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1505

  与南洋诸国会盟,光靠老丈人或是亲家这种关系,其实是不太靠谱的,国与国之间,更需要利益相关才行。
  让南洋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通过贸易相连,利益一致,这才会共进退。
  想着想着,突然听到怀里轻轻的呼声。
  女王居然在他怀里睡着了。
  低头看着女王,发现她的青丝中居然已经染上了几丝白霜。
  一人治理着林邑国,还抚养了四个孩子,终生未嫁,确实也是非常不易,秦琅知道自己亏欠于她。
  不忍心惊扰她,秦琅便这样一直抱着她。
  ……
  第二天会盟相商继续。
  经过一天的商议,又达成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昨天诸国向秦家下订单造船,今天则是达成了初步的十国关税协定,约定统一关税,给予诸国优惠国待遇,同时又在十国划出了不少港口,做为免税的自由港,十国的商船、货物在这些港口,不征关税。
  具体条件就是秦家在倭国、林邑等自由港的例子,基本上直接拿过来了。
  有的直接把整个港划为自由港,有的则是把一个港口的部份区域划为自贸区,如吕宋的旧金山和室利佛逝的巨港等港,都是在港区划出一块自贸区。
  秦琅趁着良好的气氛,提出在这些自由港区统一度量衡,推行一套共同的体系,他建议采用大唐现行的历法、度量衡等,甚至表示,秦家愿意在这些港区,建立钱庄银行票号,发行货币。
  大唐的金银钱币,这些年在南洋也是很受欢迎的,虽然朝廷禁止货币出海,但各家也都有对策,比如在林邑等地建立私铸厂,把从海外弄到的原料加工铸造成货币,然后在海外通行。
  因为铸币这玩意本身是有利可图的,大家当然愿意这么干,而大唐的这些钱币比较精美,而且本身也确实价值挺高,所以商人们都乐于接受流通。
  秦琅还提出希望各国允许在自由港区,让吕宋在那边建立儒学校,取名就叫孔子学院,以传授汉文化和儒教。
  在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其实都是信奉湿婆教或是大乘佛教的,当然如林邑一样,这些年也流行儒教和道教,倭国则也经大唐传入了大乘佛教等。
  吕宋那边,倒是在秦琅的坚持下,是一直推行着与中原朝廷一样的宗教管理制度的,对各种宗教和教派都是严格审核管理的,有专门的衙门管理,要想传教,先要取得资格。
  然后获审核后才能在指定地点购买地皮建立寺院,招收教众,也需要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度牒,这度牒还很贵,且剃度人数严格限定,甚至传播讲经等也都诸多限制。
  非常严格。
  吕宋一个州只允许一个宗教有一个寺院,而且严格规定了不能免税赋等。
  前些年,波斯萨珊因为被大食攻灭,许多波斯人逃入西域,或是通过海上丝路来到中原,不少人进入吕宋,因为秦琅有位妾侍是波斯贵族女子,同时有许多波斯商人也早在吕宋经商。
  大量波斯人来到吕宋后,就曾想要建立起自己信仰的拜火教寺,甚至是一些人想建都督教或犹太教寺等。
  但秦琅对此依然还是那个态度,条条框框的律条极多,必须符合才行,哪怕有些人在波斯时本就是教会的僧众,但到了这里,不管以前有名没名,都得重新先登记考核,通过后才能授给度牒,且有名额限制。
  另外还得交纳一笔很高额的度牒费,建寺又得高价买地皮。
  没钱,免谈。
  就算是波斯人信教,都还得额外向吕宋交一笔什一税,如果不信各种教,可免征这额外的十一税。
  在吕宋这般强硬的政策下,虽然一度也有些波斯人不满意,甚至是离开,但最终绝大多数前来的波斯人,最终还是接受了这里的制度,过上了新的生活。
  甚至许多人最终改信了儒家。
  秦琅在吕宋是积极推动儒学教育的,虽说好多人觉得儒家变的越来越软弱,但秦琅认为,儒家相对其它的佛道等来说,毕竟是个入世的教派,而且上古大贤也很多,所以只要尊奉上古先贤们的学说,那么还是有不错的正面引导作用的。
  他不仅在吕宋如此,甚至这些年在吕宋海外的租界、殖民地、商馆等各地,也都开设儒学校,建文庙等。
  现在,也不忘记要在南洋联盟的诸国推孔庙孔校。
  对于这点,女王第一个响应,其实林邑这些年就很崇儒,甚至对传统的信仰婆罗门教也慢慢的改变了。
  在几百年前,中南半岛的诸国,就受到天竺传播来的婆罗门教的影响,上层几乎都天竺化了,后来有些国家也跟着改信印度教,或是大乘佛教。
  而南洋诸岛上的国家,大多也是信奉婆罗门或大乘佛教。
  这种情况,也主要是由于海上贸易而带来的,相比较而言,天竺那边的文明,在早期无疑比南洋诸国要先进一些,所以宗教随贸易传播进来,获得信仰。就如到了西方阿拉伯兴起之后,随着阿拉伯海商们前来,也把新月教传过来,带动了东南亚诸国的新月化。
