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9/1505

  没有必要再多浪费时间。
  苏定方等先后登上了贪漫山和唐麓岭,命随军工匠立碑铭刻,将他们这次用兵的过程结果等记录在上面,碑文用汉、突、粟特三种文字。
  祭祀大山后,军队撤离。
  结骨部置坚昆都督府、都波部置唐麓都督府、拔悉密部置新黎都督府。
  然后以葛逻禄三姓置阴山、大漠、玄池以及金附州、狼山五都督府,加上巨阙、烛龙、居延州等诸都督府,此战过后,漠北西起金山(阿尔泰山),东至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北越小海(贝加尔湖),南抵大漠,形成了三十六都督府,二百余州,七百余县的格局,皆隶于镇北大都督府。
  至是漠北皆平。
  皇帝也称此为颁惠天隅,曜威云朔。收其瀚海,尽入提封,解其辫发,并垂冠带。
  苏定方、李道宗、高侃、薛仁贵、萧嗣业等俱论功加封。
  李道宗班师还朝,并带上了数千漠北诸都督、刺史等子弟同行,他们前往中原京都,将在那里留学,或入国子监读书,或入禁军侍卫,以表忠心。
  苏定方晋封国公,接下来一直只忙一件事情,就是把漠北三十六都督府和二百余个州,用驿道连接起来,并沿途设立驿站,并接通中原,让漠北与大唐中原连接更加紧密。
  同时通过这驿路,让中原与漠北的贸易更加繁荣。
  苏定方曾写信给秦琅,请教如何更好治理漠北,秦琅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漠北草原游牧民族,战斗力最强的时候,便是他们受灾的时候,灾情越重,他们越凶悍。简单的说,游牧民越穷,他们越猛。
  如果他们生活富足了,他们战斗力就虚弱了。
  通过分界分封,加上贸易往来,漠北的游牧民族会不断的失去战斗力的,只要按着现在的政策坚定不移的推行统治下去,漠北不会再是威胁。
  只要盯着那些敢越界敢冒头的野心者,一有苗头就立即毫不留情的打压,就可无忧了。
  驿路越修越长,三十六都督府都已经联通,现在正要联通所有的二百余州,将来还要联通到七百多个县以及更多的乡去。
  如今随着这些驿站,源源不断的中原商货正北上。
  茶叶、盐糖酒,丝绸、瓷器,甚至各种铁器,还有许多儒生、僧侣、道士不断前来,他们得到朝廷的支持,在这边讲经传法,说服那些部落首领贵族们,让他们支持资助建立寺庙、书院、道观。
  说服游牧民们信仰自己。
  苏定方与诸府州的首领们盟会达成协议,约定关税,所有中原北上的货物,禁止诸府州征收过税,也就是关税,关税仅大都督府有权征收,税率为每千钱算二十,实际为百分之二。
  所有进入漠北的中原商货,只征一次。
  这笔税由大都督府征收,然后三分之一上缴国库,三分之一留大都督府,另外三分之一,再分为两部份,一半用做每年驿道、盟会的开支,另一半则拿来分给诸府州。三十六个府,二百多个州都有份。
  大都督府征,大都督府分,其它府州无权征收。
  整个漠北地区,所有商业交易,都要征收百分之三的住税,也称为交易税,这笔税是在谁的地盘上交易谁征收,所得之税,三分之一上缴国库,其余都府州所有。
  漠北统一税率,禁止胡乱加税,并规定上至都督刺史下到普通牧民,都得纳税,不能减免。
  禁止各地征过税,也是为了避免雁过拔毛,到时各方都设立征税,必然严重影响贸易,而大都督府入境征一次,却还主动跟各部分享税收,也是给他们补偿。
  除了工商税外,大都督府不再征其它的税,比如牧民们放牧养殖等,都不会征什么牛腿税之类的玩意。
  大都督府希望扩大漠北贸易的市场规模,提升交易量。
  从某一方面来讲,朝廷希望漠北最后成为中原的牛马牲畜供应地,成为奶肉供应地,成为毛皮供应地,也成为茶叶瓷器针线等手工商品销售区,甚至让牧区也成为大唐货币流通区,通过经济形式,对漠北加以控制。
  最后就是要让各部落成为纯粹的牧民,养牛放羊,剪毛卖皮,不让他们有机会再去制盐、打铁等,不让他们有自己的手工制作业。
  就连军械,也要慢慢的通过军售,来把这产业控制在手,让他们失去制造能力,只能从大唐这里买,但买多少,能买到什么,什么价格,到时才由朝廷说了算。
  计划很长远,但就目前推行的效果来看,却是出人意料的好。
  反正诸部落都不打仗了,老实的过自己的日子,牧民们放牧养羊,贵族头人们则忙着倒卖商货当二手贩子,既赚手底下牧民们的钱,还要再赚一笔税,同时牧民们该给他们交的税赋,也是少不了的。
  贵族们发现自己现在很富有,钱源源不断的增加,而且这些钱可以买到各种想要的好东西,在草原上,也能享受到中原贵人们的奢侈生活。
  哪怕是遇到什么大雪灾,沙尘暴等,也不怕了,可以从大都督府这边买到粮食,价格还不会趁火打劫,根本用不着如以前一样遇灾就得去抢劫打仗了。
  以前草原上,弱肉强食。
  当草原出现如匈奴、突厥这样强大的霸主时,除了霸主,其它的部落并不好过,因为会被压迫欺凌,各种税赋摊到头上。而就算有强大的霸主一统草原,有时部落之间也经常会冲突打仗,尤其是遇到大灾的时候,大部落甚至直接抢小部落。
