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1505

  秦琅随便找了家前面杏黄三角旗上写着茶字的铺子,简陋的棚子,简单的桌椅,不过都还比较干净。
  “客官喝什么茶?”
  一个老头笑着上来招呼。
  秦琅便道,“你这卖什么茶?”
  “绿茶高碎,一个子儿一大碗。”老头是个实在人,没过多吹嘘,他家经营的也简单,就一种茶。
  所谓高碎,就是茶叶碎,很明显老头子就是从码头的茶商手里买来的那些茶碎叶,然后在这里卖。
  一碗一文钱,倒也不贵。
  难得的是这茶居然还可以续杯。
  对于码头上干活的人来说,这无疑很不错。
  “掌柜的哪人啊?”
  “回客官话,老头我老家淮西寿州的。”
  “寿州好地方啊,鱼米之乡,老丈怎么来这开茶铺了呢?”
  老头笑了笑,指了下自己空荡荡的右臂,“我家在淮河边上,经常遭水灾,有一年淹的厉害了,欠了一屁股饥荒,后来便移民去了岭南,拿着安家费等还清了旧债,卖了家里的那点田,在潮州安了家落了户,也分了不少地。”
  “那还不错啊?”
  “潮州土户凶蛮的很,我们这些移民过去的,跟他们冲突厉害,于是大家只能抱团,为了争水抢地,经常械斗。”
  “官府不管?”
  “管啊,可是哪管的过来呢,这水是年年要争的,甚至还要争地争山林,反正冲突的厉害,每年都要打死不少人。可没办法啊,我们好不容易迁过去要生活。”
  秦琅也知道,贞观以来,积极拓边,各地都是大规模移民边疆,这也导致了很严重的土客之争。
  新移民与旧土著之间,往往因为水源、田地山林等引发殴斗,本来这种争水争地的情况,就算在中原内地也是很寻常的,但在边疆地区,本来朝廷控管力不严格,再加上缺少如中原内地那种大姓宗族的威望自治,一旦爆发争斗,也就打的更激烈,他们只能靠自己解决。
  岭南的土民本来就民风彪悍,而移民的中原百姓也不好欺负,双方斗的十分激烈。
  茶铺老板在潮州落户数年,就跟土著斗了几年,他的一个儿子就是死在土客争斗之中,后来另一个儿子也受伤落下残疾。
  在前年,他们那个移民村子彻底的站不住脚,有些人便开始迁离,老头一家也被迫放弃了官府分给他们的地,举家迁往广州。
  到了广州后,失去了土地,他们一家也就沦为了佃户工人。
  后来老头一家听说东海发现金银岛,在这里淘金能发财,便与儿子一起来了。
  “然后呢?”
  老头自嘲笑笑,“来了这里发现,确实好多人淘金发了财,不少人一夜暴富,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运气这么好的。”
  反正老头爷俩在旧金山那边淘金,辛苦了一年多,也确实淘到了些金子,卖给秦家后也算小赚了一笔。
  可是后来老头有次下一个秦家废弃的矿坑里去挖矿,结果出了事,虽然命没丢,可右手没了。
  失去了右手,也没法继续淘金了。
  老头也不甘心就此回乡,后来看到新金山市长的招商令,于是拿出积蓄租下这个简陋的铺子,开始卖茶叶。
  卖茶倒也简单,从茶商那里买来茶碎,成本很低,然后就是烧水煮茶了,面对的就是码头上干活的这些人,一文钱一碗便宜,却也还是有些利可得的。
  “赚不到大钱,但也能养活自己,勤快些也能攒下一点点。”老头说他儿子如今也在码头上干活,不去淘金了。
  儿子与一群同来自淮西的同伴合伙,在码头揽活装卸,收入还不错。
  “不想着淘金暴富了,如今这样子也还不错。”
  收入稳定,未来可期。
  老头子有时还做点牙人,赚点牙钱,也就是充当中介。
  “听说新金山出台了移民令,只要愿意留下来的定居的,便能分到不少田地,老汉就没兴趣吗?”
  “这个我也听说了,愿意留下定居的可以分地,而且分不少呢,按丁口分,一个男丁能分到一百二十亩,女丁可得六十亩,中男也能得六十亩,其它人口一个也可分得三十亩,前五年还完全免租,后五年每年两成的加征,直到全租。但全租也不高,很划算。”老汉说起这个很来劲。
  “那老汉你有打算在这里定居吗?”
  “是有这个打算,市政厅规定,定居才能分地,而且必须是把家小都迁来才行,我跟儿子商量了,准备过些天我就随船回广州,把家小都接来。”
  “移民定居落户除了分地外,还有其它福利吗?”
  “有的,除了分田授地,还有安家费和路费,听着都很好。”
  “愿意定居移民的人多吗?”
