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505

  考虑了三天,李世民最后同意了秦琅的建议,对于高句丽俘虏全都发卖为奴,降人则迁往中原为民,那些贵族头人们算是享受了点特别待遇,允许他们保留一半浮财,随着带往中原。
  至于辽东的土地、牲畜、房屋、商铺等这些,全都没收充公。
  皇帝把攻下各城中的浮财的一半拿出来犒赏将士们,剩下一半充做军用,将士们无不欢呼。
  这下可发财了。
  那些随驾大臣们都纷纷往家中去信,让派人过来分蛋糕,如今大唐已经获得了不下十万俘虏,光是这些人发卖为奴,就是一大笔横财了,不说独吞,随便拿下个三五千人,那倒手就能大赚一笔了。
  牛进达的副总管王文度被任命为建州都督,程名振迁辽州都督,薛万备为盖州都督,各分兵驻守。
  在辽东城下休整了七天后,皇帝下旨全军开拔,继续向南挺进。
  准备与牛进达会师,围攻安市,把这座辽东防线上的重镇也一并拔除。
  行军路上,李世民骑在马上,身上的褐色袍子已经有些凉了,可皇帝却不肯添衣。
  秦琅骑马陪伴在皇帝旁边。
  “待拿下安市城,可先休兵过冬,然后明春再战,跨过鸭绿水攻入平壤也!”
  对于安市城,李世民现在信心满满,辽东城这样的第一重镇,都轻松拿下了,安市城自然也是马到功成。
  因为建安城主高文信是第一个投降的高句丽大将,李世民大方的赏赐他忠武将军之阶,命他前往安市城招降。
  ……
  “报!”
  “忠武将军高文信在白岩城劝降时,被守将孙代音斩杀,白岩城拒不投降。”
  看着被高文信部下带回来的首级,李世民脸色大变。
  虽说高文信一个降人,可他已经是大唐的忠武将军,又是他的劝降使,白岩城主安敢如此!
  白岩城距离辽东城不过一个时辰路,原本是辽东城外围的一座山城,城高地险,依山建造,南面垂直悬崖,崖下便是太子河,东西两墙筑高大石墙,城池还有内外两重。
  但终究只是座小城,李世民目光都放在安市城了,怎料这小小白岩城居然敢斩他使者。
  “末将愿领兵前往拿下白岩城,将城主孙代音首级带回!”
  和顺郡王李思摩请战。
  秦国忠和李思摩和契苾何力三位郡王驸马也纷纷请战。
  “既然是和顺郡王先请战,那朕便拔你兵马一万先行!”
  秦琅在一边提醒皇帝,既然这个孙代音敢斩杀大唐招降使者,那这人肯定也是有所依峙的,还得小心提防。
  “高句丽所依者,不过是山城之险也,可辽东城攻下后,白岩城又还有多少兵马?有险无兵,不足为惧。”李思摩高声道。
  这次打高句丽,皇帝麾下那些突厥、党项、契丹、奚、铁勒诸蕃将,一个比一个的忠心积极,都争着积极表忠心。
  “郡王还是要小心一些,若是没有机会,莫急着强攻,待大军到了,再一起攻城不迟。”
  “魏公多虑了,小小白岩城,一鼓可下矣!”
  李思摩引兵而去。
第1130章
再封辽东镇边疆
  辽东的秋天很萧瑟。
  入眼所及,到处都是枯黄一片,从辽东城到白岩城,沿太子河而行,随着蜿蜒的河流,两侧都是起伏的山陵。
  河畔两侧还能看到一些村庄,不过在唐军到来之前,辽东城之前把诸城外的高句丽百姓全都撤入了城中,实行坚壁清野。可惜并没有什么效果,反倒是被大唐一窝锅,连清野都省了。
  沿途只剩下村庄,却不见人烟。
  秦琅骑着马跟随皇帝御驾,前后左右都是天子禁卫六军护卫。本来有官员献言,说要为皇帝打造一座轮宫,这样会很舒适也有排场,结果被李世民怒斥,直接给他连贬三级,赶回中原去了。
  当年杨广北巡塞外的时候,便让人打造过轮宫,据说轮宫数百个轮子,用无数牛马拉拽,轮宫里可以住数百人,犹如一座辉煌的移动金殿。当初杨广的轮宫无比奢华,也确实震惊了塞北的突厥人,反正始毕可汗亲自为皇帝的轮宫割了一条几百里的草路,还天天亲自为皇帝打猎献鹿血鹿舌的。
  但是呢,隋三征辽东后,杨广再次出巡代北的时候,刚到雁门关就被始毕可汗率四十万骑围住,差点成了俘虏。
  中原天子的威仪不是靠一个轮宫来展现的。
  皇帝虽多年不打仗,但皇帝平时也经常打猎,所以骑术依然精湛,在马上行军,也丝毫没有不适。
  对于眼前这片辽东之地,李世民的评价是比代北要强许多。
  秦琅表示赞同。
  代北长城以外,虽然还有数百里之地,但是确实远不如辽东,同样的冬季寒冷,但辽东这里有辽东平原,土地更加肥沃,而代北呢,长城线其实就是一条旱带分界线,过了长城,降雨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农耕种植了。
  所以虽然中原王朝有很长时期都能控制代北之地,但始终没法发展起来,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地方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游牧。所以长期以来,中原就算占有这些地方,也往往只能安置一些归附的游牧民族,但以游牧民族的特性,那是叛服不常的,早晚就成边患。
  辽东不同,辽东甚至可以说比河套平原还强许多,虽说与关内相隔甚远,冬季十分寒冷,而且这个时代开发不足,河道淤积,几百里辽泽,大量森林等,这都不是问题。
  汉代开发辽东四郡时,这里就非常的富庶了,而此后数百年间,辽东也一直有许多人口,后来高句丽趁中原混乱,夺取了后燕手中的辽东,经营数百年,也是走的半耕半牧路线。
  只是因为高句丽毕竟是偏居一隅,始终面临着中原王朝要收复旧土的威胁,故此高句丽人占据辽东数百年,其实大多时间把精力都消耗在了防御上。
  看看这里遍地的山城、堡垒就知道了。
  本就国小民寡,还把主要精力整天花在打石头、垒山城上,大部份的青壮都编入军中,还得经常应对契丹、靺鞨这些野蛮游牧部族的侵袭,又得经常在半岛上跟新罗、百济等争斗,还能延续数百年,也确实不容易了。
  而如果大唐收复了辽东,到时经营起来肯定是不一样的。
  以大唐的国力,周边那些蛮夷谁敢乱来?
