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1505

  大灾来临,皇帝也很急,也一直在积极想办法抗灾救民。
  斗蝗换斗粟,这应当是皇帝给出最大的诚意了。
  现在就是他这个都捕蝗使发挥能力的时候了,全国上下一条心还不够,还得懂得灭蝗之法,否则一个月的时间一过,跳蝻进化成飞蝗,那时可就控制不住了,必须在他们进化之前,将它们的大多数都给灭掉,才能躲过这一劫。
  身为一个穿越者,哪怕不是专门的这方面专家,可毕竟见识要广的多,对于如何灭蝗其实他早就已经在考虑,也已经提前编好了数本治蝗手册。
  蝗虫烹饪手册、蝗虫饲料用册不过是他的治蝗手册编写之余的副产品而已。
  灭蝗说来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法子,不过是全民加入共同灭蝗,之前他已经在各地开始收购蝗虫卵,用来做鸡饮料,或是直接加进他的干粮铺材料中去。
  但毕竟只是他一家在做,力量微弱。
  如今全国一般棋,就要强多了。
  利用蝗虫还不会飞,以及他们逆人的特性,在田野里多挖沟,然后驱赶这些蝗虫到沟里,再将它们抓起来放手里溺死,夜晚则利用昆虫向火光的特性,在沟边烧火引他们过来。
  同时,让百姓把养的家禽赶出去,帮忙吃蝗虫。
  多管齐下。
  在斗蝗换斗粮的这种重赏之下,秦琅相信,应当能成功。
  秦琅红着眼睛,给各位捕蝗使们拿出了治蝗手册。
  “按此法动员百姓,蝗虫可灭。然则,也要让各地官吏们齐心协力,要启用问责制度,划片设区包干,每个官员各自要对自己的辖区负责,谁没有治好蝗,到时就问谁的罪,治蝗不力直接免官。”
  “治蝗表现好的,当嘉奖升官!”
  “治蝗须用战时之法,要严格!”
  秦琼等捕蝗使们对秦琅的这番话,都极为赞同。毕竟灾异天遣这种论调在大唐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就算是萧瑀这样的重臣,只怕心里也对治蝗不是很赞同。
  所以必须要避免有官吏到时阴奉阳违,出工不出力。
  现在把蝗虫灾情跟他们的官帽挂钩,秦琅相信,这些家伙只怕为了个人前程也会很努力的去灭蝗了。
  “诸位巡视地方,都督灭蝗,对于那些不配合的,应当严肃处理,直接罢官免职,不用按平常的手续,免的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灭蝗是全国一盘棋,若是有一州一县没控制好,到时便会影响整个大局。”
  ……
  秦琅派镇抚司的人在长安九门外支起了一排排的大锅,锅里不停的在炸着新捕来的蝗虫跳蝻。
  那一锅锅的炸的金黄的蝗虫,炸好后直接倒在巨大的竹席上,任由过往路人品尝。
  城门边,还张贴有镇抚司的灭蝗告示,有人在专门的诵读。
  皇帝亲自带头吃蝗虫,蝗虫有诸多妙用,吃了有病治病,没病防灾,蝗虫比鸡肉还好吃……
  路过之人,有人惊讶,有人疑惑。
  有人忍不住试吃。
  突然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城,好像都在议论蝗虫。
  蝗神庙虫王殿被定为淫祠,各地都在强制拆毁,蝗虫成了美食,甚至蝗虫能一斗换一斗的换粮食,更别说,皇帝还下诏说,若是有那些捕蝗数量极多极突出的,还将授散官、勋职甚至是能换来对亡父亲的追赠,对母亲的诰命。
  升斗小民们虽然也敬畏天地。
  可一旦肚子饿急了天王老子也不管的。
  现在粮食这么贵,就算有粮票,一斗都要快三百钱了,这种时候,抓一斗蝗虫就能换来一斗粟,这样的好事,谁愿意错过?
  整个长安城都为之沸腾了。
  家家户户,携老扶幼全家上阵,纷纷拿着网兜罗筐等赶出城去,都去捕蝗虫了。
  秦琅站在长安城的南城门楼上,看着这千家万户无数百姓蜂拥出城的那个热闹样,不由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娘的,不容易啊,终于感受到了点后世吃货们对蝗虫的那种渴望了。
  蝗虫们,颤抖吧。
  你们的天敌,终于决醒了。
  阿黄站在秦琅旁边,看着那烟尘滚滚。
  “朝廷这斗蝗换斗粟令一出,咱们家可就再收不到便宜的蝗虫了。”
  虽然阿黄早已经有了五品的官阶,还有了县子爵位,但这位到现在都还是天天凑在秦琅身边的,秦琅给他在长安置办了一座不错的宅子,可他根本不去住,用阿黄的话来说,他就是秦家的人,永远都是。
  斗蝗换斗粮,这只是朝廷一时的救灾之策,不可能长久。
  况且,之前秦琅收蝗卵蝗虫,主要是用来做鸡鸭饲料,或是掺入他的干粮里做辅料,现在蝗卵孵化,到处是跳蝻蝗虫,随便拿袋子去都能抓一大把,这种情况下,哪还用的着收购。
  “把咱们的鸡鸭赶出去自己吃新鲜的就行了。”
  阿黄看着那些斗志昂扬出城去捕蝗的百姓们,“斗蝗换斗粟,确实值得大家如此激动的了,不过问题是现在长安城没这么多粮食可换吧?”