  “还是有不少人心动的,毕竟能分到这么多田地,只是因为要求全家迁来,所以一时也还是有些人犹豫的。”老头说道。
  虽只剩下一只左臂,但老头泡茶的动作倒挺熟练的,独臂提一只大茶壶,能够准确的把茶水注入大茶碗中。
  手工制成的椰壳碗,看着很粗糙,碎茶很碎,不是高碎而是细碎末,不过冲出来的茶汤倒也闻着还不错,细饮一口,发现味道很一般。
  秦琅有些好奇,同样是一文钱,一个新鲜椰子和一碗这个茶谁更受欢迎?
  老头说他这个可是茶水,而且里面还有盐。
  秦琅一下子明白过来,码头上都是干力气活的,他这一文一碗的碎茶面向的也正是这群人,他们消耗大,这碗加盐的碎茶,既能解渴,也能补充精气神,无疑比椰子更受欢迎,何况他这还是无限续杯的呢。
  独臂老头对未来倒还是挺充满希望的,说广州那边家里还有好几口人,到时全家迁过来后,拿安家费可以选盖个房子,而他跟儿子现在手里也攒了点钱,打算到时买头牛。
  “到时你还继续开这茶铺吗?”
  “开,到时我继续开这茶铺,赚点小钱,顺便也能赚点牙钱,而我儿子继续在码头干装卸,等农忙的时候跟家里人一起忙活下地里。地里是根本,但这边的也不能放了,这边能赚些活钱!”
  老头看重的是秦家的信用,还有这里能分许多田地,以及这边不用担忧有什么蛮横凶恶的土著,再者这里没有什么沉重的赋役,这些都是吸引着老头跟儿子要把家人迁来的关键。
  当初在家乡寿州受尽淮河水患之苦,移民到潮州,结果被土著欺负立不住脚,在广州做佃户工人也十分辛苦,在这里,老头看到了希望。
  “老丈就这么相信秦家?就不怕将来朝令夕改,到时加租派役什么的?”
  “秦家的信用还能置疑?”老头高声道,表达着不满。
  当秦琅马上表达出对秦家的尊重后,老头才表情回转,态度又和气起来,他笑着打听,“诸位看着不像是来淘金的,应当是过来经商的吧,是来买金子的还是来卖东西的?老头我在这边倒也熟悉,若是有用的着地方,尽管吩咐。”
  老头表露出愿意做牙人之意,想顺便再赚笔中介费。
  “不如请老丈为我们详细介绍下如今新金山这边的情况,各方面的情况越详细越好。”说着秦琅掏出一枚银钱放在桌上,“这个就当谢意,如何?”
  独臂老汉动容,这一枚银钱的购买力可是非常坚挺的,官方是折钱一千,实际上往往能兑现到一千零五十到八十左右,他卖碎茶,一碗一文钱。
  这位客官一出手就是一枚银钱,能当他卖上一千多碗了。而只是打听下这边的消息,这无疑大方的过份了。
  老头有些怀疑的打量了下几人,没有马上去拿钱,而是试探性的问道,“几位难道是洛阳来的?”
  秦琅笑道,“莫不老丈以为我是官人?”
  “不知道。”
  “老丈放心的收这钱,我只是个商人,过来这边瞧瞧情况,若是觉得不错,下回再来就准备也在这里开个铺子弄个作坊了。”
  “不知客官是做哪行的?”
  “做金银饰的,听说这里金银多,而且不受朝廷管制,所以来考察考察,若是真的如传说中的一样,我打算在这边开个铺子,也在这里收金银,然后打造金银饰物去卖。”
  老汉一副了然的神色,“莫不是打算卖到林邑去?”
  大唐对于金银的管制比较严格,因为如今金银已经成为货币材料,朝廷需要严格管控金银,只准流入是不准流出的。大唐商民拥有的金银数量也受到限制,且不允许随便打制金银器物,特别是金器没有一定的官阶爵位是不许拥有的。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保证朝廷金银铸币的材料,保证货币流通量,以保障工商业的繁荣。
  但是,在如今繁荣的海外贸易下,大唐精湛的金银器物加工技术,使的大唐的金银器物是十分受欢迎的外贸商品之一,利润很高,但受限于政策,大家无法做这买卖。
  于是现在很多商人开始跑到林邑、新罗等国外去做这买卖,以规避政策。在茶铺老板看来,秦琅也应当是这样的一个中原金银商人,想利用这里的海外有利条件,利用这里丰富的金银原料,加工金银器物,然后再直接卖给海商。
  秦琅神秘一笑。
  老头一副了然的神色,终于安心的收下了那一枚银钱,他放下茶壶开始热情而又详细的介绍起他所知道的新金山的点点滴滴来。
第1159章
正阳门下
  在码头喝了壶碎末茶汤,听了独臂掌柜半日谈。
  老掌柜的也只是个断臂的老淘金客,在这里开茶铺时间也不长,但毕竟整个新金山城也只才建了半堵城墙,新金山也没什么历史。
  尽管都是些道听途说,不过这些最底层听来的消息,倒也代表着新金山底层人对这地方的真实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