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1505

  秦琅把使者请到厅中坐下,让人送来椰子等。
  对这位宦官,秦琅挺客气。
  “圣人的恩赐我感激不尽,但我不以接受……”
  “实不相瞒,我如今也无法入朝辅政,这些年,我身体一直不适,如今常年呆在这岛上,连这城都很少出了。”
  ……
  秦琅让使者带着他的谢恩拒绝的奏章回洛,自己反正不管使者怎么劝都不动。
  虽然这次使者带来了羽林军八百持戟士,可秦琅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就算他拒绝受封齐王、平章军国事兼中书令、兼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可这位依然是吕宋郡王、魏国公、太师、开府仪同三司。
  何况现在满东都在传,秦贵妃马上就将立为皇后,晋王李贤将立为太子,秦家将更进一步,天下无双。
  秦琅不肯领旨入朝,宦官虽苦求却也没有其它办法,他可不敢真指挥着那八百持戟羽林把秦琅强绑回洛阳。
  就算他敢下令,羽林郎也不会听的。
  看着使者最后无奈的带着人又乘船离开,魏昶、阿黄等站在秦琅身边,“你真不入朝?”
  “不是已经拒绝了吗?”
  阿黄笑呵呵的道,“按惯例,不是得三辞才受嘛。”
  秦琅只是摇摇头。
  “这可是齐王之爵啊。”
  “虚名而已!”
  使者北返,人未回洛,急奏倒是先送回去了。
  洛阳宫中,李胤看到使者的详细奏报,对秦琅不肯入朝,似乎也早有预料,并没有太大惊讶,也似乎并无不满。
  当天,李胤召秦琅在洛的嫡次子秦伦入见,正式授封其为吕宋郡王之爵,并授左卫中郎将之职事。
  一个才十几岁的贵族子弟,直接封王,引的满朝惊叹。
  而第二天早朝上,李胤更是宣布,给秦琅进检校尚书令兼中书令,兼知门下省下,再派使者前往吕宋迎接秦琅入朝。
  不出意外,很快第二拔使者也回奏,太师秦琅以病体不适为由不肯入朝,连封赠也不肯接受。
  李胤第三次派使者前往吕宋召秦琅。
  这次是以太师加平章军国事、检校尚书令,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兼太子詹事,加封齐王。
  可一如继往,秦琅依然不受。
  “看来秦琅是真无意回朝了。”
  李胤在书房与李义府下着棋,却有些心不在焉。
  “秦太师向来性格谨慎小心,贞观朝就几度激流勇退,开元初,凭着再度拥立定策之功,却也主动归去,在吕宋一呆就是十几年,确实不一般。”李义府对秦琅还是非常佩服的,不说当初秦琼秦琅父子对他的提携之恩,就说秦琅表现出来的这种淡定从容,确实是他无法做到的。
  “既然秦琅不肯入朝,那么无忌的案子也就不要再拖了,都了结了吧。”
  “臣明白。”李义府赶紧领旨。
  这案子已经拖了大半年了。
  本来是想等秦琅入朝后,由秦琅来负责结案的,可现在看来,秦琅根本不入朝,这锅还得自己背了。
  不过能替皇帝背下这锅,自然也是大功,他不像秦琅有那么多顾忌,李义府毕竟根本浅,李胤继位时他得秦琅的提携也才不过中书舍人,如今能做上宰相,可全靠着能揣摩圣意,能主动为皇帝排忧解难。
  这锅他不背谁锅?
  褚遂良流放岭南,还没等到朝廷的最终处置,已经病逝爱州,他临终前给李胤上了一封陈情书,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和圣祖效劳,还坚决的支持了当今天子继位等等,可惜李胤收到陈情书扫了两眼就扔到了一边。
  甚至都没打算放过死掉的褚遂良。
  李义府很快和许敬宗等一起拟定了对长孙无忌谋反案诸党的最终处置,削夺褚遂良所有的官爵,同时将他的兄弟子孙皆除籍为民,流放爱州,永不得回中原。
  其子褚彦甫、褚彦冲刚被押离洛阳,就在半路的驿站被驿丞双双杀死了。
  御史前往韩瑗贬地振州将他押解回京,命当地官员抄没其家,御史在半路又接到新命令,就地处死韩瑗,可等到了振州,才发现韩瑗已病死振州,御史便下令开棺验尸,最后将韩家近亲全都流放岭南。
  于志宁也被定为长孙无忌一党,好在他跟长孙他们平时也没那么密切,只是平时立场不明,为李胤不喜,所以先前贬为华州刺史,此时再贬岭南爱州司马。
  众人里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了,起码保全了家族。
  柳奭在被贬地象州直接被处死,近亲皆流放岭南,抄没家产。
  因为柳奭是皇弟许王李治的妻舅,所以也牵连到了李治,李治与儿子一起被就地处死,以国公礼下葬,国除。
  李义府派中书舍人袁公瑜赶到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死后,其子长孙冲,族弟长孙诠本来皆为皇帝妹夫,但并没被念及亲情,皆被贬放岭南,同时长孙家族所有财产皆被抄没,所有近亲同族皆被长流岭南。
  连高家都受到牵连,高士廉的诸子孙,都被除籍为民,长流岭南,家产也俱被抄没。
  长孙诠的外甥赵满持,一员在半岛战争中扬名的猛将,也被牵连处死。
  长孙家、高家、褚家、柳家、韩家,皇帝抄了五大家族,受此牵连的官员无数,仅从五大家族里抄出来的钱财田地等,数目之大,连李胤看了后都惊讶不已,问禀报的李义府是不是搞错了。
  得到确切答复后,李胤眯起眼睛,“国之蛀虫啊!”
