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1505

  “我已经都安排好了,长安交由老大负责,洛阳交老二负责,再留下老三负责协调各地的买卖,然后其它人都跟我一起南下。”
  秦琅望着魏昶,“你真舍得离开长安?”
  魏昶抿了口酒,面色又红了些。
  “是有些舍不得,我生在长安,父亲是宇文家的奴才,母亲也是个奴婢,甚至往上数上八代,都是宇文家的奴才。”
  秦琅笑笑,“宇文述家祖上,早年也不过是宇文泰家的奴才而已,但宇文述不也成了隋朝四贵?甚至他几个儿子一个尚了隋朝公主后来又做了唐朝宰相,一个纨绔无德却也弑杀杨广自己当了回大许天子呢。”
  老魏回忆自己这一生,出生就是宇文述家的家生奴,杂役、马夫再到随从,再后来被宇文述安排到长安县做了不良帅,九年不良帅后,安排进骁果军,又干了九年,做到了六品校尉,然后大许皇帝宇文化及被杀,他逃回关中长安,重操旧业,成了大唐的不良帅。
  再到随秦琅进了镇抚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一个卑贱的奴隶,能到如今身家百万的侯爵,确实是他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是认识了三郎这个朋友!如今老了,更想跟老朋友呆一起了。我家那老小子也一直来信跟我说,吕宋好,说的跟花儿一样,我也早就想去吕宋了。”
  魏昶很早的时候,就安排了庶子随秦琅去武安封地,多年经营下来,如今几个庶子全都在那边开枝散叶了,秦琅开拓吕宋,魏昶也第一时间又安排了子孙过去。
  老魏很早就打定了主意,这辈子都跟秦琅秦家绑在一起,这绝对不会错的。
  到如今,更坚定了他要把重心往南移的念头,虽然嫡长子会留在长安,洛阳那边也安排了嫡次子,甚至老三安排去了扬州。所谓狡兔三窟,家族大了,总得为长远考虑。
  两京繁华,更是政治中心,老魏认为还是不能离开这天下中枢的,而扬州工商兴盛经济发达,自然也要早做安排。至于说岭南甚至海外,老魏看中的是长远,虽然现在偏了些,但现在机会也多,更何况他跟秦琅一样想法,认为得为老魏家留个保险。
  宇文述家祖上也不过是宇文泰家的奴隶,几代后也终于在隋朝时混成了四贵,权倾朝野,但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也有覆灭之险。
  后来宇文化及几兄弟弑君后,大许国没多久就要崩溃,宇文化及就立马让老二宇文士及跑去关中归附李渊,好为宇文家族留条退路。
  其实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如李渊的父亲李昞当年并不是李虎的长子,后来能继承李家爵位,完全是因为当年李虎虽然最早也是跟着贺拔岳入关中的,但在贺拔岳死后,李虎并不支持宇文泰当这关陇集团的新扛把子,而是跑到关东去找贺拔岳的兄弟回去主持局面。
  只是贺拔岳的兄弟并不同意,李虎后来回到洛阳朝中任职,再后来才又回的关中,但他长子李延伯却留在东魏,而次子李真早年随李虎征战时战死了,因此最后爵位落到了老三李昞的头上。
  在北魏分为东西魏内斗的时候,其实当时许多名门大族,都是两边下注的。三国时的诸葛家,那更是做到极致。
  如今虽是一统盛世,但居安思危,老魏这种出身的人,危机意识更强,他这些年不断的安排儿子们出去另立门户,而且与一般大家族的分家不同,是安排到很远的地方去立户,如扬州,如岭南等。
  如今老魏决定,除了两京和扬州、武安几家外,还要亲自去吕宋再建一支。
  不管将来世道如何变化,魏家都能保证延续下去。
  “听说吕宋那边无雪,我正好过去疗养。”刘九道。
  秦琅知道刘九早年受过许多伤,所以晚年身体不太好,而且这家伙又好酒,暴饮暴食,所以得了痛风病,关节都早变形了,被痛风折磨的不要不要的。
  “吕宋的海滩确实适合度假,不过你到了那边,得戒掉酒,还要忌海鲜,否则你这痛风只会更厉害。”
  刘三则道,“九哥去哪,我也去哪。”
  刘九当年是太子王,父亲也是正经当过大唐的郡王的,还曾得封过赐国姓,当年他们这些胡蛮,也不过是乱世的草莽。刘九被秦琅从死牢救出来后,也算是步入了正轨,镇抚司多年,混了个侯爵,五品的官职虽不显,
  但大哥风范不倒,尤其是在坐镇并州镇抚司分部时,在边塞那可是威风八面的。与魏昶做养猪和屠宰生意不同,刘九在边塞主要是搞皮毛加工,一直是跟秦家合作的,从草原收购来皮毛,制成皮革产品或是加工成毛线等,因为边疆太平,所以这买卖利润很大。
  刘三也是干的这个,反正个个都身家百万。
  “骑了一辈子马,如今骑不动马了,却也想跟着三郎扬帆入海,乘风破浪!”刘九笑道。
  “当大侠不好吗?”
