上一条鱼。
  秦琅却只是嗯了一声。
  秋天的那场大战过后,秦琅其实便亲自带着噶尔东赞、琼波邦色等上千名俘虏的吐蕃贵族公卿入京献俘。
  这场大战在贞观十一年的秋震惊了整个天下。
  一开始秦琅的捷报飞入两京时,朝野都是不敢相信,毕竟歼敌二十五万,阵斩二十万,还俘虏了近五万,这种阵仗谁也不敢相信啊,尤其是唐羌却只伤亡了四万不到,唐军自己更是前后加起来战死不超三千。
  这简直就是神绩了。
  以致于当时捷报公开后,朝廷中立马有人开始弹劾秦琅,说他谎报军功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