  而以大唐之国力,要经营发展辽东,也势必会更加迅速。
  汉晋时经营辽东,主要是经营平原地带,城市都在平原地区,而高句丽经营辽东,主要是经营山城体系,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朕准备在辽东城再分封一些宗室、功臣,世袭永镇。”李世民对于秦琅当初镇守武安时,推恩再封骑士的做法很有兴趣,认为当初秦琅能够迅速在蛮荒之地稳下脚来,并取得迅速的发展,与他的分封骑士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他仔细的研究过秦琅分封的那些家臣骑士,都是中原贵族官员们的庶子为主,这些人随他南下武安,分封采邑,得到秦琅授封的土地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家族争取到了人口、钱财等的支援,然后迅速的经营壮大领地,为武安州的迅速繁荣起了极大的作用。
  “辽东如此广阔,却又悬于关外,若只朝廷之力经营,只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就怕这中间又会有什么反复。所以朕思来想去,你当初经营武安封地的方法倒不错。”
  皇帝计划是把辽河千里平原,还有沿海岸诸地,都划为朝廷正州,移民编户开发,然后在辽东山区,则分封宗室功臣们镇守,让他们出资出人出力经营开发。
  秦琅对这些没什么兴趣。
  因为世封制早就已经变了样,就如现在的武安府,秦琅只剩下了一点经济特权,能享受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而已,剩下的就是一点点监察之权。
  也正因此,秦琅才会想办法开始往海外发展。
  这样的封地,其实就是一点实封食邑收入,并不是真正的封地。
  站在皇帝的立场,这种变化是无可厚非的,甚至皇帝当初一开始也是这样计划的。
  如今他打算再推世封,而且这次不仅封宗室功臣的王公,还打算分封一些底层的将士们。
  “朕打算以军功勋官来授封采邑领地。”
  大唐有军功十二转的勋官,但开国到如今不到三十年,勋官已经开始迅速的泛滥起来了,贬值迅速。
  以往勋官酬谢军功,将士们都很满意,因为勋官含金量高,对于许多普通出身的士兵来说,这是他们跨越阶层的难得途径。
  勋官最起码也有勋田。
  而如今,朝廷已经越来越难兑现勋赏,勋田很难实授,其余的很多勋官待遇也难兑现,这就导致如今府兵制度已经出现了不少问题。
  虽然暂时还不严重,可已经是一个隐患了。
  李世民是个睿智的皇帝,他眼光看的很长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勋官十二转,各级勋官授予相应的土地,让他们世封永镇,发展经营,你觉得如何?”
  最低的一转武骑尉,视从七品,李世民拟授田百亩,而最高的上柱国授田五十顷,也就是五千亩。
  武骑尉获勋后,便在辽东划一百亩地,再把旁边一些山林等划给他,做一个庄子,这个庄子土地可以世袭,然后还能享受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如果是自己耕种,那就等于减免三分之一税。
  勋越高,土地越多。
  但有一点,勋田勋地不可出售,必须本人和其子孙经营镇守,否则朝廷收回。这样做的好处,一来酬谢军功,二来也是借此开发辽东。
  毕竟能获勋的起码也是军士,而大唐如今虽也有募兵的北衙,但仍是以府兵的南衙为主,就是北衙募兵,那也基本上都是从官员地主富户子弟中招募的,故此兵士本就是这时代百姓中有产阶层。
  越高的勋越难获,慢慢的就主要以军官为主了,所以军官们以勋在辽东得赐勋田勋地,世袭经营,无疑能够撬动巨大的民间力量。
  秦琅不得不佩服李世民很鸡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