  “李爱卿辛苦了!”
  李义府晋侍中、检校御史大夫,兼太子左庶子,进爵广平县侯。
  中书令许敬宗,晋爵许国公,加太子太师。
  崔敦礼仍为左仆射,加太子太傅。
  来济为右仆射,加太子太保。
  辛茂将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任雅相为兵部尚书,卢承庆为户部尚书,
  崔义玄为御史大夫,侯善业为大理寺卿,王德俭为刑部尚书,袁公瑜升御史中丞。
第1310章
皇帝关注
  “臣转运使刘祥道拜见陛下!”
  听到声音,李胤放下手里的奏本,抬起头来,“刘爱卿免礼,赐坐。”
  “谢陛下。”
  “转运司衙门的事务熟悉了否?感觉如何?”
  面对皇帝的提问,新上任为转运使的刘祥道有些紧张,他是新接任转运使职,开元朝以来,转运使总揽财计,被称为计相,做为朝廷的财政大总管,任务也还是很重的。尤其是近些年,朝廷用兵不断,光是一个朝鲜,就打了整整十年,紧接着奚契叛乱,又打了三年还未休。
  甚至半岛的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的遗民也仍在反抗,战争带来的财政开支太大了。跨省运输钱粮至半岛,十年间运去了无数的钱粮,更在那边修建了无数的城池要塞。
  仅战马就损失了超过二十万匹。
  而酬功、抚恤的开支也巨大。
  上一任计相宇文节因为跟长孙无忌不和,被长孙无忌打入房遗爱谋反案中被贬岭南,至今不得回。
  之后计相一职各方争夺,却始终空缺,直到如今长孙无忌一党被清洗,皇帝钦点了刘祥道。
  刘祥道父亲曾在贞观初做过户部侍郎,而刘祥道少袭父爵乐平县男,靠着广平刘氏的家世人脉,加上自己的努力,倒也仕途通畅。新朝以来,得秦琅提为中书舍人,之后的仕途更加顺利。
  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直到如今授计相之职。
  从主管选官,到主管财税,工作转变很大,刘祥道一时半分都还没适应过来。
  “朕近来看到转运司奏报,吕宋近些年的税赋上缴很惊人啊,而且增长很快,两税正税,以及工商税、盐铁茶等专卖税、市舶关税等,其缴纳税源甚至已经远超云南、黔中、广西等道,若是把吕宋跟武安合在一起算,不算武安的交州,税赋甚至都不如吕宋。”
  “臣查阅档案,吕宋这些年税赋增长快,主要是贸易和矿产、盐酒这些。”
  李胤捋了捋胡须,“齐王能征善战,更擅经济,朕当初还年幼的时候,可就是跟着他学习经济财政之道的,吕宋二十年前,不过是个荒岛,只有些岛蕃蛮人,而如今,不过二十年间,吕宋现在却有在编汉人一百二十余万,在编蕃人四百余万,人口近六百万之巨,这实力已经远超战前的百济或新罗了。”
  “比之高句丽,也差不了多少。”
  “甚至仅论经济,远远强过于他们,吕宋如今有中转贸易,有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有蕉麻种植和蕉麻纺织业,有伐木、造船业,有捕鲸、制蜡业。
  还有晒盐业、酿酒业、香水业、玻璃业、瓷器业、造纸业等等诸多新兴强力产业。”
  “朕听说如今无数胡商都是直接奔吕宋新旧金山港而去,吕宋秦家的玻璃、银镜、香水、陶瓷、白糖、酒、蜡烛等都成了极热销的外贸商品,甚至抢占了不少东南港口的生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