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1505

  他喘了一会,又把秦琅也招过去,一手牵着长孙无忌一手牵着秦琅,“趁着今日朕精神还好,便当大家面,把今后事全托付给你们了。”
  说一句,咳嗽几声。
  断断续续。
  “太子仁义孝敬,勇毅果决,你们也都知道的,这些年太子在你们的辅佐下监国也很有成绩,朕还是比较放心把天下交给承乾的,望你们善加辅佐教导!”
  然后皇帝叫承乾跪到面前。
  “承乾,无忌是你亲娘舅,怀良是你老师,也是你舅兄。无忌辅佐朕打江山夺天下有定策之勋,贞观以后一直在朝中为相主政,劳苦功高。而怀良在武德九年靖乱之中,也有协谋靖乱之功,贞观新政更多出自秦琅之议,更数征于外,为大唐平定叛乱、开疆拓土,功高着著。”
  “有他们二人在,你不用为大唐江山担忧。”
  然后他又对秦琅和长孙无忌二人道,“你们二人是朕的心腹肱骨,更是大唐元老功勋,你们俩又是翁婿,我死之后,怀良你年轻多出些力,无忌也渐年迈,你要多照顾下他,尤其是不要让小人进谗言挑拔离间。”
  “无忌你的性子有时比较霸道,朕死后,希望你能够收收脾气。”
  又是一阵咳嗽后。
  李世民叫来李百药,让他亲自草拟遗诏。
  以秦琅、长孙无忌、李绩三人为顾命辅政大臣,辅佐太子承乾继位治国。
  遗诏成,李世民亲自过目,并朱笔署名,并用印。
  除李绩在外,九位宰相,皆被皇帝要求在遗诏上署名用印,这是非正常的做法。
  “好了,遗诏立好,朕可以放心去了。”
  话说完,皇帝已经咳的说不出话来,只能以手示意大家退出。
  秦琅等退到殿外,却也知道皇帝估计就在这两天,于是便直接在殿外偏厢办公,不敢离开。
  承乾和翰林院大学士李百药守在殿中,数名老供奉御医守着皇帝。
  下午,皇帝又有了些精神。
  不过御医们告诉宰相们,皇帝这是回光返照了。
  宰相们进入殿中看望皇帝。
  李世民也自知不行了,但难得的很平静,这些年想尽办法在延长寿命,如今终于到了尽头,反而洒脱了。
  “现在起,行在御营兵马,尽交由秦琅统领,待朕死后,秘不发丧,由秦琅、无忌带羽林、飞骑护卫太子先还洛阳,许敬宗、褚遂良护送朕的灵柩,随后而行。”
  “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发丧乾阳殿,文武百官前宣读遗诏,太子灵前即位,二十七天后,举行登基大典,明年改元建新!”
  皇帝交待的很细致。
  因为此时皇帝是东巡在外,虽说承乾为储多年,但在皇权交接的这种重要时刻,还是得十分小心,小心小心再小心。
  以免发生任何的动荡。
  为此李世民亲自交待,等他死后,秘不发丧,由秦琅这个辅政大臣、龙泉宫留守率行在禁军护卫着承乾立即返回洛阳,而许敬宗、褚遂良等秘密护送皇帝灵柩随后返回洛阳。
  等到了洛阳之后,太子立即于宫中正殿乾阳殿,在文武百官面前,于灵前即位。
  这是为了避免帝位空悬而出意外。
  先灵前即位,则承乾便是新君了,君臣名份先定,让文武百官们在灵前拜新君,迎立新天子。
  然后才是正式发丧,但承乾只要守丧二十七天就行,以日代月。
  这二十七天里,朝廷要全力做好登基大典的准备,等丧期一过,立即举行大典,不能耽误。
  灵前即位,登基大典,这两道程序过后,承乾才算是真正成为大唐的皇帝。
  等到明年正月初一,改元立新,颁行新的年号,就算是新朝的正式开始了。
  当年李世民在承乾这个年纪的时候,靠着兵行险着,发动玄武门宫变,夺得大唐的最高权力,他对于这些,非常敏感,到了此时,都很认真的交待承乾和秦琅他们。
  虽然不太可能有人敢乱来,但不得不防。
  皇帝说完这些,眼神渐渐涣散,甚至望着殿口喊着观音婢的名字。
  连喊数声后,皇帝突然又恢复了些精神,又交待道,“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
  “但李泰禁止回京。”
  “吴王和晋王,待登基大典过后,再许他们回京……”
  话还未完,皇帝突然没了声音。
  “陛下!”