  就算遇到那种比较厉害的大汗,他不抢其它部落,能带着大家南下中原抢劫,但也得跟中原打仗,在中原分裂的时候还好些,比较轻松能抢到东西,可如果遇到中原也一统的时候,往往南下抢劫就会变成打硬仗,伤亡会非常大,而受伤的往往又总是小部落们。
  而草原如果没有霸主,进入动荡分裂时期,就更可怕了,大家人人自危,每天提心吊胆,你不打别人,别人会来打你。
  更要命的是,草原动荡,还会导致商货的难以流通,进入草原的中原货物会更少,而且价格更贵,而各部落手里的牛羊牲畜、皮毛等却难以卖出去。
  自从大都督府设立,在经历了吐迷度和阿史那斛勃称汗被击败平定后,现在整个漠北很安稳,界线划的清楚,不仅说各大部落都有了分界,就是部落内的各个家族间,也都分了界线。
  发生矛盾,也会通过各级盟会调解解决。
  没有谁会轻易的挑起战争,那样会被群起攻之。而重要的还在于,现在商货大量流入,物美价廉,茶叶盐糖酒到丝绸布匹甚至米面粮食,以及针线铁锅木碗等等,价格都是过去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现在交易还十分方便。
第1235章
满载
  而他们的牲畜和皮毛等出手却方便的多,甚至价格比以前还卖的好。
  许多牧民搞不懂背后的原因,但他们只知道现在确实是很好,甚至有时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牛羊出售,或是没有皮毛也没钱,但有想买的商货,人家商人都愿意赊欠给你,利息虽有,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总之牧民们觉得挺划算的。
  比如家家必需的盐茶,以前质量差价格贵的死,现在盐雪白无杂质不苦,盐砖也更好了,价格却更便宜了。
  天天吃奶腻了,可以把奶制成奶酪、奶干、奶豆腐等,然后卖给商人,换成米面盐茶这些,米面从中原运来,价格却还挺实惠。
  许多牧民现在也经常会买些米面在家,既能换换口味,也能防止遇上什么灾情,牲畜冻饿死而导致饥荒。
  甚至许多牧民都开始信仰中原来的佛教、道家,儒家在这边也越来越受欢迎,反正部落首领们都在开始学习汉话,并让自己的子女学习汉文化。
  不少贵族子弟去了中原京师之后,早就乐不思蜀了。
  似乎人人都觉得现在比以前好。
  其实只是因为经过数次战争后,草原上已经再无霸主了,他们的头上少了一层直接的压迫掠夺,而贸易开放,也使的大家的生活都改善了。
  对草原真正的影响,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这里已经被阉割了,再难出一个强大的霸主了。
  当贞观二十年秋,天子亲幸灵州,召会诸蕃时,西域、漠北诸蕃首领,纷纷积极前往。
  诸部首领们带上子弟,带上部落特产贡物,还带了许多前去贸易。
  回纥首领闰婆、仆骨首领歌滥拔延、多滥葛首领末、拔野古首领屈利失、同罗首领时健、思结酋长乌碎等有名有姓的全都亲自来了。
  漠北三十六都督府二百余州刺史,没有一个缺席不到的。
  相比之下,倒是西域这边的要差一些。
  天山以南如今尽为大唐所直接控制,改为经制府州,早已派官驻兵,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国王了,各国的王室、豪强贵族等也早基本上被迁往长安、洛阳两京居住,这次几国有身份的也都早被召唤来灵州与会。
  西域天山以北地区,现在主要是以阿贺那贺鲁为代表的羁縻派,他统治着碎叶河以东地区,而乙毗射匮可汗在失去了天山以南诸国后,也老实了许多,再次上表称臣。
  但乙毗射匮如今已经无法再号令西域。
  河中的昭武九国,现在就脱离了西突厥的控制,之前乙毗咄陆去攻打昭武九国,攻破了米国,结果自己却因内讧而死,米国也趁机复国。
  昭武九国的粟特人团结起来,把乙毗咄陆的旧部驱逐离开,关起门来抱团过日子。
  而更遥远的吐火罗地区,曾经也是西突厥征服控制的地区,但如今也已经是二十九国并立的局面,西突厥的吐火罗叶护,也只能勉强控制诸国,却也拒不再服从西突厥大汗的命令,反正西突厥大号这些年走马灯一样的换。
  至于说更西边到达伏尔加河畔的可萨叶护,这些西突厥的旧日部属,现在也跟吐火罗一样,基本上是半独立的。
  大唐天子亲幸灵州,召集漠北西域诸部首领前来,既是要安抚漠北,更是要借机敲打西域。
  西域的局势现在并不明朗,阿史那贺鲁和乙毗射匮可汗对立,使的地区局势不稳,再加上吐火罗、可萨和昭武九国这方势,让西域随时有可能再失控。
  李世民希望西域能够变成第二个漠北。
  但现在的情形来看,并不容易,甚至几无可能。
  西域最大的威胁还不是昭武九国或吐火罗二十九国,又或更遥远的西突厥可萨部,而是在西域已经立足近百年的西突厥诸姓部落。
  他们的实力依然很强。
  ……
  吕宋。
  秦琅坐在旧金山港,一支船队缓缓驶入港口。
  “满载而归啊!”
  跟随在秦琅身边的一众家臣们高兴的望着那些吃水很深的宝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