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2/1505

  “不要再喝啤酒了,否则你晚上估计会痛的睡不着。”
  刘九呵呵一笑,“我这杯啤酒端了一上午了,也才打湿了点嘴唇而已,这场面,没杯酒在手,不习惯不得劲啊!”
  ……
  吕宋的端午节是与民同乐,一片欢声笑语,秦琅甚至还下令给吕宋三衙诸军节赏,直接给每位将士加了一个月的钱粮,而吕宋各学堂的老师们,更是直接加了两个月的钱粮。
  吕宋各学校的学生们,也都分到了许多肉、鱼加餐。
  各衙官员吏员们,自然也有端午节的福利,分了鱼、肉、蛋等。
  三天端午节后,秦琅也正式召集了吕宋境内府州诸衙官吏,还有吕宋的诸封臣们齐聚旧金山。
  这次大会,主要还是宣布吕宋的改革,六曹、内阁、宣徽院和骑士院正式推行,原本拟定的军机处,最后被秦琅改为了宣徽院。
  吕宋没有太监,秦琅也不可能用太监来任宣徽院使、副使,而且为了达到平衡权力的目的,秦琅也不打算用吕宋诸衙官,最后他是把原来他在秦家设立的执事会,从中挑选人来出任宣微院使。
  当初秦琅尚在朝为官时,为了以最少的精力却能更好的管理秦家的诸多产业,所以建立了一个执事会,其实就是他个人的助理办公室,里面全是秦家高级管事,能力出众。负责替秦琅协调管理各个产业。
  当初执事会的办事流程,就有点类似于内阁了,各地产业的事务都是先对口上报本产业的总号,然后他们给出初步处置意见后再报到执事会,执事会这里商议后票拟贴黄上呈秦琅。
  然后秦琅还有个更贴身的侍从室,他们会先筛选一遍,实际就类似于批红。
  通过这种层层筛选,一般大事才需要秦琅拍板,一般的小事都是由执事会和侍从室商议着给出处置结果,甚至更小点的事情,各地的商号自己就可以解决了。
  就算到了如今,秦家的产业依然巨大,而管理层也很庞大。
  现如今,虽说整个吕宋都属于秦家的,但吕宋都督府州属于封地,秦家各产业却算是秦家的私产,这算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六曹和内阁官员,都是从吕宋都督府下的官员中选拔,但宣徽院不同,秦琅是用自己原来打理产业的团队中挑选人出来,宣徽院的院使等全套人员,是一个单独的体系,不会与府州那边相通。
  宣徽院的人也有任期,定期换人,任期结束后或在院内升职,或是重新到秦家产业体系中任职,或是退休,而不会到府州任职,这样保证宣徽院始终是秦家的私人,秦家所赋予他们的批红权,不用担心受到内阁或是六曹的影响,毕竟不是一体系的人,升迁等都不受那边考核控制。
  其实本来秦琅考虑过直接用国官或府官这两套体系,来代替内阁或宣微院,秦琅做为吕宋郡王、吕宋大都督,有权开国开府,就是各建一套班子。
  国官班子会有国令、大农、国尉、国丞等,学官长、厩牧长、食官长、典卫等。
  而府官班子则会有傅、友、长史、司马、诸参军事等。
  只不过这两套班子虽然也算编制齐全,但官吏都是朝廷经制官吏,就算朝廷许吕宋自置属吏,可这些官吏也本来各有差事,并不符名秦琅需要的做为机要秘书代批朱红的需要。
  所以国官班子和府官班子仍然还在,只不过这就属于没多大实权的班子。
  核心的票拟和批红之权,秦琅分别交给了内阁和宣徽院,以更专注处理而不受其它影响。
  “授秦用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
  “授秦俊为侍卫亲军司马军都虞侯!”