  长孙无忌大哭。
  太子也抱着秦琅痛哭。
  秦琅望着那个瘦弱的天子,心中复杂万分,但还是抹去了眼角滑落的泪水,对太子道,“圣人将宗庙社稷交付给殿下,殿下怎么能效仿一般人只知道哭泣呢?”
  长孙无忌这时也收起眼泪,对秦琅点头。
  “圣人宾天之前,已经做了安排,现在便奉遗诏而行,魏公立即派人召禁军诸将前来听遗诏,尽快护送太子启程西归洛阳。”
  “许公和褚公你们赶紧叫宫人内侍为圣人整理遗容,准备上路。”
  泰山龙泉宫距离东都洛阳,足有千里,谁也没料到皇帝突然就驾崩于此行在,如今要赶回洛阳,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可以多耽误。
第1271章
灵前即位封元老
  此时太阳西斜。
  秦琅在龙泉宫紧急召见行在禁军校尉以上军官,以及随驾的南北衙诸卫军的将领们,向他们宣读了皇帝遗诏。
  听闻皇帝驾崩。
  一众将领们无不悲痛。
  而行在许多突厥、契丹、铁勒、奚、党项、吐谷浑等胡族归化的禁军将校们,更是反应强烈,上百名胡族军官失声痛器,拔出随身的刀子剪头发,划破脸皮,割耳朵……
  搞的是血光弥漫。
  秦琅也知道些胡人传统,许多人都有在至亲或尊敬的首领去世后,剪掉头发,或是划破脸,或是割掉一点耳朵等行为。
  比如党项人如果跟人结仇,也会划脸流血起誓,必报血仇等。而突厥人也以刀划脸来做为对尊崇的首领或至亲的血亲去世后悲痛的表现。
  没亏李世民胸怀宽广的对待这些胡蛮。
  “现在还不是悲痛的时候,大家暂时收起悲伤,保守大行皇帝的丧讯,都打起精神来,随本相护卫太子殿下即刻返回洛阳,莫要辜负了圣人临终遗训!”
  秦琅一番话叫醒了这些人。
  一个个红着眼睛退下,各自回营准备。
  半个时辰后,太阳即将落山之时,秦琅已经换上了铠甲,与长孙无忌和高季辅、张行成、崔敦礼、杜正伦、于志宁等宰相打马出发。
  五千羽林、旅贲精锐骑兵,护卫着太子,按秦琅选择的路线,先向北行百里,奔往济州的平阴。
  选择此,是因为平阴就在济水河边。
  唐代的济水河称为四渎之一,本就是山东地区的大河,仅次于黄河,此河可直通汴州,特别是近些年经过疏浚后,这也一直是条重要航道。
  秦琅不仅要考虑太子一行能够迅速返回洛阳,还得考虑到皇帝的灵柩也能尽快返回洛阳,所以直接选择济水水运大行皇帝灵柩,无疑更快捷。
  当天晚上,秦琅一行便在夜色下抵达了平阴。
  当地官民对于这支夜间疾行的铁骑,惊讶万分,可当地方官赶来询问的时候,秦琅却并没有理会他们。
  出发前,他就已经命令各部军官,急速行军,一路上尽量过城不入,选择野外扎营,补给方面,以携带的干粮为主。
  禁止跟地方官员接触,更禁止向下面的士兵们泄露丧讯。
  日夜兼行,每天跑二百里路。
  一路上只用了五天时间,便从泰山龙泉宫赶回了洛阳城,当这支精锐骑兵回到洛阳时,已经人马疲惫,甚至好些骑兵们为了赶路,三匹坐骑轮流跑,马都全跑瘦了一圈。
  一回到洛阳,秦琅立即派兵接管了洛阳城防,以及京都各个衙门。
  然后护送太子进入了洛阳宫。
  在秦琅他们返回洛阳的第二天,许敬宗和褚遂良也顶着黑眼圈护送着大行皇帝灵柩冰棺回来了,借助济河的水运,他们没落后多少。
  许多重要官员们也都是乘船跟回来的,几千禁军轻骑在岸边护送,还有更多的禁军兵马,仍然被留在了后面,许多随驾的官员、勋戚、内侍宫人也都来没的及赶回来,甚至都还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