  “嘿嘿,当大侠,那是二三十岁时的向往,如今一把年纪了,还当什么大侠,再说,如今江湖,名头最响亮的那是水泊梁山的及时雨宋公明宋江,那才是第一等的盖世大侠,名头之响,三山五湖四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这种,已经是过世的老不死了。”
  秦琅笑笑,“你别这么嘲讽人家宋富贵,他什么底子你还不知道?当年我无心安插的一个棋子,多年来也都是得你们几个的关照,才能有那么点气候,没有你们罩着,早不知道投胎多少回了。”
  几人就都笑。
  宋江在江湖上如今确实是名声第一,但在这几位面前,算个屁啊。
  魏昶也就不提他,笑道,“听说苏将军赶在年前灭了百济,这次朝廷特加封他为从二品镇军大将军,苏将军可真够威风的。”
  刘九却呵呵一笑,“想当年我们随三郎去幽州的时候,苏定方还在家种地呢,要不是三郎,苏定方哪有今日之威风?镇军大将军,那也不过是三郎的门生而已,那是咱们的晚辈。”
  苏定方是秦琅的门生,人所皆知,但他毕竟早年也一直是东宫的卫率,跟承乾关系不错。况且,这位是极能打的,甚至有人评价说秦琅之后,朝中最能打仗的一位。
  他水路挥师十万进攻百济,对百济那是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战例,堪称羽林宫教科书一般。
  不过苏定方除了打仗厉害,如今这政治头脑也非常不错。
  还知道要搞政治献礼。
  特意赶在新年改元之前,发动最后决战,一举攻破百济的旧都熊津和新京泗沘。先前苏定方出人意料的在汉江口登陆,先干掉了百济在南汉山与新罗对峙的军团。
  然后从唐津湾直插熊津江上游。
  苏定方故意围城打援,迫百济王召集全国兵马入京勤王。
  在年前,苏定方终于结束对峙,开始决战。熊津城下,苏定方歼敌万余,用火药轰开了熊津城墙,迅速拿下熊津,然后挥师南下,与南路军在泗沘城下会师。
  先前的对峙,不过是苏定方故意诱敌的示弱伪装,本就是为了一次歼灭百济主力,避免回头一城一池的去攻坚。
  泗沘城下,百济倾国来战,结果也照样被苏定方杀的是落花流水,百济国王更是直接战死当场,被唐军的神机霹雳大炮给轰死。
  百济军溃,唐军破城。
第1295章
强硬天子
  百济太子扶余隆领军在外,城中是扶余隆之子扶余文思,见唐军已经轰开了城墙缺口,直接就带城中文武投降了。
  都城陷落,败退城郊山上的太子扶余隆也只得率部投降。
  报捷的使者押着扶余隆和扶余文思爷俩赶到洛阳时,刚好是除夕夜。
  正旦改元前一夜,苏定方送上这样的献礼,当然讨的李胤龙心大悦,于是赐封镇军大将军,特授为带方道经略安抚使,晋封刑国公,赐世封刺史。
  百济的灭亡,对秦琅来说,这是早有预料的事情。
  李绩在辽东向高句丽用兵,而秦琅也早把倭国这个百济盟友拉到了大唐这边,现在忙着革新和挖矿搞钱,哪里顾百济死活。
  至于新罗就更不用说,这是世仇,金春秋带兵趁火打劫呢,还有伽倻和耽罗这两个大唐扶持的藩属岛国,更是落井下石。
  百济比历史上处境更艰难,所以灭的更快。
  “听说政事堂现在对于百济处置有些争论,”魏昶笑着道,“长孙相公说先皇曾有遗言,说灭百济之后,扶立一位对唐恭顺忠心的百济王子立为百济国王,对百济羁縻统治,设立都督府。”
