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0/1505

  张士贵虽是世封播州刺史,但他现在在朝中任职,所以也没空管封地,故此朝廷实际上仍是任命了一个检校播州刺史实际理事,张士贵对播州也只是定期来分税赋,顺便可以优先开采播州的铜矿铁矿,在这边多圈了一些荒地开垦而已,除此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张士贵想拉着秦琅到他的矿山工坊庄园等转转,想让秦琅也参一股,一起合作开发。
  不过秦琅没什么兴趣,虽说他也知道张士贵是有意示好让利,但张士贵家族经营的铜铁矿山技术确实有些落后,管理水平也不足,经营的都很一般,虽说如果秦琅能加入,以秦家的团队,肯定能带动上一个台阶,前景利益可观。
  但现在秦琅正在全面收缩在中原的工商产业规模,开始向海外转移,虽然说他不可能放弃中原的产业,但仅一个吕宋岛的开发,就需要投入太多,更何况,秦琅也不仅是开发吕宋,他还往流求、林邑等地也都有布局。
  所以中原的产业,现在是只做那些重要的,必然要放弃一些不是核心的业务。
  张士贵播州的这些矿业和农业,秦琅真没什么兴趣。
  他只表示,愿意给张家借几个更专业的管事和大匠,合作就算了。
  播州遵义城原只有很少的居民,自从大唐来了以后,尤其是渝播路的通畅后,这里渐变成了黔中的西北门户,商埠码头。此时的播州遵义,不仅是县城也是州城,还驻有一个遵义军。
  城中的军民数量早超过万人,在西南地区这已经算是难得的兴盛了,城内房屋枇节,商铺林立。
  这座城池做为重要的军镇,遵义军巡逻频繁,盘查紧严,城门处,把守的都是盔甲明亮的甲士,身上一股子精锐之气。
  播州城中有盐仓、粮仓、布仓、茶仓和军器仓,引来无数商民的同时,也是遵义军的底气所在。
  秦琅巡视一圈,对于遵义军的精锐气质很满意,代表天子给予慰问,发了些赏赐后,便离开继续南下东宁城了。
  到了东宁城后,秦琅发现,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叛乱的城池,虽说东宁都督府驻地,也是黔中的中心,但远不如播州遵义城繁华。
  尤其是此时,冷冷清清,城中的军民也都有些惶惶不安。
  秦琅入城后,先向杜行敏等有功将士宣读赏赐诏令,然后派人去招诸谢诸赵等黔中大小豪强,以及朝廷派来的各州县流官前来。
  接下来一个月时间,秦琅都在接见黔中地区的朝廷派遣流官和地方豪强大姓,以及那些山里的蛮夷部落首领们。
  以天子之名,再加上秦琅之威,倒是没有人敢不来。
  好在秦琅也没有大开杀戒之意,不仅没有,反而很和颜悦色的安抚众人,许多豪强、蛮酋都得到了升赏。
  或是官阶晋升,或者是调任更高职位,有的甚至还获得了爵位,少数几个还和田惟康一样得到了世封刺史或世封县令的世封。
  不过秦琅也宣布朝廷的命令,进一步的调整了黔中的区划,大量原来的小州被废除为降为县,或数州合并为一,这使的黔中不再是原来数十州的杂乱局面,就连州的界线也大都采用了山河地形做依据。
  州只保留了十三个,但县却新增了不少,主要就是原来的蛮夷山区,这次也设置了不少县。
  而通过这轮大规模的区划调整,也就顺势又调整了一轮黔中人事,基本上那些豪强们都被调动,调离了自己的大本营,到其它地方任刺史或长史司马等。
  这些既是凭着朝廷之威,也是有着在黔中镇守的几万兵马为凭仗的,在秦琅跟那些豪强、酋长们满面春风议事喝茶的时候,苑竹林、张士贵诸将,也都是带兵展开了一轮雷霆行动。
  以雷霆之势将之前跳起来附逆造反的部落寨子连根拔起,人头一个个插在了驿路边上,深深震慑着所有人。
  宣抚工作太过顺利,弄的秦琅都没有什么精神,后面更是干脆把事务全都交给了张士贵这个都督府长史,然后他就直接不管了,休息了几天,直接就启程南下。
  此时秦琅的心,早已经飞到了海外的吕宋,不知道时隔一年,如今吕宋情况又如何了。
第1153章
招兵买马
  “我们从黔中一共带来了七千多人,在融州、宜州、柳州又招募到三千余人。”
  广西浔州,桂平港。
  张超很满意的对秦琅禀报,“这些人都为东海金银岛的淘金梦而心动。”
  秦琅离开东宁府后,一路过来,走的是应柳道,也就是沿都柳江融水走,这条路沿线都是落后的偏僻山区,许多人都是在石头缝里种点庄稼,然后看天吃饭,这些年这条路联通黔桂,许多人过来跑马帮,或者拉纤,或者当背夫挑夫,日子虽说比以前强不少,但也只是勉强混个温饱。
  而穷人总喜欢多生孩子,这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于是始终在那个圈圈里打转,总也逃不出来。
  再卖力气,可力气终究是廉价的,如果孩子多,便总喂不饱。张超只是派人沿路宣传了一下,于是就有无数人心动。
  许多有孩子的可能还在犹豫,但一些没什么牵挂的年轻人,却毅然而然的决定前去淘金。
  毕竟是跟着魏国公走,魏国公虽只在这条路上走过两回,但魏公的名头就连再偏僻大山里的愚夫愚妇那也都是如雷灌耳的。
  而东海上有座金银岛,岛上遍地金银,许多去淘金的人都一夜暴富的故事传说,其实也早就随着商贾传过来,只是以前大家半信半疑。
  但现在既然说这话的是魏国公,那当然值得相信,更值得一试。
  “都给了安家费吧?”