  “授秦勇为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
  “授秦存孝为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
  ……
  秦琅最先宣布的是四衙管军十三将的名单,原来是侍卫亲军马步司、侍卫亲军水军司以及衙内司三衙,这次秦琅把马步军司拆分为二,于是便形成马军司、步军司、水军司和衙内司四衙。
  每衙以都指挥使为主帅,以都虞侯为副帅。
  再加上上六都编为左右两厢,各置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然后再加上衙内诸班直一位都虞候,衙内诸班直只设都虞侯而不设都指挥使,因为诸班直为大都督直属亲领。
  因此实际是四衙十三管军。
  这十三位将领,就是如今吕宋军方最高将领。
  以四衙分统吕宋诸军,吕宋军队又划分各军镇,以防御使分统。
  因为吕宋如今也没大的军事威胁,所以吕宋虽编了不少军队,但仅有部份是常备军,如衙内诸班直和上六都,这些属于常备军,且是特种编制,是加强编。
  每军镇也设有满编的甲等旅,军官、士兵都是满编,但非常备,平时只部份在营或值守。乙等旅则是只有半编,同样平时只部份在营。
  丙等旅则属于架子部队,就是只有番号、军官、士官,却没有士兵。只要当紧急动员时,才开始征召补充部队。
  至于丁级旅,属于预备旅,仅有番号,军官士官士兵都没有,一般是把各地的团练武装编到名下,有一套战争动员预案机制,一旦需要动员丁级旅时,就把相应的团练乡兵动员武装,充实进去,做为预备补充队伍。
  吕宋军队编了挺多。
  四衙诸军,然后下面是军镇的各旅,平时则是以营为单位驻扎各地,营下是团、都、队。
  军旅番号多,但大多数分封骑士家臣和他们的骑兵、步兵虽然编在诸军旅,但只是轮番当差而已。这样做,比较节省军费开支,又能保证拥有不错的战斗力,还有迅速扩编的能力。
  平时也并不会过于影响受封骑士们以及点选的武士等的生产生活。
  吕宋的兵,依然属于一般人想当都当不到,当上了就有机会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属于吕宋比较受人尊重的阶层,令普通百姓向往的,好处很多,地位也高。
  四衙十三位管军,负责统领部队,但兵籍兵符调令都掌握在兵曹手中,武官迁转等则在吏曹手中,物资军械等则在户曹、工曹之手。
  选将权在大都督手里,相对还是比较平衡的,并不用担心武将士兵们控制不住。
  封臣骑士们虽然有自己的武装,但数量等都是受都督府严格限制的,本质上这些骑士也就是相当于中原的大唐府兵而已。
  秦用、秦勇、秦俊、秦存孝等十三位将领,一个个上前听封受封,这十三员管军大将,基本上都是秦家人,秦琅的义兄,自己的义子还有亲儿子们。
  但却也基本上都是统兵打仗检验过的。
  秦琅接着授封内阁学士,一共授封了六人,又授封六位内阁舍人。第一届内阁,授了老黄、张超等几个心腹。
  宣徽院使从秦家的高级管事中选了六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
  接下来六曹参军事的任命也很顺利,挑选的都是在吕宋已经任职几年的人,办事能力不错。
  最后骑士院倒也简单,每个受封的秦家吕宋骑士们,都获得了骑士院成员的头衔,然后再从中选出六科、都察科等几个科的常任成员。
  秦用和秦勇等人因为已经担任了四衙管军之职,可以被尊称一声骑帅、步帅,因此不再担任吕宋的刺史等文职。
  魏昶七十岁了,本来秦琅还想请他在内阁任职,不过他推辞了,说七十致仕,如此年纪就安心在吕宋养老好了。
  最后只接受了秦琅授他的骑士院成员头衔,也没在各科任事,安心的准备节后回秦琅划给他的外岛领地上瞧瞧,要开始组织人去百济买奴隶,去广州、太平等运来耕牛工具等开垦荒地建立庄园,还要按领地大小训练武装相应数量的骑兵步兵,随时为秦家效力。
  看着这一个个被请到上前赐坐的内阁学士、四衙管军、宣徽院使、六曹参军事,骑士院六科给事中、都察佥事们,都还十分的年轻,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年纪,五六十的没几个。
  这无疑是充满活力的一个班子。
第1306章
开元十三年
  “褚遂良被罢相了!”
  一大早,秦琅正在吃粽子,咸鸭蛋黄的,也有红烧肉的,青绿的粽叶裹着糯米,里面又包着流油的红咸蛋黄,确实好吃。
  魏昶手提一串红色的荔枝踩着椰壳拖鞋过来,告诉他一个最新的消息。
  “罢了?”
  “嗯,贬为同州刺史。”
  “还有,御史台也换人了,御史大夫孙伏伽被贬外出为刺史,然后御史大夫空置,皇帝任阎立本为御史中丞,执掌御史台。”
  秦琅也不由有几分惊讶了,褚遂良说来也是李胤的老师,当年是崇贤馆的直学士,秦琅入馆前,是他代他老子执掌馆事,因此还被人称过馆长,贞观中后期,也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秦琅对褚遂良这人,一直没什么好印象,觉得这家伙喜欢搞政治投机,并没有什么个人立场,曾经见李泰得宠,便劝李世民立李泰为储,后来见局势不妙,立马投长孙无忌。
  不过秦琅也承认,褚遂良的书法确实是不错,相比起秦琅是靠瘦金和宋体这两种后世字体而被人称为开宗立派大书法家,其实褚遂良的书法根基更强,水平也更高。
  “总不会是皇帝报复当年对褚遂良的那点怨念吧?”
  当年秦琅让崇贤馆的学生们养鸡,算是一门生活观察课,后来褚遂良把太子他们养的鸡给杀了,交给食堂加餐。
  当然这只能算是小事。
  可褚遂良曾经劝李世民改立李泰为太子,这事绝对能让李胤记恨一辈子。
  魏昶摇头。
  一边剥着荔枝一边道,“我听说最近政事堂跟天子闹的很僵,因为百济和新罗的事本就闹的不怎么高兴,结果天子又是设枢密院又是设计相的,搞的宰相们都集体辞职了。”
  皇帝和宰相们闹别扭,事情越闹越僵硬,尤其褚遂良,更是梗起脖子跟皇帝犟。
  然后皇帝没想着服软妥协,而是直接先寻了个由头贬掉了御史大夫孙伏伽,然后任用阎立本为御史中丞,让他代执御史台。
  也不知道李胤跟这位拥有高超画技和建筑设计水平的阎立本是怎么达成一致的,反正阎立本入御史台后,立马就发起了针对褚遂良的弹劾。
  大画家阎立本对大书法家褚遂良的弹劾,非常犀利,连长孙无忌都保不住,因为刀刀见血,都是弹之有物。
  最后褚遂良只能按例引咎辞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