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3/1505

  秦琅呵呵一笑,没有再多说,就让老牛这样想吧,反正让他明白些自己的想法就好。
  “算了,不说这些了,这次回来本来是要来跟公主完婚的,哪料被牛叔你拉了壮丁。”
  老牛不客气的道,“你帮我拿下建安和安市,我就放你回去,要不然,不让你走。”
  定好进攻建安城的计划后,便准备出兵。
  秦琅建议,主力突袭建安城,但仍派出一支偏师往东去攻积利城和石城,这两城皆在卑沙城以东,也离海岸不远。
  牛见虎主动请缨愿意率一支偏师进攻这两城。
  老牛对秦琅的这个建议表示支持,因为现在卑沙聚集了十二万人马,确实很多,都带去打建安,明显有些兵力过剩,倒不如分兵去袭扰石城、积利城,若是能拿下最好,拿不下也要进行袭扰破坏,以调动牵制高句丽的兵马,若是进展顺利,还可以直接杀到鸭绿江口去。
  “给你三万人马。”老牛对儿子倒是很大方。
  这让北海和东海两水师的将领们很是无奈,尤其是北海水师的,渤海航线本来就是他们的防区,现在倒好,南来的南海水师的牛见虎倒是抢了这好差事。
  舰队起航离港,然后兵分两路,各奔东西。
  老牛站在甲板上看着儿子远去,“天又凉了。”
  这次大唐出兵高句丽选的时间很特别,不是在春季也不是在夏季,而是秋季,而辽东的冬天大家都知道有多寒冷,所以这一次攻势,就是一个秋季攻势,入冬前就会停止。
  能不能一战而捷,还是很考验人的。
  不过从皇帝到牛进达等,都是充满信心的。
  “主力那边定的目标是入冬前拿下辽东城,起码也要拿下盖牟城,当然若是顺利,最好是能把通定、怀远、盖牟、白岩、辽东、安市、建安诸城全都拿下,然后待到明年开春后,再继续进攻。”
  老牛很有信心,认为就算不能把整条辽东长城防线拿下,但是拿下其中几城还是没问题的,起码盖牟和辽东城肯定能拿下。
  只要拿下这两城,后面战果如何就不重要了,有这样的坚城完全可以在辽东过个冬,然后待到明年再战。
  老牛的目标是拿下建安和安市,这样等老程那边拿下盖牟和辽东城后,大家就能会师了。卑沙城这边的水师,还有充足的粮草,都能供应东征大军。
  等下诸城后,在海港结冰前,可以把大部份兵马撤回登州或幽州休整,或是先遣散回家,待明年再重新集结。
  这样就能减少供给压力。
  毕竟在隋朝时杨广几次征辽,每次用兵都是只有半年不到,在冬季前只能撤兵,原因都是冬季无法补给粮草,辽东苦寒又难以坚守,只能撤退。
  所以这次大唐要迅速拿下几座大城,然后就不走了。
  庞大的舰队浩荡的沿着海岸而行,距离卑沙岛五百里,便是建安城。
  秦琅看地图,此城其实就在后世的盖州处,老牛这些年收集了许多高句丽山城的详细情报。
  建安城据说已修建有一二百多年的历史,依山而建,大体是一个凸字形,周长约十二里,最早建于东晋之时。
  这座建安城也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属于是山城中包山谷型,沿着南北两条山脊修砌石墙,把一座山谷包围起来,利于山势险要,形成一座要塞。
  山谷里面还有一座七八丈高的小山,高句丽人又把这座小山围起来,修成了一座山城中的山城堡垒。
  据说站在建安山城的山顶上,能够西望渤海。
  建安城西面朝渤海,南面则是入海的大清河,东面是连绵的山脉,其西北面则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这使的建安城并不是纯粹的防御工事,一样具备了做为反击基地和商业中心的功能。
  就如建安山城内,金殿山北便也有一条河流,谷中有水源,而且还能放牧耕种。而在山城西北的那平原上,也还有一座非军事的居民城池,另外在建安山城的四面外围,又还修有许多小型的山城、堡垒。
  可以说,建安山城在高句丽人控制下一二百年,还是打造的很坚固的。
  而且建安城距离北面的安市城,更只有百里。
  两座大型山城互相依持,犹如姐妹俩一般。
  不管攻哪座城,另一座城必然来援,更别说两城周边都还有许多小型山城堡垒。
  “研究出什么破城之法没?”老牛见秦琅拿着地图看了半天。
  “这山城相比卑沙城可差远了。”秦琅笑道,卑沙城是建在大黑山上,而这建安城,仅是围了一座山谷,尤其是只南北两道山脊是天然城防,而其西面比较平缓,因此高句丽人在这面是夯土砌石为墙。
  西面无疑是一个突破口,西城墙前地势平坦开阔,也利于大军列阵展开。
  但很明显,高句丽人肯定也清楚这点,所以他们的防御重点也必然是在西面的。
  秦琅指了指地图上建安城的东面。
  “我们舰队抵达辽东湾后,主力在这里登陆,直抵建安城西面城墙下列阵攻城,然后调一支偏师,从大清河口溯流而上,到建安城东面背后,我看了下,大清河到建安城后面只有不到十里,大清有河与建安城之间,只有一个小岭隘,那里有一座小堡,要拿下不难。通过小岭后,便可沿三条山沟从后方进攻建安城!”
