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505

  张出尘细看,不禁有些面色大变,“蝗虫卵?”
  “没错,大旱之后往往便会伴随蝗灾,现在天还没冷,许多河渠水塘之前天旱干枯,裸露了河床塘岸,这给了蝗虫最好的繁殖条件。现在看来,今秋只怕会爆发蝗灾了!”
  秦琅也是刚发现这个问题的,蝗灾是很可怕的,一旦形成规模,那就是吃尽一切青,草木不留。
  “现在都快入冬了,还会有蝗灾?”
  一般情况下,蝗灾更容易发生在夏季,秋季有时也会发生,但冬天肯定不会发生的。秦琅指着裸露的河滩,因为今年夏天的干旱,让许多原本水淹的河床等大片裸露出来,这些低洼地土壤变的坚实,含水量低,且关键是地面植被稀疏裸露,给蝗虫产卵提供了极好的场地。
  这种条件下的低洼地,多的时候一平方米土中能产卵块四五千个,平均一个卵块能有五十到八十粒卵,一平方就能产到二三十万粒卵。
  正常情况下,降雨会带来河床水位上涨,会淹没掉大量的卵块并杀死这些蝗卵,使的蝗卵孵化数大为减少,可现在持续的干旱缺雨,就会让这些百倍增加的蝗卵基本上都能成功孵化出来。
  “养鸡养鸭就能灭蝗?”
  “鸡鸭可是最喜欢吃虫子的,蝗虫也是虫。”
  光靠鸡鸭吃蝗虫防蝗灾当然不行,但这也算是蝗灾年的一种对策了,古代人治蝗办法很多,比如挖蝗卵,等到蝗虫孵化成跳蝻还不会飞时,再驱赶入沟坑里掩埋,或者是用火光诱他们烧死等等。
  没有杀虫药,也没有飞机喷洒,想要把这些蝗虫扼杀在摇篮里,明显不现实。而要靠挖土筛卵,秦琅也觉得工程太大。
  倒不如多养点鸡鸭吃蝗虫,当然,其实人也可以吃蝗虫的,虽然后世有些愚蠢的家伙,散布流言说什么蝗虫不能吃,说蝗虫一旦凑群超过六十只,他们就会自动进化,体内会生成一种什么什么氢安之类的有毒玩意,然后他们的天敌大山雀什么的一旦吃了它们就会毒死。
  这不扯淡吗?
  想后世的时候天山省曾经爆发过蝗灾,当时人家浙江省还空运了几万只鸭子去吃蝗虫呢,也没见这些鸭子被毒死啊?
  更别说,做为吃货之国的种花家,野生的蝗虫早就不够吃了,于是还催生出了人工蝗虫养殖业呢。
  “上哪找那么多鸡崽鸭崽去?”
  秦琅笑着道,“我准备自己孵崽子,只要有蛋就行。”
  “光有蛋也不行,你还得有抱鸡婆,否则不抱蛋,这蛋也变不成崽。”红拂女一股子过来人的语气指出秦琅计划中的不足之处。
  正常一只母鸡也就只能抱十几个蛋,得抱二十八天才能孵化出一窝鸡崽子出来,这个效率太低了,而且并不是每只母鸡都愿意抱窝的,这就跟牲畜发青一样,得等到这母鸡到了抱窝的时候,它才愿意孵蛋。
  张出尘觉得秦琅还是太年轻了,你折腾来折腾去,能折腾到多少只抱鸡婆?一个月时间,又能孵化出多少只鸡崽?
  等那个时候,蝗灾早就已经爆发,甚至说不定都结束了。
  秦琅嘿嘿一笑。
  “大娘子,我听我庄上庄头说你家庄子上好像养了些鸡,应当有鸡蛋吧,卖我吧,我全收!”
  张出尘瞧瞧秦琅那副自信的样子。
  “瞧你这年纪,生人估计都还不会,还懂得孵鸡崽?”
  “你别管我会不会,鸡蛋卖我就好,我不少给钱。”
  张出尘摇头。
  “不卖。”
  “我愿意比市价高两成买你鸡蛋。”
  “不卖,除非你拿鸡崽子来换!”张出尘还真是个精明的女人。
  “也行,要不二十个鸡蛋换个鸡崽子,如何?”秦琅道。
  “那我太亏。”
  “怎么会亏,一个鸡蛋变成个鸡崽,得二十八天啊,还得搭进去只老母鸡,老母鸡一个月光吃不下蛋,都得亏二十多个蛋了。你这个小鸡崽长大了,到时公的能吃肉,母的能下蛋啊。”
  “鸡生蛋,蛋生鸡,你以后可就发了。”
  张出尘依然摇头。
  “我也不占你便宜,五个鸡蛋换个鸡崽。”
  “大娘子,要不我拿蛋来跟你换鸡崽如何?”
