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5/1505

  “真是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一行人望着这山这水不由陶醉,连久在边塞的刘九都叹道,“真想就在这里选块地隐居,死后就埋葬在这里。”
  秦琅笑笑。
  “要隐居你应当去终南山,那里仙气飘飘。”
  刘九却摇头,“世人皆知终南捷径,如今的终南山哪还有什么真正的隐士,全是皇家宗室勋戚贵族富商大贾们占据了,满山遍野都是别墅庄园,俗不可耐,哪还有一丝风雅?”
  秦琅尴尬笑笑。
  秦家在终南山也有别墅,还不止一处呢,东西两府都在终南山中建了非常奢华的别墅,而且还搞了几个度假庄园出租,秦琅给终南山带去了许多人气,确实也增添了许多俗气。
  长安周边,终南山和骊山,早就遍布贵人们的别墅了,哪还有什么隐士。
  就算这蓝桥,因为是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于江南和岭南的一条交通要道。
  所以秦家自然也没放过的道理,仙境般的蓝桥有秦家的别墅,还有山庄,甚至如今很繁华的蓝桥乡集,也有秦家的许多生意。
  “三郎,听说你曾经过蓝田时写过首诗,云岭秦家今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今天再来首吧。”
  秦琅望着这群山。
  “今非昔比了,如今的蓝武道已经不再是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险阻了。”
  “那你更要再写一首新诗了。”
  秦琅笑笑。
  “远赴仙窟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愿配流霞照白马,一川枫满江南下,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缓缓吟完,众人皆静。
  诗仙已经很少做诗了,今日有幸能见到秦琅即兴做诗,那可是非常难得的荣幸。
  大家都在品味这首诗,与在心里跟秦琅另一首雪拥蓝关马不前相比较。
  七十岁的魏昶喜欢后面那一句,你问我岭南好不好,我说此心安处,便是家乡。年纪大了,眼中看到的便总是回忆和过往,总是舍不得家乡,汉人都有故土情结,更讲究落叶归根。魏昶七十岁了,还决定亲自带着子孙移民吕宋,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此时听到这首诗,心中最后的那点躁动也就安静了下来。
  “好诗!”
  不远处,数辆马车相接,几张便携的桌子摆开,太平长公主与玉箫、鱼玄机等几个妾侍,还有刘九等几家的女眷做一起喝茶赏景。
  侍女过来把秦琅的诗念给大家听。
  鱼玄机直接让婢女取来纸笔,抄下这首诗。
  “第一句好美,衬这桃源般的美景。”
  女人总是感性居多。
  太平长公主李丽质则喜欢第二句,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一群贵妇人顿时喧闹起来,惊叹连连,尤其是同行的几家女眷,都说这次同行赚了,居然意外得见一首传世名作的出世。
  而几家里的年轻小娘子们,更是双目流彩,对远处那位郡王,真是心中又添几分崇拜喜欢,真如谪仙人下凡,咋就这么厉害呢。
  贵妇人们看着这些小姑娘们那面上泛起的桃花,也只是充满过来人的笑容,别说小姑娘们,就是她们,有些甚至都已经做祖母或外祖母了,但望向那位秦三郎时,都会心跳加速,经常走神发愣。
  此时晚春三月。
  山花烂漫,草长茑飞。
  秦琅一行人南下,却也不急,走走停停,沿途赏花观景,也是照顾随行的女眷或孩童们。好在这次虽然选择的是蓝武道,但此时的蓝武道已经跟贞观初时的蓝武道路况不同了。
  贞观初的蓝武道,那是自先秦时就开辟的,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
  由长安东出,溯灞河西侧南行,经蓝田过灞河,上七盘岭,绕芦山北侧,经六郎关、大坡垴到蓝桥,沿蓝桥水而上,经牧护关翻越秦岭,然后顺丹江支流七盘河而下,一路到达武关。
  这条路,尤其是蓝田蓝桥这一段,路很难行,山路狭窄而且曲折蜿蜒。
  不过在秦琅为转运使时,当时不仅负责朝廷财政,而且也兼负责漕运,兼管河道水利,在任期间,不仅修了洛潼五百里轨道,也还修了襄阳到方城的唐白运河,荆州到襄阳的荆襄运河,长安到武关的丹灞运河。
  后来他在岭南时,又修了江西赣广运河等。
  相比起其它几条运河,丹灞运河其实并不算太难修。
  丹、灞两水源头仅隔一个相距数里的分水里,是汉江与渭河支流最相接近的地带,此处山势也较低,而丹江古代通航条件也较好,可直接通航至商州,石门至长安也可利用灞河水道。
  把丹灞部份水道疏通,然后唐白运河本就要蓄丹江水,所以整个工程其实是唐白运河的附属工程。
  一期是修丹江水库,蓄丹江水,提高水位。
  然后搞南水北调,把丹江水引入唐白河,通过筑坝建闸拦截唐白河水,分级抬高唐白运河水位,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接入河南的沙河、蔡河,然后经蔡河、睢水,接入大运河,抵达开封,再转洛阳。