  他们手里兵力充足,足有九万人马,所以西边正面摆上六万,后面还可以派三万,到时每条沟各出一万,建安城便要防不胜防。
  虽说后面不好攻,但是若是四路齐攻,高句丽人可就不好守了。
  按老牛的情报,建安城驻军不超过一万。
  不过安市城兵力不少。
  只要唐军攻势快,可以暂时先不考虑安市城的兵马,这样算的话,唐高攻防兵力比是九比一,这么富裕的仗对秦琅和老牛这等悍将来说,那是太好打了。
  “我建议,最好是别急着攻下建安,围建安,诱安市来援,围城打援,一箭双雕。”秦琅捏着下巴提议,建安城不论是兵力还是城防险要程度都不如安市,要拿下建安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把安市一起拿下。
  “围城打援?这不错,只是如果我们打草惊蛇,却不能拿下建安,到时可就麻烦了。”一名叫张金树的将军道。
  老牛哈哈笑道,“要是这仗都打不好,那我就回家种地去算了,就按三郎的,咱们围建安城,打安市援军,先灭了安市的生力军,然后再把建安与安市一起拿下。”
第1121章
投降派
  十月下旬。
  一场秋雨之后,辽东半岛渐有凉意。
  临渤海湾建安城,东面山上军城和西面平地民城都显得有些紧张,自数日前从北面传来烽烟警讯,建安城主便迅速动员人马备战警戒,随之从安市城传来消息,说有唐军自辽西营州跨辽泽袭怀远,幸运守备警惕,及时发现,辽东城亦及时发兵救援,这才击退了唐寇。
  “据说好几万人马。”
  “领兵的是幽州都督程名振和营州都督张俭。”
  “该死的库莫奚王和契丹王也各率万军从征。”
  “这些该死的北虏!”
  虽说后来警报解除,唐贼被击败退入辽泽,但建安城还是不敢大意。毕竟在他们东南不远,就是唐人数年前夺占他们的卑沙城,那里常年屯驻不少精锐,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杀过来。
  哪怕这几年两家一直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甚至建安城与卑沙城还常年保持着贸易往来,尤其是暗地里的走私船更是公然来往,但现在战事一起,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偷袭。
  好在警戒观望一阵,发现东南安宁,建安高句丽军民倒也渐放松了些警惕。
  山上军城集结的一万兵马,也先是解散了一半,剩下五千也开始轮流当值,而西面平地土城里的百姓,也都恢复正常。
  该放牧的放牧,打柴的打柴,甚至趁着天气好还未入冬封冻,长城防线的工事也继续开始。
  一些高句丽商贩也试探着又往秦皇岛、天津、登州、大连诸港过去贩卖交易。
  对于唐军突袭怀远,又突然而去,建安城中的一众高句丽城主、幢主们研究后认为,这应当是跟当下高句丽联合百济、倭国对新罗、伽倻用兵有关。
  毕竟海东地区也太平安稳了好些年,当初大唐强行扶立了伽倻,后来又扶了耽罗,故此海东形成了六国并立的局面,再加上近些年不断向大唐靠拢的靺鞨诸部,大唐对海东的渗透控制越来越强。
  高句丽当然也是无法容忍,辽东千里长城修了多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虽说有贸易和走私撑着,但也还是备感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联合百济等对新罗三国用兵,那就再正常不过。
  高句丽这几年打造新式军械,整备兵马,甚至在一些东投的中原士子的帮助下,改革军制,着手建立了一支新的军队,大对卢渊盖苏文控制着辽东长城军团,足三十万兵马。而国王建立了一支效忠朝廷王室的禁卫新军,也有十二军,每军万人,实力亦不弱。
  这么庞大的一支新军,每年的军费开支惊人,又装备了许多新式的铠甲、武器,当然不能只放着看,自然得找人练手。
  大唐不敢轻易挑衅,那就打新罗。
  实践证明,高句丽新军战力提升惊人,高句丽、百济、倭三国联军攻新罗,势如破竹,连下五十余城,抢掠了无数钱财、掠夺了许多人口,更别说城池土地。
  新罗人不敌,只知道向中原大唐哭诉求援,如今大唐做为宗主肯定得为新罗讨要点面子的,出兵来袭估计也是想教训下高句丽,谁知道如今的高句丽已今非昔比了。
  他们拉着奚契突袭,也并没有讨到半点好处。
  “但愿大唐这次丢了脸面,不会因此恼怒,而影响到贸易。”
  城主高文信坐在建安山城的内城山堡大厅里,锦衣丝袍,玉带皮靴,连腰间的蹀躞七事都与中原完全无异,连头上戴的都是秦样幞头,他看起来跟一个中原大唐的士人没什么两样。
  做为城主,又是建安城主,守在辽河口,临近渤海边,建安城是大唐与高句丽官方通商重点通商口岸之一,更是暗里海上走私的大埠。
  高文信这个城主自然也因此得利甚多,上到城主,下到豪强军官,整个建安城的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强们都近水楼台先得月,享受到了这通唐的巨大好处。
  短短不到十年间,大家已经都攒下了丰厚身家,甚至就连建安城的军队,都在经营走私,不仅为城主等接货送货护卫,甚至自己也同样夹带回易。
  上上下下其实早习惯了与大唐如今的这种明里暗里的关系,对于贸易和走私那都是非常喜欢,有钱赚谁不喜欢,他们毕竟靠海临河,是辽东贸易和走私的第一站,占着这样的好位置,这头遍油水都让他们刮去了。
  “要不派人去下卑沙城?总不要影响了我们正常买卖才行。”一名将领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