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505

  这一顶大帽子扣过去,褚遂良立马怂了。
  虽然现在朝会暂停,皇帝也暂时不理事,但不意味着政事堂就能凌驾皇帝之上,政事堂只是皇帝治国的中枢而已。
  “还有一件事情。”
  “关于明年改元,年号一事,圣人自己有一个,今天我们商议一下是否合适。”
  皇帝给自己选了一个年号,开元。
  左仆射崔敦礼名门子弟,倒是一下子想到了出处,“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获受命之符。开元二字确实很好!”
  秦琅倒觉得承乾用开元二字做年号,可能仅仅是因为武德四年铸造通宝钱时选用开元,这二十多年来,开元通宝铸币亿万,流通天下,这二个字可能是百姓见的最多的字了,谁不喜欢开元嘛。
  选年号不但得选美名,还不能有以前王朝用过,开元二字既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喜爱,也没有前人用过,甚至听起来比贞观还顺口。
  “圣人昨夜与我还聊了一些事情,比如之前先皇在位时,为免扰民,所以规定,只要不是世民二字连用,则可不用避讳更改。不过如今先皇龙驭宾天,圣人提出当为先皇避讳,以后世、民单独使用也要避讳。”
  关于李世民的避圣讳,之前虽然民间百姓也多有主动避讳,但朝廷不强求,如李世绩避讳改成李绩,裴世矩避讳改名裴矩,但也有没避讳的,比如虞世南,大书法家、秘书监,活了八十多岁,就没避。
  而朝廷民部改户部,则是避了的。
  甚至科举考生,都很注意避讳,把民风改成人风,甚至连佛家的观世音菩萨都避讳叫成了观音。
  不过李世民在时,不强制避讳,不避也没关系,但现在承乾说以后必须避圣讳,犯讳当罚。官员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余文书误犯者,笞……科举考试若犯圣讳,不予录取……
  处罚还是很严重的,必须避讳。
  同时还重申,不仅要避圣讳,还要避家讳,就是自己父祖的名也得避,同时对于孔子等先贤名也要避。
  为此,皇帝还特意让秦琅带话政事堂,让宰相们为他选一个新名字,要求只有一个字,且相对生僻一些,以免影响百姓。
  皇帝要改名,觉得承乾两个字若是避讳会比较影响百姓。
  大家有些面面相觑,好好的改什么名?
  先皇叫李世民,不也没改名嘛?
  不过既然皇帝要求了,那大家得办。
  大家各发已见,有提议叫儇的,有提议叫炎的,有提议叫旦的。
  “秦相公,你也提一个?”
  褚遂良提了个佶字,然后让秦琅也提一个。
  “胤,胤字本意子孙相承也。”
第1280章
位极人臣请归去
  秦琅笑着提了一个字。
  相比起炎、佶、儇、旦、祯这些字,明显胤字相对更偏僻一些,但字义挺好,且与皇帝原名承乾有关联。
  这个胤字一出,褚遂良也知道自己的佶字落了下风。
  崔敦礼更是立马大声赞赏,认为这个字最好,当就用此字。
  几件事情很快议定,没起什么波澜。
  秦琅召来中书舍人,直接在堂上草拟,进来的是李义府,今天轮到他当值。对他点了点头,这位这几年官路通畅,但也是靠秦琅马周许敬宗的关照,当初在蜀中也只是个寒门士子,在秦琼幕府为幕僚,得秦琼举荐走了秦琅的门路,才能此后一帆风顺。
  否则以他的家世,就算有才,可没有人提携,此时估计还只是八品九的小吏,长安洛阳两京,有才的年轻人太多了,可有才却没依靠是很难上去的。就如元载,寒门书生,好不容易通过科举,可也一直只是九品小官。
  后来是娶了出身太原王氏,打小被玄宗养在宫中为义子的名将王忠嗣的女儿,这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否则就算元载前期为了上位,投机钻营,把本姓景改成了元姓,可一样没用。
  自打娶了王氏后,元载的人生就跟开了挂一样,一路平步青云,此后拜宰相,甚至成了专权十五年的权臣,最后被抄灭时,还因家里囤了八百石胡椒而震惊天子。
  李义府很有才能,虽然也很会走门路,但看他就站在堂上,左手执卷,右手执笔。
  秦琅把会议结果总结口述,李义府便能笔走龙神一气呵气写完。
  “秦相请过目斧正!”