  另外在运河越过方城后,在沙河北岸许州襄城也可转陆路,往西北经汝州入洛阳,往东北经许昌入郑州,接入荥泽运河码头。
  这条运河还可以把南边的湘潭运河,荆襄运河,以及西面的丹灞运河连接起来。
  工程虽大,但都是经过细致研究论证,分段施工,耗时数年,最终完成。
  这项工程完工后,可以说不亚于大运河,过去岭南、西南、荆襄、山南等地的物资要入长安、洛阳都非常不易,陆路难行,运输量有限。走水路吧,只能先下长江,一路跑到扬州然后再转入大运河北上,再绕上一大圈。
  耗时费力,十分不便。
  而这几条运河打通,尤其是方城山垭口打通后,荆襄巴蜀甚至江西岭南等地的粮食以及商货,都可汇聚襄阳,然后经唐白运河过垭口直接进入河南,然后不管是走陆路,还是继续走运河,都非常方便。
  陆路也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水路更是快捷省力。
  而丹灞运河的打通,也让荆襄巴蜀岭南等地的钱粮商货入关中便捷起来,不必绕江淮先到运河再绕洛阳、长安,可直接经长江、汉水到襄阳,再入丹灞运河,直抵关中。
  丹江水库建成后,不仅帮助唐白河提高水位,便于翻越方城垭口,而且也让丹江的通航能力进一步加强,过去丰水时通商州,而此时通过在商州再筑一座水库蓄水,使的上游又能再通航数十里。
  然后在上游河段,通过如灵渠那样的水闸,就能够直接让船越过秦岭谷口,接入灞水河道,灞水上游河道也同样采用多级水门。
  同时秦琅在隘谷那几十里,在旧道以外,又重新择地修了一条盘山路,并铺设轨道,便于水陆并用,减轻运河那段的运输压力。
  唐白运河和丹灞运河在枯水季节时,运力减弱,雨季山洪多发时堰坝压力较大,但这些年却也还是坚持住了,并在年年加修加固后,两条运河的运输能力越来越强。
  丹灞运河甚至带动着过去比较贫困的秦岭商洛山区,如今也非常富庶起来,皆因有了这条经济交通大动脉,山里的山货、树木、矿石等也都能开发利用,百姓们也在沿线做工做买卖,大大提升了收入。
  其实秦琅修的这些运河,历史上好多朝代都设计规划过,甚至动工修建过,但好些往往修一半没修了,或修后好没运行多久最后因为缺水,或是溃堰等问题放弃,本质上来说方案没什么问题,关键还是工程质量。
  就比如秦始皇那个年代,就已经能够修建联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翻越五岭。而在更早的时候,秦国的李冰还在蜀中修建了都江堰,都是经后世修修补补一直用到几千年后还在使用的。
  历史上唐白运河和丹灞运河最后放弃的关键,还是缺水,水不够就没法运东西,维护成本也高,如果达不到足够的运输量,那就划不来,废弃理所当然。
  秦琅解决的办法是利用后世南水北调的办法,建丹江水库,这样丹水和唐白河的水位都能提升,再借用灵渠上的那些闸门装置,逐级调节水位,截水行舟。其实大运河上很多河段,也是采用这种办法,以保证运河地势高低不平,水深水浅的行舟问题的。
  水量足够,石闸坚固,便既能通航运输,又不用担忧溃堰垮坝了,在地势较高影响通航能力的垭口地段,再辅以轨道陆路分担运力,便不用担心运河的运输能力,不用担心堵船。
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
  “这轨道马车我还是头回坐,没想到这么平稳,感觉比坐船还舒适啊!”
  “四轮马车本来就相对两轮马车要平稳一些,因为装置不同,不仅是增加了转身装置,更重要减震这块也强许多。而行驶轨道上就更平稳了。”
  轨道马车也就有轨马车,也是出自秦琅的发明,最早是使有在矿山和码头,比普通的马车更大更坚固,能装载更多的东西,有轨的马车能提高动力,加快效率,甚至减少畜力。
  一般还会装有刹车装置,下坡的时候可以刹车控制速度。
  看似只是马车跑在铁轨上,但实际上比跑在普通路上要轻松的多,马匹可以拉动更大的马车,甚至是多车厢串连一起,大大提升效率。
  魏昶感叹着道,“当年三郎你从镇抚司去做转运使,大搞这些运河漕运,修马路,建桥梁,好多人还认为你大兴木土是扰民害人而弹劾你,说你要让大唐重蹈杨广之路呢。”
  秦琅笑笑。
  大唐如今有这么兴盛,可以说不仅仅是税赋等制度上的革新,也跟秦琅当初主持的大基建离不开的。
  当初到处兴修道路桥梁,修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开挖运河……
  不仅仅是提升了交通运输能力,也带动了大量的百姓赚钱,毕竟新制度下,不用再免费服役,参与这些基建工程可是有工钱拿的,而这些基建,又消耗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木石等等材料,也是促进了工商业。
  那些大大小小的工程,聚集那么多工人,又带动着当地的商品消费,附近百姓不仅能来做工赚钱,还能把自产的粮食蔬菜猪羊鸡鸭等也拿来卖。
  这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内循环加速过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