  林邑本来以前曾是汉王朝的属地,后来叛乱自立,已经数百年之久,如今正在经历着重新汉化的过程。
  这不是文化入侵,而是随着区域的经济相连而带来的必然变化。
  秦琅希望海上联盟建立的同时,能够引领他们向汉文化圈迈进,成为汉文化圈的一员,就如历史上,中华的儒家文化圈,真正同化的也就是朝鲜、倭国和越国了,影响深刻,后期应当再加个流球。
  但在这个时代,影响力才刚开始对外扩张。
  在南洋地区,影响力还不够,秦琅希望借此机会打开这条路。
  先在自由港区建立文庙孔校,一步一步来。
  以大唐和吕宋在经济贸易上的领导地位,推动南洋地区的汉化,大有可为。
  对于这一点,各国国王们倒没什么犹豫的,反正这也没什么影响,不得不说,南洋诸国因为东西贸易的缘故,对于宗教这块,还是比较开放包容的,东来的西往的,管你信仰什么,都不干涉。
  相比起来,如今的大唐倒反而有些排他了,对佛道等排斥很强,至于什么新月啊、袄教等更是极其打压。
  一些什么变种的小教派,甚至直接就定性为邪教了,传播都不许。
  几位国王都很愿意给秦琅捧场子。
  夏连特拉王国的年轻山帝还拍着胸膛大声的表示,回去后就在港区划出最好的地段来,以迎接安置齐王派来的大儒,甚至还说要亲自派船到吕宋去迎接孔圣的雕像。
  说到后面,他还瞅着真腊国王示威似的主动提出一件事来,他愿意在距离狮子港两千里的巽它海峡的东北,也就是爪哇的西北角划出一块地来,租借给吕宋建港口。
  秦琅看着他指出的那块地方,不由的暗自惊讶,因为这位女婿指的这地,就是后世爪哇岛第一大城的雅加达一带,当年荷兰殖民者占领这里后称之为巴达维亚,成为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中心。
第1345章
借巢
  不过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山帝朝的中心在原诃陵国的都城,也就是在中爪哇一带,这块西边沿海地,到处是椰树和红树林。
  虽靠近海峡,但此时山帝国在海峡东岸主要是在更靠近海峡东北角的地方,距离要划给吕宋的海边椰林还有约二百里。
  秦琅很喜欢这块地方,虽然离海峡还有二百多里,可这里附近都是平原啊,也有优良的港湾,雅加达湾条件非常不错,而且这里水网密布,椰树成林,是个好地方。
  略一思索,秦琅倒是差不多明白山帝女婿的想法了。
  狼牙修国王和室利佛逝国王把狮子港送给秦琅后,秦家用了不到二十年间,把这处原本的荒岛经营成了如今马六甲海峡数一数二的贸易港,甚至都带动了狼牙修和室利佛逝两国的经济。
  这也变相的让巽它海峡的过境贸易量减少了不少,处于巽它海峡以东的山帝朝,无疑是损失不小的。
  这个时候把一个荒芜的椰林拿出来租给秦家,这是借巢引凤啊。
  非常聪明的一招。
  秦家得了这块地,若是用心经营,不说到时跟狮子港一样兴盛,哪怕就差一点也没关系,到时也一样能引来不少商船停泊贸易,也能带动山帝朝的经济贸易。
  更何况,送一块地,也确实能加强与丈人的关系,将来还指望秦家支持山帝朝打回扶南呢。
  秦琅面带微笑。
  这地太好了,想拒绝都难啊。
  距离狮子港不过两千里,而距室利佛逝的都城巨港只有千里左右,往东距离山帝都城也是一千里左右。
  最重要的是,这块地处于巽它海峡畔啊,拿下这块地,那秦家就在通西夷海路最关键的马六甲海峡和巽它海峡都各占了一块地。
  更别说,两港辐射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
  再加上秦家在婆罗洲上的上海港,湄公河畔的临安州西贡,秦家的南洋战略就能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了。
  “那我就谢过爱婿了!”
  室利佛逝国王坐在下面,看着山帝那得意的样,不由的皱了皱眉,过去爪哇岛的诃陵、马打蓝这些国家都不是干佗利的对手,所以巽它海峡的贸易,一般都是在西岸的干佗利国港口停泊补给等。
  东岸不值一提。
  可现在山帝居然在东岸划了一大块地租给老丈人,当初狼牙修把个荒岛送给秦琅,如今这里变化惊人让人羡慕。
  假以时日,这椰港会不会也变成如此。
  那岂不大大影响到室利佛逝?
  一东一西,这无疑让室利佛逝对两海峡控制力的大大削弱啊。
  但现在又不能得罪老丈人,毕竟老丈人建立的这个联盟,画下的饼太大,而且实际好处也确实很多且看的见的。
  思来想去。
  室利佛逝国王只能不甘心的也站了起来,提出要把廖内群岛赠给老丈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