  “给了,一人三千钱。”张超点头,“我有些不明白,咱们是带这些人去淘金发财,咱们凭什么还要给他们管路费船票,还的管饭,这还要给安家费?”
  秦琅笑笑。
  “就因为别人相信我秦琅,所以我们总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再者说,他们去淘金发财没错,可他们到了吕宋淘金,对我们也是大帮助啊,得从长远看。你看我们现在给点安家费,他们家人不就都放心了吗?再者,地方官府不也都打消了疑虑,甚至都表示支持吗?”
  何况羊毛总是出在羊身上的。
  这也就是秦琅,若是别人这么招人,有几个地方官员愿意?
  虽然这些年朝廷大兴工商,不抑兼并,鼓励城镇经济,所以也就不再一味的束缚百姓在土地上,允许百姓有条件流动,但对于地方官员们来说,人口依然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政绩指标的。
  没有人口,谈何政绩?
  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官员们都是在限制人口流出而鼓励流入的,你一般人敢这样大量招人走,官府肯定要为难你,甚至直接定你个罪名啥的。
  所以秦琅不仅给了去淘金的百姓一人三贯钱安家费,甚至还按人头,每人付给地方官府两千钱。
  反正对秦琅来说,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本的,合理的成本该花就得花。
  沿途一路招募过来,到了浔州,已经招了一万来人了,这也就是秦琅的名头好使,否则地方的驻军都要惊动了。
  一万多人,光是安家费和给地方官府的劳务费,就花了五万多贯,然后一路过来还得给他们负责吃喝,甚至是睡觉的帐篷毯子等,还有要租借船只运输,开销巨大。
  不过秦琅现在已经和封地那边过来的人见过面,对吕宋那边的近况也有了详细了解,吕宋又经过了一年的发展,如今那边发展迅速,十分喜人。
  淘金者已经超过了五万,而秦家另外在吕宋建起了城镇、农场、码头、手工作坊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了。
  现在那边可以容纳更多的淘金者,也需要更多的移民。
  现在条件这么好,秦琅当然也不愿意错过机会,所以必须得加快步伐。
  吕宋淘金者确实有许多人都发了财,虽说发大财的只是少数的幸运儿,但就算是其它绝大多数普通淘金者,其收入算下来,也远比在中原时强的多。
  许多人辛苦淘金,然后把换来的钱寄回家乡,因为船票贵,来回也耗费时间,所以大家都下定决心,在金银岛努力几年,说不定下一个幸运儿就是自己。
  就算真的不走运,可努力挖个几年,到时也能有一笔不小的钱了。
  现在吕宋很热闹,但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淘金者们多数都只是来发财的,他们努力的淘金,然后把钱寄回家,并没有人想着要留下来,或者把家属亲人带来。
  虽然秦家已经开始推出了许多诱人的定居奖励,比如自愿留下定居的,能够获得一大块土地,甚至允许他们自由挑选。
  人口越多,能得到的土地也越多,只要他们能够垦荒的过来,而且这些地是前五年完全免租,后五年每年加两成,直到第十一年开始收全租。
  而且就算是全租,现在秦家定的租也非常低。
  这个租相当于朝廷的地税,但秦家为避免一些麻烦,现在统统用地租名义。地租以水稻征收,每亩只征三升稻谷,并不直接征米。如果种的是棉花、甘蔗等其它作物,也允许折钱,或者是自行购稻谷上缴。
  除了每亩三升这个地租,不再额外征收其它。
  这可是相当好的条件了,要知道,就算是改革税制后号称是百姓负担大减的如今中原,那也是有两税的,除了地税外,还有户税。而这地税,还有额外的义仓粮、社仓粮,并有丁钱摊入田亩。
  但秦家在吕宋现在弄的很简单,没有人头税,没有什么地丁钱,更没有什么折役钱这些,就按亩征稻,一亩就征三升,也不需要你再按什么九二米计算,比如一百斤稻谷交税时折合成七十斤米来算。
  更不需要交什么额外的耗损,不会有什么火耗。
  更不会要求所有人只能交稻谷或者必须折钱上交,不会给奸商们趁机渔肉百姓的机会,如大明朝的耗费惊人,百姓交纳税赋的时候,必须得多缴纳许多。然后那些收税的胥吏,可能还会故意以粮湿不干等为由,再加征。
  而如果强制折钱,那么在税收季,商人会故意打压粮价,百姓要卖粮换钱交税,本来正常一石米可能是二钱银,结果商人故意联手压价,可能最后百姓只能卖到一钱半一石。百姓手头大多没有银钱,只能忍受奸商的故意盘剥。
  秦家不搞这一套,亩征三升,别无其它任何增加。
  这样的条件,本来应当是非常好的,但毕竟吕宋在海外,对于许多人来说,忍一时辛苦,在这里拼命淘几年金,然后回老家,买田置地,或是娶妻生孩子,或是做本钱去做点小买卖便好。
  留在这里,多数人都没想过。
  秦琅想把吕宋岛上的人留下来,现在还很难,他只能想办法以淘金增加上岛的人数,然后依靠越来越多的淘金者,来带动岛上的消费需求,慢慢的完善。
  “三郎为何不干脆多买些奴隶运过去?”
  秦琅也只能笑笑。
  他总不能跑到吕宋去当个奴隶主,手底下尽是些黑的白的棕的奴隶吧,那有什么意思?
  他是想开发吕宋,殖民海外,想的是建立一个海外的秦氏家族,是想让汉人在海外传播汉家文明。
  否则的话,秦琅哪用的着这么复杂,以他如今的实力,跑到中南半岛上,去征服一些地方蛮夷土著,自称国王也不是难事。
  但到时子民全是些蛮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