  秦琅笑着道,“李舍人的才能听说连圣人也十分赞叹的,我就不用看了,你给许相看一下吧。”
  他虽是兼检校中书令,但毕竟许敬宗才是李义府的顶头上司。
  许敬宗笑呵呵的看过,提笔改动了两次,然后还是递给秦琅,秦琅笑着看过,却是一字没改。
  中书侍郎、东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张行成在一边看着李义府这个属下,不知道在想什么。
  ……
  二七,三七。
  三七过后又四天,乾阳殿上挂帘,国丧暂停。
  因为皇帝已经服完二十七天丧,要举行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对于新皇非常重要,虽然已经灵前即位过,但一天没正式举行大典,就一天还不算真正继承了这大唐江山。
  除了重新进封为濮王的李泰外,几乎所有在外的宗室亲王、郡王都已经赶回京来。
  地方各道州也都派出了庞大的朝集使团入京,恭贺新皇登基。
  上次灵前即位的时候,时间匆匆,连皇帝的冠冕都没来的及准备,好在当时是灵前即位,按传统惯例,不需要冠冕,当时承乾还得披头散发以示哀痛。
  但是登基大典,是必须得全套冠冕的,而且不止一套,整个大典仪式上,皇帝得更换好几套礼服,除登基时最正式的十二毓的冕冠外,在其它各个场合还得更换成另几种礼服。
  类似于后世新娘子结婚时一样,婚礼时穿婚纱,敬酒时穿绣禾……
  已经正式更名为李胤的新皇,在试冕冠,时间仓促,从先皇驾崩到新皇即位,总共才二十七天时间,宫中需要为承乾赶制出数套袍服。
  好在殿内省有诸局,其中有专门制作龙袍的顶级工匠,另外少府监下也有织造局等,技术雄厚,人才众多。
  这些天,各部门通力合作,总算是赶出来了,不仅把皇帝登基需要的各套礼服都做出来了,甚至还都多做了一套预备。
  “太师觉得如何?”
  “臣仿佛看到了先皇,圣人穿上这冕冠,真如先皇降临。”
  “真龙天子也。”
  李胤听了这通马屁,也不觉得十分受用,看着那面巨大的银镜中的自己,李胤甚至都有些迷失了。
  那两道英武的眉毛,甚至是刻意蓄起的胡须,使的他真的跟年轻时的先皇太像了,几乎如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若不是他走路时,腿依然会有些瘸,真的毫无区别。
  “老师今天也非常精神!”
  秦琅今天紫袍玉带,身上佩上了承乾特赐的那条十三环于阗玉带。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举国同庆。”
  “圣人在天下看到这一幕,估计也会非常欣慰的。”
  承乾微微一笑,心中却在想,圣人临终前,只怕都还十分后悔当初没废掉自己,另立李泰为太子吧。只是最后时刻,他已经没有的选择了。
  想到在泰山上自己苦苦跪求先皇的样子,他对于秦琅其实还是心怀些感激的,关键的时候,秦琅依然还是非常支持自己的。
  贞观以来,数次关键危急时刻,都是他力保了自己。
  “老师,禁军侍卫一事,都安排好了吧?”
  李世民临终前,把禁军交给了秦琅统领,承乾也十分信任,转眼快一个月过去了,也没出过半点骚乱。
  “一切安好,如今北门有程咬金统领左右屯营禁卫,十分忠心可靠。城外东西郊的南衙兵马,和外城的金吾卫等,也都由吴黑闼等忠心大将们统领。”
  “那朕就放心了。”
  虽然师生两个曾经有过一些隔阂矛盾,甚至现在也未真正和解过,但眼下时刻,两人依然还是能够放下那些,秦琅这方面表现尤其不错,李胤还是非常信任秦琅在大是大非上的担当的。
  “圣人,吉时已到!该动身了。”内侍前来禀报。
  秦琅叉手,“臣先去准备了。”
  ……
  虽说皇帝突然驾崩于泰山行宫,如今的登基典礼是在国丧期间匆匆办理,但政事堂宰相班子毕竟是先皇留下的,办事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时间短,也没有影响半分,各方面都准备妥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