  “但是圣人却并不愿意,要将百济直接设为经制道州县。”
  长孙无忌认为应当按李世民的意见,对百济实行羁縻统治,甚至拟定要授封扶余隆为百济国王,赐封带方郡王,置带方都督府,下设熊津等五都督,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
  但李胤却提出改土归流,置带方道,以汉晋时带方郡所置七县,俱升格为州,置带方、列口、南新、长岑、提奚、含资、海冥七正州,下边三十七县。
  百济国自己的区划,是五部三十七郡制,官方户籍是七十六万户,人口还不少的。
  长孙无忌认为百济太远,如今高句丽也还没有拿下,所以没必要实行直接统治,毕竟虽然国王死了太子降了,但大部份地区现在依然还没降,若是朝廷搞直接占领,那估计到时百济地方上还要继续对抗。
  倒不如羁縻统治,以太子扶余隆为国王,原五部改为五都督府,三十七郡改为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不变,原来百济各部郡县的官吏将领们,依然留用,授官赐爵,然后便可不战而下全境。
  到时以百济之粮,百济之兵,助苏定方之军,从南面往攻高句丽,与李绩一起拿下整个高句丽。
  可李胤这人的性子,却是不愿意放弃到嘴的肥肉。
  在他看来,百济不过又是一个吐谷浑而已,就算有反复,又能反到哪里去,当年吐谷浑也几次做乱,他还亲自出兵干过他们,如今吐谷浑还存在乎?
  在这件事情上,皇帝居然不肯遵从元老首辅的意见,僵持不下了。
  李胤态度坚决,百济直接改成七个州,原三十七郡降为三十七县,原二百五十县,皆降为乡。
  对那些百济旧贵族官员们,也不必过于优待,他们是被征服者,所以王室贵族等都要迁往两京。
  接下来苏定方带兵继续扫荡地方,敢有不归附者,直接灭了。
  对百济地方上的官民,就如同之前东征对辽东的高句丽地方一样处置,贵族豪强地主富民们,全都迁回中原,然后把那些人的土地等全都充公没收,一部份为官田,一部份赏赐给征百济的将士们为勋赐,另外则拿来招中原移民,以及分给百济普通百姓。
  这几乎就是先前对辽东占领后的处置政策。
  长孙无忌反对,认为当初辽东的这个占后政策,执行起来并不顺利,因为缺少足够的中原汉人能移民过去,而把大量的当地上层迁走,又带来众多的叛乱反抗,增加了维持的成本。
  现在辽东的实际情况,比战前高句丽人控制时要萧条的多,人口大量减少,填补不过来,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的过来。
  而百济也这样搞,那情况会更糟糕。
  而且长孙无忌提出警告,若是朝廷在拿下高句丽前这样处置百济,那么百济地方上必然会掀起大规模的反抗,甚至会让新罗有可乘之机,乘机抢占百济之土地。
  可李胤对长孙无忌的警告无动于衷,坚持要一步到‘胃’。
  李胤甚至都打算把伽倻这个大唐早年扶持的藩属小国给并入到带方道中去,还打起了耽罗国的主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