  “你没看到告示上写着嘛,斗蝗换斗粟仅限三天,三天之后,则是斗蝗换升粟。”说白了,前三天相当于开业大酬宾,来就送。后面才是正常价格。
  “可就算斗蝗换升粟,长安也没这么多粮吧?”
  “每人限兑换三斗,换完这三斗后,余下的暂时记账,待灾后粮食调运过来再兑付。”秦琅道。
  阿黄搓了搓他那马脸,“玩套路啊?”
  “不是套路,是现状如此,咱们得先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再说了,这打的白条也不是不还的,朝廷就算一时半会兑现不了,不也还声明了,还是可以抵往后的租调的嘛,依然还是很硬的。”
  秦琅望着远处的终南山,一家若是能捕他个几百斤蝗虫,晒干了搭着其它救济粮吃,应当能渡过这个灾年了吧?
  但愿吧!
第195章
走私
  傍晚。
  泾阳码头。
  郑弘绩带着两个家丁入城,买回了烧鹅和羊肉,挑了两筐时鲜果蔬,又买了两坛国公美酒。码头边的船工烧了两条泾河大鲤鱼,几十个汉子围在一起,快活的喝酒吃肉,猜拳行令。
  旁边还有好几个泾阳城里一起带回来的妓院女子陪着喝酒取乐。
  “他娘的,这如今物价贵的惊人,今天就买这么些个东西,往日也就二三千钱的事,如今却花了十倍不止。要不是咱们常走这段,甚至有钱如今都买不着这些酒肉,尤其是这酒,现在可是都藏着偷卖,只卖老顾客。”郑弘绩喝着酒,对父亲郑元睿说道。
  “朝廷没本事,自然就这样。一遇点灾荒,就禁屠沽,本末倒治。”郑元睿在隋朝时当过秘书郎,就是旁边这个现在骂粗口的儿子,也在武德初年当过费县令,只不过如今爷俩都是无官无职的山野闲人。
  大家一边吃着肉喝着酒,拥着女人猜拳行令,一边还不时的骂上几句朝廷无道等等。
  正酒酣耳热,码头上突然来了一支队伍,个个穿着整齐的差役皂袍,人人手里提着枪棒。
  当头一个穿着皂袍腰佩横刀,冷冷的望着这群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家伙。
  一名差役上前高喊,“奉镇抚司之命,所有关津码头的行商、货物,统统检查,若有抗拒者,一律拘捕严办!”
  码头上郑家这伙人却并不在意,依然继续喝酒。
  “放心,在这泾阳县内,咱们家上上下下早喂熟了。”郑元睿不以为意道。
  泾河虽然全长千里,是渭河最大支流,但发源于陇山老龙潭的泾河,却并不是一条适合通航水运的河流,尤其是泾阳段,全长虽有八十里,可河水流量季节差异太大。
  夏秋遇雨暴涨,不能行船。春冬枯水,行不了船。河两岸地势平坦,陆上交通便利,因此平时交通主要靠陆上,要往来两岸,则主要靠摆渡,并没有桥梁,因为水量无常,修桥不易,摆渡便成最佳方案。
  从泾阳县往长安去,必须得跨越泾河,于是从河西陇右朔方过往长安,泾阳就是必经之站,这泾河码头,于是也便十分热闹。
  有渡口码头,便会有渡船,有船工,有船工力夫。
  也有了码头草市。
  郑弘绩倒没父亲那么淡定,虽然经常走这码头,也跟县城里的官吏们熟,可眼下不比平时,更不用说现在码头上堆积的那些货,着实有些不能见人。
  “你们要运货过河?从哪来,往哪去,是什么货?”
  班头带着手下过来,大声吆喝。
  “老佐,我们是去岐州的,就是从豳州来的。”郑弘绩站起来,笑着应道。
  带队的只是个衙役小班头,被称声老佐,还是挺受用的,毕竟衙门里的曹佐虽然只是小吏,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敬称了。
  “什么货?”
  “没啥,就是些木炭。”郑弘绩答道。
  “木炭?”那班头看了眼那一大堆的货物,虽然被草帘盖起,可看着也不太像木炭啊。再说了,也没听说从豳州往岐州运木炭的。“岐州没木炭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