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1505

  天微微亮。
  宫门打开。
  无数内侍黄门涌出宫,赶往各处传旨。
  鼓楼的大钟昨天敲了一整天,响了三万记。
  结果一大早,便又开始响起沉闷的钟声,跟昨天一模一样。
  被吵醒的洛阳人还以为到了开城的时候,结果起床一看,天都还没亮,还早着呢。
  再细听,这钟声怎么不对劲?
  而这时左右金吾卫已经接到了宫里传出来的诏令,正派巡骑奔赴各街各坊,敲锣告示。
  皇帝驾崩了!
  被惊扰了好梦的洛阳百姓,听到这消息,一个个还茫然呆立着。
  皇帝不是昨天就驾崩了吗?
  不对,昨天驾崩的是太上皇。
  不对不对啊,怎么昨天太上皇才驾崩,今天皇帝又驾崩了?
  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激灵,睡意全无。
  听着那低沉的丧钟悲鸣,无数洛阳人都呆滞着,似乎都还不敢相信这个最新的消息。
  一天一个?
  而洛阳城中的官员们,也都很快就接到了最新的通知,所有在京九品以上职事官,以及无职事官的选人、散官、勋爵等,都要立即赶往宫中。
  然后他们又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昨天上半夜,皇帝召宰执们入宫,已经正式内禅传位给了太子李烨,午夜时驾崩。所以当时是以太上皇身份驾崩的,太子半夜时就已经即位为天子了。
  消息一个比一个惊人。
  有人忍不住问,“昨夜是太子继位吧?”
第1420章
桀骜不驯
  一场倒春寒,洛阳下起了雪。
  飘飘洒洒,为这个早春更添了几分沉重。
  “太常寺为大行皇帝拟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庙号高宗。”政事堂上,左匡政裴行俭说道。
  原本太常寺想给太上皇拟太宗的谥号,但这位天子毕竟在位仅仅一年而已,似乎又有些当不起这个谥号,再又想用世宗,可也有人反对。
  虽说龙朔朝也有过灭西南三国的武功,但那样的三个小蛮国,大唐的臣子们还真不觉得有多厉害。
  议来议去,最后选了一个高宗,这毕竟也是个不错的谥号。
  “礼部议年号上元,以龙朔二年为上元元年。”
  春寒料峭。
  政事堂内,倒是温暖,宰相们都去除皮草大衣,坐在那议事。
  接连没了两位太上皇,中枢忙的不可开交,好在宰相们之前也已经在为现在的局面预备,因此倒不至于慌了手脚。
  一切还算顺利。
  “凤阁计相李公说,国库钱粮充足,新皇继位给将士们的军赏没有问题。”
  “这次军赏预计较多。”
  右相来济点头,“几件大事赶到一场了,多赏点安抚下将士们也是应有之事。”
  驾崩两位太上皇,又遇幼主继位,几件事情赶到一起,赏赐肯定得比往常要多,自贞观以来,朝廷已经养成了厚赏将士的惯例。朝廷如今养着二十万北衙常备禁军不说,就是在京番上的南衙外府兵也有好几万,另外还有高官贵族子弟和功勋老兵们组成的二十府内府兵,这些军队驻扎于京畿要地,军饷并不算高。
  比如说北衙十二军禁军,分成了几等,基本的月俸是从三百钱到一千钱不等,然后就是一石七斗至两石的月粮,春冬衣的绢、布、钱,如今年的春衣就是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钱。去年的冬衣则在这基础上还增加了十二两棉。
  这个待遇,在国初时还不错的,但对于如今来说,尤其是在洛阳京畿之地,这个待遇只是一般,尤其是对于职业军人的禁军来说,一人当兵,供养全家,就更吃力了。
  所以朝廷平时也会通过各种赏赐来增加士兵的收入,比如到现在形成了每三年一次郊礼后的军赏,每次要花费百万贯钱,另外绢绸百万匹,罗纱等百万匹,又银数十万两。
  皇室每逢丧喜事,如皇子出生、皇帝登基、皇帝驾崩、公主出嫁等也都会有规模不等的赏赐,每年皇帝的诞辰诞圣节,也会有一笔赏赐。
  各种各样的赏赐名头很多,但有些比如公主出嫁,或生了公主皇子,或是册立贵妃等等,可能只是对禁军赏赐,而如册立太子、登基等则是全国赏赐。