  两人你来我往,在那讨价还价半天,最后商定,十个鸡蛋换一个鸡崽。
  虽然买卖谈成,可张出尘还是很好奇,秦琅要怎么才能做到。
  “我家可是不少鸡蛋。”
  “大娘子你有多少鸡蛋我都要,只要是新鲜的就成,你别把臭蛋给我便好。”
  “只要新鲜的,多少都换?”
  “换,十个鲜蛋换只鸡崽,不过交蛋后一个月后付鸡崽,这个要事先说明的。”
  “你哪来那么多母鸡抱窝?”
  “这你别问,这是机密。”
  秦琅告别张出尘后,便返回了自己的庄子。
  这处庄子换过许多主人,但现在随了新主人,名叫秦家庄。庄子其实不大,跟个后世的乡村小学似的,有四面围墙,一个大门,里面盖着数十间屋子,大约有三十来个人,庄头、把式、田奴,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田庄。
  看到秦琅回来,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精瘦黝黑的庄头老王头上来见礼。
  他对于秦琅突然改种萝卜油菜到现在都还有些转不过弯来,虽然说已经服从命令了,可心里对秦琅不满。
  “老王啊,庄上还有空余的屋子没?”
  “有几间,阿郎要用吗?”
  “叫人收拾一下,对了,附近有泥瓦工匠吗,请两个过来。”
  老王一听,马上道,“要盖房子吗?”
  “不盖房子,就垒点东西。”
  “那不用请工匠师傅,我喊几个庄丁自己弄便好,要弄什么,阿郎你吩咐就好。”
  秦琅打量老王头,“老王你还会做泥瓦工?”
  “一些小活,都可以的。”
  “那好,我打算弄个炕,你知道什么是炕吗?”
  比划半天,看到老王不太理解的样子,秦琅只好说,“总之,你就按我的说的砌出来就行,我有用。”
  “屋里砌个烧柴取暖的炕?”老王还是头回听到这种东西,“有啥用啊,阿郎你冬天还有空来庄里住?”
  “我不住,用来孵鸡崽鸭崽用。”
  老王一听,不由的面色又难看了起来,这不瞎扯淡吗,这都快入冬了,你弄这玩意来关老母鸡孵小鸡崽?
  吃多了撑的吧?
第173章
震惊的老王
  秦琅是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人,不,是想到就做的人。
  这边给老王出了孵化房的设计图纸,让他带庄丁在空置屋里建暖炕,那边他已经开始派人去各处宣扬收鸡蛋了。
  真正要做起这收购来,秦琅才发现了这时代的民生经济的问题。
  他刚来时,长安的米价是斗米匹绢,大约是一斗米能值一百多钱,而眼下长安的米价又创新高,基本上已经达到二百钱一斗了。
  不过因为持续的战争和灾害,导致粮食紧张,所以粮食价格是处于高位水平,其它方面的物价倒没这么高,但粮食这种基本民生物资都这么高,也还是带动着整体物价的走高。
  在前朝大业年间,天下还没乱时,长安当时米价,是每斗二十钱,一头猪则是三百到六百钱,羊比猪贵,一头羊价格约等于两头猪(当时猪较小),一只鸡也就是三四十文。
  但是现在,米价涨了十倍,鸡猪羊等价格虽没涨这么高,可也普遍上涨,现在一只鸡起码是百文,羊肉都是六七十文一斤起,连贵族官员们看不起的猪肉,现在都是三四十文一斤起了。
  秦琅一来就是在国公府,没感受到这些物价的高。
  那些贵族高官们除了俸禄之外,可是另有物资供给的,比如亲王到二品,一个月给二十口羊,六十斤猪肉。三品官每月给十二口羊,四五品官每个月给九口羊。
  可以想象,这可是很丰厚的福利了。
  秦琅做为三品高官,每月都有免费供给的十二只羊,他当然感受不到物价高了。
  但对于百姓们来说,物价是真真切切的高,连粮食都这么贵了,更不说非必须品的其它了,一般百姓,谁还吃的起一口肉啊。
  养两只鸡,下了蛋都舍不得吃,都是要拿到集市上换盐醋针线等的。
  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春食花,夏食茎,秋食果,冬食实。关中百姓,主要食物便是粟和麦,糠菜半年粮更是常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