  这些赏赐,能大大提高士兵待遇,尤其是职业禁军们的收入,帮助他们在京畿维持还不错的生活,养家糊口。
  军赏这事,朝廷向有成例,宰相们也都很熟练了。
  这次几件大事碰到一次,那就要在以往的数目上再增加一些。
  “皇太后说会从内帑里额外拿出两百万贯来赏军。”
  除了这笔两百万的内帑赏军,皇太后又从宫中拿出许多先皇遗物来赏赐给朝中大臣们,比如裘衣、金带、银鞍、器物、金银币等,基本上五品以上官都能获得先帝遗物赏赐。
  只是贵贱不同而已。
  如太师秦琅这样的元老,赏赐的先皇遗物得装上好几船,零零总总得有上千件。
  而如来济他们这些宰相们,也是从御马到银鞍到金镫,再到金碗、银盆、铜镜、玉杯等一应俱全上百件。
  据说,遗物赏赐,会把先皇宫中原先御用之物基本上都赏赐光,然后新皇继位,会换上全新的。
  而新皇的潜邸旧府中的家居物品则会被赏赐耄耋孤寡们。
  “这次给二十万禁军的赏赐中,还有额外的金币赏赐,各按品级有差,最低的禁军士兵也起码有一枚金币额外赏赐,这笔钱,由皇太后内库出。”
  几位宰相们都不由的感叹皇太后虽然年轻,但这舍得的魄力很大,这起码得三四十万枚开元金币了,虽说一枚金币不是含金一两,但也足值十千,这是三四百万贯钱啊。
  太后不仅魄力足,这私房钱也够丰厚的。
  “太后真能拿出这么多金币来?别到时兑现不了,惹的那些禁军闹事?”
  右匡正贾润甫笑了笑,“你们担心这个做啥,难道忘了太后可是安国齐王和镇国太平大长公主之女?”
  “再说了,其实这个钱也不全是太后出的,太皇太后也会掏些私房钱。”
  赏军是大头,不过既然国库不缺钱,皇家内帑也不缺钱,那么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了,至于太后和太皇太后想给禁军多发点赏,甚至发点金,这都不是问题。
  而朝廷当然也不会厚此薄彼的忘了百官勋戚。
  除了给五品以上官赏赐先帝遗物外,还会有照例的加官进阶授勋等,绝大多数官员都会获得散阶提升,还会有一些官员能获得授勋或是授散爵等,中低级的官员,也都能额外得到一笔赏赐。
  这都是为了安抚人心,所以例行撒钱。
  大家都熟。
  虽然也曾有官员认为,朝廷这种赏赐做法,虽然挺有效果,但长此以往,便慢慢形成了一个陋习,有害无利,甚至是有损军队的战斗力。
  可这种风气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学好三年难,学坏只三天,要想再改回来,又谈何容易?
  再说了,比如眼下,连崩了两位太上皇,这新皇才三岁,由二十多岁的皇太后垂帘听政,平章军国重事,不直接撒钱收买人心,难道光谈忠义?
  “加开的恩科会试即将要开始了,事涉朝廷科举,为国抡才,当提高重视,务必办好这科恩科。”
  裴行俭问,“新皇登基照例要加开一次恩科的,今年的恩科就是先皇去年继位后加开的,那如今新皇继位,是否也要加开一科恩科?如果加开,那么就等于是要连续四年都有会试考试了。”
  李曌即位之前,本来就刚好是到了大比之年,结果因学城事件,李胤取消了那科,然后李曌继位后,秦琅主持朝政,又恢复了那科,然后紧接着今年又加了李曌登基即位的恩科,于是就是两连考。
  如果李烨即位也开恩科,那么就是明年春会试,就是三年连考了,而朝廷正常科举是三年一届,因此明年会试过后,到后年,又是相隔三年的正常科举年,再考一次,那就是四连考。
  这种事情可就非常特殊了。
  本来四科是十二年,可现在连续四年都考,录取四批。
  这样一来,进士可能就录取的有些多,有些水了。
  “我觉得恩科本就是因新皇即位,特推恩于士子的,既是旧例,还是当举行,不能因为这几次赶到一起了就取消,那样只会引起士子的不满,这样不但达不到推恩士子举人的用意,甚至还容易引发动荡,眼下特殊时机,当避免。”
  来济的话,倒也让多数宰相们同意。
  锦上添花的事情,可能得不到多少人念好,但如果你取消,那可能就要被怨恨了。
  “那就按旧例,连开四科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